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 伶官传序》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五代史 伶官传序》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追亡逐北
存亡不可知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舟行亡故道,屈曲高林间。
败军
灭亡
丢失
迷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
周行而不殆
危险
几乎
大概
通“怠”
被动句
1.为……所……
例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2.见……于……
例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被 例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无标识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伶官传序
欧阳修
Foreword of Actor Biography
欧阳修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一、作者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纵容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三、历史相关
书序,是写在书籍或诗文前面的说明性文字,一般是说明编写的情况、目的,介绍内容,评价作品等。序也列于书后,被称为“跋”或“后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本文属于书序。

书序
赠序
二、解题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政权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三、写作背景
契丹 少牢 仇雠
与尔三矢 泣下沾襟
盛以锦囊 系燕父子
岂得之难失之易欤
智勇多困于所溺
shǐ

shào
chóu


zhān
注意读准下面加红的字
chéng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用来... ...的事物、方法)
(……的原因)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武皇临薨,以三矢付庄宗曰:“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阿保机与吾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讨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我志,死无憾矣。”
(王禹偁《五代史阙文》)
与与尔三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吾与点也尝与人佣耕与其所以失之者无乃尔是过与yú,通“欤”,语气助词为,给,替。介词和,连词交好,亲附。动词给。动词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赞同。动词1.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7.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8.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10.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11.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1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13.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
1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时 间 年 龄 事 件
908年
912年
923年
926年
23岁
“与尔三矢”
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
41岁
“身死国灭”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作者认为国家兴衰主要是由什么决定?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
中心论点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与其所以失之者
接受遗命
执行遗志
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
惊魂狼狈
何其衰也
结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莫能与之争
身死国灭
推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对比
对比
对比
洞庭之阴,果有社橘。柳毅遂向树三击而止。俄有二武夫出于波间,其①一再拜请曰:“贵客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②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进。谓毅曰:“当闭目,数息可达矣。”毅如其③言,遂至其宫。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灵虚殿也。”然而王久不至。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阁,其④与太阳道士讲《火经》未毕也?客其⑤居此以俟焉。”宫门辟,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
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对曰:“然。”毅拜,君亦拜,命坐于灵虚之下。谓毅曰:“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其⑥有为乎?”毅曰:“毅闲驱泾水右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睹。毅因诘之,谓毅曰:‘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悲泗淋漓,诚怛人心。遂托书于毅。毅许之,今至此以践其⑦诺。大王威武,其⑧不知乎?其⑧畏泾河小龙乎?”因取书进之,曰:“君其⑨无使洞庭龙女受辱!”
其①一再拜请曰:“贵客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②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进。
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阁,其④与太阳道士讲《火经》未毕也?客其⑤居此以俟焉。”
毅闲驱泾水右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睹。毅因诘之,谓毅曰:‘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
洞庭之阴,果有社橘。柳毅遂向树三击而止。俄有二武夫出于波间,其①一再拜请曰:“贵客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②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进。谓毅曰:“当闭目,数息可达矣。”毅如其③言,遂至其宫。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灵虚殿也。”然而王久不至。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阁,其④与太阳道士讲《火经》未毕也?客其⑤居此以俟焉。”宫门辟,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
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对曰:“然。”毅拜,君亦拜,命坐于灵虚之下。谓毅曰:“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其⑥有为乎?”毅曰:“毅闲驱泾水右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睹。毅因诘之,谓毅曰:‘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悲泗淋漓,诚怛人心。遂托书于毅。毅许之,今至此以践其⑦诺。大王威武,其⑧不知乎?其⑧畏泾河小龙乎?”因取书进之,曰:“君其⑨无使洞庭龙女受辱!”
其①一再拜请曰:“贵客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②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进。
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阁,其④与太阳道士讲《火经》未毕也?客其⑤居此以俟焉。”
毅闲驱泾水右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睹。毅因诘之,谓毅曰:‘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
作业:
1.总结文言虚词(所以、其)(用法加例句)
2.总结文化常识(太牢、少牢)
3.翻译练习(原句=+=+===加翻译,标明赋分点):
4.默写名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翻译练习: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4)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