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4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4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琵琶行
白居易
俞伯牙弹琴,钟子期竟能领会“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遂为知音。
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雨果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是杜甫之后,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现存3千多首)。被称作“诗魔”“诗王”。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擅长政治讽喻诗(有几十首新乐府,如《卖炭翁》《上阳白发人》《秦中吟》等)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简介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简介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作者简介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者简介
小序
元和十年,余左迁①九江郡司马。明年②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③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④,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⑤。年长色衰,委身⑥为贾人⑦妇。遂命酒⑧使快⑨弹数曲。曲罢悯然⑩,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 憔悴,转徒于江湖 间。余出官 二年,恬然 自安,感斯 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 长句 ,歌 以 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 曰《琵琶行》。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 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 擢:提升官职。
(4)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降级。
(5)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6) 黜:“黜、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7) 去:解除现有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文学常识
一、诗前的小序有何作用?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交代了诗歌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了本诗的写作缘由,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二、梳理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为每一个段落取一个七字标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第一段具体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情景交融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进行铺垫。
浔阳送客伤离别
离愁、沦落
概括内容:可从地点、关键人物、重要事件入手
二、梳理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为每一个段落取一个七字标题。
浔阳送客伤离别
概括内容:可从地点、关键人物、重要事件入手
江上初闻琵琶曲
江中听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再闻促弦青衫湿
三、歌女、江州司马因音乐得以结缘,文中写了几次琵琶弹奏?
弹奏后诗人的反应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第一次弹奏
第二次弹奏
第三次弹奏
主人忘归客不发
我闻琵琶已叹息
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文赏析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次演奏及出场
欣喜、急切
含羞、矛盾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此节主要通过刻画主客的一系列“动作”,写出了听闻琵琶声后被吸引的急切——侧面衬托了琵琶声的美妙,演奏技艺的高超。出场的正面描写,唯“欲语迟”“千呼万唤”两处。尤从“千呼万唤”与“始”“犹”的对比中,写出了她的害羞与迟疑。反而更激发了人们想要知晓其庐山真面目的愿望。
为什么会“主人忘归客不发”?
诗文赏析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第二次演奏
序曲
缓慢抑郁
第一乐曲
急切欢乐
能听出曲调的起伏变化吗?
诗文赏析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三乐曲
激越雄壮
第二乐曲
低沉凝滞
曲终
戛然而止
以景结情
诗文赏析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旋律起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语言表现音乐,难度太大,一般的诗人,都善于讨巧,大抵取间接的审美感应来表现;就是很有才华的诗人,也很少直接表现音乐。——孙绍振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第二次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一、音乐是无形的,诗人如何用文字来描摹抽象的音乐?
二、音乐是连续的,诗人如何临摹出连缀的音乐?
第二次演奏
诗文赏析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请赏析本节的音乐描写。
比喻
诗文赏析
形容乐声粗重繁密
形容乐声轻柔细致
形容乐声清脆圆润
形容乐声婉转流畅
形容乐声缓慢低沉
形容乐声沉咽暂歇
形容乐声雄壮激昂
形容乐声戛然而止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诗文赏析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请赏析本节的音乐描写。
比喻
叠词
双声、叠韵
叙议结合
正侧面结合
一、音乐是无形的,诗人如何用文字来描摹抽象的音乐?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直接描写:
1、巧用比喻的修辞,将抽象的声音形象化、具体化。
(1)以声摹声,普通而常见的自然声响作为喻体,把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摹画得立体可感。
(2)化听觉形象为视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音乐的急与徐、强与弱。
2、多用拟声词、叠词等,从语言形式上凸显音乐美。
侧面描写:
1、以听者的感受和景物描写衬托音乐之美。
2、以无声衬有声。
第二次演奏
描绘琵琶女连贯的弹琴动作,
“轻拢慢捻抹复挑”
运用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语;
“初为《霓裳》后《六幺》”
运用反复手法表现音乐的连续;
“嘈嘈”“切切”和“嘈嘈切切”
“冰泉”和“泉流”
运用顶针手法表现音乐的连续。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二、音乐是连续的,诗人如何临摹出连缀的音乐?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二次演奏
三、歌女、江州司马因音乐得以结缘,文中写了几次琵琶弹奏?
弹奏后诗人的反应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第一次弹奏
第二次弹奏
第三次弹奏
主人忘归客不发
我闻琵琶已叹息
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文赏析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第三次演奏
为琵琶女
也为自己
第三次演奏,江州司马流泪最多,何因?
第三次弹奏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主旨句
任务一:结合诗歌内容,试分析诗人与琵琶女同在何处?
为什么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为琵琶女也为自己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任务一:结合诗歌内容,试分析诗人与琵琶女同在何处?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要求:语言概括凝练,从文本找到依据。
相同之处 具体内容
都来自京都 琵琶女 本是京城女
诗人 去年辞帝京
皆有出色的才华 琵琶女 琵琶技艺高超
诗人 ?
昔日都风光无限 琵琶女 青春年少,色艺双全,人妒人捧,欢奢度日
诗人 ?
如今都落魄失意 琵琶女 家破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孤独自伤
诗人 谪居卧病,环境凄苦,无乐可赏,无人可知
任务一:结合诗歌内容,试分析诗人与琵琶女同在何处?
