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点培优)专项04 计算题-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青岛版(六三制)(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考点培优)专项04 计算题-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青岛版(六三制)(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青岛版
(六三学制)专项04 计算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直接写出得数。


2.快乐口算,直接写得数。


3.直接写得数。


4.直接写得数。
= ×0= 81×= ×1=
= = ÷10= ÷5=
5.直接写得数。
= = = = =
= = = = =
6.直接写得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7.口算。


8.直接写出得数。

0.
9.口算。


10.直接写得数。


11.直接写得数。
= = = = =
= = = = =
12.直接写得数。
①5.6+2.4= ②308×4= ③2.7×0.2= ④ ⑤
⑥ ⑦7.2÷12= ⑧ ⑨ ⑩3.6-1.4=
13.直接写得数。
×20= -= 10÷= +=
1.8×= ÷1.5= ×= ÷=
14.口算。


15.直接写得数。


16.直接写得数。
= = = = =
= = = = =
17.直接写得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8.直接写得数。


19.直接写得数。


20.直接写得数。
= = = =
= = = =
21.脱式计算。

22.计算下面各题。

23.计算下面各题。

24.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5.脱式计算。
(1) (2) (3)
26.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7.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3-×- ÷7+×
12.5×3.2×25 15×[(-)÷]
28.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 ÷+× ÷×
(+)×42 ×9+ ÷[×(+)]
29.计算下列各题。
××÷6 ÷[×(÷)]
18×÷ 0.25××0.4×8
30.脱式计算。

31.脱式计算。

32.脱式计算。

33.脱式计算。

34.脱式计算。
① ② ③ ④
35.脱式计算。


36.脱式计算。
(1) (2) (3) (4)
37.脱式计算。
×× ÷÷ ×÷
38.脱式计算。

39.脱式计算。
40.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41.解方程。

42.解方程。
5x= x+5=15 x÷= 11x-=
43.解方程。

44.解方程。
(1) (2) (3)
45.求未知数。

46.解方程。
(1) (2) (3)
47.解方程。

48.解方程。

49.解方程。
5x-= 26÷x= x-x=
50.解方程。

51.解方程。
6x÷=24 x÷=× x÷+=
52.解方程。

53.解方程。

54.解方程。
x-10=20 6x÷=24 1+x-6=15
55.解方程。

56.解方程。
x÷= x-x= +x=
57.解方程。
+x= x÷=
x= 11x-=
58.解方程。

59.解方程。
(1) (2)
60.解方程。

61.只列式,不计算。
62.看图列式计算。
63.看图列式计算。
64.看图列式解答。
65.列式计算。
66.看图列式计算。
67.看图列式。
68.看图列式计算。
69.看图列式计算。
70.看图列式解答。
71.看图列式计算。
72.列综合算式或方程(只列式,不计算)。
73.看图列式计算。
74.看图列式。
75.看图列式计算。
76.看图列式计算。
77.看图列式计算。
78.看图列式(不计算)。
列式:
79.看图列出方程或算式,不必算出结果。(如列方程先写解、设)
80.看图列式并解答。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1.54;9;0;1
0.2;8;;
2.;;;;
;;;;
3.;;;;
1;;;
4.;0;36;1;
;;;
5.
9;;;;;
;;;;
6.①;②49;③;④;
⑤;⑥0.4;⑦0;⑧2
7.0;9;;;15
5;10;;;3
8.;;6;;
;;;1;
9.0;;;2;;
;;;1;30
10.;2;1;0
;64;;
11.0;;;8;;
;;;;
12.8;1232;0.54;;12;
;0.6;36;;2.2
13.;;25;;
0.3;;;
14.1;;;2;;
;;;0.01;
15.;;35;;
;5;16;
16.7;;;;
;;;;
17.①;②8;③1.8;④
⑤;⑥8;⑦;⑧
⑨;⑩; 0; 4
18.;28;;;;
;;;50;1
19.;4;;;0
;1;18;;
20.3;20;5;
;;20;
21.;18;
【分析】第1小题:分数连乘的脱式计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第2小题: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要根据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
第3小题: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要依据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
【解析】
22.;1;
【分析】(1)先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再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分数乘法,再计算括号外面的分数除法;
(3)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分数除法,再计算括号外面的分数除法。
【解析】(1)



