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新园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新园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七年级第一次阶段自查试卷
历史科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说明:1.全卷共两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可用黑色钢笔、圆珠笔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蓝笔或红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考古学家在元谋人、蓝田人和哪县人的发掘地点发现了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包括砍砸器、尖状器
和刮削器等。这表明他们
()
A、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
B.过著定居生活
C、己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D.已经会使用火
2.1985年,美国考古学家宾福德等人发表文章质疑北京人己经会使用火的这一结论,他们认为北京人
的用火遗迹可能是野火或者是腐殖质长期高温氧化的结果,和人类行为无关。反驳该质疑可使用的证据是
北京人遗址中存在
()
A.大量朴树籽和植物孢粉
B.砍砸器和不同动物的化石
C.有长期烧烤痕迹的火塘
D.用兽骨和鹿角制作的工具
3.小华在学习完“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一课后,搜集了下面图文信息。据此判断,该图的标题应是
注解:图中左侧有一位妇女手持骨针正在缝制衣服,人
们不再赤身裸体。
A.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B.河姆渡人农业生产想象图
C.山顶洞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D.半坡居民狩猎场景想象图
4。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构筑成屋。此外,河姆渡遗址
中还有大量水稻遗存。据此推断,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3
A.游牧渔猎
B.刀耕火种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5,半坡彩陶花纹图案种类丰富,样式繁多,有许多生动的仿生性纹样,形象奇特,寓意深奥。这说明
了半坡先民
()
A,以手工业生产为生
B.学会饲养家畜
C,审美观念独特鲜明
D.出现贫富分化
6,下表所示为山东膝州市岗上遗址南区大议口文化墓地概况。据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
类型
大型墓
中型墓
小型墓
数量(座)
7
3
随券品情况
随券品丰富,多有玉
随绵品数量较少,个
无随绵品或仅见极少
器出土。
别发现有玉器。
量陶器。
A.出现贫富分化
B.萌生爱美意识
C.出现原始农业
D.制玉技术高超
7.距今约5300一-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内外有宫殿、祭坛、贵
族墓地、手工作坊…良渚先民创造出了一套包括玉璧、玉踪、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良渚
先民
()
A.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B.已进入早期国家阶段
C.开始进行跨区域贸易
D.已掌握背铜铸造技术
8、在黄河流域的陶寺古城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彩绘龙纹陶盘等陶器和大量玉器。其中,“龙”是
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扁壶则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而彩绘的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簋等陶器还具有良渚
文化的因素。这表明
()
A,旧石器时代手工业发展迅速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以玉为代表的礼乐制度产生
D.中国迈入阶级社会
9.夏、商、周三族的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但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的,他们
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D.世袭制度正式确立
10.示意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为下面示意图标题的是
陶唐氏
推举
让位
有虞氏
走向联盟

夏后氏
贤德之人
A,炎黄联盟的形成
B.禅让制的形成
C.中华民族的形成
D,世袭制的形成
11.下面是某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寻觅”夏朝历史的最佳方法是
第二章上古三代:夏商西周
第一节寻觅中的夏
一、
文献传说中的夏朝
二、夏文化的考古探索
A,研究文献史料
B,文献传说与考古发现互证
C.进行考古发掘
D,远古传说和文献史料结合
12.商代甲骨卜辞的内容以商王活动为巾心,战争与祭祀常并列出现。“王”是甲骨卜辞中的常见字,
写法形似斧钺(古代兵器,象征统治权力)。据此推测,商朝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封建制度逐步完普
C.王权具有军事色彩
D,文字仅仅记录生产
13,下面是西周时期师囊旗的铭文。该铭文记载了周大子命令师寰率领王室军队和齐、莱等国军队,
成功平定淮夷叛乱的史事。该铭文可直接用于研究
()
2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科第一次阶段自查试卷
参考答案
1.C2.C3.C4.C5.C6.A7.B8B9.A10.B
11.B12.C13.B14.B15.A16.B17.C18.C19.D20.A
21.D22.A23.B24.C25.C26.C27.D28.C29.A30.C
31,(1)生活推断:北京人会制作并使用石器。(2分)作用:考古发现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分)
(2)生活场景:清晨,在半地穴式房屋中居住的半坡人从睡梦中醒来,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妇女们
有的在用粟煮饭,有的在纺织、制衣。男人们有的拿起石锛到附近农田干活,有的带着骨渔叉去河里捕鱼。
(言之有理即可,4分)
(3)功能:军事指挥权的象征,彰显了显贵者阶层的特殊地位。(2分)历史价值:是研究良渚时期的重要
文物,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与良渚古城的其他考
古发现共同印证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约5000年时己经出现早期国家等。(任答一点即可,2分)
(4)感受: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走进历史博物馆让我们体会
到中华文明的伟大和独特;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触摸历史,感受
文化的厚重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32.(1)标志: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2分)影响:提高了人类适应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促进了人口
的增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使定居生活出现。(任答一点即可,2分)
(2)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
地区分布最为密集。(任答一点即可,2分)原因:这些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
适宜农业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
(3)原因:农业生产工具先进,铁农具种类齐全:水利设施完善:统治者重视对周边地区的开发。(任答
两点即可,4分)
(4)因素:自然环境;生产工具的革新:统治阶级的政策;耕作技术的进步。(任答一点即可,2分)
33.(1)表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仍: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学在官
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任答一点即可,2分)
(②)联系: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各
诸侯国经济实力得到增强,纷纷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商鞅
变法在经济方面废除旧的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顺应了铁农具、牛耕带来的社会变革趋势,促进了
铁农具、牛耕的进一步推广。(4分)
(3)【示例一】
选择:道家的理想国。理由: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百姓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生产,
安居乐业。
【示例二】
选择:儒家的理想国。理由:儒家提倡“为政以德”,主张实行“仁政”,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示例三】
选择:墨家的理想国。理由: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有利于培养平等博爱、珍爱和平的社会风气。
(任选一个理想国并说明理由即可,4分)
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为统治者的政策选择提供了多种方案。(言之有理即可,2分)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