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2025-2026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流地貌的发育--2025-2026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河流地貌的发育--2025-2026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河道挖深,称为“深淘滩”,飞沙堰建设时将堰作低,称为“低作堰”。宝瓶口是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深淘滩”、“低作堰”的主要作用是( )
①深淘滩可以减少洪水期内江泥沙淤积
②深淘滩可以增加枯水期内江水量
③低作堰可以控制枯水期进入宝瓶口的水量
④低作堰可以在洪水期将多余泥沙排入外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内江”和“宝瓶口”位置选在河流凹岸主要原因是( )
A.减轻河流对工程设施的侵蚀破坏
B.有利于泥沙在内江河床沉积,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含量
C.河流凹岸水位较深,有利于在内江沿岸建设码头
D.减少内江泥沙沉积,利用其它配套水利设施可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
土族传统村落大多分布于青海河湟地区的川水、浅山、脑山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此地群山起伏,河流广布,地形复杂多样。下图示意土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土族传统村落具有的建筑特点是( )
A.尖顶木屋
B.高墙合院
C.白墙黑瓦
D.宽门大窗
4.影响河湟地区河谷两岸土族传统村落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
B.气候
C.土壤
D.生态
5.图中四处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黄土勺状沟壑是独立发育于黄土坡面上的永久性沟谷,整体形态上大下小,看着像个勺子,当地人称之为“勺沟”。经研究发现,黄土勺状沟壑的沟尾处一般发育有陷穴或暗穴。下图为黄土勺状沟壑示意图与黄土暗穴与陷穴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6.推测发育中的黄土勺状沟壑与黄土切沟的关系最可能是( )
A.切沟是勺状沟壑的初级阶段
B.勺状沟壑是切沟的初级阶段
C.勺状沟壑是切沟的最终阶段
D.两种地貌毫无关系
7.黄土陷穴和暗穴的发育过程为( )
A.雨水下渗—黄土下陷—地下流水侧蚀、下蚀—形成暗穴
B.雨水渗—形成陷穴—局部崩塌—形成暗穴
C.局部崩塌—地下流水侧蚀—形成暗穴—下蚀形成陷穴
D.物理风化—局部崩塌—地下流水侧蚀—形成暗穴
新疆喀尔乌勒村依格孜也尔河阶地主要分布于该河下游大约15km的河段两侧,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阶地(T1阶地、T2阶地、T3阶地、T4阶地)。下图为依格孜也尔河河流阶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形成喀尔乌勒村河流阶地的主要过程有( )
A.地壳抬升 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 流水沉积
C.地壳下沉 流水侵蚀
D.地壳下沉 流水沉积
9.图示地区( )
A.阶地形成过程地壳匀速运动
B.T1阶地形成时外力作用最强
C.T4阶地形成在T3阶地之后
D.洪水期一般不能淹没T1阶地
河水流速弯曲的河段,其主流线因惯性作用向凹岸偏移,受到较强离心力作用的河水会加速流向河岸,使河岸水位变高,产生向下水流;而向下水流沿河床底部与上层水流作相反方向运动,以维持水流的连续性,这样就使河床水流构成了连续的螺旋状推进的横向环流系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图示最符合a - b段横向环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与河流上游相比,一般河流中游横向环流强度( )
A.因河流流速降低,较弱
B.因河流流量减小,较弱
C.因河流下蚀加剧,较强
D.因河流侧蚀加剧,较强
图甲为长江中游某河段平面图,图乙为图甲中一个过水断面的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题。
12.图甲中的四条剖面线符合图乙剖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凸岸)”布局的原因有( )
①凸岸有利于军事防御
②凸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
③凸岸有利于取水
④凸岸有利于航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河水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分裂,分散成细小支流。卡西基亚雷河(以下简称“卡河”)是奥里诺科河(以下简称“奥河”)上游水流分裂形成的一条汊河,注入内格罗河(见下图),分汊口附近有大量沉积物。自分汊口向下游方向,与奥河相比,卡河河道窄而深,河床纵剖面坡度明显较大。目前该分汊口上游约四分之一的来水流入卡河。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影响卡河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
①岩性
②降水
③海拔