(2)


=1
(3)




23.;;;6
【分析】÷÷,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先计算乘法,再计算除法。
××,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先计算除法,再计算乘法。
【解析】÷÷
=××
=×

×÷
=÷
=×

××
=×

÷×
=×5×
=×
=6
24.4;6;;
【分析】(1)先把分数除法变成分数乘法,然后能约分的先约分,计算即可。
(2)直接利用分数乘法约分计算即可。
(3)先把分数除法变成分数乘法,然后再按照计算顺序计算即可。
(4)先把分数除法变成分数乘法,然后再按照计算顺序计算即可。
【解析】




=6






25.(1)1;(2);(3)
【分析】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后按分数乘法进行计算,据此再根据四则运算法则依次进行计算即可。
【解析】(1)
=1
(2)
(3)
26.24990;11;
38;
【分析】(1)先把拆成,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a+b)×c=a×c+b×c把变成,再按顺序计算;
(2)先交换“”和“”的位置,然后根据减法的性质a-b-c=a-(b+c)把变成,再按顺序计算;
(3)根据乘法分配律(a+b)×c=a×c+b×c把变成,再按顺序计算;
(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除法。
【解析】(1)
(2)
(3)
(4)
27.2;;
1000;10
【分析】(1)先算乘法,然后按照减法的性质a-b-c=a-(b+c)把3--变成3-(+),再按顺序计算;
(2)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然后按照乘法分配律a×c+b×c=(a+b)×c把×+×变成×(+),再按顺序计算;
(3)把3.2拆成0.8×4,然后按照乘法结合律(a×b)×c=a×(b×c)把12.5×(0.8×4)×25变成(12.5×0.8)×(4×25),再按顺序计算;
(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乘法。
【解析】(1)3-×-
=3--
=3-(+)
=3-1
=2
(2)÷7+×
=×+×
=×(+)
=×1

()12.5×3.2×25
=12.5×(0.8×4)×25
=(12.5×0.8)×(4×25)
=10×100
=1000
(4)15×[(-)÷]
=15×[(-)÷]
=15×[(÷]
=15×[×]
=15×
=10
28.;;28
11;;2
【分析】(1)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
(2)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再根据乘法分配律a×c+b×c=(a+b)×c进行简算;
(3)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根据乘法分配律(a+b)×c=a×c+b×c进行简算;
(5)根据乘法分配律a×c+b×c=(a+b)×c进行简算;
(6)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除法。
【解析】(1)+÷×
=+××
=+×
=+
=+

(2)÷+×
=×+×
=(+)×
=1×

(3)÷×
=×21×
=18×
=28
(4)(+)×42
=×42+×42
=9+2
=11
(5)×9+
=×9+×1
=×(9+1)
=×10

(6)÷[×(+)]
=÷[×]
=÷
=×
=2
29.;
48;0.3
【分析】(1)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再根据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进行简算;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除法;
(3)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
(4)根据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进行简算。
【解析】(1)××÷6
=×××
=(×)×(×)
=×

(2)÷[×(÷)]
=÷[×(×4)]
=÷[×]
=÷
=×

(3)18×÷
=8÷
=8×6
=48
(4)0.25××0.4×8
=(0.25×0.4)×(×8)
=0.1×3
=0.3
30.;;7
【分析】(1)除以一个不为0数相当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先将分数的除法转化为分数的乘法,再利用乘法的结合律,将后面的两个数先相乘可以简便计算;
(2)(3)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将可以约分的先约分,最后再根据分数的乘法计算;
【解析】
=7
31.1;8;
【分析】同级运算,应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即可。
【解析】


=1

=8



32.;3;;
【分析】,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可;
,先把除法化为乘法,然后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可;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可;
,先把除法化为乘法,然后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可。
【解析】











33.;;
【分析】÷×,把除法换算成乘法,原式化为:××,约分,再进行计算;
×÷,把除法换算成乘法,原式化为:××,约分,再进行计算;
÷÷,把除法换算成乘法,原式化为:××,约分,再进行计算。
【解析】÷×
=××


