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群落的主要类型--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学课件(共4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群落的主要类型--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学课件(共41张PPT)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生物
学习目标
①通过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分析和讨论,说出生物群落的不同类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③通过讨论种间关系和生态位,理解生物不仅适应环境,还彼此相互适应,群落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②能比较不同群落的主要特征,理解不同群落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不同群落的外貌特征与物种组成,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难点:
生物对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的双重适应。
导入新课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河流,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三江源地区环境恶化,草原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退牧还草是其中一项。现在,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正在好转。
1.森林和草原在群落外貌和群落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不在退化的草原上植树造林呢?
森林里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而草原上密布草本植物。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等,在水平
方向上镶嵌性不明显;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如森林的明显,也有草本
层、地表层等,但草原在水平方向上往往呈现镶嵌性。
年降水量是决定一个群落类型是草原还是森林的关键因素。年降水量低的
半干旱地区,如果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应退牧还草,不宜植树造林。
新课讲授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
新课讲授
群落的主要类型——荒漠生物群落
新课讲授
南非沙漠中的光棍树
沙漠中的更格卢鼠
群落的主要类型——荒漠生物群落
1.外貌特征:
2.群落特点:
沙砾裸露,植被极度稀疏。
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新课讲授
南非沙漠中的光棍树
沙漠中的更格卢鼠
群落的主要类型——荒漠生物群落
3.主要植物类型及特征:荒漠中的植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茎上有刺,气孔在夜晚才开放。骆驼刺植物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m。
新课讲授
南非沙漠中的光棍树
沙漠中的更格卢鼠
群落的主要类型——荒漠生物群落
4.主要动物类型及特征: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
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蛋壳坚硬,能保护胚胎;变温动物,早晨接受阳光,太热退到阴凉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新课讲授
群落的主要类型——草原生物群落
1.外貌特征:
2.群落特点:
草本植物如地毯般铺向天边。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
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新课讲授
3.主要植物类型及特征:草原上各种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群落的主要类型——草原生物群落
新课讲授
4.主要动物类型及特征: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由于缺水,草原上两栖类、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非常少见,动物主要以斑马、长颈鹿和狮子为主。
群落的主要类型——草原生物群落
新课讲授
群落的主要类型——森林生物群落
1.外貌特征:
2.群落特点:
森林里,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
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新课讲授
群落的主要类型——森林生物群落
3.主要植物类型及特征: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
森林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能吸收比较强的阳光。
林下光线相对较弱,在热带雨林中,林下几乎都是散射光,仅有稀疏的光点和光斑。所以,三七、人参、黄连、半夏、贝母以及某些蕨类、苔藓等阴生植物生活在林下。阴生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
新课讲授
群落的主要类型——森林生物群落
4.主要动物类型及特征:森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因此,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如长臂猿、松鼠、蜂猴、犀鸟、避役和树蛙等。
归纳总结
请同学们从群落的外貌特征、分布、物种组成、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等方面
比较荒漠、草原、森林生物群落。
群落类型 外貌特征 分布 物种组成 生物主要适应性特征(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归纳总结
请同学们从群落的外貌特征、分布、物种组成、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等方面
比较荒漠、草原、森林生物群落。
群落类型 外貌特征 分布 物种组成 生物主要适应性特征(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荒漠生物群落 沙砾裸露,植被 极度稀疏 极度干旱区 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植物 气孔在夜晚才开放、根系发达等
动物 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等
草原生物群落 草本植物像地毯般铺向天边 半干旱区 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植物 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动物 大都能够挖洞或快速奔跑
森林生物群落 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 湿润区 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植物 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垂直结构明显
动物 树栖和攀缘动物特别多
新课讲授
群落分布的规律性
森林、草原、荒漠这些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比如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往往随处可见森林,在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大片的草原,再到西部干旱区则出现荒漠群落。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新课讲授
探究一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思考与讨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35,完成学案探究一。
1.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在草原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又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呢?