④地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沉积物在图中集中分布于( )
A.T 处
B.T 处
C.T 处
D.T 处
16.若图示区域地质、气候条件保持稳定,则卡河的年径流量将会( )
A.保持稳定
B.逐渐减少
C.逐渐增加
D.先减后增
河流下切侵蚀,使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为某河谷阶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该河流谷地( )
A.西侧河岸应当是河流凹岸
B.河床可能位于断层处
C.阶地二上火山灰Ⅱ被侵蚀
D.砂岩层中Ⅲ形成最早
18.最适合居住与耕作的是( )
A.河漫滩
B.阶地一
C.阶地二
D.阶地三
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在下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搬运
B.堆积
C.侵蚀
D.风化
20.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22.有关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避免被风沙掩埋背风坡
B.避免被风沙掩埋迎风坡
C.避免水灾高地
D.避免水灾远离河流
下图为江汉平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能正确表示MN河床横断面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24.有关该曲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漫滩多洪涝,不利于农耕
B.河流阶地临近水源,适宜农耕
C.凸岸流速缓,不利于建港口
D.聚落宜临水分布于河流凹岸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该河流( )
A.水流湍急
B.水量季节变化小
C.右岸陡峭
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26.近年来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其原因有( )
A.下游新建防洪大堤
B.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
C.上游建大型水库
D.下游河道不断疏通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8.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29.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袭夺湾地貌是河流水系在重构过程中形成的标志性地貌,表现为被夺河流在袭夺点突然转折形成的弯道。桌子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东部,研究表明,桌子山水系在地质史上存在着明显的水系重构过程,形成较为典型的袭夺湾地貌。下图示意目前桌子山水系分布,甲、乙、丙、丁为桌子山水系的四条河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有利于桌子山水系重构的地质条件有( )
①山地东西两侧岩性差异大
②山地东西两侧地质活动的频率差异大
③山地东西两侧相对高度差异大
④山地东西两侧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桌子山水系在重构过程中( )
A.甲河水量明显减少
B.乙河段流程明显变短
C.丙河流的流向改变
D.水系分水岭向东移动
32.袭夺湾地貌为图示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景观图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态是( )
A.槽形谷地
B.谷地宽阔
C.河床多巨大石块和卵石
D.岸壁较平缓
34.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剥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35.河谷地貌一般发育在( )
A.山区
B.河流弯曲处
C.河流的下游
D.河流入海口
曲流又称河曲、将河道移动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耗来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贡格尔草原上,发源于多伦诺尔湖、注入达里诺尔湖、全长17千米,耗来河河曲发育百来九回环。下图示意耗来河的位置和曲流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36.与耗来河河曲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河流落差大
B.河流流速较快
C.下蚀作用强
D.凸岸不断堆积
37.耗来河河曲的形态能得以很好保留的主要原因是( )
A.草原植被根系发达,使两岸不坍塌
B.河岸岩性较坚硬,使两岸不坍塌
C.流水堆积作用增强,两岸持续抬升
D.人类活动影响大,两岸持续下切
下图为我国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某段河流中下游的发育状况。读图完成小题。
38.
关于图中甲乙两河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侵蚀岸,泥沙堆积量大
B.甲为堆积岸,泥沙堆积量小
C.乙为侵蚀岸,泥沙堆积量小
D.乙为堆积岸,泥沙堆积量大
39.