×÷
=××


÷÷
=××


34.①;②;③;④
【分析】①同级运算,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②同级运算,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③同级运算,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④利用除法的计算法则,先把算式变为,再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解析】①


















35.;;;
;;
【分析】,先把除法化为乘法,然后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可;
,先把除法化为乘法,然后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可;
,先把除法化为乘法,然后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可;
,先把除法化为乘法,然后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可;
,先把除法化为乘法,然后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可;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可。
【解析】

















36.(1);(2)5;(3);(4)
【分析】(1)根据运算顺序,先计算,再用它们的商乘即可;
(2)根据运算顺序,先计算,再用它们的积除以即可;
(3)根据运算顺序,先计算,再用它们的积乘即可;
(4)根据运算顺序,先计算,再用它们的商除以8即可。
【解析】(1)



(2)


=5
(3)


(4)




37.;;
【分析】(1)交换和的位置,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解析】××
=××
=×

÷÷
=××2
=×2

×÷
=×

38.;;
【分析】(1)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即可;
(2)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计算即可;
(3)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即可。
【解析】


39.;
10;9
【解析】,先算乘法,再算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将小数化成分数,从左往右算。
【解答】




=24×(×)
=24×
=10

=×12

=9
40.28;12;
【分析】(1)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逆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把看作×1,再逆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解析】


=1×28
=28



=12





41.;;
【分析】第一题,利用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即可解得方程。
第二题,利用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12,等式右边计算出结果后,再利用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即可解得方程。
第三题,利用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即可解得方程。
【解析】
解:
解:
解:
42.;;;
【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2左右两边同时除以5;
(2)先根据等式的性质1左右两边同时减去5,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3)根据等式的性质2,先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再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4)根据等式的性质1先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除以11。
【解析】
43.;;
【分析】将方程两边同时乘即可解方程;
将方程右侧除以转化为乘3,再将方程两侧同时除以5即可解方程;
将方程两侧同时加10,再将方程两侧同时除以,再转化为乘即可解方程。
【解析】
解:
解:
解:
44.;;
【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解出方程;
(2)先计算方程左边含未知数的式子,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解出方程;
(3)先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乘,再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4,解出方程。
【解析】(1)
解:
(2)
解:
(3)
解:
45.;;
【分析】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解:
(1)等式两边同时除以,求出x的值。
(2)等式两边同时乘,求出x的值。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再两边同时除以13,求出x的值。
【解析】
解:
解:
解:
46.;;
【分析】(1)根据乘法分配律将化简为,再根据等式性质2解方程即可;
(2)先根据等式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乘,再根据等式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3)先根据等式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再根据等式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解析】(1)
解:
(2)
解:
(3)
解:
47.;;
【分析】(1)先化简,将原式变成,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即可求解;
(2)先化简,将原式变成,再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2,最后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即可求解;
(3)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的两边同时乘,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即可求解。
【解析】
解:
解:
(3)
解:
48.;;
【分析】(1)先把方程化简成,然后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求出方程的解;
(2)先把方程化简成,然后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求出方程的解;
(3)先把方程化简成,然后方程两边先同时加上11,再同时除以,求出方程的解。
【解析】(1)
解:
(2)
解:
(3)
解:
49.x=;x=84;x=
【分析】5x-=,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5即可;
26÷x=,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乘x,再同时除以即可;
x-x=,先化简方程左边含有x的算式,即求出1-的差,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的差即可。
【解析】5x-=
解:5x-+=+
5x=+
5x=
5x÷5=÷5
x=×
x=
26÷x=
解:26÷x×x÷=÷×x
x=26÷
x=26×
x=84
x-x=
解:x=
x÷=÷
x=×
x=
50.x=;x=84;x=
【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乘即可解答;
(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5,再同时乘即可解答;
(3)方程两边同时乘即可解出方程。
【解析】
解:
x=

