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1课《交通秩序我维护》教案【湘科版】七年级综合实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第1课《交通秩序我维护》教案【湘科版】七年级综合实践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交通秩序我维护》教学设计
课题 交通秩序我维护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七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体会交通秩序对个人安全、社会高效运转的重要性;认同 “遵守交通规则是底线,维护交通秩序是责任” 的理念。责任担当:在学习“交通秩序我维护” 活动的过程中,做好自己的分工任务,为自己的实践成果负责。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和所学知识,观察校园、社区周边的交通问题,结合实际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建议。创意物化: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活动的创意物化,如设计交通规则宣传手册、制作校园周边交通疏导示意图海报等。
教学重点 体会交通秩序对个人安全、社会高效运转的重要性;认同 “遵守交通规则是底线,维护交通秩序是责任” 的理念。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和所学知识,观察校园、社区周边的交通问题,结合实际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建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5课 《交通秩序我维护》板书课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逐步进入千家万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高,交通拥堵的现象也开始频繁出现。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学校周边和城镇集市等地区,拥堵的问题更加突出。交通拥堵不仅增加了我们的出行时间和成本,降低了办事效率,还增加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加重了大气污染。维护交通秩序,减少交通拥堵的发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播放视频。 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新知引入,思考交通拥堵带来的问题。 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引发学生思考交通拥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问题。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板书课题。一、活动准备交通状况与我们生活、居住的环境以及活动方式有很大关系。我们也能亲身感受到交通状况对生活的影响。1、说一说,你对交通拥堵现象的直观感受。我住在乡镇,每逢赶集的日子,街上就会堵得水泄不通。我住在县城,平时交通都很畅通,但每逢中秋、春节会出现拥堵现象。在学校周边,上学和放学两个时间段最拥堵。每到周末车行缓慢、耗时久、心情烦躁。2、查找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道路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加的速度。道路交叉会降低汽车通行速度。上下班高峰时间容易发生拥堵,不少城市采用错峰上下班来进行缓解。车辆增多、路网不合理。可以优化路网规划,发展公共交通,加强交通执法,推广绿色出行。知识链接:潮汐车道潮汐车道是根据交通流量的早晚高峰变化,对车辆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可变车道。例如早高峰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时增加出城方向车道数,通过灵活分配道路资源,缓解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二、活动实施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初步了解到交通拥堵问题往往不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了解学校或小区周边交通基本情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周围环境,观察和记录交通拥堵的现象和规律。我们通过实地观察或使用地图软件,可以对学校或小区所处地理位置特点进行初步分析,这样有助于观察交通拥堵状况和分析产生的原因。学习他山之石2、观察记录交通拥堵现象我们需要观察不同的时段学校周边的交通状况,如:学校正门所在的街道每到上学或放学时间段都会出现严重拥堵。我们可以通过分时段统计学校周边停放汽车数量来衡量拥堵情况,并用图形直观地表示出来。3、分析交通拥堵原因通过绘制记录图表和实地观察,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初步结论。他山之石学校周边人口较多,交通流量比较大。学校周边交叉路口较多,汽车行驶速度慢。放学期间由于家长需要等待的时间长,拥堵情况更加严重。行人、非机动车随意穿行,接送学生的汽车随意停靠,加重了交通拥堵。学校周边小摊小贩占道经营,影响交通。4、观察学校或小区周边交通是否存在拥堵现象,并初步分析其原因:(1)现象:路边随意停车拥堵、行人横穿马路拥堵、上下学 / 上下班时段拥堵(2)原因:缩减通行空间、降低通行效率、通行需求激增5、设计并实施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方案在造成交通拥堵问题的众多原因中,我们应首先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在可行的范围之内,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结合实际场景,避免脱离当地交通现状。