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专题一轮复习:标点符号表达效果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专题一轮复习:标点符号表达效果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标点符号导学案3.表达效果
【目标展示】
1.分析高考题,挖掘考点、难点;
2.分点训练,突破重难点,归纳总结答题规律;
3.借助标点符号更确切地理解文句的内容和含义,分析标点符号在特定情境中的表达效果(修辞效果),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师生互动】
导入:语言学家陈望道提出,“标点可以神文字之用”,认为标点可以画龙点睛,让文字更为传神。标点符号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文字的句读、层次、段落、语气、语调、专用名称等等,还能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理解书面语言的内容和含义。
一、分析考情,挖掘考点、重难点
(一)高考真题
1.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II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2.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
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参考答案:
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中“心满意足”做状语,原句中“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以逗号形式将两状语单列成为两个小分句。改句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强调吃的心情。原句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表达比较普通;原句,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3.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
原句: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
改句: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①原文以排比形式列举了生活中的四种情形,让人自然想到俩老头做其他事情也都“一起”;②原文中“一起”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③原文与上下文多用短句的风格相一致。
4.2025届山东维坊期中卷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文中第二自然段连续使用大量逗号,请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二) 分析考情
1.题型变化。从判断标点符号用法正确与否,变为分析标点符号在特定情境中的作用(如逗号的表现力)。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标点对表情达意的作用,难度加大。
2.明考与暗考。明考,如“分析某标点符号的表现力”;暗考,如“比较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原句与改句在标点符号使用方面多有不同,标点符号不同,意味着表达效果(语气语调、情绪情感、思想内涵、强调侧重等)不同。
3.考查重点。考查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修辞效果),引导考生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分析考点,挖掘重难点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II]
语段内容见左侧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分别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 4分)
二、突破重难点
(一)什么是标点符号的修辞效果(表达效果)
修辞效果是基于句子的语法结构,把句子内容回归到具体语境中,深入阅读理解后,体会到的作者运用标点符号所要达到的某种表达效果。其关键点是从标点符号表情达意方面的语境义进行分析。
(二)例析标点符号的修辞效果(表达效果)
在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通常起着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等方面的辅助作用。作者可以借助标点符号构造特殊的语句,以便更好地表达感情、刻画心理、描绘神态、强调某项内容等。这时,标点符号就产生了积极的修辞作用。
请理解(1)——(5)句的解析内容,分别朗读改句与原句,读出不同,感受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1.突出强调作用
在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的常见修辞功用是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这一点是非常普遍的作用。
(1)原句: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改句: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解析】在“她”和“刘和珍君”之后用了逗号作停顿,突出强调了“人”。
(2)原句:粥!它的成分可并不和一般通用意义一样。……粥菜 这是不可能有的事了,……(夏衍《包身工》)
改句:粥,它的成分可并不和一般通用意义一样。……粥菜,这是不可能有的事了,……
【解析】分别运用感叹号和和问号,突出强调了所写之“物”——粥、粥菜,突出表现包身工生存环境的恶劣,有力控诉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2.描绘神态作用