解:
x=35×
x=84
解:
x=
51.x=3;x=;x=
【分析】(1)方程两边先同时乘,再同时除以6求解;
(2)方程两边同时乘求解;
(3)方程两边先同时减去,再同时乘求解。
【解析】(1)6x÷=24
解:6x÷×=24×
6x=18
6x÷6=18÷6
x=3
(2)x÷=×
解:x÷×=××
x=
(3)x÷+=
解:x÷+-=-
x÷=
x÷×=×
x=
52.x=;x=;x=49
【分析】(1)将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再将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4,求出方程的解;
(2)将方程左右两边同时乘,求出方程的解;
(3)将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求出方程的解。
【解析】(1)4x-=
解:4x-+=+
4x=
4x÷4=÷4
x=
x=
(2)x÷=
解:x÷×=×
x=
(3)x=21
解:x÷=21÷
x=
x=49
53.;;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1和2,两边同时+,再同时÷3即可;
,先将左边合并成,根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即可;
,根据等式的性质1,两边同时+,再同时-即可。
【解析】
解:
解:
解:
54.x=48;x=3;x=25
【分析】第一个: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0,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求解;
第二个: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乘,再同时除以6即可求解;
第三个: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6再减去1,在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求解。
【解析】x-10=20
解:x=20+10
x=30
x=30÷
x=30×
x=48
6x÷=24
解:6x=24×
6x=18
x=18÷6
x=3
1+x-6=15
解:x=15+6-1
x=20
x=20÷
x=20×
x=25
55.;;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求出方程的解;
(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求出方程的解;
(3)先把方程化简成,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求出方程的解。
【解析】(1)
解:
(2)
解:
(3)
解:
56.x=;x=;x=
【分析】(1)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乘求解;
(2)先化简方程得x=,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求解;
(3)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先同时减去,再同时除以求解。
【解析】(1)x÷=
解:x÷×=×
x=
(2)x-x=
解:x=
x÷=÷
x=×
x=
(3)+x=
解:+x-=-
x=-
x=
x÷=÷
x=×2
x=
57.x=;x=
x=;x=
【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减去,异分母分数相减时将分母通分为35,据此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乘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化为乘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4)首先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加上,然后两边同时除以11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1)+x=
解:+x-=-
x=
(2)x÷=
解:x÷×=×
x=
(3)x=
解:
x×=×
x=
(4)11x-=
解:11x-+=+
11x=
11x÷11=÷11
x=×
x=
58.;;
【分析】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1)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同时乘,即可解出方程;
(2)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同时除以,即可解出方程;
(3)先化简方程得到,等号左右两边再同时除以,即可解出方程;
【解析】(1)
解:
(2)
解:
(3)
解:
59.(1)x=1.5;(2)x=3
【分析】(1)先化简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即可;
(2)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乘,再同时除以即可。
【解析】(1)
解:4x=6
4x÷4=6÷4
x=1.5
(2)
解:
x=3
60.;;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即可;
,根据等式的性质1和2,两边同时+5,再同时÷即可;
,根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再同时÷即可。
【解析】
解:
解:
解:
61.21÷
【分析】把总人数看作单位“1”,把总人数平均分成7份,男生占其中的,对应的是男生人数21人,求单位“1”,用男生人数÷,即可求出总人数。
【解析】21÷
=21×
=49(人)
列式为:21÷
62.55÷=66(米)
【分析】从图中可知,红丝带被平均分成6份,蓝丝带长度等于红丝带的5份,即蓝丝带长度占红丝带长度的,且蓝丝带实际长55米。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所以用55除以,即红丝带长度为55÷=66米。
【解析】红丝带被平均分成6份,蓝丝带长度等于红丝带的5份,即蓝丝带长度占红丝带长度的。
