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2024五上·玉田期中)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叩开汉语之门,迈入文学diàn tang 。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穿越到战国,观廉颇和蔺相如tóng xīn xié lì 保卫赵国;也可以回到抗战时期,看冀中人民xiū zhù 地下堡垒保卫家园;还可以在清水田里,赏白鹭觅食,bǎo lǎn 那qiàn 在jìng xiá 里的美丽画卷;更可以在桂花树下,yōu rán 品尝用桂花做的gāo bǐng , 沉 jìn 在迷人的桂花香中……2.(2024五上·玉田期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桂冠 (guān guàn) 勉强 (qiǎng qiáng) 玲珑剔透 (tī tì)间隔 (jiān jiàn) 执拗 (niù ào) 丢三落四 (luò là)(2024五上·玉田期中)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成,并选词填空。3.丰 足 处 积 望眼 足智 呕心 众 拱 4.上述词语中,与俗语“盼星星盼月亮”意思相近的是“ ”。5.像画横线词语这样形容国家太平,人们生活安定的词语还有: 、 。6.正是由于工作人员的 付出,我国的科技事业才能飞速发展。(选词填空)7.(2024五上·玉田期中)将序号写在括号里。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喜鹊、灰雀以及各种有名的、无名的鸟在田野上飞来飞去。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C.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D.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8.(2024五上·玉田期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鹭》一文借助“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三幅画面,写出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B.《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用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表达作者的自豪之情。C.讲述《牛郎织女》时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D.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尽量连词成句地读。(2024五上·玉田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9.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 。及时当勉励, ”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10.在国家衰败、民族危亡之时,总会有爱国之士奋力呐喊。看到南宋官员们苟且偷安、醉生梦死,林升发出了“山外青山楼外楼, ?”的质问;面对沉闷的社会局面,龚自珍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 ”的呼唤。(2024五上·玉田期中)阅读理解圆明园的毁灭(节选)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11.选文从 、 这两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1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 句,在文中起 的作用。13.选文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这样写与题目“圆明园的毁灭”冲突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024五上·玉田期中)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实施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生灵横遭杀戮,扬子江水血浪翻滚。六朝古都成了人间地狱,昔日繁华化为灰烬。这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材料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祭文(节选)屋坍梁折,百镇荡平,千乡闻哭,遍地哀鸣。刀亡枪杀,不论军民,奸淫掳掠,丧尽良心。朗朗书声,为之顿绝,哀哀母号,泪有血痕。夫妻骤离,邻家同死,妇孺无别,老幼无分。【材料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的和平大钟,其钟架的设计一气呵成。钟架上的三根黑色三棱柱代表数字“3”,五个褐红色的圆圈意为5个“0”,中间悬挂大钟的梁设计成一个倒下的“人”字形,整个钟架设计寓意为南京大屠杀中倒下的30多万遇难同胞。14.下面对三则材料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真实地记录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悲惨的历史事件。B.材料二从侵华日军的残暴行为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两个角度描写了南京遭受浩劫的情景。C.材料三介绍了和平大钟的建造背景及具体建造时间。D.这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15.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① “六朝古都成了人间地狱,昔日繁华化为灰烬”中的“六朝古都”指北京。 ② “夫妻骤离,邻家同死,妇孺无别,老幼无分”这段祭文强调的是大屠杀中不分男女、不分老幼都被残害,这是何等残酷! ③悬挂大钟的梁设计成一个倒下的“人”字形,旨在告诉人们大屠杀使30多万人遇难,令人触目惊心。 16.下面名句中,与材料三关联不大的一项是( )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C.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D.知耻而后勇。17.