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困顿人生中的
生命诗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说课构成
1.说教材
手中有书
定位·单元概况·单篇解读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 “生命的诗意”
汉末到南宋8位诗人的经典作品
面对忧患人生多样的思考与选择
登高凭眺、怀古伤今
忧愤之情
旷达之心
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课标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意境以及诗人的精神世界。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课标: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高审美鉴赏和表达交流能力。
2.说学情
心中有你
熟悉苏轼,但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
了解怀古诗,但对诗歌阅读方法的掌握尚不完善
初高中过渡阶段,为提高积极性,更应关注
寓教于乐,创设生活情景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班学生 有一定思考能力和知识储备,
但语言组织和表达尚需教师的鼓励和引导
高一学生
3.说课时
眼中有术
我以诗意越之
生命以痛吻我
一、生命的波澜:八位诗人及诗词背景梳理
二~五、诗中乾坤:赏读《梦游天姥》《琵琶行》
六~九、生命的伟大: 《登高》《永遇乐》《声声慢》
十~十一、象随意转:形象的旧与新《念奴娇》;
意象的常与变《短歌行》《琵琶行》《声声慢》
十二、生命的高致:《梦游天姥》《归园田居》
十三、文以致远:撰写文学短评
4.说目标
重难点
眼中有术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应用
回顾苏轼形象
了解写作背景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悟感伤与旷达
逆境中的和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分析周瑜形象
探究典故用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关键词句,鉴赏写景手法







5.说教法学法
眼中有术
合作探究法
诵读法
情景教学法
6.说教学过程
脚下有路
前置任务反馈:
用几个关键词描述
你心中的苏轼
高频关键词的讨论
引出作者人生大事记
词云图
苏轼人生大事记
黄州生活及创作
在温故基础上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符合语文学科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
充满自信,有话可说,体验幸福感和成就感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情景导入:以苏轼口吻向友人解说朋友圈图片由来
买酒找我我
东坡又去哪里游历了?
药商
活动一:岁月留声·诵读吟咏
1.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词意,总结出上片写景,
下片怀古抒情的词脉,初识周瑜形象。
2.听苏轼数字人诵读,学生评价。
3.生范读,挑战AI数字人,读出所见所感。
【设计意图】
高水平表达要建立在反复诵读练习上。
数字化手段的加入不仅让历史人物活过来,也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情感的无可替代性,合理激发学生的挑战欲。
对景与情的初步把握,为之后的深入研读奠定基础。
各环节均有学习任务,不让任何一环成为花拳绣腿。
活动二:滴水藏海·文本细读
苏轼归来未发风景照,为弥补苏轼好友张怀民的遗憾,请代替苏轼为好友描绘赤壁所见之景。(提示:从关键词、修辞等角度赏析成文,计时五分钟)
张怀民
活动二:滴水藏海·文本细读
将优秀习作输入AI,为张怀民生成赤壁之景。
【设计意图】
紧跟核心情景任务,设置个人体验情境,将古诗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连,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积累分析重点句的方法途径。
“穿”等关键词赏析,由气势磅礴的壮丽之景过渡到英雄人物周瑜出场。
活动二:滴水藏海·合作探究
归纳周瑜形象,表格对比,探究典故深意。
人物 周瑜 苏轼
年龄 24 47
婚姻 小乔初嫁 发妻亡故,续弦未随
外貌 雄姿英发,儒雅潇洒 华发早生,落魄难为
功业 樯橹灰飞烟灭 一贬再贬,壮志难酬
【设计意图】
独立思考,于文本细微处赏无限烟波。
教师深入讨论,鼓励每个学生充分表达,思维在碰撞打碎重组的过程中实现成长,小小的教室也可以熠熠生辉。
周瑜场场得意VS.苏轼州州失意
活动三:震古烁今·课堂小结
结合对结尾“一尊还酹江月”的情感品读,谈谈对自己的人生启迪。
【设计意图】
其旷达洒脱的人格底色对于当代青少年同样具有震古烁今之效。
让经典流传于当下,铭记于未来,是传承经典,活化经典文学的有效有段!
余韵徐歇·作业布置
微写作:以苏轼口吻向友人解说朋友圈图片由来,2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回应核心任务的实质是对词作人、景、情的全面总结,当情感在吟诵中满溢、当思维在探究中激活,当语言在建构中完善,写作便如大江东去,水到渠成。
7.说板书
课堂有痕
【设计意图】板书是浓缩的智慧。手绘板书设计以波涛意象为架,总结词作,生动形象。
8.掩卷深思
课后有思
活动一:岁月留声·诵读吟咏
一堂好的语文课是技术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融合。本课技术性展现为AI数字化手段的赋能,人文性展现为带给学生一双慧眼,发现凝练诗词背后的抒情意蕴和复杂的人生选择。
本课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科情景的创设,活跃课堂氛围,发现真问题,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人生总由缺憾构成,课堂亦如是。审美与进度的平衡是长久的矛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