在书面语言中,借助标点符号描绘人物的神态,有时比单用文字描写更富有表现力。
(3)原句:“对……对不起!我……大概是走错门了。”(曹禺《雷雨》)
改句:“对不起,我大概是走错门了。”
【解析】借助省略号准确地描绘出了鲁侍萍的惊慌神态和个性特点:虽然语言显得结巴,但仍不失“礼节”和“身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人物的坎坷经历和遭遇。
3.表达感情作用
人的感情是复杂多样的,表达感情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书面语言中,借助标点符号表达感情无疑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4)原句:“噢 ,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改句①:“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
改句②:“噢 ,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
【解析】表达感情:惊喜。如果不用前两个感叹号,就不能表达出葛朗台的惊喜感情,如果不用第三个感叹号,就不足以表达出葛朗台惊喜欲狂的感情的程度。
(5)原句:黛玉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 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冻死了我!”(曹雪芹《红楼梦》)
改句:黛玉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冻死了我。”
【解析】表达感情:不满。如果没有问号和感叹号的配合,林黛玉的“不满”的表达就会有失分寸。
4.刻画心理作用
在书面语言中,借助标点符号刻画人物的心理,有时能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6)请模仿[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II]的参考答案,分析下面语句中的省略号、破折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前情介绍:卫生员动手揭掉小通讯员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给他盖上。)
原句: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茹志鹃《百合花》)
改句: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体系整合】(温馨提醒:请记好笔记,记录板书内容)
【高质训练】
一、故题重做
1.【日照市8月联考】
我就在无定河旁边,听它日日夜夜的歌唱。据说,河走到哪里,它泛出的光泽,足以照耀你一生的岁月。年过,立春。硷畔底下只是一条小河,从石缝里流出来,温和、平静, 但清冽。河水像一条细小的长蛇,冬季过后褪去冰层,亮出清澈见底的汩汩流水,像人体上的一根动脉血管,蠕动着,跳跃着,欢呼着。每个季节不会一样,只有在春天,它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流出很远很远,都是漫长地跋涉……
小河与另一条河交汇后,无论是保持清澈还是混浊,都不影响大河的澎湃汹涌。无定河吸纳了千河万溪,哪怕一滴水珠,从不厌倦地改变着自己最初的样子,成为黄土高原上生命的象征。春风吹过,土地需要人去耕耘,我梦中的庄稼长势正好,出土的声音,拔节的声音,抽穗的声音,成熟的声音,多么壮观啊!
这年的春天,我看着无定河冰面融化,冰凌堆叠着缓缓前行。春天,是个源头。一个人要找到归宿,还要经历多少次的仪式。与无定河一样,提炼、重构、流光溢彩地走向壮阔……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三个逗号不能改成顿号,请简要分析。(3 分)
2.【维坊五县10月联考】
考试打破了我家以往的气氛,全家仿佛都紧张地、全神贯注地进入了一种角色,走路,踮起脚尖,说话,打起手势,房间里安静得像没有人。直到每天中午安然放学回家后,我们三人才不由自主地迎去,欢腾一阵。
“今天怎么样 题难不难 ”
“有偏题、怪题吗 ”
“检查得仔细吗 看没看错题 ”
安然拿起筷子,敲敲刚摆上饭桌的饭碗说:“女士们,先生们,请不要大声喧哗,按次序提问。”然后把书包往椅子上一摔,就在饭桌前坐了下来。那神色已经告诉我们她考试的结果了。于是我赶紧给她盛饭,爸爸把好菜换到她面前,妈妈也动了感情,早把菜夹到安然碗里了。
安然端起碗开始大口吃饭,我们却像忘记摆在眼前的饭碗了。当她再也忍不住时,才举着筷子,回答我们刚才的提问:“……我看看表,离交卷还有十五分钟,就开始从头到尾检查卷子。哎呀,不好!漏了一道大题!做完这道大题,起码得用二十分钟。怎么办 我毫不犹豫,连想连答,写得飞快,终于答完了。就在这时,坏啦!”她忽然停住不说了。
“怎么了 ”妈妈先表现出恐慌,嘴一下张成“O”形。
“看把你吓的!”安然接着说,“怎么也没怎么,铃响了。”
“作文呢 ”妈妈又问。
“唉,你这问题太……不合时宜。作文是活的,我怎么对得出来 那句话怎么说:‘世界上没有两滴相同的水。’”安然说。
“妈妈问的是作文题目。”我赶紧替妈妈解释着,其实未必。
“是啊,当然是问作文题目。”妈妈历来喜欢顺水推舟。
“题目是《记你熟悉的一位同学》。”
“你写的谁 ”这次是我问了。
“我们的班长。”安然说。
“什么 ”我一放筷子,嘴大概也成了“O”形。
(选自铁凝《没有钮扣的红衬衫》)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走路踮起脚尖,说话打起手势,房间里安静得很。”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参考答案】①原文用逗号将“走路”和“说话”与“踮起脚尖”和“打起手势”隔开,突出了“走路”“说话”的状态,起强调作用;②原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家里安静的程度。(4分,每点2分)
变式问: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走路”“说话”后面两个逗号的表现力。(4分)
2(2)请分别说明文中两处省略号的作用。(4分)
二、新题专练
3.【广东部分校9月联考】
寒风在耳边呼啸。我只露着两只眼睛,尖利的风,刀子一样刮过眼角,面前白色连着白色。这时开始盘旋进山。近处的山坡上整整齐齐地种着一排排黄绿色的松树苗,远处的山头飘着蓝色的雾霭,山上黑森森白茫茫,白的是雪,黑的也许就是参天大树了。公路上的厚雪被车轮碾压得光滑锃亮,像一条银带蜿蜒而上。
