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种群的数量特征--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学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学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生物
学习目标
①通过列举种群具有的特征,思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认同生命系统是统一整体的生命观念。(生命观念)
②通过模拟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荞麦的种群密度和模拟标记重捕法调查陕西朱鹮的种群密度两个活动,领悟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的原理,体会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实施过程,分析调查结果并通过探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结果的影响因素。(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③通过分析朱鹮种群密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初步形成珍视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种群的数量特征。
2.利用样方法与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难点: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
曾经“鸟中大熊猫”——朱鹮濒临灭绝,全球仅存7只!如今朱鹮数量已突破10000余只,这一显著变化与其种群数量特征密切相关。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堂,揭开朱鹮种群数量变化的神秘面纱!假设你是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来到朱鹮栖息地开展工作。你的调查对象是个体还是种群?你想调查的种群特征有哪些呢?
种群密度的调查——以朱鹮为例
新课讲授
任务一
新课讲授
[任务一]种群密度的调查——以朱鹮为例
当你在陕西省洋县进行朱鹮种群数量调查时,初次捕获朱鹮的数量为M,全部标记后放回,再次捕获的数量为n,再次捕获中的标记个体的数量为m,请构建出陕西省洋县中朱鹮总数N的公式,并归纳总结出种群密度的概念。
新课讲授
陆地面积
水体体积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归纳总结】
种群密度的概念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
用奶粉罐模拟陕西省洋县,围棋模拟朱鹮种群,黑棋代表全部个体,白棋代表被标记个体。模拟标记重捕法估算朱鹮的种群密度。
新课讲授
【思考提升】
这些情况会导致估算出的种群密度较真实值发生什么变化?
1.被标记的动物受到惊吓,从而不易被二次捕捉,则估算值 。
2.标记物太醒目,导致标记个体易被天敌捕食,则估算值 。
3.若被标记个体的标记脱落,则估算值 。
4.被标记个体部分死亡,则估算值 。
5. 若个体间相互接触,未被标记个体也沾上了标记颜料,则估算值 。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小
新课讲授
【归纳总结】
标记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①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 不会产生影响。
②标志物不能太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
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
④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出和迁入,没有外界因素的强烈干扰。
种群密度的调查——以荞麦为例
新课讲授
任务二
新课讲授
[任务二]种群密度的调查——以荞麦为例
保护朱鹮,首先要保障它的食物。现我们就朱鹮所食植物荞麦展开调查。
下列3幅草地图片中每地中荞麦的种群密度是?(三角形代表荞麦;该地面积为1平方米)
4个/平方米
16个/平方米
不能直接数出
逐个计数法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样方法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
若一个三角形代表一株荞麦,小组根据图中标尺进行等比例换算,估算某草地中荞麦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株/m (注意随机取样与合理推算,图例5cm可代表1m)
项目 植物的数量/株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平均值
等距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
新课讲授
【思考】
1.调查草本植物的样方一般多大?选取多少个样方?
2.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草本植物的样方一般为1m2的正方形,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可适当扩大。取样多少随调查的总面积而定,一般的说,选取的样方越多,求得的种群密度越接近实际情况。
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新课讲授
【归纳总结】
1.什么是抽样检测法?什么是样方法?
抽样调查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运用概率估算的方法,根据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如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总结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新课讲授
[任务三]其他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指导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结合教材P3~4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2.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3.什么是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有几种类型?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新课讲授
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
性别比例
年龄结构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种群密度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新课讲授
我国经过40多年的努力,朱鹮实现种群恢复性增长,其种群数量增至10000余只,创造了世界濒危物种保护史上的奇迹。2021年10月26日,我国发布《朱鹮保护蓝皮书》,为人类拯救濒危野生物种提供了“中国智慧”,希望进一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保护野生动物。
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社会责任】
当堂检测
1.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的⑤
B
当堂检测
解析: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A项正确;春运期间,北京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迁入率和③迁出率,但题目中②③可能出生率和死亡率。则B项错误;④为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C项正确;⑤为性别比例,性引诱剂可以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D项正确。
当堂检测
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种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年龄推迟,则出生率会升高
D.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稳定型的种群出生率最高
B
当堂检测
解析:年出生率=新生个体数/年初个体数=(20/100)*100%=20%,非10%,A项错误;雌雄比接近1:1时,繁殖效率最高,因此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出生率越高,B项正确;性成熟年龄推迟会降低动物个体繁殖周期内的繁殖次数,出生率下降,C项错误;增长型种群出生率最高,稳定型次之,衰退型最低,D项错误。
当堂检测
3.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而不易被重捕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D.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C
当堂检测
解析:标记物脱落导致重捕中标记个体比例偏低,估算值偏大,A项错误;田鼠被捕后不易重捕,导致估算值偏大,B项错误。样方法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导致计数偏少,估算值偏小,C项正确。在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密集地块处取样会导致估算值偏大,D项错误。
当堂检测
4.大马哈鱼生于淡水,长于海水。秋季来临时,成年的大马哈鱼成群结队地由大海洄游入江河,到繁殖地产卵,产卵后不久即死亡。来年春季卵孵化,孵化出的幼体在夏季入海,经过五年长成成体后,进入生殖期再洄游入江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中大马哈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
B.淡水中大马哈鱼的数量因迁入和迁出,呈现季节性变化
C.若大马哈鱼洄游受阻,则出生率降低,可能危及该物种的生存
D.大马哈鱼洄游途经某地时,适合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D
当堂检测
解析:年龄结构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故海洋中大马哈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A项正确;由题意“秋季来临,成年的大马哈鱼成群结队地由大海洄游入江河,到原来的繁殖地产卵,产卵后不久即死亡。来年春季卵孵化,孵化出的幼体在夏季入海”可知,淡水中大马哈鱼的数量因迁入和迁出,呈现季节性变化,B项正确;若大马哈鱼洄游受阻,则无法到原来的繁殖地产卵,导致其出生率降低,可能危及该物种的生存,C项正确;大马哈鱼洄游途经某地时,只是暂时经过,捕获标记后不能再次捕获,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大马哈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密度,D项错误。
当堂检测
5.现有一处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期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
当堂检测
5.现有一处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活动能力
当堂检测
解析:(1)年龄结构类型分别是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幼年(0+~2+):92+187+121=400;成年(3+~8+):70+69+62+63+72+64=400;老年(≥9+):55+42+39+264=400。比例为400:400:400=1:1:1,为稳定型,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
(2)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