若未来一段时间,乙处沉积的颗粒物逐渐变大,说明该河流在演化过程中的流速变化是( )
A.没有变化
B.先慢后快
C.逐渐变快
D.趋于缓慢
二、材料分析题
4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赣江三角洲位于鄱阳湖南岸,是流域内规模最大、发育最好的三角洲。赣江进入鄱阳湖前,河道分汊、赣江三角洲汊口滩发育在分汊口处,平面上呈三角形,头部指向分流河道上游。根据沉积物组合、沉积构造等特征,可将汊口滩进一步划分为滩头、滩中、滩尾3个沉积部位。图1示意赣江三角洲位置,图2示意赣江三角洲汊口滩堆积模式。
(1)描述汊口滩露出水面的过程。
(2)分别比较滩头和滩尾的海拔差异和颗粒物粒径差异,并说明理由。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东南部的圣母河(下图)是亚马孙河支流,流域森林茂密,年降水量2500~3000mm,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次年3月为雨季。河流流出山地后,河道多弯曲,河水较浑浊。
推测图示圣母河沿岸地区可能发育的河流地貌,并简述图中A地貌的形成过程。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西藏阿里孔雀河某河段河流阶地空间分布图。孔雀河河流沿岸阶地是重要的农业区。
(1)说明孔雀河该河段河流阶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2)简述该河段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3)简述孔雀河河流沿岸阶地成为重要农业用地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结合四川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易产生旱涝灾害,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利于解决当地的旱涝灾害。枯水期水量少,“深挖滩”是对内江进行清淤,加深内江水道,增加了枯水期内江水量,保障枯水期灌溉水源水量,②正确;深挖滩减少洪水期内江泥沙淤积,会增加洪水期内江水量,流入成都平原的水多,洪水期会造成洪涝灾害,①错误;“低作堰”是降低飞沙堰高度,减少堰坝对水流的阻止,加大水量下泄,可以在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避免进入灌溉区水量过多,加上离堆的顶托作用,从鱼嘴进入内江的水流在飞沙堰附近形成漩涡。水中剩余的大量泥沙被漩涡甩出飞沙堰,其余的沙石在飞沙堰对面的回水区凤栖窝沉淀,每年有河工掏出清理,有效的防止了泥沙淤积导致的河流溃堤,可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造成渍涝,④正确;如果在枯水期控制进入宝瓶口的水量,流入成都平原的水少,会造成旱灾;③错误。故选B。
2.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河流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凸岸流速慢堆积作用强,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是成都平原的灌溉、防洪工程,“内江”和“宝瓶口”位置选在河流凹岸,河水流速较快,会加大对工程设施的侵蚀破坏,A错误;流速快可减少内江泥沙沉积,增加水量,保障灌溉水源,B错误;根据材料“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都江堰是水利设施,不是为了航运,没有建设码头,C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利用飞沙堰可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D正确。故选D。
3.答案: B
解析: 土族传统村落所在区域(青海河湟地区),气候寒冷,高墙合院可防风避寒,B正确;尖顶木屋是云南西双版纳的典型民居,有利于尖顶雨水滑落,木屋有利于通风散热,A错误;白墙黑瓦是我国江南水乡的民居特点,与山水田园风光相映成趣,C错误;宽门大窗利于采光和通风,不符合该地的环境,D错误。故选B。
4.答案: B
解析: 如图,河流北岸(阳岸)村落数量多,且较高海拔处也有分布,而南岸(阴岸)村落数量少,且仅分布在低海拔处。说明气候(热量)条件是对影响河湟地区河谷两岸土族传统村落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B正确;两坡的土地面积相差不大,土壤肥力材料没有提及,南坡植被覆盖率更高,生态环境好,ACD错误。故选B。
5.答案: C
解析: 丙处位于河流北岸(阳岸)低海拔地区,气候相对温暖、临近水源、地形平坦、土壤较为肥沃,适合居住和耕作,因此聚落规模大,C正确;甲、乙海拔高,坡度大,土地规模较小,离水源地远,AB错误;丁位于河流南岸,阴坡,光照条件较差,湿气重,居住条件差,规模小,D错误。故选C。
6.答案: B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随着勺状沟壑的沟尾向下延伸,下切侵蚀到冲沟,会形成切沟,所以发育中的黄土勺状沟壑很可能是黄土切沟的初级阶段,A.C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勺状沟壑与黄土切沟有一定关联度,D选项错误。故选B。
7.答案: A
