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广西接班人教育2026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0-16S-32C1-35.5Sc-45Bi-209一、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广西盛产甘蔗,在蔗糖的生产工艺中会加入石灰乳处理糖汁,这一步骤主要涉及的化学原理是A.中和蔗汁中的酸性物质等杂质B.氧化蔗糖中的色素,实现漂白作用C。做催化剂促使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D.与蔗糖发生酯化反应,增强其甜度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基态镁原子价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B.Na的第二电离能>Ne的第一电离能C.SiO2的空间填充模型为:D.(CH)2 CHCH2CH(C2Hs)CH的命名:2-甲基-4-乙基戊烷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酸性KMnO溶液冷水Fe2(S043酸性KMnO溶液溶液H,C,0溶液A,除CH4中的C2H4B.除NH4CI晶体C.测H2C204溶D.制取无水Fe2(SO4)3杂质中的2液浓度化学试题第1页(共8页)影③扫描全能王治發g大M女用M日和4.物质结构决定性质。下列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匹配不正确的是选项性质差异结构主要因素NH孤电子对的排斥力大于CH,成键电子对的键角:NH排斥力0稳定性:HF>HIHF分子间存在氢键,H分子间不存在氢键c沸点:CO>NCO分子极性比N2分子极性大因F的电负性比CI大,使CF3COOH中羧基更易D酸性:CF3COOH>CCLCOOH电离5.加热时,浓硫酸与木炭发生反应:2HS0,(浓)+C尘2S02+C02t+2H,0。设M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1molS0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B.标况下2.24LH0中含o键数目为0.2NaC.pH=2的稀硫酸中含H+数目为0.2NAD.64gS02与16g02反应得到S03的分子数为NA6.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B.向FeNO)2稀溶液中滴加足量Hl溶液:3Fe2++NO;+4H=3Fe3++NO个+2H,OC.向NaHSO4溶液中滴加少量Ba(HCO2溶液:2H+S0}+Ba2++2HC0,=BaS0,↓+2C0,个+2H,0D.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制备银氨溶液:Ag+2NH,·H,0=[AgNH)2J广+2H,O7.一种使用含氨基物质(化学式为CM-NH2,CM是一种碳衍生材料)联合Pd-Au催化剂储氢的可能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OPdA.步骤I中氨基与HC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HOOAuNH2B.氨基在步骤Ⅱ中先反应,又在步骤Ⅲ中生成88HHCO;/步骤I步骤】C.若用D,代替H2,可能有CM-NHD生成H2O NH1步骤8D.图示总反应为:H,+HCO,继化:HCOO +H,OHCOO-化学试题第2页(共8页)毅③扫描全能王治發gr用Hf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广西接班人教育2026 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测试化学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A B D B A C A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B C B D B C二、非选择题(除特别批注外,其余每空 2分)15. (1)d (1分)(2)加热、适当提高酸的浓度等(1分) SiO2、CaSO4(3)2Na++ClO +6Fe2++4SO 2 3 4 +9H2O= Na2Fe6(SO4)4(OH)12+Cl-+6H+;4 -( ) ScR3+3OH =Sc OH +3R -3(5)沉淀完全,混合液的 pH为 6时,溶液中(Sc3+)=8.0×10-7mol/L<1.0×10-5 mol/L,(1分) 则溶液中钪离子沉淀完全.(1分)(6)草酸钪沉淀转化为可溶性配合物69(7) ×1030g cm 3NA4a316.(1)三颈烧瓶(1分) 抑制硝酸铋发生水解(2)Bi(NO3)3+ KCl +H2O= KNO3+BiOCl+2HNO3(3)减少 BiOCl的损失,乙醇易挥发,便于干燥分离(4)水浴加热(1分) 低于 50℃,BiO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反应不充分;高于 50℃,NH3·H2O、NH4HCO3分解,影响产率。也可以这么答: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过高,NH3·H2O、NH4HCO3分解,影响产率。pH=9(5)BiOCl+NH4HCO3 +NH3 H2O (BiO)2CO3 +2NH4Cl +H2O50°C(6) 0.1042a或 10.42a%17. (1)低温 (1分) (2)AC(3)不是(1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转化率。