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朔州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西省朔州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是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推理判断 D.考古发掘
2.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以下时间轴中的①②处,分别是我国哪一远古人类( )
A.元谋人、郧县人 B.北京人、蓝田人
C.蓝田人、郧县人 D.山顶洞人、北京人
3.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一枚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经测定,这枚头盖骨化石主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该发现( )
A.可以确定头盖骨化石主人为元谋人
B.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C.提示当时原始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D.证明他们已经开始原始的农耕生活
4.通过对史前工具的微痕研究发现,中国史前古人类的工具基本上都是生产工具,很少有用于战争的工具。这说明中国远古居民( )
A.勤劳勇敢,热爱和平 B.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勤俭节约,助人为乐
5.如图中的文物可以直接佐证的是(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碳化粟和黍
A.渔猎采集的进步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早期国家的出现 D.贫富差距的扩大
6.在浙江台州下汤遗址中,考古人员对遗址地层和灰坑的土壤进行浮选,普遍发现有碳化稻米或稻米小穗轴,而且从植硅体形态上看,已具有驯化的特征,这反映当时( )
A.具备了国家基本形态 B.出现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C.有了驯化家畜的痕迹 D.先民已经掌握水稻栽培技术
7.山东大汶口遗址原始居民墓葬的考古发掘显示,有的墓葬随葬着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墓葬一无所有。这能佐证当时( )
A.早期国家出现 B.玉器制作技术高超
C.原始农业发展 D.存在贫富分化现象
8.某同学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知识时,画出了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可以填入①处的是( )
A.集体生产 B.阶级分化 C.农耕兴起 D.经济发展
9.远古时期有“神农耕而作陶”“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的传说。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发掘出距今约8000-6000年的独木舟、陶器等。这些考古发现( )
A.证实了传说的真实性 B.证明了中华文明领先世界
C.说明传说与历史无关 D.说明传说蕴含着历史信息
10.《尚书》记载,尧年老时召集部落首领商议继承人,众人推举舜,因舜“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尧对舜考察多年后让位于他。舜年老时效仿此法,因禹治水有功、品德高尚,便将首领之位传于禹。这反映出这一时期选举继承人的标准是( )
A.以武为尊 B.血缘关系 C.君权神授 D.德才兼备
11.2025年是农历乙巳蛇年。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址中的蛇形器物共同印证了中华文明( )

蛇衔蟾蜍纹筒形陶罐(查海文化) 蛇状玉耳坠(红山文化) 蛇形龙纹陶器(二里头遗址)
A.源远流长 B.多元一体 C.领先世界 D.各放异彩
12.它位于今河南安阳,是盘庚迁徙后的都城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宫殿、宗庙建筑遗迹和墓葬区。“它”是哪一都城的遗址( )
A.朝歌 B.殷 C.镐京 D.毫
13.青铜礼器把秩序纳入有形的器具之中,彰显着严格的规则秩序。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是五鼎四簋,士为三鼎二簋……随着身份的递降,鼎簋的使用数目随之递减。材料体现出西周时期( )
A.存在严格的等级礼仪 B.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C.分封制度已走向瓦解 D.诸侯争霸导致社会动荡
14.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规定同盟国要言归于好,让各国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周天子也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葵丘会盟说明春秋时期( )
A.争霸战争频繁 B.霸主有很大的影响力
C.诸侯野心勃勃 D.霸主取代了共主天子
15.下图中的剑和矛上面布满精美的菱形花纹,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越王勾践剑 吴王夫差矛
A.生产工具的革新 B.争霸战争的爆发
C.农业生产的发展 D.铸造工艺的高超
二、综合题
16.先民活动·文明滥觞。七年级(3)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史前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项目目标】通过搜集整理相关史料,了解我国史前时期的文明发展。
【项目任务】聚焦主题,制作项目学习任务单,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问题。
时间:2025.09 制作团队:博学小组
项目学习任务单
主题一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我找到了 元谋人上门齿化石 北京人复原头像 山顶洞人复原头像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我学到了 历史地位: 外貌特点: 所属时代: 生活状况:
问题1:请你根据材料,按要求填写上面空白处的内容。
主题二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我找到了 图一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 图二 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 图三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线描图) 图四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
我学到了 问题2:上述南北地区两种不同的建筑有何异同? 问题3:上述两则史料有何历史价值?