我们已经看不太清楚眼前的东西了,口罩里哈出的热气,使得眼圈四周布满了白霜,白霜像冰碴子一样磨着眼皮。我真害怕我的眼睛被冻僵,因为两只脚已经完全没有知觉了。我们像一个个白胡子“老爷爷”似的,互相看着好笑,却笑不动。因为,脸上的肌肉也被冻僵了。
汽车驶过一片河谷,两边的坡地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灌木。忽见一股清亮的山水,湍急地从上游冲下来,敲击着溪流两岸的薄冰,发出那么脆朗的叮咚声。岸边的水草都被白雪覆盖,水流便像是从雪中钻出来的,闪着蓝色的幽光……如此冰天雪地之中,怎么会有不冻的山泉 我们都睁大了眼睛,疑惑不解。
3.作为连词,“因为”后面一般不需要停顿,而文中画横线句中的“因为”后面使用了逗号。请分析这样处理的效果。(3分)
4.【浙江金华10月联考】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一般情况下,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菌,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菌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①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②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做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有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4.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符号的连用,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均有标点符号的连用,请分析其效果的异同。(4分)
5.【湖北部分校10月联考】
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地过着,霜打了,雨淋了。
大风来时是飞沙走石,似乎是很了不起的样子。冬天,大地被冻裂了,江河被冻住了。再冷起来,江河也被冻得“锵锵”地响着裂开了纹。冬天,冻掉了人的耳朵,破了人的鼻子,裂了人的手和脚。
但这是大自然的威风,与小民们无关。
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
……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萧红《呼兰河传》)
5.文中有三处提到“风霜雨雪”,第一处运用顿号,后面两处将其组合成一个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3分)
6.【青岛学期初联考】
我站在旗津岛的海水浴场,看汪洋大海,宽阔无边的波涛,一排又一排地奔袭冲撞而来,也像是一座座山峦奔涌到你面前,崩塌溅落成美丽的水珠。极目远眺,恣肆沸腾的海水,没有尽头,没有边际线,真的是白茫茫水天一色。多么壮丽雄奇的大海!看,那海水是任何大江大湖都不能比拟的,它气势雄壮令人惊骇,它碧蓝得深不可测,它美丽魅惑使你晕眩。旗津岛像一把长长的利剑,又像一条长长的门闩,横卧在港湾前,守卫迎送来未往往的船只。从旗津岛看港湾沿岸码头停泊的轮船,一排排列队整齐,高举的起重机杆似乎显得遥远渺小,可见港湾是多么开阔水深,又有多少巨轮可以自由轻松驶入驶出。这不,说话间,一艘庞然大物快速驶来。漆黑的船身、大红的轮底,旁若无人地长驱直入,像是急着回家赶路那样轻快。
“你爷爷原来就是在这样的轮船上服务,对工作很尽责。”我对儿子菽说。
6.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看”字后面第一个逗号的表现力。(4分)
三、原创题比赛
请同学们模仿【师生互动】二4(6)部分、取材于《百合花》的题目的样式,命制一道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题。要求:选材于课内并标明出处,题目要求要表述明确,分值合理,参考答案具有参考价值。
标点符号导学案3.表达效果(教师版)
【目标展示】
1.分析高考题,挖掘考点、难点;
2.分点训练,突破重难点,归纳总结答题规律;
3.借助标点符号更确切地理解文句的内容和含义,分析标点符号在特定情境中的表达效果(修辞效果),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师生互动】
导入:语言学家陈望道提出,“标点可以神文字之用”,认为标点可以画龙点睛,让文字更为传神。标点符号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文字的句读、层次、段落、语气、语调、专用名称等等,还能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理解书面语言的内容和含义。
一、分析考情,挖掘考点
(一)高考真题
1.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II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官方参考答案】第①处:(1)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对三个动作起到强调作用;(2)逗号标示的停顿,使三个动作不再具有流畅性,表现了前行的艰难。
第②处:(1)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强调闭住口和打嗝间隔时间长,打嗝不顺畅;(2)让“透不出气”的感觉更强烈。
2.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
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中“心满意足”做状语,原句中“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以逗号形式将两状语单列成为两个小分句。改句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强调吃的心情。原句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表达比较普通;原句,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3.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