而图像表明,相同温度下使用另一种催化剂获得了更高的转化率,说明 b点并非是平衡的点。(4)②(1 分) 对反应 1,升温平衡逆移,H2和 CO2的含量增加,为①②曲线。而方程式的计量数关系表明 H2的增加量更大,因此增幅较小的曲线②为 CO2。第 1 页 共 7 页(0.85×5 )34 ×(0.25×54 )(5)Kp1 = (0.4×54 )2×(1.2×54 )6(6)① 9H2O + 2CO2 + 12e- = CH3CH2OH +12OH-1②718.(1)还原反应(或加成反应)(1分)(2)己二酸 (3)羰基、酯基(4)(5)9 、 、 等任写 1种(6)第 2 页 共 7 页化学详解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A B D B A C A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B C B D B C1.A.制糖过程中,压榨出的糖汁含有有机酸(如柠檬酸、草酸等),会使糖汁呈酸性,加入石灰乳(Ca(OH)2)可中和酸性物质,生成钙盐沉淀(如草酸钙):石灰乳不具备氧化漂白能力,脱色主要依赖后续的活性炭或二氧化硫处理: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碱性条件(如石灰乳)反而抑制水解:蔗糖含羟基,但石灰乳不与其发生酯化反应。2.A.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 ,最外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应为球形;B.Na+和 Ne是等电子体,因为核外电子数相同,而 Na+的质子数比 Ne的质子数多 1,对核外电子的控制能力更强,所以 Na的第二电离能比 Ne的第一电离能大。C.SiO2为共价晶体,其空间填充模型应为正四面体形;D.主链选择错误,应选取最长碳链(6个 C)为主链,编号从靠近支链一端开始,名称为 2,4-二甲基己烷。3. A.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B.NH4Cl和 I2的固体混合物加热,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 NH3和 HCl,冷却后又重新化合成 NH4Cl,无法通过加热除去 I2;C.用酸性高锰酸钾滴定草酸,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腐蚀橡胶管,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盛装;D.Fe2(SO4)3为难挥发性形成的盐,加热水解产生的 H2SO4没有离开溶液体系,因此在蒸发皿中仍然得到无水 Fe2(SO4)3晶体。4.A.根据价电子互斥理论,NH3分子中的孤电子对其他三个成键电子对有较大排斥,所以 NH3分子中的键角小于 CH4;B.氢化物的稳定性与键能大小有关,与氢键无关,则氟化氢的稳定性强于碘化氢是因为 H-F 键长小于 H-I,则 H-F键键能比 H-I大;C.CO 和 N2都是分子晶体,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由于 CO的共价键极性较强,沸点高于 N2;D.氟元素的电负性大于氯元素,F-C 的极性大于 Cl-C,使 F3C-的极性大于 Cl3C-的极性,对羧基的吸电子能力更大,所以 CF3COOH更易电离出氢离子,酸性强于CCl3COOH。5.A.生成 1mol S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B.标况下, H2O是液体,物质的量不等于 0.1mol,则σ键数不等于 0.2NA;C.体积未知,无法求出H 数目;D.SO2与 O2生成 SO3 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无法完全转化,实际生成的 SO3分子数小于 NA。6.A.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B. I 还原性强于Fe2 ,向Fe NO3 2稀溶液中滴加足量氢碘酸,第 3 页 共 7 页- 应先氧化 I ,应为6I 2NO3 8H 3I2 2NO 4H2O;C.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碳酸氢钡溶液,2H++SO2-+Ba 2++2HC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3=BaSO 4↓+2CO 2 ↑+2H 2O ,C项正确;D.向 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二氨合银,Ag 3NH - 。3 H2O Ag(NH3)2 2H2O NH4 OH7.A. 氨基和碳酸氢根离子可以形成氢键N H O、N H O,形成的氢键将碳酸氢根离子控制在催化剂表面,并不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H2在步骤 II中先反应后又在步骤 III中生成,C N和N H既断裂又形成;C.由图可知,步骤Ⅱ发生的反应为氨基和碳酸氢根离子中的羟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水,氢气发生共价键断裂,氢原子被 CN吸附,步骤Ⅲ发生的反应为碳氮键发生断裂,碳原子和氮原子分别与氢原子结合生成 CN—NH2和 HCOO—,用 D2代替氢气,得到的产物为 CN—NHD和 DCOO—。D.根据题意可知,含氨基物质联合 Pd-Au为催化剂,结合图中所给物质可知,反应原料为氢气和碳酸氢根,因此该储氢过程催化剂的总反应式为H2 HCO 3 HCOO +H2O,故 D正确;答案选 A。8.A.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12H16O4;B.