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短歌行》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诗歌分界线
古体诗
近体诗



绝句
律诗
白话写诗;不受格律束缚;
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五四
古典诗歌
现代新诗
唐代
诗经
楚辞
古乐府
唐诗
元曲
现代新诗
宋词
回溯历史,
继续品味诗歌的旅途……
这一单元的学习共有三课八首古诗词。
魏晋时期的诗歌《短歌行》《归园田居》
唐诗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
宋词三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
从时间上看,这8首诗词体现了诗歌的历史发展。
从体裁上看,有古体诗,有律诗,还有词。
从作者角度看,这8位诗人都是古代诗歌史上最耀眼的明星。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
心意、意愿
去、往
以我笔写我心:抒情性
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
多样人生中的
丰富情感、
人生感悟、
社会思考……
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
青春岁月里的
远大理想
纯洁情感
无畏勇气……
短歌行
他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谥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曹操
“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周瑜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三国志》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绍《魏书》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
——鲁迅
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 ——易中天
军事家:
曹操借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政治家:
北方屯田,兴修水利 ,用人唯才。
文学家:
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名号)文学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与孔融、阮瑀、王粲等七人并称“建安七子”。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这一时期以“三曹”“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ruǎn瑀yǔ、应玚yáng、刘桢)为代表,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作品,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其诗歌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北朝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
建安风骨
歌行:
“歌行”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属于乐府诗。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长歌行于短歌行的区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上。长歌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行是微吟低回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是乐府诗的一种
《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秦中吟》《白头吟》  
《李凭箜篌引》
《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除了歌、行,还有吟、曲、引等,也是乐府诗。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全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根据课下注释,梳理诗歌基本内容
知识链接 ——诗眼
古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是某句或整首诗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诗眼是洞察诗歌旨趣的窗口,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是解读一首诗的钥匙。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全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诗人的忧愁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课下注释,梳理诗歌基本内容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人生短暂之叹
求贤若渴之盼
功业未成之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忧:人生短暂
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心中的苦闷。
人生易逝,难免忧思
借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种类 例句
特征代本体 知否知否,应该是绿肥红瘦。
工具代本体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人名代著作 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绰号代本人 芦柴棒,去烧火!
具体代抽象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出来。
专名代泛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樯橹灰飞烟灭。
比喻还是借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忧:求贤若渴之盼
引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难道)不嗣音(寄传音讯)?”原写姑娘的相思之情,这里类比诗人对贤才的渴望。
引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写君王宴请群臣时和谐而又热闹的氛围,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为贤而愁(抑)
待贤以礼(扬)
比兴: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与“兴”常常连用。用于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鹿儿吃草时不停地呼唤同伴共同进餐
比喻
主人对客人的盛情款待
鹿鸣起兴,引起宴会嘉宾的描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二忧:求贤若渴之盼
将贤才喻为明月,德才如月光照耀,表达对贤才的赞誉以及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为贤而(更)愁、待贤(更)以礼
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抒情意味,深化主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忧:功业未就之思
用典/比喻。《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表达希望贤才多多益善。
用典。“周公吐哺”借此典故表示自己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比喻。用“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士们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体现作者对人才的关心同情。
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
作用:
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抒情言志,含蓄委婉表意。
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语辞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用典”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文心雕龙》
用典,指作者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分为“语典”“事典”,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人生短暂之叹
求贤若渴之盼
功业未成之思
这几个“忧”的位置能否调换?

人生短暂之叹
求贤若渴之盼
功业未成之思
前提和原因
(提醒贤才)


应对方法:建功立业

陈祚明云:“此是曹孟德言志之作。”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求贤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统天下
人生苦短
内容图示
叹人生短暂 忧贤才难得
唤贤才到来 诉雄心壮志
问题探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第一句颇有气势。对酒当歌,应该唱歌,但诗人却想到了人生的长短,分明是感叹人生短暂,短得就像朝露。面对人生短暂,不同的人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曹操是何态度?
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杜秋娘——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及时行乐
积极进取
看似态度消极,
实则积极进取!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祸连年,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人民饱尝流离的痛苦,面临死亡的威胁,中原地区尤为严重。那时,人心思治,尽快结束纷争的局面是大势所趋。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创作背景
酒文化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消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葡萄美酒夜光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豪放浪漫,激情澎湃
劝君更尽一杯酒—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延伸拓展
求贤令
他人的评价
1、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
——陆机《辩亡论》
2、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
——唐太宗
3、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裴松之《三国志(注)》
4、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毛泽东
5、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易中天  
延伸拓展
求贤令
他人的评价
6、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7、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绍
8、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 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武帝纪》
作业布置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他曾讨董卓为汉除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诸葛亮设计用装满草人的船,趁着大雾擂鼓逼近曹操水军大营。曹操看不清情况,于是下令用箭射之,诸葛亮因此得到了曹操“赠送”的数万只箭矢。诸葛亮命令所有军士大喊:“谢丞相赐箭!”请想象曹操在听到这句话之后的反应,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只能以曹操的视角来写,且侧重刻画人物心理;②想象合理,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③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④不少于200字。
明确:
示例:风声猎猎,蜀军士兵山呼海啸般“谢丞相赐箭”的呐喊声,仿佛是一支支长箭刺向了曹操,一股难以遏制的愤怒突地升起,刚刚出兵,就被诸葛匹夫算计,简直是奇耻大辱,我定要踏平蜀吴,方解我心头大恨。可惜,谋士郭嘉英年早逝,否则老夫安能中计 看看身边这些酒囊饭袋的一脸苦相,真是难堪大用,且影响士气,心念于此,曹操仰首大笑,继而转向众人,说道:“诸葛匹夫想趁老夫立脚未稳和天降大雾突发袭击,被我军警觉识破,故而以‘借箭’欺我,众将士不可中计,可笑诸葛匹夫奸计未成,竟然发此狂言自欺欺人,哈哈哈!”风声呜咽,夜空流泪,曹操退回大帐,四下无人,长叹一声“孔明真神人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