原句: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
改句: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①原文以排比形式列举了生活中的四种情形,让人自然想到俩老头做其他事情也都“一起”;②原文中“一起”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③原文与上下文多用短句的风格相一致。
4.2025届山东维坊期中卷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文中第二自然段连续使用大量逗号,请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①用逗号表示并列,列举各种各样的水果,凸显品种的丰富;②停顿短暂,使句子更加连贯、紧凑,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水果品种多样的喜爱。
(3分。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二) 分析考情
1.题型变化。从判断标点符号用法正确与否,变为分析标点符号在特定情境中的作用(如逗号的表现力)。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标点对表情达意的作用,难度加大。
2.明考与暗考。明考,如“分析某标点符号的表现力”;暗考,如“比较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原句与改句多在标点符号使用方面有不同之处,标点符号不同,意味着表达效果(语气语调、情绪情感、思想内涵、强调侧重等)不同。
3.考查重点。考查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修辞效果),引导考生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分析考点,挖掘重难点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II]
语段内容见左侧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分别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 4分)
官方参考答案:第①处:(1)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对三个动作起到强调作用;(2)逗号标示的停顿,使三个动作不再具有流畅性,表现了前行的艰难。
第②处:(1)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强调闭住口和打嗝间隔时间长,打嗝不顺畅;(2)让“透不出气”的感觉更强烈。
【详尽解析】(以下解析参考教育部考试院解析内容)
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
(1)第一处画线部分,“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有两处用了逗号。这两个逗号如果删去,变成“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句子依然成立,但核心变成了“他向前钻”,“低着头咬着牙”可以看成“向前钻”的伴随状态,甚至可以视为“向前钻”的状语。这是从语法角度分析。
(2)正是逗号的存在,让“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成为三个独立的语句,每个语句表示一个独立的动作,对这三个动作就起到强调作用。这是从标点产生的语义角度分析。
(3)同时,逗号标示的停顿,让这三个动作变成了非连贯的动作,不再具有流畅性。而这种字面上的不流畅和主人公艰难行走的不流畅之间,有一种相似性,也就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句法形式和语义之间具有相似性。这是从标点的修辞效果分析,这一点最难。
官方参考答案:第①处:(1)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对三个动作起到强调作用;(2)逗号标示的停顿,使三个动作不再具有流畅性,表现了前行的艰难。
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
(1)第二处画线部分,全句是“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画线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祥子被狂风迎面吹时的反应和感受,有两处用了逗号。这两个逗号可以都删去,变成“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或者仅删一个,变成“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或者“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但是删除逗号后,“半天”就不再独立了。这是从语法角度分析。
(2)两个逗号的存在,使得画线处三个成分各自独立,有强调作用,尤其强调了“半天”,对闭住口和打嗝之间的时间之长进行了强调。这是从标点产生的语义角度分析。
(3)“半天”单独出来,以逗号分开,说明了这个嗝打得非常不顺畅,这让“透不出气”的感觉更加强烈。而这种字面上的不流畅和主人公透不出气的感觉之间,有一种相似性,也就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句法形式和语义之间具有相似性。这是从标点的修辞效果分析,这一点最难。
官方参考答案: 第②处:(1)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强调闭住口和打嗝间隔时间长,打嗝不顺畅;(2)让“透不出气”的感觉更强烈。
[试题亮点]本题首次考查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可引导考生对文学作品的细读,于细微之处体会经典作品的成功之处。
二、突破重难点
(一)什么是标点符号的修辞效果(表达效果)?