分子中含有 4种官能团,酯基、羟基、羰基和碳碳双键;C.分子中无手性碳原子;D.结构中右侧有多个单键的碳原子连接为锯齿形,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9.根据分子结构及题干信息可知,X是 H元素,Y是 C元素,Z是 F元素,W是 S元素,E是 Cl元素。A.F、Cl同一主族,F电负性大于 Cl,C、F为同周期,F电负性大于 C,Cl电负性大于 C; B. CF4 结构与 CH4相同,均为非极性分子;C.HF存在分子间氢键,沸点比 HCl高,即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E;D.YS2为 CS2, σ键和 π键的数目比为 1:1。10.A.等物质的量的FeBr 2+2和Cl2反应,Fe 先被氧化,剩余Cl 与Br 2 反应生成Br2 ,无法验证还原性Br Fe2 ;B.分子式为 C3H6O的链状有机物可以是醛,也可以是烯醇,且均能使溴水褪色,无法确定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C.实验中NH3取代了水分子,说明NH3的配位能力强于H2O;D.比较 H2CO3和 HClO的酸性大小应用 pH计分别测定同浓度、同体积 NaClO、NaHCO3的 pH值。11.A -.根据图示及上述分析可知:催化剂电极上NO3被还原为 NH3,催化剂电极作阴极,碳棒为阳极,电极 b为电源的正极;B.工作时电子从电源负极 a流向阴极 c,电子不下水,所以 cd之间没有电子的直接移动,是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来导电,阳极 b上发生氧化反应释放新的电子,电子流向正极 b,完成整个电路的闭合回路。电子的移动线路为:a→c,d→b。C. 根据图示,室温时,催化剂上的电极总反应为:NO- - - - - - -3+2e + H2O = NO2 + 2OH;D.高温时,阳极:4e ~ O2↑,阴极:8e ~NH3。当反应时转移 4 mol e时,共生成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33.6 L。第 4 页 共 7 页12. A.根据晶胞图,Ca的数目为 3,P的数目为 1,Cl的数目为 3,各原子的数量比 Ca:P:Cl=3:1:3;B. 与 P1× 最近且距离相等的 Cl为 6个;C.晶胞的质量 m = g,该晶体的密度为 g cm 3,设该晶胞的边长为 acm, M 3 3 则该晶胞的体积 V = a3 = ρNA,a= cm= × 10 10pm;D.该晶体化学式为 Ca3PCl3,属于混盐,可ρNA ρNA看成是 Ca3P2·3CaCl2,与水反应后生产 Ca(OH)2,水溶液呈碱性。13.A. 由转化率图像可知,0-50min,经方式甲处理后反应速率最快;B.a、b、c三点均是在恒温下反应,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 Ka=Kb=Kc ; C. 经方式丙处理后,50min时 SiCl4 的转化率为 4.2%,反应的SiCl4 的物质的量为 0.1mol×4.2%=0.0042mol,根据化学化学计量数可得反应生成的 SiHCl3的物质的量为0.0042mol 4 0.0056mol v(SiHCl3)=0.0056 ,平均反应速率 = 1.12 × 10 4mol L 1 min 1;D.平衡后,3 1 ×50 再充入 0.4molH2和 0.1moSiCl4 气体,在恒容条件下,原有气体浓度相当于增大了 1倍,平衡会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 SiCl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14.A. 向 20mL 0.20mol/LNaOH 溶液中滴入相同浓度的 HA溶液,发生浓度改变的微粒是 Na+、OH 、H 和 A-;当 V(HA)=0mL,溶液中存在 Na+、H+和OH ,,c(OH-)=c(Na+)=0.20mol/L , +随着加入 HA溶液,c Na -减少但不会降到接近于 0; 则曲线 m代表 c OH ,曲线 n代表 A- 。B.a点溶液中电荷守恒有c(OH-)+c(A-)=c(H+)+c(N +),a 点为交点可知 c(OH-)=c(A-),联合可得 2c OH c Na c H 。C.b点 2 HA溶液与 Na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 NaA,n(NaA)=0.1 mol·L-1 A- Kh = ( ) , 发生水解, ,K = ( ) h 14= 10 =1.0 × 10 10, -则c OH 1.0 × 10 10 × 0.1 = 1.0 × 10 5.5 + 4 ,c(H )=1.0 × 10 8.5,pH < 9; D.当1.0×10V(HA)=10mL时,c(NaOH):c(NaA)=1:1, 根据电荷守恒有 c(OH-)+c(A-)=c(H+)+c(N +),根据物料守恒2c(A-)+2c(HA)=c(N +),两式整理可得 c(OH-)=c(H+)+2c(HA)+c(A-) 。15. 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 Sc2O3、Al2O3、FeO、SiO2、CaO)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含有 Al3+、Fe2+、Ca2+、Sc3+,滤渣中含有 SiO2 和 CaSO4,在滤液中加入有机萃取剂进行萃取分液,Al3+、Ca2+、Fe2+不被萃取通过水相分离,Fe2+被 NaClO3氧化成黄钠铁矾晶体除去,而 Sc3+进入有机相,然后加入 NaOH溶液与 Sc3+反应生成Sc OH 3固体进行反萃取分液分离,得到Sc OH 3固体加硫酸溶解,再加草酸沉淀 Sc3+生成Sc2 C2O4 3,在空气中焙烧Sc2 C2O4 3得到产品 Sc2O3。