兼顾各方需求,不影响居民、学生等正常出行。方案可落地,考虑成本、技术、执行难度。预留调整空间,根据实施效果灵活优化。6、小组讨论,根据交通拥堵状况及原因,设计缓解方案并尝试评估其可行性。序号原因方案可行性①学校正门前道路不够宽拓宽道路较低②家长接送学生车辆多错开放学时间较高开放学校后门分流较高倡导绿色出行一般设置临时接送专区较高与周边共享停车资源一般③行人、非机动车随意穿行接送学生的汽车随意停靠开展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维护志愿者活动较高增设交通标识和电子监控设备一般他山之石小明和同学合作设计了三种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案:1.学校调整放学安排,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流。(1)建议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错开放学时间,相互间隔 10 分钟。(2)开放学校后门,安排离后门最近的八年级学生从后门离校。2.组织交通秩序维护志愿者活动,劝导行人、车辆遵守交通规则。3.开展“绿色出行”和“多走 100 米,畅通一条路”宣传活动。知识链接:绿色出行方式的安全规范步行:过马路 “一停二看三通过”、不逆行、不边走路边玩手机;骑行:靠右侧行驶、不载人、转弯打手势、不闯红灯;乘坐公共交通:排队候车、不抢占座位、下车前观察后方来车。三、交流评价交流缓解交通拥堵方案和实施的基本过程,分享体会并进行反思:方案名称:校园周边 “有序通行” 拥堵缓解方案方案说明:针对校园上下学时段拥堵问题,通过规范车流、引导人流,保障通行安全高效。活动过程: 1. 调查校园周边拥堵节点;2. 设计 “错峰离校 + 指定接送区” 方案;3. 联合家长、交警宣传实施;4. 记录实施效果。体会与反思:方案有效减少拥堵,但部分家长配合度不足。四、拓展提升1、我想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1)存在问题:①部分家长因工作原因无法配合错峰时间,仍按原时间接送;② 错峰时段划分不合理(如相邻年级间隔过短),拥堵压力未有效分散。(2)改进方案:① 提供 “弹性错峰” 选项,设置 2-3 个接送时间段,允许家长根据自身情况选择;② 调研家长通勤时间和各年级学生人数,重新划分错峰时段。2、我还想为缓解交通拥堵做更多的贡献。向有关部门提出增加公交线路的建议。通过家校互通平台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放学情况。优先选择步行、骑行或公交,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停车、不违规通行。五、知识拓展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Im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是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观看视频道路拥挤造成的影响时间成本:车辆行驶缓慢,出行时间大幅增加,易导致上学、上班迟到。经济成本:车辆怠速行驶增加油耗,同时拥堵引发的剐蹭事故会产生维修费用。环境影响:车辆频繁启停,尾气排放增多,加剧空气污染。安全隐患:车流密集易引发剐蹭、追尾等交通事故,且拥堵时应急车辆(如救护车、消防车)难以快速通行。六、课堂练习问:说一说校园周边上下学时段,如何避免自己的行为加剧拥堵?(至少答 2 点)答:① 按规定路线行走,不随意横穿马路、不逆行;② 不与同学在马路边追逐打闹,快速通过拥堵区域;③ 提醒家长不在校门口长时间逗留、不随意停车。 完成活动准备,感受交通状况对生活的影响。学习知识链接:潮汐车道。完成情况观察,了解学校或小区周边交通基本情况。完成相关问题分享,观察记录交通拥堵现象。设计并实施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方案,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学习知识链接,知道绿色出行方式的安全规范。进行交流评价。完成拓展提升内容。进行知识拓展。进行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经历过的交通拥堵情况,初步感知交通拥堵带来的直观感受,为本课研究内容做准备。引导学生认识潮汐车道,了解一种缓解交通堵塞的举措。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周边环境的交通情况,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情况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思考造成校园或者小区交通堵塞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根本上思考如何缓解交通堵塞情况。引导学生结合前文调查研究的情况,制定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案,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并结合表格分析不同举措方案的可行性。拓宽所学,帮助学生学会规范个人的绿色出行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方案设计交流和反思体会,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拓宽思维。引导学生在交流后改进各自的方案,强化方案的可行性。拓展学生知识面。在练习题中考察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课堂小结 交通秩序我维护交通拥堵现象感知校园交通拥堵原因分析设计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方案完成方案反思与改进进行相关知识拓展与课堂练习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1、和家长共同制定 “绿色出行周” 计划,一周内至少 3 天选择步行、骑行或公交上学,并记录感受。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