诗人:详今略昔
琵琶女:详昔略今
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
二者互补相融,实为一体两面。诗人在叙述琵琶女的故事,更是在含蓄地叙述自己的故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772年,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
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立志做为人民发声的诗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夙慧早现,读书不懈】
出生六、七月时,乳母抱至屏风前,就能默识“之”、“无”二字。 五、六岁开始学习写诗,九岁已识声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德宗贞元三年,十六岁时,从江南来到长安,携所作诗文,谒见当时名士顾况。顾况一见诗卷上的名字“居易”二字,便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及至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间有句: 才感叹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顾况便到处替白居易宣扬,白居易一时声名大振。
二十岁时,白居易离开长安,到徐州住在族兄家中,他发愤读书,“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zhī)”。(《与元九书》)。
二十七岁时,白居易科考进士及第,是十七位同榜进士中最年轻的一个,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同时登科授职的还有元稹,后来成为白居易的终身好友。
【京城为官,为民作诗】
三十五岁时,白居易谱就传世名篇《长恨歌》。乘着《长恨歌》的东风,才名暴增的同时,白居易也迎来了政治生涯的黄金期。
807年,白居易调任京城,第二年,正式任职左拾遗。
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初授拾遗献书》)
白居易任职时,和元稹、李绅等人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他们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大量写作讽谕诗,道民疾苦,补察时政。强调以自创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新乐府。
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京城为官,为民作诗】
累累六七堂,一堂费百万。(《伤宅》)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新丰折臂翁》)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juān)免恩。(《杜陵叟》)
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须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苦妇人》)
【得罪权贵,被贬江州】
814年,白居易官升太子左赞善大夫,官级正五品。(左拾遗是正八品)
白居易第一个站出来上书言事,极力要求朝廷“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主张武力平藩的铁血宰相武元衡在早朝路上遇刺身亡,横尸街头(系地方藩镇所为),堂堂一朝宰相竟然当街被杀,连头颅都被割去,消息传来,朝野震惊,百官惶恐。
“多管闲事”的白居易被众权贵所不喜。有人称其母亲是看花坠井而亡,而他在母丧期间写过赏花诗和新井诗,是大逆不道。白居易就此被贬。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题》)
相同之处 具体内容
都来自京都 琵琶女 本是京城女
诗人 去年辞帝京
皆有出色的才华 琵琶女 琵琶技艺高超
诗人
昔日都风光无限 琵琶女 青春年少,色艺双全,人妒人捧,欢奢度日
诗人
如今都落魄失意 琵琶女 家破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孤独自伤
诗人 谪居卧病,环境凄苦,无乐可赏,无人可知
琵琶女
诗人
任务一:结合诗歌内容,试分析诗人与琵琶女同在何处?
诗艺才华出众
聪慧绝伦,文辞富艳,受人称赞,官运亨通
都遭到不公正的对

因战乱而家破,因色衰而被弃,商人重利却轻情
一心为民、耿直谏言却被权贵污蔑
第一次弹奏
第二次弹奏
第三次弹奏
主人忘归客不发
我闻琵琶已叹息
江州司马青衫湿
“铮铮然有京都声”:情相触
“似诉平生不得志”:情相通
“同是天涯沦落人”:
情相融
以三次弹奏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二人情感随音乐逐渐递增、融合。
沦落凄苦 情融合一
行文结构
琵琶女
诗人
月夜江上弹琵琶
江头送客闻琵琶
千呼万唤始出来
移船相近邀相见
整衣敛容伤身世
同病相连伤迁谪
却坐促弦弦转急
为君翻作琵琶行
明线
歌女身世
暗线
诗人感受
双线结构
管儿为我双泪垂,自弹此曲长自悲。
……
我为含凄叹奇绝,许作长歌始终说。
……
如今左降在闲处,始为管儿歌此歌。
性灵甚好功犹浅,急处未得臻幽闲。
——元稹《琵琶歌》
任务二:比较两首诗歌,都是被贬官员为京都沦落歌女作诗,你更喜欢哪一首?
任务二:比较两首诗歌,都是被贬官员为京都沦落歌女作诗,你更喜欢哪一首?
“以作诗之意旨言之,两诗虽同赞琵琶之绝艺,且同为居贬谪闲散之地所作……而白诗……直将混合作此诗之人与此诗所咏之人,二者为一体。 真可谓……主宾俱化,专一而更专一,感慨复加感慨。”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
——毛泽东
沦落凄苦 情融合一
白居易与琵琶女的精神共鸣
超越时空,所有沦落之人的精神共鸣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李忱《吊白居易》)
四、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诗“以江月为澜”,该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请你找出哪些句子写了江月之景?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 “别时茫茫江浸月” 描绘了离别时月色倒影于苍茫江面的景色;
营造了凄清惨淡的意境;
情景交融,暗含诗人离别的愁情;
为故事定下凄切感伤的基调。
第二处 “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三处 “绕船月明江水寒”
描写角度:形、声、色(颜色;明/暗)、量、态(动/静)、味(味;触)
描写音乐结束时四周寂静无声的江月之景;
营造了清冷宁静、令人回味的意境;
侧面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以及众人仍然沉浸于音乐之中,无法自拔的情态。
描写了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江月之景;
营造了凄凉悲寂的意境;
情景交融,烘托了琵琶女年老色衰后备受冷落的凄惨心境。
诗歌的写景手法
三个角度:观察的角度( );
多种感官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感);
描绘的角度(色彩、程度、数量等)
四种技法:白描、工笔细描、渲染、列锦(名词意象叠加)
五个结合:
六种修辞:比喻、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夸张、对比、反衬、双关等。
动静、视听、虚实、正侧、点面
远近、俯仰、内外;移步换景、定点视角
复习
课堂小结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位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却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 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延伸拓展
读《琵琶行》有感
毛泽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延伸拓展
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