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例如,植物的叶不发达,以减少蒸腾作用;根很发达,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等等。动物的皮肤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大多数动物是夜行性的,在白天炎热时不活动;一些动物的排泄方式可以减少水分的丢失等等。
草原上植物的叶片比较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2.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来说有什么影响?
有的种群会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而导致消失。
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思考与讨论
3.结合你们在学习“群落的结构”时对群落中生物生态位的分析,说一说不同物种之间是如何彼此协调、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群落中的不同生物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建立联系,并分别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从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群落这一有机整体。
例如,森林中的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庇护,一些植物则依赖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植食性动物可减少占优势的植物的数量;肉食性动物通过捕食植食性动物,避免过多植物被采食等等。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思考与讨论
4.天山山脉沿东西向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的海拔超过4 000 m。如果你有机会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你可以依次看到荒漠、草原、森林、草甸等群落类型。研究表明,这些群落类型千百年来基本不变。类似的群落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布,是有共同规律的。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群落类型,可能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这与我国东、中、西部群落类型的分布规律有哪些相似之处?
可能受到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与我国东、中、西部群落类型的分布是类似的。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分布有森林生物群落;中部的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草原生物群落;西部干旱区分布有荒漠生物群落。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归纳总结
②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1.生物对非生物环境的适应
①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的影响很大;
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2. 生物对生物环境的适应
请从生物对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的适应两方面总结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拓展训练1】
貂熊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成年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掌、掌面较大。它经常吃狼、猞猁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环境下还能捕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
A.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C.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
D.貂熊、猞猁、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B
森林、草原、荒漠每一种群落都可以分为更具体的群落类型。
森林类型
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林
群落的更具体分类
新课讲授
热带雨林
不同森林群落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新课讲授
探究二
阅读教材P36思考·讨论,分析相关资料,完成学案探究二。
1.这两类群落在物种组成、垂直结构上有哪些不同
不同森林群落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物种主要是适应热带地区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明显,乔木就分几个层次,乔木层之下还有灌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非常发达。
落叶阔叶林的物种数量较热带雨林的少,物种主要是适应温带地区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如热带雨林的复杂。
新课讲授
阅读课本P36思考与讨论,分析相关资料,完成学案探究二思考与讨论。
2.这两类群落中的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不同森林群落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热带雨林的植物适应了高热湿润的环境。植物大多是常绿的;乔木高大,只在树顶形成树冠;林下植物一般具有巨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林下有限的光照;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结果的植物,风媒花少,虫媒花多,果实鲜艳多汁,吸引动物为其传播种子;植物的芽无鳞片保护。
新课讲授
阅读课本P36思考与讨论,分析相关资料,完成学案探究二思考与讨论。
2.这两类群落中的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不同森林群落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落叶阔叶林中的植物适应了北方四季分明的气候和环境。植物不是常绿的,夏季枝叶茂密,冬季树叶枯落;乔木高大,树冠发达;很多植物在春季展叶前开花,一些林下草本植物在秋季落叶期生长、开花、结果;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植物的芽具有鳞片,树皮厚,以适应冬季的低温环境。
新课讲授
阅读课本P36思考与讨论,分析相关资料,完成学案探究二思考与讨论。
不同森林群落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各自环境的特征。在热带雨林内,由于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流通不畅,因此,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风媒花少,虫媒花多。落叶阔叶林内,在乔木展叶前或落叶后,林下阳光充足,因此很多林下植物借此机会迅速生长、开花、结果;落叶阔叶林内通风好,多数是风媒花。
3.在两类群落内,阳光、通风等条件有哪些不同 林下的各类生物又是怎样适应各自群落内环境的
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 换句话说,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新课讲授
【拓展训练2】
我国典型的森林类型可以分为多种,热带雨林和落叶阔叶林同样都是森林群落,但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落叶阔叶林的物种数相对较少
B.热带雨林的植物适应了全年高温、湿润的环境,落叶阔叶林的植物适应了夏季凉爽、冬季寒冷的环境
C.热带雨林和落叶阔叶林中的肉食性动物通过捕食植食性动物避免过多植物被采食
D.热带雨林内,由于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流通不畅,因此,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落叶阔叶林亦是如此
D
1.湿地生物群落——地球之肾
(1)分布:
(2)群落特点:
(3)常见动植物:
在海洋中,数量众多的微小浮游植物,浅海区生长的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2.海洋生物群落
在沼泽、河流、湖泊等地。
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芦苇、香蒲、黑藻、金鱼藻等植物,以及鱼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
新课讲授
其他生物群落
【思考】
为什么说它是群落?