修辞效果是基于句子的语法结构,把句子内容回归到具体语境中,深入阅读理解后,体会到的作者运用标点符号所要达到的某种表达效果。其关键点是从标点符号表情达意方面的语境义进行分析。
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现代汉语修辞学》
(二)例析标点符号的修辞效果(表达效果)
在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通常起着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等方面的辅助作用。作者可以借助标点符号构造特殊的语句,以便更好地表达感情、刻画心理、描绘神态、强调某项内容等。这时,标点符号就产生了积极的修辞作用。
请理解(1)——(5)句的解析内容,分别朗读改句与原句,读出不同,感受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1.突出强调作用
在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的常见修辞功用是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这一点是非常普遍的作用。
(1)原句: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改句: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解析】在“她”和“刘和珍君”之后用了逗号作停顿,突出强调了“人”。
(2)原句:粥!它的成分可并不和一般通用意义一样。……粥菜 这是不可能有的事了,……(夏衍《包身工》)
改句:粥,它的成分可并不和一般通用意义一样。……粥菜,这是不可能有的事了,……
【解析】分别运用感叹号和和问号,突出强调了所写之“物”——粥、粥菜,突出表现包身工生存环境的恶劣,有力控诉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2.描绘神态作用
在书面语言中,借助标点符号描绘人物的神态,有时比单用文字描写更富有表现力。
(3)原句:“对……对不起!我……大概是走错门了。”(曹禺《雷雨》)
改句:“对不起,我大概是走错门了。”
【解析】借助省略号准确地描绘出了鲁侍萍的惊慌神态和个性特点:虽然语言显得结巴,但仍不失“礼节”和“身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人物的坎坷经历和遭遇。
3.表达感情作用
人的感情是复杂多样的,表达感情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书面语言中,借助标点符号表达感情无疑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4)原句:“噢 ,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改句①:“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
改句②:“噢 ,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
【解析】表达感情:惊喜。如果不用前两个感叹号,就不能表达出葛朗台的惊喜感情,如果不用第三个感叹号,就不足以表达出葛朗台惊喜欲狂的感情的程度。
(5)原句:黛玉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 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冻死了我!”(曹雪芹《红楼梦》)
改句:黛玉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冻死了我。”
【解析】表达感情:不满。如果没有问号和感叹号的配合,林黛玉的“不满”的表达就会有失分寸。
4.刻画心理作用
在书面语言中,借助标点符号刻画人物的心理,有时能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6)(许老师原创题)请模仿[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II]的参考答案,分析下面语句中的省略号、破折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前情介绍:卫生员动手揭掉小通讯员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给他盖上。)
原句: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茹志鹃《百合花》)
改句: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参考答案】借助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更充分地表现出卫生员的为难情态,他怕把被子弄脏,不好跟老百姓交待;破折号,表示话没说完,小媳妇话没说完就扭过脸去,更强烈地表达她内心极大的悲伤。两处标点符号的使用,有助于歌颂解放战争时期纯洁深厚的军民情,更好地表现了纯洁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体系整合】
归纳解题技巧:
找出特殊点+基本作用+语境义+表达效果
(1)找出特殊存在的标点符号(用改、删法,对比法),分析它的基本作用。(语法角度)
(2)分析标点符号语义功用。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概括语句的内容及内含。(语义角度)
(3)分析标点符号的修辞(表达)效果。结合语句的深层含义,分析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上呈现的效果。这一点最难,也是必答题项。(修辞角度)
切记: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句法形式和语义之间具有相似性。
【高质训练】
一、故题重做
1.【日照市8月联考】【答题情况:平均分1.29分】
我就在无定河旁边,听它日日夜夜的歌唱。据说,河走到哪里,它泛出的光泽,足以照耀你一生的岁月。年过,立春。硷畔底下只是一条小河,从石缝里流出来,温和、平静, 但清冽。河水像一条细小的长蛇,冬季过后褪去冰层,亮出清澈见底的汩汩流水,像人体上的一根动脉血管,蠕动着,跳跃着,欢呼着。每个季节不会一样,只有在春天,它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流出很远很远,都是漫长地跋涉……
小河与另一条河交汇后,无论是保持清澈还是混浊,都不影响大河的澎湃汹涌。无定河吸纳了千河万溪,哪怕一滴水珠,从不厌倦地改变着自己最初的样子,成为黄土高原上生命的象征。春风吹过,土地需要人去耕耘,我梦中的庄稼长势正好,出土的声音,拔节的声音,抽穗的声音,成熟的声音,多么壮观啊!