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读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时想到的画面。(2024五上·玉田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①包公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真是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那年,包公铡了不认发妻的驸马陈世美,皇上怀恨,借个名便把他削职为民。就算这样皇上还不解恨。当天,皇上把大小太监召到皇宫,耳朵咬耳朵 商议一阵。最后两个太监对皇上如此这般一说,说得皇上点头微笑,吩咐照办,事成大大有赏。②包公被削了职,京城大栈小店,都受了皇家嘱咐,不准留包公过夜。包公只好收拾收拾,当日就动身离京回老家。包公为官清正,如今两袖清风,雇不起车马,由老家人包兴挑着行李,自己跟在后面安步当车,却没有料到太监在后面盯梢。③时当六月暑天,包公一出京城,上路没有多远,便汗流浃背。走了半日,来到一座山下,包公热得不行,口渴得要命。可是这里前不挨村,后不着店,既无池,也无井,只有一块瓜地。青葱的瓜藤上西瓜长得溜圆。包公咂咂嘴,周围又没人,为了解渴,就摘下个西瓜,放在膝盖上,用拳头“嘭嘭”两下砸开,和包兴大口地吃了起来。两个鬼鬼祟祟的太监早看在眼里,大太监对小太监说:“古来君子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包黑子偷瓜吃,还能算是清官吗?逮他去见皇上。”④正要动手,却见包公掏出几个铜钱,放在瓜藤上,抹抹嘴上路了。两个太监无可奈何地摆摆手说:“吃瓜给钱,那还有啥说的。”⑤傍晚,包公住到镇上一家小客栈,两个太监也跟进去。包公囊资不丰,就叫了素菜米饭。哪知米饭里掺了不少未脱壳的稻谷,包公只得边吃边往外挑。这又让两个太监给看在眼里,小太监对大太监说:“糟蹋粮食遭雷打,捉他去,好为皇上出气。”⑥正说着,又见包公抓起谷粒,一粒粒放在嘴里嗑去稻壳,吃了米粒,真是盘中之餐,一粒也没有浪费。这有啥说的,鸡蛋里挑骨头 ____也挑不出,大太监与小太监只好大眼瞪小眼 。⑦两个太监跟了一路,啥坏点子都想到了,就是没法给包公安个罪名,只好垂头丧气地回京复命。这事一传出来,老百姓都说:毒不过皇上,奸不过太监,清不过包公。18.文中画线的俗语分别可以用下面哪个成语替换?选一选,填入文中横线内。(填序号)A.面面相觑 B.吹毛求疵 C.窃窃私语19.快速阅读短文,简要概括短文内容。20.带着“太监打算给包公安哪几项罪名”这个问题快速阅读短文第③~⑥段,完成下面表格。罪名 地点 包公的做法 太监的表现偷西瓜吃 镇上客栈 大眼瞪小眼21.从这个民间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包公具有 的美好品质。22.两个太监回京之后会如何复命呢?请发挥想象把这个简略的情节写得更具体。23.(2024五上·玉田期中)请选择一位你熟悉的老师,想一想他(她)有什么突出的特点,选择一两件能突出他(她)特点的事情写一写。提示:题目自拟,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美观,不写错别字;不少于400字。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殿堂;同心协力;修筑;饱览;嵌;镜匣;悠然;糕饼;浸【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其中“殿、协、修筑、饱览、嵌、镜、悠、糕、浸”字容易写错,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故答案为:殿堂;同心协力;修筑;饱览;嵌;镜匣;悠然;糕饼;浸【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2.【答案】guān;qiǎng;tī;jiàn;niù;là【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1.桂冠:正确读音是guān (“冠”表示帽子时读guān) 。2.勉强:正确读音是qiǎng(“强”表示勉强时读qiǎng) 。3.玲珑剔透:正确读音是tī。4.间隔:正确读音是jiàn(“间”表示空隙、隔开时读jiàn) 。5.执拗:正确读音是niù。6.丢三落四:正确读音是là(“落”表示遗漏时读là)。故答案为: guān ; qiǎng ; tī ; jiàn ; niù ; là【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答案】3.衣;食;心;虑;欲;穿;多;谋;呕;血;星;月4.望眼欲穿5.国泰民安;安居乐业6.呕心沥血【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解析】【点评】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和补全词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3.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可知,1.丰衣足食(1空填“衣”,2空填“食”);2.处心积虑(3空填“心”,4空填“虑”);3.望眼欲穿(5空填“欲”,6空填“穿”);4.足智多谋(7空填“多”,8空填“谋”);5.呕心沥血(9空填“呕”,10空填“血”);6.众星拱月(11空填“星”,12空填“月”)。书写时注意“虑、呕”等字词的写法。故答案为:衣 食;心 虑;欲 穿;多 谋;呕 血;星 月4.“盼星星盼月亮”是形容急切盼望,对应的词语是“望眼欲穿”,所以第1空填“望眼欲穿”。故答案为:望眼欲穿5.画横线词语是“丰衣足食”,形容国家太平、生活安定的词语还有国泰民安、安居乐业。故答案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6.形容工作人员用心付出的词语是“呕心沥血”,所以第1空填“呕心沥血”。故答案为:呕心沥血7.【答案】C【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解析】【分析】A:“有名的、无名的”是并列短语,顿号使用正确:“喜鹊、灰雀”是并列事物,顿号也规范。B:“桃树、杏树、梨树”是并列事物,顿号使用正确,句子标点无问题。C:“中国四大名园”是特定称谓,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正确格式: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此处标点使用有误。D:“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都是并列短语,顿号使用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了标点符号。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8.