(1)Sc为 21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ⅢB族,位于 d区(2)为加快浸取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粉碎矿石,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充分搅拌等;根据分析可知,浸渣中含有 SiO2、CaSO4第 5 页 共 7 页3+ +(4)萃取时是加入有机萃取剂将 Sc3+萃取通过分液分离出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c +3HR=ScR 3+3H ;而进行反萃取时是加入 NaOH 溶液,使钪从有机相中洗脱出来,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cR3+3OH-=Sc OH +3R -3 ,反萃取后分液得到的反萃液和反萃取的固体(6)根据信息,草酸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故草酸用量过多时,草酸钪沉淀可能会转化为可溶性络合物,导致钪的沉淀率下降。1 1(7)假设晶胞边长为 xpm,据“均摊法”,晶胞中含8 1 2个 Sc、6 =3个 O,,Sc3+与 O2-间最短距离8 2为体心到面心,为边长的一半,即立方晶胞边长为 x=2apm;则晶体密度为MN A 30 3 138 30 3 693 10 g cm 3 10 g cm 3 1030g cm 3x (2a) N A N A4a16. BiOCl与NH4HCO3溶液在三颈烧瓶中混合,加入氨水调节至 pH 9,50℃下搅拌 40min可得(BiO)2CO3 (难溶于水),过滤分离出 (BiO)2CO3,洗涤烘干,将其干燥后灼烧,可得Bi2O3。(6)根据 Cl-~Ag+~AgCl,可知,若消耗AgNO3标准液的平均体积为 amL,则脱氯率为;0.2 a 10 3 100252.0 100260.517.(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H=△H1—△H2<0,△S<0,要使△G<0,则需在低温下自发进行;(2)A.反应 1和 2都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不变时表明总物质的量不变,达到平衡状态;B.催化剂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C.根据化学计量数以及初始投料可知,平衡时CO2和H2浓度仍然是 1∶3;D.分离出产物水,能使平衡正相移动,提高转化率,但是由于浓度降低,速率减小;(3)根据图像可知,b点的转化率小于相同温度下 a点对应的转化率,而平衡转化率是该温度下的最大转化率,故 b点不是平衡点;(4)对反应 1,升温平衡逆移,H2和 CO2的含量增加,为①②曲线。而方程式的计量数关系表明 H2的增加量更大,因此增幅较小的曲线②为 CO2。(5)根据题意可知: ;;平衡体系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2.8mol。设平衡时气体总压强为 p,恒温恒容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第 6 页 共 7 页4 5 (0.85×5 3 5量之比。有: = ,则 P=3.5MPa,K = 4) ×(0.25×4)2.8 P1;(0.4×5 24) ×(1.2×54)6(6)①若阴极CO2的还原产物为 C2H5OH,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碱性条件下生成 C2H5OH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 + 12 + 9 2 = C 2H5OH + 12OH ;2-②阴极生成碳酸根离子,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根离子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CO2+2OH-=CO3 +H2O;在阴极区若CO2每得到 1mol电子,同时有H2O也会得到等物质的量的电子,若生成 1molC2H5OH,消耗2molCO2得 12mol电子,生成 12molOH-,H2O也会得到 12mol电子,生成 12mol OH-,共 24mol OH-,2-发生反应 CO2+2OH-=CO3 +H2O消耗 12molCO2,阴极共消耗 14molCO2,根据选择性公式,CH3OH 选2 1择性的理论最大值为 = 。14 718.(4)G H分两步进行:第 1步发生加成反应使酮羰基变为羟基,第 2步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使醇羟基脱水生成碳碳双键;第 2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根据1mol有机物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 4 molAg和仅含 1种官能团可知,异构体中含有 2个甲酸酯基,2个甲酸酯基中间夹一个C的同分异构体有 3种,夹 2个C的有 3种,夹 3个C的有 2种,夹 4个C的有 1种,共 9种。其中含有 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的结构简式为 、、 ;(6)结合题干信息,先发生取代生成M( ),M再加成消去生成 N( ),最后加成生成产物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 参考答案及详解.pdf 化学.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