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B 2.B 3.A 4.C 5.B 6.D 7.A 8.A 9.B 10.A 11.D 12.B
13.D 14.A 15.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即可)
16.(1)基本职责:汇报地方工作;接受中央考核;参与朝廷礼典活动;协助司法案覆;传达君主与中央政令指示。(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2)演变趋势:封建官僚政治日渐成熟;君主专制逐渐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政务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不断发展。(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17.(1)态度:二者对妇女参加生产均持支持、鼓励的态度。(2分)出发点异同:相同之处在于,二者的认知均立足于国家的发展、存亡。(2分)差异之处在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认知还立足于妇女自身的解放。(2分)
(2)有助于缓解陕甘宁边区面临的经济困难;有助于解放男性劳动力,参加前线战事;有助于根据地的巩固;彰显了全民族抗战的斗争路线。(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18.(1)特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众积极参与;成效显著;影响深远。(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2)意义:重视民生水利事业发展,有利于保障民众用水安全;洪涝干旱灾害损失大幅减少,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每点2分,共6分)
19.(1)材料一属于考古实物史料;材料二属于文献史料;材料三属于后世史学家著述的二手史料。(每点1分,共3分)
(2)我认为秦二世胡亥是奉诏即位。(1分)理由: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说明(公元前209年)朕(胡亥)奉始皇帝遗诏即位,改元更新。秦简是考古实物,是一手(原始)史料,具有比较高的史料价值。(1分)而且吕思勉《秦汉史》叙述:扶苏被排到军队中做监军,就表示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假造诏书等事不足信,也表明吕思勉先生也认为秦二世胡亥是奉诏即位。(1分)根据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与吕思勉《秦汉史》可以相互印证。(1分)
20.(1)表现:体育活动参与者广泛;体育项目繁多;学校体育教育规范;体育设施建设完善。(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2)原因: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殖民扩张的需要;文化传播的推动;教育的普及;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
回答选择题前,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族徽图案,其中射鱼图符是掌握行政权的辫法族群标识,而阳鸟、鱼鹰、凤凰等鸟徽号为祭祀族群标识,这两种族徽往往同时出现。这反映出
A.古蜀地区易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B.文明已经具备一定组织化的特征
C.原始血缘族群关系的渐趋牢固 D.“天人合一”理念成熟化体系化
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全国多次巡行刻立石碑,碑文中,“皇帝”一词共出现了15次之多,如“皇帝临位,作制明法”“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於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等。该做法
A.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B.旨在强化思想认同
C.记载了始皇真实功绩 D.实现了统治的稳定
3.唐德宗时宰相赵憬在《审官六议》中提到:“诸使(节度使)辟吏,各自精求,务于得人,将重府望。既经试效,能否可知,擢其贤能,置之朝列。”该主张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意在改变外轻内重时局
C.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 D.力图解决科举制度弊端
4.北宋初期曾下诏“许民复业,蠲(免除)其租调,宽以岁时”,但是,百姓仍“朝耕尺寸之田,暮入差徭之籍,虽蒙蠲其常租,实无补于损瘠。”这主要反映了宋初的
A.实行休养生息经济政策 B.方田均税法的影响有限
C.中央与地方治理的脱节 D.不抑兼并导致税负加重
5.明代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苏州)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酒馆,凡数十处,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市井之家,肴馔无算,婚丧嫁娶,务事奢华,贫者亦强慕之,往往负债不悔。”这反映出明代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C.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D.贫富差距日益悬殊
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民一大半收入来自棉纺织等手工业,该收入是农业收入的2倍以上。“男子耕获所入输官尝息外,未卒岁室已磬,其衣食全赖女红”“东南地窄,则弃农、业工商”“民习耕种,且能手艺营生”。可见当时江南地区
A.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B.农业生产发展滞后
C.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D.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7.1898年,翰林院侍读学士黄思永上书光绪帝提出应发行借款“股票”,以充分挖掘和积聚民众的财富,尤其是应“严责中外臣僚,激以忠义奋发之气,先派官借,以为民倡”,则“合天下之地力、人力、财力,类别区分,各出其余,以应国家之急;似乎四万万之众,不难借一二万万之款”。其旨在