【答案】B【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解析】【分析】A:《白鹭》确实通过“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这三幅画面展现白鹭的美,说法正确。B:《圆明园的毁灭》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不是为了表达自豪之情,而是通过昔日辉煌与如今毁灭的对比,突出侵略者的残暴,激发读者的爱国之情与对侵略者的憎恨,说法错误。C:讲述民间故事时可以合理想象、增加情节,让故事更生动,说法正确。D:连词成句地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之一,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了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答案】9.一日难再晨;岁月不待人10.西湖歌舞几时休;不拘一格降人材【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解析】【点评】考查古诗文的默写、名言警句。解答本题,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9.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杂诗》,核心是劝人珍惜时光,及时努力。故答案为:一日难再晨;岁月不待人1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林升《题临安邸》,讽刺南宋官员的苟安享乐)。“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表达对人才的渴望。故答案为:西湖歌舞几时休;不拘一格降人材【答案】11.建筑宏伟;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12.过渡;承上启下13.不冲突;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它后来被毁灭的惨状形成强烈对比,更能突出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也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圆明园毁灭带来的巨大损失与悲痛,从而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文化的珍视之情。【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11.选文第一段讲圆明园的建筑(各种景观、仿建名胜等),第二段讲它收藏的文物,这是再现辉煌的两个方面。故答案为:建筑宏伟;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12.画横线的句子(“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前半句承接上文“建筑宏伟”的内容,后半句引出下文“收藏文物”的内容,是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故答案为:过渡;承上启下13.选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题目“圆明园的毁灭”并不冲突,反而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通过详细描绘圆明园的壮丽景观和珍贵文物,突出其无与伦比的价值,从而更深刻地表现其毁灭的悲剧性。这样写的作用是:1. 增强情感冲击:昔日的辉煌与毁灭后的残破形成反差,使读者更痛惜这一文化瑰宝的丧失。2. 揭露侵略罪行:通过强调圆明园的珍贵,间接控诉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发民族忧患意识。3. 深化主题:突出“毁灭”的不仅是建筑,更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强化文章的教育意义。故答案为:不冲突;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它后来被毁灭的惨状形成强烈对比,更能突出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也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圆明园毁灭带来的巨大损失与悲痛,从而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文化的珍视之情。【答案】14.C15.错误;正确;正确16.C17.日军轰炸后的南京,房屋倒塌、断壁残垣,原本热闹的城镇变成废墟。四处是逃难的人群,妇女抱着死去的孩子痛哭,老人跪在废墟前呼喊亲人,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哭声连成一片,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无辜的生命哀伤。【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14.材料一确实真实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件(A正确)。材料二通过祭文形式,从侵华日军的残暴行为和人民的苦难两个角度描写了南京遭受浩劫的情景(B正确)。材料三介绍了和平大钟的设计寓意,但并未提及具体的建造背景及建造时间(C不恰当)。 三则材料分别从历史记录、祭文情感表达和纪念馆设计三个不同角度说明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D正确)。故答案为:C15.① “六朝古都”指南京,历史上曾有六个朝代在此建都,而非北京。故此项错误。② 祭文通过列举“夫妻”邻家”“妇孺”“老幼”等群体,强调大屠杀的无差别残害。故此项正确。③ “人”字形梁的设计直接象征遇难者,突出大屠杀的惨烈。故此项正确。故答案为: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16.材料三通过和平大钟的设计警示后人铭记历史,因此: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与之直接相关(铭记历史教训)。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体现民族责任感,与公祭日的意义契合。C:“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强调规则,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反思无关。D:“知耻而后勇”符合从历史伤痛中汲取力量的主题。故答案为:C17.画线句子“屋坍梁折,百镇荡平,千乡闻哭,遍地哀鸣”展开想象,写一写想到的画面即可。