这年的春天,我看着无定河冰面融化,冰凌堆叠着缓缓前行。春天,是个源头。一个人要找到归宿,还要经历多少次的仪式。与无定河一样,提炼、重构、流光溢彩地走向壮阔……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三个逗号不能改成顿号,请简要分析。(3 分)
1.【参考答案】①逗号使停顿延长,舒缓了语气;使之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②逗号更能(更适合)表现庄稼从播种到成熟的(缓慢)过程。③顿号停顿时间短,语气短促,表现力不强(不适合表现庄稼的生长过程)。
2.【维坊五县10月联考】
考试打破了我家以往的气氛,全家仿佛都紧张地、全神贯注地进入了一种角色,走路,踮起脚尖,说话,打起手势,房间里安静得像没有人。直到每天中午安然放学回家后,我们三人才不由自主地迎去,欢腾一阵。
“今天怎么样 题难不难 ”
“有偏题、怪题吗 ”
“检查得仔细吗 看没看错题 ”
安然拿起筷子,敲敲刚摆上饭桌的饭碗说:“女士们,先生们,请不要大声喧哗,按次序提问。”然后把书包往椅子上一摔,就在饭桌前坐了下来。那神色已经告诉我们她考试的结果了。于是我赶紧给她盛饭,爸爸把好菜换到她面前,妈妈也动了感情,早把菜夹到安然碗里了。
安然端起碗开始大口吃饭,我们却像忘记摆在眼前的饭碗了。当她再也忍不住时,才举着筷子,回答我们刚才的提问:“……我看看表,离交卷还有十五分钟,就开始从头到尾检查卷子。哎呀,不好!漏了一道大题!做完这道大题,起码得用二十分钟。怎么办 我毫不犹豫,连想连答,写得飞快,终于答完了。就在这时,坏啦!”她忽然停住不说了。
“怎么了 ”妈妈先表现出恐慌,嘴一下张成“O”形。
“看把你吓的!”安然接着说,“怎么也没怎么,铃响了。”
“作文呢 ”妈妈又问。
“唉,你这问题太……不合时宜。作文是活的,我怎么对得出来 那句话怎么说:‘世界上没有两滴相同的水。’”安然说。
“妈妈问的是作文题目。”我赶紧替妈妈解释着,其实未必。
“是啊,当然是问作文题目。”妈妈历来喜欢顺水推舟。
“题目是《记你熟悉的一位同学》。”
“你写的谁 ”这次是我问了。
“我们的班长。”安然说。
“什么 ”我一放筷子,嘴大概也成了“O”形。
(选自铁凝《没有钮扣的红衬衫》)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走路踮起脚尖,说话打起手势,房间里安静得很。”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2(1)【参考答案】①原文用逗号将“走路”和“说话”与“踮起脚尖”和“打起手势”隔开,突出了“走路”“说话”的状态,起强调作用;②原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家里安静的程度。(4分,每点2分)
变式问: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走路”“说话”后面两个逗号的表现力。(4分)
变式问【参考答案】用逗号增加了两处停顿,使之单独成句,突出强调了全家人“走路”“说话”的紧张状态,更确切地表现了房间里的安静程度。
2(2)请分别说明文中两处省略号的作用。(4分)
2(2)【参考答案】第一处:表示对回答内容的省略;第二处:表示语言欲止又言(表示迟疑、停顿、思考问题。她误以为妈妈让她复述作文内容,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她在斟酌恰当的语言)。
二、新题专练
3.【广东部分校9月联考】
寒风在耳边呼啸。我只露着两只眼睛,尖利的风,刀子一样刮过眼角,面前白色连着白色。这时开始盘旋进山。近处的山坡上整整齐齐地种着一排排黄绿色的松树苗,远处的山头飘着蓝色的雾霭,山上黑森森白茫茫,白的是雪,黑的也许就是参天大树了。公路上的厚雪被车轮碾压得光滑锃亮,像一条银带蜿蜒而上。
我们已经看不太清楚眼前的东西了,口罩里哈出的热气,使得眼圈四周布满了白霜,白霜像冰碴子一样磨着眼皮。我真害怕我的眼睛被冻僵,因为两只脚已经完全没有知觉了。我们像一个个白胡子“老爷爷”似的,互相看着好笑,却笑不动。因为,脸上的肌肉也被冻僵了。
汽车驶过一片河谷,两边的坡地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灌木。忽见一股清亮的山水,湍急地从上游冲下来,敲击着溪流两岸的薄冰,发出那么脆朗的叮咚声。岸边的水草都被白雪覆盖,水流便像是从雪中钻出来的,闪着蓝色的幽光……如此冰天雪地之中,怎么会有不冻的山泉 我们都睁大了眼睛,疑惑不解。
3.作为连词,“因为”后面一般不需要停顿,而文中画横线句中的“因为”后面使用了逗号。请分析这样处理的效果。(3分)
