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泰安二中2025级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2025.10
本试卷共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
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正确答案直接标注在答题卡上。
1.下图为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彩陶壶。陶壶为红陶质地,上绘五瓣花瓣纹。三角纹
间以地纹留白形成花瓣,并以白彩勾边,使得花瓣醒目而突出。这种花瓣纹原本是当时中
原地区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据此可知,当时
A.大汶口文化处于核心地位
B.中原文化辐射力的增强
C.彩陶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
D.异域文化交融碰撞加刷
2.有学者把五帝时代到夏代中期首领的更迭情况制作成图(如下)。据此可知
华夏族:炎帝、黄帝…尧…
禹…
…启…太康、仲康、相、少康…
东夷族:少吴、太吴、蚩尤…舜…皋陶、伯益……后羿、寒浞…
图1
A.东夷族是早期国家形成中的主角
B.华夏族在文明起源过程中占中心地位
C.夷夏两族彼此争胜并且联盟执政
D.夷夏两族的融合主要以战争方式实现
3.殷商王朝对于相对偏远的方国和部族,只要他们臣服,就允许其自治管理,而西周实行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一变化体现了
A.商内外服制度得到沿袭
B.周王对地方的政治统治有所加强
C.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建立
D.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发展演变
4.西周时期玉有严格的使用标准和尺寸标准,如“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
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这反映了当时
A.王权的高度集中
B.礼乐政治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分封制度的成熟
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不同学派之间互相评价的现象。《墨子》评价儒家“累寿不能尽其
学,当年不能行其礼…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而孟子则评价墨家“墨氏兼
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由此可见
A.儒墨思想不断融合
B.儒家思想已经获得正统地位
C.墨家主张隆礼重法
D.阶级立场差异影响价值评判
6.“华夷之辨”是先秦的一个热门话题。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
狄”的主张;孟子则主张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
狄。这说明了
A.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B.汉族文化优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
C.民族交融趋势日益加强
D.孟子与孔子的民族观念互相矛盾
7.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其中规定凡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
徭役:同时废除世卿世禄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
权。这一规定
A.扩大了秦国的贫富差距
B.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密
C.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D.有利于秦朝的农业生产
8.据《秦简》相关记载:“黔首或事父母孝,事兄姊忠敬,亲弟(悌)兹(慈)爱,居邑
里长老率黔首为善,有如此者,牒书(书于简牒,传之后世)”。由此可知,秦朝
A.孝道伦理融入律令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C.严刑峻法深入人心
D.文化教育迅速发展
9.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里耶秦简记载湘江流域的洞庭郡“兵输内史及巴、南
郡、苍梧(广西)”,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朝廷指令关中的内史郡向陇西、北
地郡输送农具与粮食。秦朝的上述做法
A.推动了社会风俗的整顿
B.提升了地方的财政实力
C.彰显了国家的组织能力
D.直接导致百姓赋役繁重
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
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
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周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B.秦汉以前的政府无法掌控地方
C.“封建的统一”是指全国大一统
D.郡县制是“正式统一政府”的基础
11.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
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铸造货币B.颁布“推恩令”
C.推行儒学教育D.建立刺史制度
12.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将非博士官所掌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全部
焚毁。董仲舒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接受董
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秦汉统治者的做法
A.适应了思想专制的需要
B.提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C.加速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D.决定了文化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