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酸的通性教学目标1、掌握酸的涵义、了解酸的通性。2、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3、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重点、难点了解酸的通性,并会在实际中运用。考点及考试要求这部分为化学实验题与计算题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了解酸的通性,并会在实际中运用。教学内容考点一:物理与化学变化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指的是生成了新物质,性质指的是可以生成新物质.3.CuSo·5HO=== CuSo+5HO CuSo+5HO=== CuSo·5HO CuSo+2NaOH===Cu(OH)↓+NaSO CuSo溶液为蓝色 用途(1)可以用CuSo来检验水的存在,如果有水,则会变蓝色; (2)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如果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产生,则有蛋白质。典型例题1、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食物腐烂B、汽油挥发 工业上制取氧气C、酒精燃烧 铁生锈D、水的电解 干冰升华2、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________,哪些是化学变化________,哪些是物理性质________,哪些是化学性质________。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3、简述硫酸铜的作用。针对性练习1、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A、水滴石穿,金石可镂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下列变化中,与其他的变化不同的一项是()。A.葡萄酿成酒 B.冰雪融化 C.湿衣服晾干 D.瓷碗破碎3、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 B、C D、考点二、酸碱指示剂我们已经学过用pH试纸测物质的酸碱性,现在学习还可用指示剂来测定 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碱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记忆口诀: 紫色石蕊:酸红碱蓝。无色酚酞:酸无碱红典型例题1、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B、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C、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D、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2我市XXX牌矿泉水取自牡丹峰国家级森林保护区,下图为该矿泉水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你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1)该矿泉水显弱_________性(填“酸”或“碱”);(2)现提供以下仪器和用品:洒精灯、蒸发皿、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玻璃片、火柴。请选择合适的仪器和用品设计一个小实验区分矿泉水和蒸馏水;(3)今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又一次的特大旱灾提醒我们: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请说出你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只答一条)。针对性练习某同学欲证明盐酸和氯化氢的性质不同,他向三支试管中各放一块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液变红),然后向第一支试管中加盐酸,试纸显_____色;向第二支试管中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试纸显______色。这时,他认为由此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于是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另一种化学式为______的物质。要加入这种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用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都能区别的一组溶液是A.稀盐酸和稀硝酸 B.稀盐酸和食盐水C.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D.稀硫酸和稀盐酸考点三、 酸的性质 1 知识梳理1.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者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2.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2SO4、HNO3、H2CO3等;3.酸的通性:(1)跟指示剂反应 PH<7酸能使紫色石蕊变 红 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用玻璃棒蘸少许溶液PH试纸时滴在PH试纸中部.酸的PH<7,但PH<7的不一定都是酸。(2)酸?+?碱?---?盐?+?水(中和反应)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Al(OH)3?====?AlCl3?+?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Cu(OH)2?+?H2SO4 === CuSO4?+?2H2O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复分解反应)①用盐酸除铁锈 Fe2O3?+?6HCl?===?2FeCl3?+?3H2O (Fe离子二绿三黄)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H2SO4?====?CuSO4?+?H2O(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 HCl?+?AgNO3?===?AgCl↓?+?HNO3?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 H2SO4?+?BaCl2?====?BaSO4?↓+?2HCl(5)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 Fe?+?H2SO4?=?FeSO4?+?H2↑②实验室制氢气 Zn?+?H2SO4?=?ZnSO4?+?H2↑ 像以上的 (2)(3)(4)反应中,都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的两种化合物,我们把它叫做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要求反应物必须要溶于水 (如果有酸,只须酸溶于水即可),而且生成的产物中必须要有气体或沉淀或水(其中1个即可)。 注:若生成H2CO3必须写成H2O + CO2↑ 正如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这里有气体生成,(也有水生成) BaCl2 + Na2SO4 =BaSO4↓ + 2NaCl 这里BaSO4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沉淀典型例题例1. 用稀硫酸和酚酞的混合溶液浸泡滤纸,然后在滤纸上滴入下列溶液,滤纸不会出现红色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石灰水?? C. 稀盐酸??? D. 石蕊溶液答:选C例2. 在焊接铁制品前,常用稀盐酸处理,其主要原理可用下列哪一化学方程式表示(??? )。A. Fe + 2HCl = FeCl2 + H2↑?????? B.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C. Fe(OH)3 + 3HCl = FeCl3 + 3H2O? D. Fe2O3 + 3H2 ?△ ?2Fe + 3H2O答:选B例3.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B. 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C. 石灰水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 浓硫酸使火柴梗变黑答:选A例4.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有下列三种操作方案:A 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酸。B加入含有盐酸的氯化钡溶液C先加入盐酸溶液,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上述方案合理的是_______。分析:A、B方案不可靠,不能排除Ag+的干扰。若溶液中有Ag+,进行A、B操作会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而得出含有SO42-的错误结论。C方案合理,先加入盐酸可以识别溶液中有无Ag+,同时排除CO32-的干扰,若无Ag+,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答案为C。?例5. 两个烧杯中各放100g浓盐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一周,问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有什么变化?