解析: 降雨到达黄土坡面后,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集中到一定程度后侵蚀能力加强。黄土层结构不均匀,孔原较多的区域,雨水汇集时,下渗增多,局部黄土变重、下陷,形成陷穴;随着流水侵蚀加剧,沟道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加大,沟底形成的陷穴在坡底形成出口,雨水增多,地下流水侧蚀和下蚀作用加剧,产生暗穴,人选项符合,正确,B选项顺序错误,此地貌位于地下形成,首先与雨水下渗有关,排除C、D选项,故选A。
8.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河流阶地是在地壳抬升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为主并发生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堆积物。经过反复多次的地壳抬升时河流下切和地壳稳定时的河流侧蚀及沉积,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故形成喀尔乌勒村河流阶地的主要过程有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BCD错误,故选A。
9.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是间歇性抬升,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为主和流水堆积作用为主,A错误;在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主要以河流侵蚀和河流堆积作用为主,在侵蚀和堆积过程中,影响强度越大,其侵蚀高程越高,据图可知,T1阶地的高程较低,外力作用较弱,B错误;通常河流阶地的位置越高,形成的时代越老,T4阶地在T3阶地的上面,因此T4阶地形成于T3阶地之前,C错误;河流阶地是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使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洪水期不能被淹没,D正确,故选D。
10.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河水流过弯曲的河谷,其主流线因惯性作用向凹岸偏移,受到较强离心力作用的河水会加速流向河岸,使河岸水位变高,产生向下水流;而向下水流沿河床底部与上层水流作相反方向运动,以维持水流的连续性,这样就使河床水流构成了连续的螺旋状推进的横向环流系统”可知,在a—b段,a处为凹岸,b处为凸岸,表层水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流向a河岸,使河岸水位变高,产生向下水流,然后沿河床底部流向b岸,a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为主,河岸坡度较陡,b岸水流速度慢,以沉积为主,河岸坡度较缓,因此横向环流A图正确,BCD错识。故选A。
11.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与河流上游相比,一般河流中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河流流速降低,下蚀作用减弱,河流侧蚀作用加强,因此横向环流强度较强,使河道变得更弯曲,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D
12.答案: B
解析: 读图甲可知,图中①④河段河道平直,受地偏力影响,流水冲刷右岸,右岸较陡,左岸以淤积为主,河岸较缓,②位于河流曲流处,左岸受流水惯性作用,冲刷为主,河岸较陡,③位于河流曲流处,右岸受冲刷,左岸淤积,图乙中左岸较陡,为冲刷岸,右岸较缓,为淤积岸,剖面线②符合图乙剖面,B符合题意。故选B。
13.答案: D
解析: 河流凸岸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有利于军事防御,①对;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②对;凸岸靠近河道,有利于取水,③对;凸岸泥沙淤积,河水较浅,不利于航运,④错。故选D。
14.答案: D
解析: 该地属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分汊口处奥河上游来水水量大,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在分汊口处受分水岭地形影响,水流受阻,加之分汊口处岩石较为疏松,易被侵蚀,受阻的水流在此处侵蚀河岸,河水泄漏,最终发育河流,①④正确;降水量大,会使河流水量较大,但卡河的形成需要具备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位置条件,故不是该河流形成的主要因素,②错误;卡河河谷纵剖面坡度较大,说明卡河与奥河海拔存在一定差异,有利于促进卡河的形成,但与此处特殊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相比,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答案: B
