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单元(新授课)
学习目标
1
2
通过任务2,思考西方专制王权国家产生的背景,让学生认识到专制王权国家是民族国家最初形式,是中世纪分裂状态到民族国家的桥梁,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通过任务1,回顾纲要下册中世纪欧洲历史的相关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上简要概括阶段特征,反衬民族国家的核心要素,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国家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从而加强对民族国家概念的深刻认识。
通过任务4,自主学习,梳理国际法的形成过程,学生能够系统梳理国际法从奠基到确立的发展历程, 完成 对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外交制度的深入理解, 达到 能够分析国际法对近代国际关系影响的应用目标。
教学重点: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和国际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专制王权国家是近代民族国家的雏形,以及资本主义发展对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作用。
4
通过任务3,小组合作探究,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背景是什么,开展小组讨论、情景式辩论、史料探究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加深理解专制王权国家是近代民族国家的雏形,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对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概念解释
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民族国家基本要素
政治——国家主权独立
地域——确定的领土疆域
经济——统一的国内市场
民族——单一或多民族
文化——共同的语言、文化
基本特征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一)神权国家:中世纪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封君封臣制——分裂割据
领主庄园制——人们只知有领主,不知有国家
基督教举足轻重——基督教世界,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淡薄
01
02
03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任务1】回顾纲要下册中世纪欧洲历史的相关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上简要概括阶段特征。
材料一 :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年,英国内部的王位继承战争。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长达30年的自相残杀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
材料三: 城市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如同四处开放的花朵。“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营造一个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城市市民阶层必须展开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这一点与封建王权打击割据势力、加强集权的努力不谋而合,因此,共同的利益把王权与城市的命运系在了一起。 ——李堃
材料二: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战争使贵族势力削弱,有利于王权强化
宗教改革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和民族认同感
城市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需要强大王权的保护。
(二)王权国家:背景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任务2】结合材料,思考西方专制王权国家产生的背景?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二)王权国家:表现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英王亨利八世因离婚案与罗马教廷闹翻,在议会的支持下,他宣布脱离教皇管辖。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民族教会——英国国教。至此,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王权与教权合一,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二)王权国家:表现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严厉镇压反叛贵族;建造凡尔赛宫,把各地大贵族宣召进宫,侍奉王室。向各省派驻"司法、警察和财政监督官",把各省军队的调度权控制在中央手里;要求全体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推行重商主义。
材料一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并为英国人广泛使用。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先驱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英语,主张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抵消拉丁语的影响。
——徐志强《近代早期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二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在理性的引导下摧毁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与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平等,是……启蒙的内在精神……正是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法国人民在1789年奋起进行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四 安特卫普成为16世纪欧洲的‘世界商业之都’。这里建立了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来自葡萄牙的香料、英国的毛呢、德国的金属都在此交易,信贷、汇票等金融业务高度发达。
——费尔南·布罗代尔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任务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①民族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②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③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
(三)民族国家:背景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4:00
3:59
3:58
3:57
3:56
3:55
3:54
3:53
3:52
3:51
3:50
3:49
3:48
3:47
3:46
3:45
3:44
3:43
3:42
3:41
3:40
3:39
3:38
3:37
3:36
3:35
3:34
3:33
3:32
3:31
3:30
3:29
3:28
3:27
3:26
3:25
3:24
3:23
3:22
3:21
3:20
3:19
3:18
3:17
3:16
3:15
3:14
3:13
3:12
3:11
3:10
3:09
3:08
3:07
3:06
3:05
3:04
3:03
3:02
3:01
3:00
2:59
2:58
2:57
2:56
2:55
2:54
2:53
2:52
2:51
2:50
2:49
2:48
2:47
2:46
2:45
2:44
2:43
2:42
2:41
2:40
2:39
2:38
2:37
2:36
2:35
2:34
2:33
2:32
2:31
2:30
2:29
2:28
2:27
2:26
2:25
2:24
2:23
2:22
2:21
2:20
2:19
2:18
2:17
2:16
2:15
2:14
2:13
2:12
2:11
2:10
2:09
2:08
2:07