A.动员民间资本救急 B.推广实业救国思潮
C.强化中央财政集权 D.废除传统科举制度
8.1922年5月,某青年群团组织成立,其纲领明确提出“铲除武人政治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为改良青年工人、农人的生活状况而奋斗”“养成青年革命的精神,使向为解放一般无产阶级而奋斗的路上走”。这反映出该组织
A.深受中共革命思想的影响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
C.实践了最低民主革命纲领 D.以改善工农生活为工作中心
9.土地革命时期,某一湘赣地区股票形制类似梯形,梯形中最上方两行横写“湘赣省工农银行”“股票”。票面内容第二行直书“兹有XX县第X区第X乡苏维埃政府第X村同志XX愿加入本银行为股员,出具股本银洋壹元整”。据此可推知
A.中共对金融投机现象着力整顿 B.苏维埃政权初具国家治理形态
C.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民主管理 D.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
10.1978年前后,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大规模考察团在对匈牙利的考察时发现,匈牙利对自留地经济和辅助经济持宽容态度,自留地经济占农民收入的30%。考察团认为在发展大生产的同时,也可以保持小生产。此次考察推动中国共产党
A.深化对社会主义模式多样性的认识 B.认识到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
C.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 D.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
11.考古发现表明,古希腊殖民西西里岛后,出现了希腊神灵与当地土著神灵崇拜的融合现象,例如土著神被等同于希腊神,希腊神崇拜甚至出现在土著信仰中心城市的货币上。这一现象反映了
A.希腊殖民者强制推行宗教同化 B.军事征服决定文化传播的方向
C.土著的文化在殖民中完全消亡 D.殖民过程中的文化适应与融合
12.《古兰经》认为经商是受真主喜爱的职业,把商人与为真主而作战的人相并提;先知穆罕默德曾认为商人犹如世界上的信使,阿拉伯古典诗歌集《悬诗》中也有大量诗作诞生于著名的欧卡兹集市。这说明阿拉伯
A.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B.社会文化中的重商倾向明显
C.融汇东西方的商业优势 D.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共同市场
13.1813年,墨西哥革命领袖莫雷洛斯在《墨西哥独立宣言》中规定“废除奴隶制与种族等级”,该条款摘编自法国1794年2月4日法令。墨西哥起义军使用的天主教《民众教理问答》手册中,大量摘录卢梭《社会契约论》章节。这表明墨西哥独立战争
A.受到门罗宣言的鼓舞 B.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C.得到法国的大力支持 D.深受大革命精神的影响
14.里奥纳多·达·芬奇的在笔记中写到:“画家第一步就应该研究四肢和四肢是如何运用的,完成这种知识学习后,他第二步就应该研究人们在所处的不同情境中的动作;第三步就是作人物构图,这种构图的研究应该根据所遇境遇中的自然的动作。”该记述反映的绘画步骤
A.蕴含了人文主义的创作导向 B.突出科学革命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C.说明天主教会地位受到冲击 D.意味着宗教画逐渐退出艺术舞台
15.当今,西方各国纷纷布局数字时代的产业重组和技术标准设定,特别是美国与欧盟试图通过成立具有跨大西洋性质的贸易与技术委员会来抢先设定国际数字规则,进而以共同价值观来排挤中国的全球经济参与和数字秩序构建。这表明,数字时代
A.全球数字竞争阵营对立 B.冷战思维普遍存在
C.警惕西方霸权的必要性 D.逆全球化势不可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唐六典》记载:“天下朝集使……皆以十月二十五日至于京都,十一月一日户部引见讫,于尚书省与群官礼见,然后集于考堂,应考绩之事。元日,陈其贡篚于殿庭。”据相关唐令可知,诸官畜及私马之帐,每年由朝集使附带至京,上尚书省。诸州案件审理过程中,囚犯攀供他人为共犯的案件汇总后,由朝集使携带至京,申尚书省案覆。《杂令》复原唐令可知,“勋官、三卫校尉以下”几种特殊身份的官员告身,由朝集使负责带回给付。
——摘编自李永《〈天圣令〉所见唐代朝集使研究》
材料二 “大计”是各省军政、民政、司法等主官以及省辖府、州、县在籍官员进京接受吏部和都察院的考核制度。清朝逢寅、巳、申、亥年举行,知县以上官获卓异考评者,皇上召见面询。此外,还有“陛见”“请训”等制度,都是针对特定官员或因事召见,不再是所有地方长官一年一度的强制性集会。
——摘编自常越男《清代外官大计“考语”与“事实”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朝集使的基本职责。(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方官员进京集会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国家政治生态的演变趋势。(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国之兴衰,归结于其总资本总劳力能否增殖……学者将能增殖的称为“生利”。妇女“主持家计”使男子可以专心在外经营,可以算作“室内生利”。西方国家妇女“从事于室内生利事业者十而六”,另外“学校、教师、商店会计,用妇女者强半”“从事于室外生利事业者十四”,而中国妇女则只从事“室内生利”。
——摘编自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三卷·新民说》
材料二 面临经济上的巨大困难,1939年陕甘宁边区有数十万名妇女参加各类生产劳动,总计开荒6万多亩,较上年增加一万多亩,植树10万多株,增加七倍以上。1939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提案,认为不发动占全国人口之半的妇女群众参加到抗战中来,最后的胜利是困难的。1942年,朱德撰文指出,“加强边区广大妇女的经济地位……就是把妇女从重重的压迫和剥削之下解放出来”。1943年中共中央也发文强调,“动员妇女参加生产是保护妇女切身利益最中心的环节”。