农田中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彼此不是孤立的,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共同构成了有序的整体,即农田生物群落。
农田生物群落属于人工生物群落,和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易受外界影响。
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不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
3.农田生物群落
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有哪些不同?
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吗?
龙脊梯田
新课讲授
其他生物群落
【练习1】
当堂训练
某地区域内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分布着许多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生物。下列关于生活在上述区域中的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较低,无群落的垂直结构
B.某些蕨类植物叶绿体颗粒小、数量多,是与其阴生环境相适应的
C.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其适应干旱环境
D.湿地生物群落中只有水生植物没有陆生植物
C
【练习2】
影响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许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过程中,对当地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水
B.在北回归线附近,分布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撒哈拉沙漠、墨西哥草原,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
C.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生活着许多鸟类,而且明显呈垂直分布,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生存空间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导致这一植被纵向、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
D
当堂训练
【练习3】
甲、乙、丙三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甲中生长期较短的草本植物占优势
B.乙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动物
C.丙中植被极度稀疏,其中某些爬行类以尿酸盐的形式排尿
D.甲、乙、丙群落的代表生物不同,主要受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当堂训练
A
群落类型 甲 乙 丙
代表动物 斑马 树袋鼠 袋鼠
代表植物 贝加尔针茅 三叶橡胶 仙人掌
【练习4】
(不定项)荒漠群落是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下列有关荒漠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群落中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B.动植物种类稀少,导致群落丰富度低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
C.荒漠生物群落生物种类较少,不具有垂直结构,但有水平结构
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释放CO2,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BCD
当堂训练
【练习5】
当堂训练
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对亚高山草甸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五台山采用模拟增温的方式开展了相关实验。在植被生长旺盛的8月,科研人员在五台山亚高山草甸设置了1个观测样地,开展增温实验。经统计,对照组和增温组各物种的重要值(物种重要值能反映某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程度)如下表1和表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 对照组各物种的重要值
种群 矮生 嵩草 高山唐 松草 华北马 先蒿 蓝花 棘豆 毛茛 紫苞风 毛菊 点地 梅 翻白 草 梅花 草 珠芽

重要值 0.31 0.06 0.03 0.07 0.03 0.03 0.04 0.07 0.02 0.13
表2 增温组各物种的重要值
种群 矮生 嵩草 高山 唐松草 蓝花 棘豆 紫苞 风毛 菊 高山 早熟禾 点地 梅 翻白 草 珠芽 蓼 火 绒草 铃铃 香青 紫花 地丁 梅花

重要值 0.08 0.02 0.08 0.05 0.06 0.01 0.11 0.15 0.06 0.04 0.09 0.01
当堂训练
(1)根据群落的外貌和 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亚高山草甸就是一种地处高寒地带的草原群落。
(2)矮生嵩草拥有庞大的根系,极耐牲畜践踏,对草甸的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是亚高山草甸的主要优势种,也是牲畜喜食的一种牧草。增温处理下其在群落中的优势程度 (填“下降”或“上升”)。分析可知,增温可以从
两方面影响群落的结构。
(3)亚高山草甸作为一种特殊的草地类型,不仅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还可以为牲畜提供食物来源,极具经济价值。结合上述信息,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亚高山草甸的影响有
。 (答出两点即可)
改变了亚高山草甸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导致矮生嵩草等物种种群数量减少,进而导致牲畜食物减少;使植物根系生长受抑制而造成水土流失
物种组成
下降
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类别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