55÷
=55×
=66(米)
红丝带长度是66米。
63.135÷÷=360(本)
【分析】从图中可知,文学类图书被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与艺术类图书相等,所以艺术类图书是文学类图书的,且艺术类图书有135本,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135÷=270(本),即文学类图书有270本。科技类图书被平均分成4份,文学类图书与科技类图书的3份相等,所以文学类图书占科技类图书的,且文学类图书有270本,同理可得科技类图书有:270÷=360本。
【解析】文学类图书被平均分成2份,艺术类图书是文学类图书的;科技类图书被平均分成4份,文学类图书占科技类图书的。
135÷÷
=135×2×
=270×
=360(本)
科技类图书有360本。
64.350根
【分析】把总数量看作单位“1”,总数量的是150根,总数量=已知数量÷已知数量对应的分率,据此解答。
【解析】150÷
=150×
=350(根)
所以,总数量是350根。
65.8÷=20(个)
【分析】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用已做的数量除以已做的占计划的分率,即可求计划数量。
【解析】8÷=8×=20(个)
所以计划做20个。
66.80人
【分析】观察可知,把要求的数看作单位“1”,已知它的是60人,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据此解答。
【解析】(人)
67.150kg
【分析】根据图可知,120kg占了整体了,整体的质量是单位“1”,单位“1”未知,用除法,即120÷,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120÷=120×=150(kg)
总共是150kg。
68.420÷;980kg
【分析】据图可知,420kg占全长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列式计算。据此解答。
【解析】420÷=420×=980(kg)
总重量是980kg。
69.360千克
【分析】观察线段图,将梨的质量看作单位“1”,苹果的质量是梨的,苹果的质量÷对应分率=梨的质量;将橘子的质量看作单位“1”,梨的质量是橘子的,梨的质量÷对应分率=橘子的质量,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135÷÷
=135×2×
=270×
=360(千克)
橘子的质量是360千克。
70.98米
【分析】由图可知,x米平均分成了7份,取了其中的5份,即x的是70米,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数×几分之几,乘以x等于70列方程解答。
【解析】根据图意可知,x的是70米,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即可。
【解答】x=70
解:x=70÷
x=70×
x=98
71.70千克
【分析】看图可知,小麦质量是单位“1”,大米质量是小麦的(1+),大米质量÷对应分率=小麦质量,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98÷(1+)
=98÷
=98×
=70(千克)
72.x=8
【分析】设计划x个,把计划做的个数看作单位,已做的占计划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可知,计划做的个数×=已做的个数,列方程:x=8,据此解答。
【解析】解:设计划做x个。
x=8
x=8÷
x=8×
x=20
73.75朵
【分析】由图可知,把黄花看作单位“1”,紫花的朵数是黄花的,求黄花的朵数,用18除以即可;再把红花看作单位“1”,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求红花的朵数,用黄花的朵数除以即可。
【解析】18÷
=18×÷
=45÷
=45×
=75(朵)
红花有75朵。
74.63朵
【分析】由线段图可知,玫瑰的朵数是百合的,菊花的朵数是玫瑰的,菊花有30朵,求百合有多少朵,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即用30除以即可得到玫瑰的朵数,再用玫瑰的朵数除以即可求出百合的朵数。
【解析】30÷÷
=30××
=45×
=63(朵)
则百合有63朵。
75.36人
【分析】观察线段图可知,男生有32人,比女生的人数少,求女生的人数,把女生的人数看作单位“1”,则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即用32除以(1-)即可。
【解析】32÷(1-)
=32÷
=32×
=36(人)
76.49米
【分析】把水渠的全长看作单位“1”,已经修了全长的28米,占全长的,求水渠的全长,用已修的长度除以对应分率即可解答。
【解析】28÷
=28×
=49(米)
这条水渠全长49米。
77.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普通列车速度为110千米/时是高铁列车速度的,求高铁列车的速度是多少,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据此列式即可。
【解析】

=275(千米/时)
78.
【分析】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先把四年级人数看作单位“1”,五年级是四年级人数的,用除法计算求出四年级人数;
再把三年级人数看作单位“1”,四年级是三年级人数的,用除法计算求出三年级人数;
据此列式。
【解析】由分析可列式:


=468(人)
三年级有468人。
79.20÷(1-)
【分析】看图可知,一班人数是单位“1”,二班人数是一班的(1-),二班人数÷对应分率=一班人数,据此列式。
【解析】20÷(1-)
=20÷
=20×
=30(人)
80.35人
【分析】观察线段图可知,文艺小组有42人,比科技小组的人数多,求科技小组共有多少人;把科技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则文艺小组的人数是科技小组的(1+),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即用42除以(1+)即可。
【解析】42÷(1+)
=42÷
=42×
=35(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