3.【参考答案】①使用逗号增加了停顿,形成短句,强调“脸上的肌肉也被陈僵”的感受。
②突出天气之冷,也更符合人物严重受冻时大多说短句的状态。
4.【浙江金华10月联考】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一般情况下,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菌,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菌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①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②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做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有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4.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符号的连用,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均有标点符号的连用,请分析其效果的异同。(4分)
4.【参考答案】同:两处连用都包含了疑问和惊叹两种语气,语气/情感更强烈。(2分)
异:第①处更侧重于疑问,“也能吃”意思是“怎么能吃”、是“不能吃”,突出了干巴菌外形上的不中看;第②处更侧重于惊叹,“这么好吃”突出了干巴菌经处理后令人惊叹的美味。(2分)
5.【湖北部分校10月联考】
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地过着,霜打了,雨淋了。
大风来时是飞沙走石,似乎是很了不起的样子。冬天,大地被冻裂了,江河被冻住了。再冷起来,江河也被冻得“锵锵”地响着裂开了纹。冬天,冻掉了人的耳朵,破了人的鼻子,裂了人的手和脚。
但这是大自然的威风,与小民们无关。
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
……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萧红《呼兰河传》)
5.文中有三处提到“风霜雨雪”,第一处运用顿号,后面两处将其组合成一个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3分)
5. 【参考答案】①顿号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第一处用三个顿号将“风、霜、雨、雪”分隔成四个词语,表明这是四种并列的自然现象。
②后面两处,不用顿号,“风霜雨雪”被凝缩成一个集合词语,指人世间的磨难,更加侧重于表示其象征义。
6.【青岛学期初联考】
我站在旗津岛的海水浴场,看汪洋大海,宽阔无边的波涛,一排又一排地奔袭冲撞而来,也像是一座座山峦奔涌到你面前,崩塌溅落成美丽的水珠。极目远眺,恣肆沸腾的海水,没有尽头,没有边际线,真的是白茫茫水天一色。多么壮丽雄奇的大海!看,那海水是任何大江大湖都不能比拟的,它气势雄壮令人惊骇,它碧蓝得深不可测,它美丽魅惑使你晕眩。旗津岛像一把长长的利剑,又像一条长长的门闩,横卧在港湾前,守卫迎送来未往往的船只。从旗津岛看港湾沿岸码头停泊的轮船,一排排列队整齐,高举的起重机杆似乎显得遥远渺小,可见港湾是多么开阔水深,又有多少巨轮可以自由轻松驶入驶出。这不,说话间,一艘庞然大物快速驶来。漆黑的船身、大红的轮底,旁若无人地长驱直入,像是急着回家赶路那样轻快。
“你爷爷原来就是在这样的轮船上服务,对工作很尽责。”我对儿子菽说。
6.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看”字后面第一个逗号的表现力。(4分)
6.【参考答案】①逗号使“看”独词成句,领起下文四句,引起读者关注;②从气势、色彩等方面突出强调大海的壮丽雄奇,表达赞美之意,增强画面的现场感。
三、原创题大赛
请同学们模仿【师生互动】二4(6)部分、取材于《百合花》的题目的样式,命制一道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题。要求:选材于课内并标明出处,题目要求要表述明确,分值合理,参考答案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