故答案为:日军轰炸后的南京,房屋倒塌、断壁残垣,原本热闹的城镇变成废墟。四处是逃难的人群,妇女抱着死去的孩子痛哭,老人跪在废墟前呼喊亲人,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哭声连成一片,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无辜的生命哀伤。【答案】18.B19.短文讲述了包公因铡了驸马陈世美被皇上削职为民,皇上派太监暗中跟踪,企图找借口陷害他。太监先是看到包公摘西瓜吃,但包公留下铜钱;接着又看到包公吃饭时挑出稻谷,但包公最终连壳带米都吃干净。太监无法找到包公的过错,只好灰溜溜地回京。故事赞扬了包公的清正廉洁。20.山下瓜地;吃瓜后留下铜钱;无可奈何地摆摆手;糟蹋粮食;磕去谷壳吃掉米粒,一粒不浪费21.清正廉洁、严于律己22.两个太监垂头丧气地回到皇宫,跪在皇上面前。大太监战战兢兢地说:“皇上,奴才们一路跟踪包黑子,本想抓他的把柄,可这人实在狡猾……”小太监接着道:“他在瓜田吃瓜,却留下铜钱;吃饭时连稻壳都不浪费,我们实在找不到半点错处啊!”皇上听完,气得拍案怒骂:“没用的东西!连个罪名都安不上!”两个太监吓得连连磕头,再也不敢提陷害包公的事了。【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18.A:面面相觑:形容因惊讶或无奈而互相看着,与“大眼瞪小眼”意思相近。B: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毛病,与“鸡蛋里挑骨头”意思相近。C:窃窃私语:形容小声说话,与“耳朵咬耳朵”意思相近。故答案为:C;B;A19.概括这类短文内容,核心是抓住核心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要素:1.核心人物:包公、盯梢的太监;2.起因: 包公被削职返乡,皇家派太监盯梢,想找他的罪名;3.经过:太监先后借“偷瓜”“糟蹋粮食”找茬,但包公吃瓜留钱、吃米嗑净谷粒,没让太监抓到把柄;4.结果:太监没找到罪名,无奈回京复命,百姓称赞包公清廉。故答案为:短文讲述了包公因铡了驸马陈世美被皇上削职为民,皇上派太监暗中跟踪,企图找借口陷害他。太监先是看到包公摘西瓜吃,但包公留下铜钱;接着又看到包公吃饭时挑出稻谷,但包公最终连壳带米都吃干净。太监无法找到包公的过错,只好灰溜溜地回京。故事赞扬了包公的清正廉洁。20.先锁定“偷西瓜吃”这个罪名,从短文第③段能找到:它对应的地点是“山下瓜地”,包公的做法是“吃瓜后留下铜钱”,太监看到后是“无可奈何地摆摆手”。再看“镇上客栈”对应的情节,从第⑤-⑥段能找到:太监想安的罪名是“糟蹋粮食”,包公的做法是“嗑去谷壳吃掉米粒,一粒不浪费”。故答案为: 山下瓜地 ; 吃瓜后留下铜钱 ; 无可奈何地摆摆手 ; 糟蹋粮食 ; 磕去谷壳吃掉米粒,一粒不浪费21.包公“吃瓜主动留钱”,体现了他清正廉洁**(不占小便宜);“把带谷粒的米饭嗑干净、一粒不浪费”,体现了他严于律己(对自己要求严格、不糟蹋粮食)。故答案为: 清正廉洁、严于律己22.这是情节扩写题,解题核心是“围绕核心冲突(太监想陷害却失败),添加细节让场景更生动”:要先设定场景(皇宫、皇帝面前),再给人物加神态(垂头丧气、战战兢兢)、动作(跪地、磕头)、语气(慌张、委屈),同时还原“抓把柄失败”的具体事件(吃瓜留钱、不浪费粮食),最后补充皇帝的反应(发怒),让情节更饱满真实。故答案为: 两个太监垂头丧气地回到皇宫,跪在皇上面前。大太监战战兢兢地说:“皇上,奴才们一路跟踪包黑子,本想抓他的把柄,可这人实在狡猾……”小太监接着道:“他在瓜田吃瓜,却留下铜钱;吃饭时连稻壳都不浪费,我们实在找不到半点错处啊!”皇上听完,气得拍案怒骂:“没用的东西!连个罪名都安不上!”两个太监吓得连连磕头,再也不敢提陷害包公的事了。23.【答案】 我的语文老师——张老师 张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有一头乌黑的长发,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月牙一样。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有耐心,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问题,她都会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文时遇到了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开头。张老师看到我皱着眉头,就走过来轻声问我:“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我小声地说:“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写开头。”张老师笑了笑,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别着急,我们先想想你要写的内容是什么。”接着,她耐心地引导我,帮我理清思路,还举了几个例子。在她的帮助下,我终于写出了满意的开头。还有一次,班上有个同学在课堂上分心,没有认真听讲。张老师没有生气,而是走到他身边,轻声提醒他:“要认真听讲哦,不然会错过重要的知识。”那个同学听了,立刻坐直了身子,专心听了起来。张老师总是这样,用温柔的方式让我们明白道理。张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她常说:“学习要认真,做人要诚实。”我们都特别喜欢她,因为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张老师,谢谢您的耐心和关爱,您是我们心中最好的老师!【知识点】写人类作文【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写人的作文题,要求写熟悉的老师,突出其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例。下面解析这篇范文的写法:1.题目与开头:题目《我的语文老师一一张老师》直接点明写作对象;开头先描写老师的外貌(乌黑长发、笑眼弯如月牙),再点明核心特点“有耐心”,快速让读者抓住老师的形象。2.事例选择:选了两件事突出“耐心”:第一件:“我”写作文不会开头,老师引导思路、举例,帮“我”写出开头一体现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耐心指导:第二件:同学上课分心,老师轻声提醒而非批评-体现对学生犯错的耐心包容。3.结尾升华:不仅写老师教知识,还写她教做人(“学习要认真,做人要诚实”),把老师比作“明灯”,既呼应开头的“耐心”特点,也让情感更饱满。【点评】这篇文章开篇就把“有耐心”定为张老师的核心特点,全文所有内容都围绕这个特点展开。选的“帮‘我’写作文开头”“温柔提醒分心同学”都是校园里的真实小事,还加入了老师的动作(拍肩膀)、语言(“别着急”),让场景有画面感,不是空泛地喊“老师有耐心”。事例典型,细节生动,结构清晰,情感真挚:从“外貌+特点”开篇,用两件事具体体现,再升华到“教知识也教做人”,最后用感谢收尾,逻辑很顺;结尾把老师比作“明灯”,情感自然不刻意,符合学生的口吻。