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分别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②因为出现了残酷剥削和压迫,所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暂时倒退
③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鼓吹“君权神授”
④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社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远大前途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始积累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
③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④资本主义初期的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生产方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生变化,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以下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是( )
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②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导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当奴隶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周恩来暮年之时,仍在寻找《共产党宣言》首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绝对想不到,一位大国总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对这部作品牵肠挂肚。当然,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共产党宣言》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是因为它( )
①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
①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②是由马克思在总结世界工人运动经验教训中创立的
③指导中国成功开创、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宣告了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以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出版为标志,世界社会主义已走过50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从遭遇曲折到奋起振兴的波澜壮阔伟大历程。下列对社会主义发展史表述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③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飞跃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919年,李大钊先后在《新青年》第6卷第5号、第6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其影响和帮助下,《晨报》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发表马克思主义论著以及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情况的文章。这些举动( )
①有助于让中国先进分子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让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里所说的“伟大飞跃”(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实现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开始,在帝国主义的全面封锁下,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胜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
①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某中学组织了“追随总书记脚步,感受精神力量”的实践活动,走进陕西延安革命旧址,聆听革命前辈的红色故事;步入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追忆上世纪60年代当地人民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在太行山腰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最有可能了解到(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首创精神
②中国实现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的战斗过程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奋进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领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这实证了( )
①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面貌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全年粮食产量创下历史新高、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元、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下水……盘点2022年,这一系列成就( )
①与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
②表明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正在向着强起来的伟大目标飞跃
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借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①为全国人民奋勇前进提供了智力支持
②是适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之路
③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④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唯一正确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 )
①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 
②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③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 
④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②“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③“十三个方面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
④“十四个坚持”侧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是“十个明确”在实践中的逻辑展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由此可知,中国式现代化( )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②表明共同富裕是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④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究竟只存在一种模式还是有多种道路可选,这是困扰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并不断引起争议的重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有人提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是最好最后的一种制度,人类历史将终结于西方自由民主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至今,西方国家虽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内生矛盾愈演愈烈、逆全球化态势和民粹主义凸显,“历史终结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终结了“历史终结论”,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驳斥“历史终结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奋斗。但是,他们的努力都失败了。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至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说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上作出了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论述。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理解。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这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请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历史必然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A B C A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C D D B
17.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历史证明,因各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并不具备“普世性”。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18.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中国的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当时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做了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实践的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0.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为取得新时代伟大成就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②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为取得新时代伟大成就提供了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③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答时代之问,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取得新时代伟大成就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