2:06
2:05
2:04
2:03
2:02
2:01
2:00
1:59
1:58
1:57
1:56
1:55
1:54
1:53
1:52
1:51
1:50
1:49
1:48
1:47
1:46
1:45
1:44
1:43
1:42
1:41
1:40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33
1:32
1:31
1:30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22
1:21
1:20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11
1: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0:59
0:58
0:57
0:56
0:55
0:54
0:53
0:52
0:51
0:50
0:49
0:48
0:47
0:46
0:45
0:44
0:43
0:42
0:41
0:40
0:39
0:38
0:37
0:36
0:35
0:34
0:33
0:32
0:31
0:30
0:29
0:28
0:27
0:26
0:25
0:24
0:23
0:22
0:21
0:20
0:19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0:11
0:10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00
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③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三)民族国家:表现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入手,认为祖国是所有公民为着共同利益组成的结合体,在这个“祖国”中,所有成员都是独立的公民,都享有自由和权利,并将获得利益和幸福。因此,公民的自由和幸福便成为民族国家的两大基石和终极目标。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专制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
主权归属
国民身份
政体
国王(个人)
臣民
专制
民族(共同体)
公民
民主
整个主权在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
——1789《人权宣言》
专制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

(三)公民国家: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三)公民国家: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情景式辩论赛
专制王权的强化,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催化剂还是绊脚石?
正方:以王室为代表的贵族派
观点:催化剂
反方: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平民派
观点:绊脚石
结合亨利八世、路易十四的案例,论证王权如何打击封建割据、建立统一法律和行政体系,为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从统一市场、重商主义等角度,论证王权如何促进了经济统一,但同时要指出其专制性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终阻碍。从民族语言推广(如马丁·路德翻译圣经)带来的文化认同,以及王权压迫两个面进行阐述。
VS
16—19世纪, 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形成过程:
中古时期分裂割据
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结盟,寻求统一
专制王权国家
(主权在君)
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近代民族国家
(主权在民)
拥戴国王
抛弃国王
资产阶级革命
神的国
(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
王的国
(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
我的国
(近代国家产生)
民族利益取代王朝利益,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
总结升华
(三)公民国家: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1.国际法形成的背景。
国际法:指若干国家参与制定或者国际公认的、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体。
(1)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2)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任务4:自主学习p70—71,梳理国际法的形成过程?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奠定基础
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确立原则
①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③确立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范围扩大
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1815,维也纳体系(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1648,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2.国际法的形成过程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消极: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战争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一战。
【历史纵横】维也纳会议后,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第一等级
大使和教皇使节
或教廷大使
第二等级
特使
第三等级
常驻公使
第四等级
代办
3.外交制度建立与发展
①建立: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②进一步发展:1815年,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积极: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开辟了新途径。
4.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建立的影响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一战:遭到严重破坏
十月革命后:
一战后:
二战:
二战后:
新的发展阶段
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
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联盟(评价:缺乏、原则、难以)
《非战公约》(未真正实行)
发展
遭到极大破坏
①《联合国宪章》(机制、原则、作用)
②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③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④国际法的领域扩展
发展
任务4:自主学习,根据教材,梳理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历程
1.发展历程: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2.评价:
积极: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2015通过《巴黎协定》
局限: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
◎特朗普退群
2017年——至今,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卫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
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习近平在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的讲话
以中国智慧发展国际法治,以中国实力影响国际关系
课堂小结: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国际法的形成、发展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外交制度的建立