1 / 1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2024五上·玉田期中)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叩开汉语之门,迈入文学diàn tang 。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穿越到战国,观廉颇和蔺相如tóng xīn xié lì 保卫赵国;也可以回到抗战时期,看冀中人民xiū zhù 地下堡垒保卫家园;还可以在清水田里,赏白鹭觅食,bǎo lǎn 那qiàn 在jìng xiá 里的美丽画卷;更可以在桂花树下,yōu rán 品尝用桂花做的gāo bǐng , 沉 jìn 在迷人的桂花香中……【答案】殿堂;同心协力;修筑;饱览;嵌;镜匣;悠然;糕饼;浸【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其中“殿、协、修筑、饱览、嵌、镜、悠、糕、浸”字容易写错,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故答案为:殿堂;同心协力;修筑;饱览;嵌;镜匣;悠然;糕饼;浸【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2.(2024五上·玉田期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桂冠 (guān guàn) 勉强 (qiǎng qiáng) 玲珑剔透 (tī tì)间隔 (jiān jiàn) 执拗 (niù ào) 丢三落四 (luò là)【答案】guān;qiǎng;tī;jiàn;niù;là【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1.桂冠:正确读音是guān (“冠”表示帽子时读guān) 。2.勉强:正确读音是qiǎng(“强”表示勉强时读qiǎng) 。3.玲珑剔透:正确读音是tī。4.间隔:正确读音是jiàn(“间”表示空隙、隔开时读jiàn) 。5.执拗:正确读音是niù。6.丢三落四:正确读音是là(“落”表示遗漏时读là)。故答案为: guān ; qiǎng ; tī ; jiàn ; niù ; là【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2024五上·玉田期中)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成,并选词填空。3.丰 足 处 积 望眼 足智 呕心 众 拱 4.上述词语中,与俗语“盼星星盼月亮”意思相近的是“ ”。5.像画横线词语这样形容国家太平,人们生活安定的词语还有: 、 。6.正是由于工作人员的 付出,我国的科技事业才能飞速发展。(选词填空)【答案】3.衣;食;心;虑;欲;穿;多;谋;呕;血;星;月4.望眼欲穿5.国泰民安;安居乐业6.呕心沥血【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解析】【点评】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和补全词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3.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可知,1.丰衣足食(1空填“衣”,2空填“食”);2.处心积虑(3空填“心”,4空填“虑”);3.望眼欲穿(5空填“欲”,6空填“穿”);4.足智多谋(7空填“多”,8空填“谋”);5.呕心沥血(9空填“呕”,10空填“血”);6.众星拱月(11空填“星”,12空填“月”)。书写时注意“虑、呕”等字词的写法。故答案为:衣 食;心 虑;欲 穿;多 谋;呕 血;星 月4.“盼星星盼月亮”是形容急切盼望,对应的词语是“望眼欲穿”,所以第1空填“望眼欲穿”。故答案为:望眼欲穿5.画横线词语是“丰衣足食”,形容国家太平、生活安定的词语还有国泰民安、安居乐业。故答案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6.形容工作人员用心付出的词语是“呕心沥血”,所以第1空填“呕心沥血”。故答案为:呕心沥血7.(2024五上·玉田期中)将序号写在括号里。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喜鹊、灰雀以及各种有名的、无名的鸟在田野上飞来飞去。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C.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D.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答案】C【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解析】【分析】A:“有名的、无名的”是并列短语,顿号使用正确:“喜鹊、灰雀”是并列事物,顿号也规范。B:“桃树、杏树、梨树”是并列事物,顿号使用正确,句子标点无问题。C:“中国四大名园”是特定称谓,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正确格式: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此处标点使用有误。D:“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都是并列短语,顿号使用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了标点符号。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8.(2024五上·玉田期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鹭》一文借助“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三幅画面,写出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B.《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用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表达作者的自豪之情。C.讲述《牛郎织女》时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D.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尽量连词成句地读。【答案】B【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解析】【分析】A:《白鹭》确实通过“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这三幅画面展现白鹭的美,说法正确。