分析: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烧杯中,溶质HCl挥发,导致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浓硫酸的特性之一是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溶液质量增大,溶剂增多,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答案:浓盐酸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例6. 下列物质中,能跟盐酸反应不生成沉淀或气体的物质是A. Na2CO3 溶液???? B. Fe粉???? C. AgNO3溶液???? D. Ba(OH)2溶液分析:A、B选项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C选项 与盐酸反应生成沉淀。答案为D。例7. 下列溶液的PH最小的是?????????????? (??? )A.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B. 使石蕊变蓝色的溶液C. 使石蕊变红色的溶液D. 使石蕊显紫色的溶液分析:A和B所叙述的溶液是碱性溶液,其PH>7。C叙述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其PH<7。D叙述的溶液可能显中性。答案:C。?例8. 下列同一组内的三种物质在溶液中能共存的一组是?? (??? )A. KOH? CaCl2 ?HNO3B. NaCl? ?Ba(NO3)2? Ca(OH)2C. HCl??? KCl?? Na2CO3D. Ba(OH)2? Mg(NO3)2?? H2SO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A组KOH跟HNO3起反应而不共存。B组内三种物质不存在复分解反应。C组内HCl 跟Na2CO3起反应而不共存。D组内Ba(OH)2和H2SO4起反应而不共存。答案:B。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1、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者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记住:电离不等于通电。2、铁与酸反应生成物含的是亚铁离子,不是铁离子针对性练习1、有一种无色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能跟硝酸钡溶液作用产生白色沉淀,这种溶液可能是 ( )A、盐酸 B、稀硫酸 C、食盐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2、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下列家庭有品中,用来去除水垢的最佳用品是 ( )A、食盐 B、洗洁精 C、酱油 D、米醋3、某学生在检测某溶液是否显酸性时,取出少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错误的做法是 ( )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B、滴入无色酚酞试液C、滴入碳酸钠溶液 D、加入锌粒4、下列物质能和硫酸反应并生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铝 B、氧化铜 C、氢氧化铁 D、氯化钡 5、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 ( )A、H2O B、NaOH C、CO2 D、MgO6、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碳酸强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它能电离出大量OH— B、C6H5COOH溶液的pH小于7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7、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8、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 )A、盐酸和硝酸银 B、硫酸有硝酸钡 C、盐酸和氯化钡 D、铁和稀盐酸9、下列用途中,不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两者共有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氢气 B、实验室用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C、金属表面除锈 D、制造多种化工产品10、(提高题)锌跟稀硫酸反应时,溶液的质量将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11、(提高题)为完全中和某硫酸溶液,需A克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改用A克4%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H值为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12、(提高题)下列物质分别与100g36.5%的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Mg?? B、MgO???? C、Mg(OH)2???? D、MgCO3巩固提高题一. 选择题1.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 )A. 酸都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B. 酸都能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C.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 D.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2. 下列实验能使得到溶液的pH增大的是(??? )A. 往水中通入CO2气体 B. 往盐酸溶液中加入CaOC. 往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 D.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溶液3. 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AgNO3反应的是(??? )A. BaCl2 B. Cu C. KCl D. Mg(OH)24. 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 Zn和稀H2SO4 B. KClO3和MnO2C. CaCO3和稀盐酸 D. Mg和稀盐酸5. 下列不溶于水的固体,当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后,仍然以固体物质存在的是(?? )A. CuO B. BaSO4 C. Fe(OH)3 D. Cu(OH)26. 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稀硫酸溶液中与下列溶液混合后,溶液一定呈红色的是(?? )A. BaCl2 B. Ba(OH)2 C. Na2CO3 D. NaCl7. 洗净附有Cu(OH)2的试管的正确方法是(?? )A. 用浓H2SO4洗 B. 先用K2CO3洗,再用蒸馏水洗C. 用蒸馏水洗 D. 先用稀盐酸洗,再用蒸馏水洗?二. 填空题1. 为了鉴别NaNO3、BaCl2、AgNO3三种溶液,往三种溶液中先加入A酸,有一种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往另外两种溶液中加入B酸,又有一种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A酸为?????? ,B酸为????? (写化学式)。2. 经测定,某溶液的pH=1,向该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该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Na2SO4、Na2CO3、NaCl中的????? 。? 3.小林的妈妈把家庭久置不用的食盐、纯碱、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碳酸钙)和生石灰干燥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打包准备扔掉。小林为研究白色粉末的组成,将其带到实验室,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1)将部分粉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后,得到白色浊液,杯壁温度无明显变化,他得出: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2)向实验(1)的浊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浊液变红。查阅资料知食盐、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他又得出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经反思,小林感觉实验设计还不完善,不能确定粉末中是否含有食盐。三. 计算题1. 100克质量分数为11.2%的KOH溶液跟质量分数为10%的某盐酸恰好反应,计算(1)这种盐酸溶液的质量。(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2. 将一些氧化铜粉末加入100克14%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该蓝色溶液中加入铁粉20克,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20克,计算:(1)原加入的氧化铜的质量。(2)最后得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