主权意识
国家利益
形成及发展
评价
背景
神权国家
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发展:维也纳体系
新阶段:20世纪后
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民族国家
1863年,清政府因教案与法国交涉,请求美国公使蒲安臣推荐一部权威的国际法著作,蒲安臣即推荐惠顿的《万国公法》,并安排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与文祥等4位总理衙门大臣商议翻译。次年,经总理衙门批准,由北京崇实印书馆印行300部,颁发各省督抚备用。这表明( )
A.中国学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 B.清政府关注国际交往规范理念
C.中国近代外交体制得以确立 D.封疆大吏的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课堂巩固
B
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6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总理衙门刊印国际法权威著作《万国公法》给各省督抚备用,这是为了方便处理中外交涉事务,是逐步接受近代外交理念的表现,说明清政府关注国际交往规范理念,B项正确;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说明中国学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理念的关注,无法得出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确立的结论,排除C项;19世纪60年代,清朝许多官员不具备主权意识。材料也体现不出封疆大吏主权意识的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欧洲出现了近一百年的和平局面。除了在局部地区发生过战争以外,欧洲没有打过大仗。这缘于当时欧洲( )
A.政治文化得以重构 B.“均势”外交普遍奉行
C.文官制度发展完善 D.“正统原则”重新确立
B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可知,拿破仑战争后,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确立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因此欧洲出现了近百年的和平局面,B项正确;欧洲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强调拿破仑推动资产阶级思想在欧洲的传播,排除A项;19世纪后期文官制度才逐步建立,且与欧洲局势无关,排除C项;维也纳体系的正统原则承认1789年前法国及其他各封建君主正统王朝,封建主义秩序要卷土重来,与欧洲局势稳定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民族国家
国际法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课堂巩固
分层作业
情景题:17 世纪欧洲外交官处理领土争端,结合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原则,该用什么方式解决?说明理由。
二、提升层
论述题:结合美国“退群”、俄乌冲突,谈当代国际法的作用与挑战,500字以上。
三、拓展层
1、填空:民族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核心是(主权独立);近代国际法开端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基著作是(《战争与和平法》)。
2、画图:分别画 “民族国家发展”“国际法发展” 时间轴,标注 3 个以上关键事件。
一、基础层
谢谢大家!课 题 第 12 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年 级 高二 课 时 1课时
执 教 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讲评课
学科核心素养指向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具体教学目标(能通过哪些方法做哪些事达到什么程度) 1.通过任务1,回顾纲要下册中世纪欧洲历史的相关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上简要概括阶段特征,反衬民族国家的核心要素,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国家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从而加强对民族国家概念的深刻认识。 2.通过任务2,思考西方专制王权国家产生的背景,让学生认识到专制王权国家是民族国家最初形式,是中世纪分裂状态到民族国家的桥梁,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通过任务3,小组合作探究,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背景是什么,开展小组讨论、情景式辩论、史料探究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加深理解专制王权国家是近代民族国家的雏形,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对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4.通过任务4,自主学习,梳理国际法的形成过程,学生能够系统梳理国际法从奠基到确立的发展历程,完成对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外交制度的深入理解,达到能够分析国际法对近代国际关系影响的应用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和国际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专制王权国家是近代民族国家的雏形,以及资本主义发展对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 及准备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史料研习、积分奖励、情景式辩论
教学过程
环节及五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二次备课
导入 教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个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的AI视频,我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留意贞德的疑问?贞德有什么疑问? 法兰西的疆界在哪?奥尔良战场上的人究竟为谁而战?这家园到底是领主的领地?还是我们法兰西人共同的土地呢?贞德的疑问恰恰揭示了中世纪西欧的政治现实——人们只知道有领主,不知道有国家,这种局面是如何被打破的?近代民族国家又是如何形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贞德的疑问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概念解释】 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神权国家:中世纪 任务1】回顾纲要下册中世纪欧洲历史的相关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上简要概括阶段特征。 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分裂割据 经济上:领主庄园制——人们只知有领主,不知有国家 思想上:基督教举足轻重——基督教世界,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淡薄。 王权国家:背景 【任务2】结合材料,思考西方专制王权国家产生的背景? 材料一 :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年,英国内部的王位继承战争。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长达30年的自相残杀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 材料二: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材料三: 城市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如同四处开放的花朵。“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营造一个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城市市民阶层必须展开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这一点与封建王权打击割据势力、加强集权的努力不谋而合,因此,共同的利益把王权与城市的命运系在了一起。 