B:《圆明园的毁灭》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不是为了表达自豪之情,而是通过昔日辉煌与如今毁灭的对比,突出侵略者的残暴,激发读者的爱国之情与对侵略者的憎恨,说法错误。C:讲述民间故事时可以合理想象、增加情节,让故事更生动,说法正确。D:连词成句地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之一,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了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2024五上·玉田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9.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 。及时当勉励, ”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10.在国家衰败、民族危亡之时,总会有爱国之士奋力呐喊。看到南宋官员们苟且偷安、醉生梦死,林升发出了“山外青山楼外楼, ?”的质问;面对沉闷的社会局面,龚自珍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 ”的呼唤。【答案】9.一日难再晨;岁月不待人10.西湖歌舞几时休;不拘一格降人材【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解析】【点评】考查古诗文的默写、名言警句。解答本题,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9.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杂诗》,核心是劝人珍惜时光,及时努力。故答案为:一日难再晨;岁月不待人1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林升《题临安邸》,讽刺南宋官员的苟安享乐)。“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表达对人才的渴望。故答案为:西湖歌舞几时休;不拘一格降人材(2024五上·玉田期中)阅读理解圆明园的毁灭(节选)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11.选文从 、 这两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1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 句,在文中起 的作用。13.选文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这样写与题目“圆明园的毁灭”冲突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1.建筑宏伟;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12.过渡;承上启下13.不冲突;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它后来被毁灭的惨状形成强烈对比,更能突出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也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圆明园毁灭带来的巨大损失与悲痛,从而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文化的珍视之情。【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11.选文第一段讲圆明园的建筑(各种景观、仿建名胜等),第二段讲它收藏的文物,这是再现辉煌的两个方面。故答案为:建筑宏伟;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12.画横线的句子(“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前半句承接上文“建筑宏伟”的内容,后半句引出下文“收藏文物”的内容,是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故答案为:过渡;承上启下13.选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题目“圆明园的毁灭”并不冲突,反而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通过详细描绘圆明园的壮丽景观和珍贵文物,突出其无与伦比的价值,从而更深刻地表现其毁灭的悲剧性。这样写的作用是:1. 增强情感冲击:昔日的辉煌与毁灭后的残破形成反差,使读者更痛惜这一文化瑰宝的丧失。2. 揭露侵略罪行:通过强调圆明园的珍贵,间接控诉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发民族忧患意识。3. 深化主题:突出“毁灭”的不仅是建筑,更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强化文章的教育意义。故答案为:不冲突;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它后来被毁灭的惨状形成强烈对比,更能突出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也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圆明园毁灭带来的巨大损失与悲痛,从而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文化的珍视之情。(2024五上·玉田期中)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实施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生灵横遭杀戮,扬子江水血浪翻滚。六朝古都成了人间地狱,昔日繁华化为灰烬。这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材料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祭文(节选)屋坍梁折,百镇荡平,千乡闻哭,遍地哀鸣。刀亡枪杀,不论军民,奸淫掳掠,丧尽良心。朗朗书声,为之顿绝,哀哀母号,泪有血痕。夫妻骤离,邻家同死,妇孺无别,老幼无分。【材料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的和平大钟,其钟架的设计一气呵成。钟架上的三根黑色三棱柱代表数字“3”,五个褐红色的圆圈意为5个“0”,中间悬挂大钟的梁设计成一个倒下的“人”字形,整个钟架设计寓意为南京大屠杀中倒下的30多万遇难同胞。