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4.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圣西门的“实业制思想政治度”、傅立叶的“和谐制度”、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均以失败而告终。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本试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①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注意事项:②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③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上的指定位置。④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必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是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①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②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O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合题目要求的。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原始社会长达二三百万年,导致漫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的原因有6.《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作,也是多数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从①生产工具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延安时期开始,《共产党宣言》就成了党员干部的必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共产党②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③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然究。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④文字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跃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①首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②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为理想奋斗O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体现。封建社会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缓和的社会矛盾,被社会主义取代具有历史必然性生产关系的特点有④首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人民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①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痴②劳动产品全部归地主阶级所有7.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③地主阶级的特权与封建等级制度紧密相连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④地主阶级不完全地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阁下列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①全体劳动者共同劳动,劳动产品平均分配华3.1933年,美国大萧条期间发生了著名的“倒牛奶”事件。威斯康星州的奶农们将大量新鲜牛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奶倒入下水道,而同一时期纽约街头却有大量失业工人排队领取救济食品。农业部的数据显③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示,当年美国共销毁了1000万英亩棉花,屠宰了600万头猪,而全国有1/4的工人失业。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后来分析,这场危机源于“生产过剩”一美国工业产值在1920-1929年④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间增长了50%,但工人工资仅增长2%。针对上述历史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8.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逐步成为半①销毁产品是解决生产过剩的必要措施,能快速恢复市场供需平衡拟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②社会的生产能力远超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③通过政府干预可以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④缓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④只要不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类似的危机就难以避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高一思想政治第1页(共8页)高一思想政治第2页(共8页)2025一2026学年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思想政治命题要素一览表注:1.能力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Ⅱ.调动和运用知识Ⅲ.描述和阐释事物Ⅳ.论证和探究问题2.核心素养①政治认同②科学精神③法治意识④公共参与分知识点能力要求核心素养预估难度题号题型值(主要内容)ⅡⅢ①②③④档次系数选择题3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易0.75选择题3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易0.80选择题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0.65选择题3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多0.755选择题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中0.656选择题3《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中0.657选择题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易0.758选择题3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易0.759选择题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中0.65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10选择题3中0.65关系11选择题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易0.7512选择题3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易0.75选择题3一化三改的内容中0.6514选择题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易0.7515选择题3中共八大易0.7516选择题3毛泽东思想中0.65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17非选择题12易0.75史的进步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是18非选择题12易0.75历史的必然19非选择题12新民主主义革命易0.75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0(1)非选择题12易0.75的历史必然性20(2)非选择题4开放性题目易0.80·1…参考答案及解析·高一思想政治·参考答案及解析高一思想政治一、选择题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只要不1.A【解析】生产工具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类似的危机就难以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生产避免,④正确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导致贫富分化4.B【解析】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制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这些均是度”、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均以失败而告终。之所以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的原因,①③符合题意。“劳动对会失败,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仅从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是原始社会生产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主张阶级力的特点,而不是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的原因,②排除。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①④正确。唯物史观揭示了人从奴隶社会起,人类才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字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②错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跃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③错误。不是导致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的原因,④排除。5.B【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2.B【解析】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中,地主占有绝大部分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实现了社会主义由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④正确。《共产党宣言》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阶级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排除。马克不完全地占有农民,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思在《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③不符合题意。自己支配,①④符合题意,②不选。“地主阶级的特权6.A【解析】《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没有任何同与封建等级制度紧密相连”不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阐明了共产党的先的特点,③不选。进性,这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是第一次系统论述,①3.C【解析】销毁产品(如倒牛奶、销毁棉花)是资本正确。《共产党宣言》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家为维持价格而采取的临时措施,但这不是解决生产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著名论断,描绘了共产主过剩的“必要措施”,也不能“快速恢复市场供需平义社会的远景,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进步衡”。它仅暂时减少供给,却未解决根本矛盾,反而暴人士的精神旗帜,②正确。虽然《共产党宣言》揭露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浪费性和不合理性,①错误。题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但“不可缓和”的表述过于中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指出,危机源于“生产过绝对,且“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性在现实中存在剩”一工业产值大幅增长(50%),但工人工资增长曲折性,不能直接作为题干原因,③排除。“首次创立极少(仅2%),导致社会生产能力远超普通民众的消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人民实现自由费能力(即“相对过剩”)。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和解放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整体的历史功绩,而不发的重要原因,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无限扩大仅仅是《共产党宣言》一篇文献的独创,④排除。与劳动者支付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理论,②正确。:7.D【解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通过政府干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预可以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错误,③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排除。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劳分配,②④符合题意。“全体劳动者共同劳动,劳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pdf 泰雅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