——摘编自刘小红、赵杰《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和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对“妇女参加生产”一事的共同态度,分析二者认知在目的上的异同。(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39年后,陕甘宁边区大量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对抗战胜利的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各项建设百废待兴。1950年,淮河流域发生洪灾。据统计,当年全流域受灾面积4687万亩,倒房89万间,灾民1300万人,死亡489人。当时毛泽东主席看到灾情报告后,难过地落下了眼泪。随后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毛主席亲自抓治淮、治黄、官厅水库和荆江分洪四项水利工程。老百姓以工代赈,积极参加工地水利建设。治理黄河过程中,每年有近20多万人积极参与。这种情况下,防洪工作开展得不仅多而且也非常扎实。这些水利工程,极大地缓解了水旱灾害的严重局面,全国灌溉面积由此发展到了4亿亩,对安定社会、恢复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摘编自郭爱民《新中国水利建设5段历史》
材料二 “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期间,云南省实施“兴水强滇”战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水利投资2000亿元以上。2020年云南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5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万亩。全省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控制在0.6%至0.8%以内。“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开工200项以上重点水源工程,新增蓄水库容15亿立方米。伴随“森林云南”建设,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5年以来,滇池等高原湖泊水功能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摘编自熹微《优化百年水网,建设活水云南》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利建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三五”期间云南水利建设的意义。(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二世即位”之谜
2016年,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简为秦史研究提供了新史料,秦二世胡亥究竟是密谋篡位,还是奉诏即位,再次引起学界关注,为探讨史事真相,需研读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 始皇帝驾崩,天下百姓悲痛万分。(公元前209年)朕(胡亥)奉始皇帝遗诏即位,改元更新。
——改译自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
材料二 公元前212年,始皇下令“坑儒”,扶苏(始皇长子)进谏,被斥至上郡做监军。公元前210年,始皇病危,下令扶苏回咸阳,令未发始皇便卒于沙丘。胡亥、李斯等篡改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改译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始皇东巡卒于沙丘。此前,长子扶苏先已谪罚到上郡做监军。当时,政治上的惯例,太子是不出京城、不做军队中事务的、扶苏被排到军队中做监军,就表示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假造诏书等事不足信。
——改编自吕思勉《秦汉史》(1944年)
(1)分别指出上述三则史料的类型。(3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秦二世胡亥是奉诏即位还密谋篡位?请说明理由。(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5—16世纪的欧洲,足球、射箭、摔跤、投石、门球、槌球、网球以及冬天的滑冰、冰壶、雪橇等体育项目都得到了发展。射箭在英国官方的倡导下在民间得到广泛开展。在当时全欧洲工商业最为发达、经济最为繁荣的意大利,许多年轻人都会成群结队地参与一种军事体育游戏。在社会各界体育活动逐渐兴盛的同时,重视体育的新型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无论是新型学校,还是最新出现的文科中学或者普通高中,抑或是迅速发展的大学,都将“游戏”或者“体育活动”写入校规。另外,此时专门类体育场馆的建筑修建高潮兴起。法国被认为“球类游戏馆比教堂还多,而法国人更是手握球拍来到这个世界的”,足见法国当时场地修建的兴盛。
——摘编自万宏等《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思想基础及启示》
材料二 在整个维多利亚时代,发源于英国的现代体育运动通过学校教育、传教士以及军队士兵等多种传播路径,不断向外扩散,至20世纪初,以板球为代表的运动项目已经传播并蔓延到整个英帝国范围内的所有社会,从印度、澳大利亚及加勒比地区,再到加拿大和南部非洲的人们都在参与和模仿起源于英国的体育运动。现代体育的发展与传播在英国社会以及帝国范围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被视为道德隐喻、政治象征和文化纽带,对于塑造英国民族观念和维持帝国的对外扩张与凝聚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作为由英国人引入的殖民统治和支配帝国文化的一种工具,现代体育及其比赛在传播过程中也遇到了殖民地社会的抵抗运动以及西方大国间的博弈与争霸。
——摘编自杨松《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欧洲体育发展的表现。(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体育广泛传播的原因。(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