14.下面对三则材料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真实地记录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悲惨的历史事件。B.材料二从侵华日军的残暴行为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两个角度描写了南京遭受浩劫的情景。C.材料三介绍了和平大钟的建造背景及具体建造时间。D.这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15.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① “六朝古都成了人间地狱,昔日繁华化为灰烬”中的“六朝古都”指北京。 ② “夫妻骤离,邻家同死,妇孺无别,老幼无分”这段祭文强调的是大屠杀中不分男女、不分老幼都被残害,这是何等残酷! ③悬挂大钟的梁设计成一个倒下的“人”字形,旨在告诉人们大屠杀使30多万人遇难,令人触目惊心。 16.下面名句中,与材料三关联不大的一项是( )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C.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D.知耻而后勇。17.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读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时想到的画面。【答案】14.C15.错误;正确;正确16.C17.日军轰炸后的南京,房屋倒塌、断壁残垣,原本热闹的城镇变成废墟。四处是逃难的人群,妇女抱着死去的孩子痛哭,老人跪在废墟前呼喊亲人,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哭声连成一片,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无辜的生命哀伤。【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14.材料一确实真实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件(A正确)。材料二通过祭文形式,从侵华日军的残暴行为和人民的苦难两个角度描写了南京遭受浩劫的情景(B正确)。材料三介绍了和平大钟的设计寓意,但并未提及具体的建造背景及建造时间(C不恰当)。 三则材料分别从历史记录、祭文情感表达和纪念馆设计三个不同角度说明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D正确)。故答案为:C15.① “六朝古都”指南京,历史上曾有六个朝代在此建都,而非北京。故此项错误。② 祭文通过列举“夫妻”邻家”“妇孺”“老幼”等群体,强调大屠杀的无差别残害。故此项正确。③ “人”字形梁的设计直接象征遇难者,突出大屠杀的惨烈。故此项正确。故答案为: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16.材料三通过和平大钟的设计警示后人铭记历史,因此: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与之直接相关(铭记历史教训)。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体现民族责任感,与公祭日的意义契合。C:“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强调规则,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反思无关。D:“知耻而后勇”符合从历史伤痛中汲取力量的主题。故答案为:C17.画线句子“屋坍梁折,百镇荡平,千乡闻哭,遍地哀鸣”展开想象,写一写想到的画面即可。故答案为:日军轰炸后的南京,房屋倒塌、断壁残垣,原本热闹的城镇变成废墟。四处是逃难的人群,妇女抱着死去的孩子痛哭,老人跪在废墟前呼喊亲人,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哭声连成一片,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无辜的生命哀伤。(2024五上·玉田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①包公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真是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那年,包公铡了不认发妻的驸马陈世美,皇上怀恨,借个名便把他削职为民。就算这样皇上还不解恨。当天,皇上把大小太监召到皇宫,耳朵咬耳朵 商议一阵。最后两个太监对皇上如此这般一说,说得皇上点头微笑,吩咐照办,事成大大有赏。②包公被削了职,京城大栈小店,都受了皇家嘱咐,不准留包公过夜。包公只好收拾收拾,当日就动身离京回老家。包公为官清正,如今两袖清风,雇不起车马,由老家人包兴挑着行李,自己跟在后面安步当车,却没有料到太监在后面盯梢。③时当六月暑天,包公一出京城,上路没有多远,便汗流浃背。走了半日,来到一座山下,包公热得不行,口渴得要命。可是这里前不挨村,后不着店,既无池,也无井,只有一块瓜地。青葱的瓜藤上西瓜长得溜圆。包公咂咂嘴,周围又没人,为了解渴,就摘下个西瓜,放在膝盖上,用拳头“嘭嘭”两下砸开,和包兴大口地吃了起来。两个鬼鬼祟祟的太监早看在眼里,大太监对小太监说:“古来君子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包黑子偷瓜吃,还能算是清官吗?逮他去见皇上。”④正要动手,却见包公掏出几个铜钱,放在瓜藤上,抹抹嘴上路了。两个太监无可奈何地摆摆手说:“吃瓜给钱,那还有啥说的。”⑤傍晚,包公住到镇上一家小客栈,两个太监也跟进去。包公囊资不丰,就叫了素菜米饭。哪知米饭里掺了不少未脱壳的稻谷,包公只得边吃边往外挑。这又让两个太监给看在眼里,小太监对大太监说:“糟蹋粮食遭雷打,捉他去,好为皇上出气。”⑥正说着,又见包公抓起谷粒,一粒粒放在嘴里嗑去稻壳,吃了米粒,真是盘中之餐,一粒也没有浪费。这有啥说的,鸡蛋里挑骨头 ____也挑不出,大太监与小太监只好大眼瞪小眼 。⑦两个太监跟了一路,啥坏点子都想到了,就是没法给包公安个罪名,只好垂头丧气地回京复命。这事一传出来,老百姓都说:毒不过皇上,奸不过太监,清不过包公。18.文中画线的俗语分别可以用下面哪个成语替换?选一选,填入文中横线内。(填序号)A.面面相觑 B.吹毛求疵 C.窃窃私语19.快速阅读短文,简要概括短文内容。20.带着“太监打算给包公安哪几项罪名”这个问题快速阅读短文第③~⑥段,完成下面表格。罪名 地点 包公的做法 太监的表现偷西瓜吃 镇上客栈 大眼瞪小眼21.从这个民间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包公具有 的美好品质。22.两个太监回京之后会如何复命呢?请发挥想象把这个简略的情节写得更具体。【答案】18.B19.