教师归纳: 战争使贵族势力削弱,有利于王权强化 宗教改革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和民族认同感 城市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需要强大王权的保护。 (二)王权国家:表现 教师:播放英国国王和法国国王的AI视频 (三)民族国家:背景 【任务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材料一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并为英国人广泛使用。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先驱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英语,主张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抵消拉丁语的影响。 ——徐志强《近代早期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二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在理性的引导下摧毁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与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平等,是……启蒙的内在精神……正是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法国人民在1789年奋起进行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四 安特卫普成为16世纪欧洲的‘世界商业之都’。这里建立了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来自葡萄牙的香料、英国的毛呢、德国的金属都在此交易,信贷、汇票等金融业务高度发达。——费尔南·布罗代尔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教师归纳: ①民族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②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③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城市的发展,统一市场的形成(根本) (三)民族国家:表现 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③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专制王权国家≠民族国家 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入手,认为祖国是所有公民为着共同利益组成的结合体,在这个“祖国”中,所有成员都是独立的公民,都享有自由和权利,并将获得利益和幸福。因此,公民的自由和幸福便成为民族国家的两大基石和终极目标。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教师过渡: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转变,我们现在进行一个情景式辩论赛,每组准备时间2分钟,全体同学起立,以组长和中心,围在一起讨论。 情景式辩论赛 专制王权的强化,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催化剂还是绊脚石? 正方:以王室为代表的贵族派
观点:催化剂 反方: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平民派
观点:绊脚石 正方:结合亨利八世、路易十四的案例,论证王权如何打击封建割据、建立统一法律和行政体系,为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从统一市场、重商主义等角度,论证王权如何促进了经济统一,但同时要指出其专制性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终阻碍。从民族语言推广(如马丁·路德翻译圣经)带来的文化认同,以及王权压迫两个面进行阐述。 教师总结:感谢正反双方精彩的辩论。你们的观点看似对立,实实则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与辩证性专制王权在民族国家形成的早期,是打破封建割据、实现初步统一的“催化剂”;但在民族国家走向成熟、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它因其反民主、反自由的本质而成为“绊脚石”。 这一历史悖论正说明了社会进步的曲折性:一个旧时代的解决方案(专制王权),本身会孕育出否定自己的力量,并最终成为新时代的障碍。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动力与复杂性,正如下面面这个PPT展示的 教师过渡: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国家间交往日益频繁,矛盾冲突也随之增加。如何规范国家间关系?这就催生了国际法的发展。 国际法:指若干国家参与制定或者国际公认的、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体 1.国际法形成的背景。 (1)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2)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任务4:自主学习p70—71,梳理国际法的形成过程? 3.外交制度建立与发展 ①建立: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②进一步发展:1815年,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4.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建立的影响 积极: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开辟了新途径。 消极: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战争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一战。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发展历程: 2.评价: 积极: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局限: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 教师:面对国际法遭遇的挑战,中国应该怎么做? 我们以中国智慧发展国际法治,以中国实力影响国际关系。 学生齐读: 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 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习近平在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的讲话 课堂巩固 1.1863年,清政府因教案与法国交涉,请求美国公使蒲安臣推荐一部权威的国际法著作,蒲安臣即推荐惠顿的《万国公法》,并安排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与文祥等4位总理衙门大臣商议翻译。次年,经总理衙门批准,由北京崇实印书馆印行300部,颁发各省督抚备用。这表明( ) A.中国学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 B.清政府关注国际交往规范理念 C.中国近代外交体制得以确立 D.封疆大吏的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6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总理衙门刊印国际法权威著作《万国公法》给各省督抚备用,这是为了方便处理中外交涉事务,是逐步接受近代外交理念的表现,说明清政府关注国际交往规范理念,B项正确;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说明中国学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理念的关注,无法得出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确立的结论,排除C项;19世纪60年代,清朝许多官员不具备主权意识。材料也体现不出封疆大吏主权意识的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2.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欧洲出现了近一百年的和平局面。除了在局部地区发生过战争以外,欧洲没有打过大仗。这缘于当时欧洲( B) A.政治文化得以重构 B.“均势”外交普遍奉行 C.文官制度发展完善 D.“正统原则”重新确立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