解析: 奥河上游流水携泥沙物质自东向西流,经分汊口处时部分水流折转分流至卡河,而大量泥沙物质则保持着随水流运动的惯性继续向西运动;过分汊口后奥河水量减少、流水搬运能力下降,加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泥沙物质逐渐在河流左岸沉积,形成堆积体,因此沉积物在图中集中分布于T2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答案: C
解析: 与奥河相比,卡河河道窄而深,河床纵剖面坡度明显较大,卡河下蚀作用会更强,经过长期的下蚀作用,卡河与奥河上游的落差加大,会吸引更多的奥河水流入卡河,卡河径流量将会逐渐增多,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7.答案: B
解析: 河流凹岸通常受侵蚀作用较强,形成陡峭的河岸,凸岸则沉积作用明显,形成平缓的河岸,图中西岸分布有河漫滩,西侧河岸为凸岸,A错误;图中河床附近岩层出现明显错动,且两侧阶地不对称,可能受断层影响,B正确;阶地二的砂岩层保存完好,火山灰层I覆盖在砂岩层Ⅲ上,未显示明显侵蚀痕迹,说明阶地二上火山灰Ⅱ的缺失与侵蚀作用无关,C错误;沉积岩层形成顺序为“下老上新”,砂岩层I位于最底部,后因地壳抬升海拔升高,形成时间最早,D错误。故选B。
18.答案: B
解析: 河漫滩地势较低,洪水频繁侵袭,A错误;阶地一地势相对平坦,高于河漫滩(避免洪水频繁侵袭),又比高阶地(如阶地二、三)更接近水源,便于耕作和生活取水,B正确;阶地二和三,距离河流较远,不易取水,CD错误。故选B。
19.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②处位于河流的凸岸,根据河流在凸岸堆积,在凹岸侵蚀的原理,所以在上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所以选B。
20.答案: C
解析: 码头选址要求水深,因布局在流水侵蚀为主的河流凹岸,图中①④为凹岸,②③为凸岸,所以C正确。
21.答案: A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及图中等高线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有河流分布,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CD错误;从图中等高线变化可知,该地海拔上升,应为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A正确;如果是流水侵蚀作用,海拔应降低,B错误。故选A。
22.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城市搬迁方向可知城市从海拔低的地方搬迁到海拔高的地方,因为城市位于河流附近洼地,易出现水灾,故搬到高地,C正确;该区域以流水作用为主,城市搬迁与风沙掩埋无关,AB错误;两次搬迁都没有远离河流,D错误。故选C。
23.答案: B
解析: MN河床横断面属于河流弯曲处,该地M处受河流水流离心力作用属于凹岸,水深较深,侵蚀严重。N岸受离心力影响较弱,因此其为河漫滩,水深较浅且多泥沙淤积。B图符合题意。故选B。
24.答案: D
解析: 河漫滩地区由于水深相对较浅且泥沙淤积,因此易发洪涝灾害,不利于农耕,A正确。河流阶地为河岸两侧相对位置较高的地区,其邻近水源,且由于位置较高不易受洪涝灾害影响,适宜农耕,B正确。凸岸流速缓慢,且泥沙淤积,水深较浅,不利于修建港口,C正确。聚落临水分布于河流的凸岸,因该地泥沙淤积、土壤肥沃且水深相对较浅,D错误。故选D。
25.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该河流河漫滩面积广大(河漫滩为流水堆积地貌),说明河水流速较慢,A错误;我国西南地区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B错误;图示河流右岸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床平坦,C错误;河漫滩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说明虚线为枯水期河岸,D正确。故选D。
26.答案: C
解析: 河漫滩处于河流的凸岸,以堆积为主,其形成速度减慢,主要受上游来沙量的影响,与下游关系不大,因此AD项错误;上游种植规模扩大,会进一步破坏流域植被,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多,河漫滩形成速度会增大,B错误;上游建水库,会起到拦水拦沙的作用,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河漫滩增速减缓,C正确。故选C。
27.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它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A。
28.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A。
29.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
30.答案: B
解析: 图示中明显出现了河流袭夺现象,以分水岭为界,东西两侧山地岩性差异大,岩性较软的一侧更易被侵蚀,利于河流溯源侵蚀,促进水系重构,①正确。水系在重构过程中,山地地质稳定有利于水系重构过程的完成,剧烈的升降运动,会破坏河流水系重构过程,②错误;河流在水系重构过程中,低位河袭夺高位河,山地东西两侧相对高度差异大,会使河流落差大,侵蚀能力强,利于水系重构,③正确。植被覆盖率差异属于生态因素,不是地质条件,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1.答案: D