短文讲述了包公因铡了驸马陈世美被皇上削职为民,皇上派太监暗中跟踪,企图找借口陷害他。太监先是看到包公摘西瓜吃,但包公留下铜钱;接着又看到包公吃饭时挑出稻谷,但包公最终连壳带米都吃干净。太监无法找到包公的过错,只好灰溜溜地回京。故事赞扬了包公的清正廉洁。20.山下瓜地;吃瓜后留下铜钱;无可奈何地摆摆手;糟蹋粮食;磕去谷壳吃掉米粒,一粒不浪费21.清正廉洁、严于律己22.两个太监垂头丧气地回到皇宫,跪在皇上面前。大太监战战兢兢地说:“皇上,奴才们一路跟踪包黑子,本想抓他的把柄,可这人实在狡猾……”小太监接着道:“他在瓜田吃瓜,却留下铜钱;吃饭时连稻壳都不浪费,我们实在找不到半点错处啊!”皇上听完,气得拍案怒骂:“没用的东西!连个罪名都安不上!”两个太监吓得连连磕头,再也不敢提陷害包公的事了。【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18.A:面面相觑:形容因惊讶或无奈而互相看着,与“大眼瞪小眼”意思相近。B: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毛病,与“鸡蛋里挑骨头”意思相近。C:窃窃私语:形容小声说话,与“耳朵咬耳朵”意思相近。故答案为:C;B;A19.概括这类短文内容,核心是抓住核心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要素:1.核心人物:包公、盯梢的太监;2.起因: 包公被削职返乡,皇家派太监盯梢,想找他的罪名;3.经过:太监先后借“偷瓜”“糟蹋粮食”找茬,但包公吃瓜留钱、吃米嗑净谷粒,没让太监抓到把柄;4.结果:太监没找到罪名,无奈回京复命,百姓称赞包公清廉。故答案为:短文讲述了包公因铡了驸马陈世美被皇上削职为民,皇上派太监暗中跟踪,企图找借口陷害他。太监先是看到包公摘西瓜吃,但包公留下铜钱;接着又看到包公吃饭时挑出稻谷,但包公最终连壳带米都吃干净。太监无法找到包公的过错,只好灰溜溜地回京。故事赞扬了包公的清正廉洁。20.先锁定“偷西瓜吃”这个罪名,从短文第③段能找到:它对应的地点是“山下瓜地”,包公的做法是“吃瓜后留下铜钱”,太监看到后是“无可奈何地摆摆手”。再看“镇上客栈”对应的情节,从第⑤-⑥段能找到:太监想安的罪名是“糟蹋粮食”,包公的做法是“嗑去谷壳吃掉米粒,一粒不浪费”。故答案为: 山下瓜地 ; 吃瓜后留下铜钱 ; 无可奈何地摆摆手 ; 糟蹋粮食 ; 磕去谷壳吃掉米粒,一粒不浪费21.包公“吃瓜主动留钱”,体现了他清正廉洁**(不占小便宜);“把带谷粒的米饭嗑干净、一粒不浪费”,体现了他严于律己(对自己要求严格、不糟蹋粮食)。故答案为: 清正廉洁、严于律己22.这是情节扩写题,解题核心是“围绕核心冲突(太监想陷害却失败),添加细节让场景更生动”:要先设定场景(皇宫、皇帝面前),再给人物加神态(垂头丧气、战战兢兢)、动作(跪地、磕头)、语气(慌张、委屈),同时还原“抓把柄失败”的具体事件(吃瓜留钱、不浪费粮食),最后补充皇帝的反应(发怒),让情节更饱满真实。故答案为: 两个太监垂头丧气地回到皇宫,跪在皇上面前。大太监战战兢兢地说:“皇上,奴才们一路跟踪包黑子,本想抓他的把柄,可这人实在狡猾……”小太监接着道:“他在瓜田吃瓜,却留下铜钱;吃饭时连稻壳都不浪费,我们实在找不到半点错处啊!”皇上听完,气得拍案怒骂:“没用的东西!连个罪名都安不上!”两个太监吓得连连磕头,再也不敢提陷害包公的事了。23.(2024五上·玉田期中)请选择一位你熟悉的老师,想一想他(她)有什么突出的特点,选择一两件能突出他(她)特点的事情写一写。提示:题目自拟,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美观,不写错别字;不少于400字。【答案】 我的语文老师——张老师 张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有一头乌黑的长发,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月牙一样。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有耐心,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问题,她都会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文时遇到了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开头。张老师看到我皱着眉头,就走过来轻声问我:“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我小声地说:“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写开头。”张老师笑了笑,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别着急,我们先想想你要写的内容是什么。”接着,她耐心地引导我,帮我理清思路,还举了几个例子。在她的帮助下,我终于写出了满意的开头。还有一次,班上有个同学在课堂上分心,没有认真听讲。张老师没有生气,而是走到他身边,轻声提醒他:“要认真听讲哦,不然会错过重要的知识。”那个同学听了,立刻坐直了身子,专心听了起来。张老师总是这样,用温柔的方式让我们明白道理。张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她常说:“学习要认真,做人要诚实。”我们都特别喜欢她,因为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张老师,谢谢您的耐心和关爱,您是我们心中最好的老师!【知识点】写人类作文【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写人的作文题,要求写熟悉的老师,突出其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例。下面解析这篇范文的写法:1.题目与开头:题目《我的语文老师一一张老师》直接点明写作对象;开头先描写老师的外貌(乌黑长发、笑眼弯如月牙),再点明核心特点“有耐心”,快速让读者抓住老师的形象。2.事例选择:选了两件事突出“耐心”:第一件:“我”写作文不会开头,老师引导思路、举例,帮“我”写出开头一体现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耐心指导:第二件:同学上课分心,老师轻声提醒而非批评-体现对学生犯错的耐心包容。3.结尾升华:不仅写老师教知识,还写她教做人(“学习要认真,做人要诚实”),把老师比作“明灯”,既呼应开头的“耐心”特点,也让情感更饱满。【点评】这篇文章开篇就把“有耐心”定为张老师的核心特点,全文所有内容都围绕这个特点展开。选的“帮‘我’写作文开头”“温柔提醒分心同学”都是校园里的真实小事,还加入了老师的动作(拍肩膀)、语言(“别着急”),让场景有画面感,不是空泛地喊“老师有耐心”。事例典型,细节生动,结构清晰,情感真挚:从“外貌+特点”开篇,用两件事具体体现,再升华到“教知识也教做人”,最后用感谢收尾,逻辑很顺;结尾把老师比作“明灯”,情感自然不刻意,符合学生的口吻。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