【成果分享】完成学习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化成果展示。
17.王朝更替·兴衰启迪。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制度·见证治理】
相传尧年老时,就继承人事宜而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各部落首领推举舜(品德才能俱佳)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但是到夏朝时,这种传位方式发生了变化,《三字经》中记载:“夏(禹)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 据今所见,夏代的铜镞有的和石、骨、蚌镞相似,如堰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镞有扁叶形和断面梯形,它们同时也是新型的兵器。
【名片·彰显状况】
一组 二组
图一 商朝形势图 图二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 图三 利簋 图四 分封制
【史料·启迪后世】
人物 文献摘录 释义
夏桀 夏桀作倾宫、瑶台,殚百姓之财。——《汲冢古文》 夏桀修筑倾宫和瑶台,耗尽了百姓的财力。
商纣 昔者殷王纣贵为天子……下殃傲天下之万民,播弃黎老,贼诛孩子,楚毒无罪……庶旧鳏寡,号啕无告也。——《墨子》 从前的殷王纣,贵为天子……却对下残害天下万民,抛弃父老,屠杀孩童,用炮烙之刑处罚无罪之人……庶民鳏寡号啕大哭而无处申诉。
周厉王 厉王虐,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纷纷议论指责厉王。厉王发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指责自己的人。只要巫师来报告,历王就把指责他的人杀掉。国人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用眼神示意。
周幽王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史记》 幽王设置了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诸侯们都率兵赶来,赶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于是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为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再相信幽王,渐渐就不来了。
(1)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从部落时期到夏朝传位方式发生的变化,简述夏王朝是如何进行国家治理的。
(2)从下面两组图片中任选一组,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商周王朝的社会发展情况。
(3)请你阅读下列文献记载的史料,任选三则史料并结合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三、材料题
18.文明奠基·华夏初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渚古城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贵族们的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精美的玉器,包括玉琮、玉璧和玉钺。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形成鲜明对比。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让我们终于能理直气壮地宣告“中华文明五千年”。
——摘编自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陶寺遗址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1500米,面积280万平方米,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近年来在对陶寺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学者结合了磁力仪和探地雷达物探、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孢粉、浮选、选种)、人骨分析、DNA分析、天文学等多项科技考古手段,包括碳-14测年技术在内的年代学探讨,进一步判断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
——摘编自《陶寺和石峁,看四千年前两大黄河文明遗址如何“相会”》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们终于能理直气壮地宣告‘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二从哪些方面对陶寺遗址的探究进行了叙述,并概括陶寺遗址的具体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列举“华夏民族”形成过程中两次关键的战役。
19.社会变革·民族交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建立起严格的礼乐制度,以体现天子与诸侯、卿大夫之间森严的等级关系。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卿大夫季孙氏在他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整理自《论语·八佾篇》等
材料二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蛮夷”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三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用牛拉犁(的出现)给中国带来一场农业革命。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材料一反映出春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象?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春秋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状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铁制农具和用牛拉犁(的出现)给中国带来一场农业革命”的理解。
(4)综上所述,归纳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B
6.D
7.D
8.B
9.D
10.D
11.B
12.B
13.A
14.B
15.D
16.问题1:历史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外貌特点: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所属时代:旧石器时代。生活状况: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有爱美之心。
问题2:相同点:都是原始农耕居民的住所;都体现了定居生活;都适应了当地自然环境。不同点:干栏式建筑位于南方,通风防潮;半地穴式房屋位于北方,保暖防寒;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高出地面;半地穴式房屋挖入地下,以土木结合。
问题3:历史价值:反映了原始居民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观念;证明了原始农业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原始社会生活和信仰的重要实物资料;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可能反映了原始自然崇拜;牙雕蚕证明了当时可能已出现养蚕缫丝技术。
17.(1)变化:从部落时期的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治理:实行世袭制,确立“家天下”的统治模式;制定刑法,如《禹刑》以维护统治秩序;发展军事力量,使用青铜兵器增强军队战斗力。
(2)选一组:图一和图二。说明:图一商朝形势图显示商朝疆域辽阔,统治中心在黄河流域,表明其政治影响力扩大;图二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是高级贵族权力象征,反映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礼制森严,王权与神权结合,社会等级分明。
选第二组(图三、图四)。说明:利簋铭文证明武王伐纣真实存在;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巩固统治,形成等级秩序,扩大周朝影响。
(3)观点:暴政导致亡国。论述:夏桀奢侈享乐,耗尽民力,激起民怨,最终被商汤推翻;商纣残暴无道,滥用酷刑,残害百姓,失去民心,导致周武王伐纣成功;周厉王压制言论,制造恐怖氛围,引发国人暴动,被迫出逃。由此可见,统治者若施行暴政,不顾民生,终将失去政权。因此,得民心者得天下,仁政才能长治久安。
18.(1)理由:良渚古城遗址的规模和布局显示出早期国家的特征;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表明良渚迈进了文明时代;随葬品的差别说明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手工业发达。
(2)具体特点:规模大、年代久远。
(3)特点:由多民族融合而成;战役:阪泉之战、涿鹿之战。
19.(1)社会现象: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原因:铁器使用、牛耕技术推广,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诸侯势力增强。
(2)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逐渐融入华夏族。
(3)理解: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时代特征: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制度崩溃;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出现,形成华夏族;经济上:铁犁牛耕技术出现,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