解析: 结合图示,甲河为袭夺河,溯源侵蚀作用强,袭夺完丁河后,甲河、丁河之间的分水岭,在甲河的溯源侵蚀作用下,会整体向东移动,D正确;甲河为袭夺河,使本应向东流入丁河的乙河和丙河被袭夺,因此甲河在水系重构中水量会明显增多,A错误;乙河段被甲河袭夺后,流向改变的同时,会产生溯源侵蚀,河流源头向东移动,流程可能变长,B错误;丙河为丁河的支流,在水系重构过程中丙河的流向并没有改变,C错误。故选D。
32.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袭夺湾地貌是被袭夺河流在袭夺点突然转折形成的弯道,图示中甲河是袭夺河,乙河段是改向河段,说明甲河袭夺了乙河段,d处应为袭夺湾地貌,D正确;a处为丁河的支流和主流的交汇处,不存在河流袭夺情况,A错误;b处为丁河河流河湾地貌,没有发生河流袭夺现象,B错误;c处为被袭夺支流与改向河流的交汇处,没有发生河流袭夺现象,C错误。故选D。
33.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流水侵蚀地貌。由图可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V”形河谷,谷深而窄,岸壁陡峭,水流湍急,由于流速快,河床多巨大石块和卵石,C正确。
34.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为“V”形河谷,是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C。
35.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河谷地貌的分布。在河流上游的山区,河流落差较大,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一般发育河谷地貌,A正确;河流弯曲处,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河流更加弯曲,多形成河曲,B错误;河流的下游多形成冲积平原,C错误;河流入海口处多形成河口三角洲,D错误。
36.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耗来河流经地区地形开阔平坦,河流落差小,流速慢,下蚀弱,侧蚀强,凹岸不断受侵蚀,凸岸不断堆积,易形成河曲,综上可知,侧蚀作用是耗来河河曲发育的主导外力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7.答案: A
解析: 根据分析可知,草原植被根系发达,河流两岸不易坍塌,形成的河曲形状能够得到很好保留,A正确。河水深一般20-30厘米,草原土壤深厚,河岸岩性并不是很坚硬,B错误;流水侵蚀作用增强,两岸持续抬升会造成河曲地貌的侵蚀破坏,并不利于其保存,C错误;人类活动影响大,两岸持续下切,也会造成河曲地貌的破坏,D错误;故选A。
38.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甲处为凹岸,乙处为凸岸。根据所学知识,凹岸侵蚀,河岸坡度较陡,泥沙堆积量小;凸岸以堆积为主,河岸坡度缓,泥沙堆积量大。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9.答案: C
解析:
河流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粗。乙处沉积的颗粒物逐渐变大,说明该河流在演化过程中的流速逐渐变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0.答案:
(1)赣江侵蚀、搬运上游河床泥沙;河道分汊处受陆地阻挡,流速减缓,形成水下堆积体;随着沉积增多,水下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洪水期继续接受沉积,枯水期水位下降露出水面,形成三角形的汊口滩。
(2)滩尾的海拔高于滩头(或滩头的海拔低于滩尾;或滩尾高,滩头低)。汊口滩滩尾部位先沉积,沉积时间长,沉积泥沙量大,海拔高(或滩头后沉积,沉积时间短,沉积泥沙量小,海拔低)。
滩头颗粒物粒径较滩尾大(或滩头粒径大,滩尾粒径小;或滩尾颗粒物较滩头小)。赣江水流受分汉口处河岸的阻挡流速降低,河流搬运能力逐渐下降,所携带的泥沙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解析:
41.答案: 河流地貌:上游形成峡谷,出山口形成冲积扇,中下游形成河漫滩平原。A地貌的形成过程:圣母河下游平原广阔,河流进入平坦区域侧蚀作用强烈,易形成河曲;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促使河曲愈加弯曲;汛期洪水一旦冲破河曲颈部,裁弯取直后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解析:
42.答案:
(1)分布不均匀;西南岸阶地数量少,东北岸阶地数量多;东北岸阶地分布面积更广。
(2)流水沉积形成河漫滩;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河流进行新的侧蚀和沉积,形成新的河漫滩;原来的河漫滩成为阶地。
(3)泥沙沉积,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解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