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诸侯受封,王为之定“某侯”之爵,赐以礼器、民户及疆土。且命之曰:“当以‘什一税’之制,输粮帛于王廷:王室有大祀,必亲率卿大夫往助:戎事兴,则依封疆之广狭,供甲士若干……其国宫室之制、礼乐器之数,皆有定制,僭越者罪”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
A.形成王室与诸侯的分权制衡 B.通过经济依附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地方政权实现高度自治 D.明确等级义务维系王室统治
2.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巡视东方时留下的《琅琊刻石》上载:“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这主要反映出秦朝( )
A.推崇皇权至上 B.鼓励发展农耕 C.重视秩序稳定 D.践行法家思想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诏令“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北还。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这一措施( )
A.消除了鲜卑族的民族特性 B.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C.导致了鲜卑贵族的分裂 D.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4.唐朝集体宰相制取代了汉朝领袖宰相制,然而三省之间常有政见冲突和推诿。贞观年间设立的政事堂把三省连为一体,成为唐朝最高决策机构,通常是中书令取旨后,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讨论并综合整理成诏敕文书,然后奏闻画敕。这一举措( )
A.体现相权集中扩大的趋势 B.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C.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D.有效制约了皇权专制
5.北宋嘉祐三年,包拯被提升为右谏议大夫,同时兼任权御史中丞。他在择长官、严考核、复封驳、精贡举、惩贪官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的改革意见,同时也勇于对不法官吏纠察、打击,曾6次弹劾利用裙带关系无耻求进的三司使张尧佐。这说明当时( )
A.中枢机构相互制衡 B.官僚机构臃肿影响行政效率
C.出现台谏合一趋势 D.中枢机构调整实现皇权制约
6.罗马共和国的“向人民申诉”制度规定,公民面临暴力处罚、人身自由受限时,可通过高呼“我向人民申诉”或“我忠诚地恳求和上诉”等口号进行申诉。后来在面临科处罚金、鞭刑等处罚时也可提起申诉。这一制度( )
A.可为公民权利提供有限保障 B.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C.促进罗马法律体系逐渐完善 D.使贵族司法特权基本被消除
7.1233年,英国国王亨利三世与伯爵理查德·马歇尔发生了争端。国王指责伯爵侵犯了王室领地,而伯爵则宣称自己不是侵犯者,是国王违约在先,首先侵犯了他的土地,根据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原则,效忠关系自动解除,伯爵不再有效忠国王的义务。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上述材料中国王和伯爵两者关系的是( )
A.以血缘为纽带的双向依附关系
B.地位完全平等的经济利益关系
C.基于宗教誓约的绝对效忠关系
D.权利义务明确的特定契约关系
8.关于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 B.都属于中古时期的文明成就
C.都是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D.都体现出了皇权至上的原则
9.1327年,当英格兰贵族罢黜爱德华二世并将其子推上王位时,引用了“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这句格言。两个世纪以后,意大利一位著名的教皇党人曾表达了如下观点:“废黜不信守义务的国王并非叛乱,因为他本人即是一个人民有权推翻的叛乱者。”这反映出14-16世纪的西欧( )
A.资产阶级代议制日渐完善 B.王权与教权间斗争激烈
C.有限王权观念得到了传播 D.人民主权原则深入人心
10.美国1787年宪法明确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属于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三者分权又彼此制衡。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国会两院行使立法权,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这两部宪法( )
A.践行了启蒙思想原则 B.创建了联邦制共和政体
C.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 D.沉重打击了封建皇家派
11.19世纪初,英国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这使得英国官员分成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长期任职。据此可知,英国官制改革( )
A.延续了贵族政治传统 B.推动了责任制内阁形成
C.利于政策连续与稳定 D.减少了不同党派间纷争
12.1829年美国杰克逊总统就职当日,求职者蜂拥进白宫,抓起蛋糕和点心,要求邮政、海关和财政部的职位。1841年哈里森总统就职时,近4万人带着求职信,驻扎在白宫的求职点,甚至有些人自带寝具,睡在白宫的走廊上。这些现象表明美国( )
A.三权分立原则被破坏 B.选官制度亟需改革
C.民主范围得到了扩大 D.民权运动蓬勃发展
13.1904年,清廷练兵处提出,“盖以兵为国家之兵,非一人所能私,一隅所能限,故将帅不得擅立主名,军队亦不得自为风气……遇有征调,无论何处兵队,均可编配成军,协力攻守,无论何军将领,均可统率节制,如法指挥。”该主张旨在( )
A.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压力 B.加强清朝中央政府权威
C.大力整治官僚集团腐败 D.消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4.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重申“对大小商店应采取一律的保护(即不没收)政策”,第一次区别了政治打击和经济处罚的关系。闽西苏区《商人条例》规定“商人遵照政府决议案及一切法令照章缴纳所得税者,不准任何人侵害”。这些规定旨在( )
A.转变土地革命的策略 B.纠正“左”倾的错误
C.维护苏区的经济秩序 D.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15.1979年开始,中央把一些属于中央部委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许多原来中央直属的企业也交给地方政府管理。此后,地方政府在投资决策、吸引外资等方面获得更多自主决策权。这( )
A.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B.调动了地方政府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C.推动中央直属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D.适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
16.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190多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约110万人次提出300多万条意见建议,许多重要意见得到采纳。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设有2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辐射带动地方人大设立立法联系点4700多个,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直达国家立法机关。这( )
A.推动了法治建设起步 B.凸显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C.完善了基本政治制度 D.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秦汉时期便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形态,较欧洲早约1800年。秦代基层治理体系极为精细,据里耶秦简记载,秦征服楚国后设立的迁陵县,仅三四千人,却设置了完整的“一县三乡”行政机构,在编官吏达103人。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严格管控,在14年内完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等统一举措,构建起全能型大政府。秦汉王朝追求思想统一,从秦代“焚书坑儒”到汉代尊崇儒术,形成了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
罗马的治国思路与中国秦汉王朝迥然不同。罗马帝国的行省由拥有自治权的王国、城市、部落组成,各区域基本沿用原有制度运行。中央允许多数地区自行管理,形成了小政府治理模式。由于未构建贯通上下的基层文官体系,罗马对地方管理较为松散,高卢地区并入帝国300年后,当地农民仍使用凯尔特语;帝国东部主要通行希腊文,西部则主要通行拉丁文,帝国甚至允许部分行省保留自有法律。
秦汉王朝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而罗马帝国因治理模式松散最终走向分裂,这一差异凸显了东西方古代帝国在治理逻辑上的根本分野。
——摘编自潘岳《秦汉与罗马》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在国家治理模式上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帝国国家治理模式的因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文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从出土文书看,秦汉诸多有关基层民众管理的薄籍,其正本都是藏在乡一级,副本在县。东汉继承了文书藏乡的制度。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里社会演变与国家治理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唐宋时期的敦煌文书中有部分契约格式:如《十世纪敦煌遗嘱格式(乙)》其内容提到“吾若死后,不许相诤。……他生莫见佛面,长在地狱,兼受畜生。若不听知,于此为报”;《十世纪敦煌分家文书格式(甲)》其内容提到“骨肉之原,不可有分飞之愿。……长守尊卑之礼”。
——摘编自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
材料三 明清徽州文书包括商编路程、民间日用类书等。如《江湖绘图路程》内容包括“士商略”“镇江盐船上楚水路歌”以及渠口村至九江、汉口等地的水陆路程;《广东路程》记录了由江西进广东的水陆路程、广州八景名录等;《路程编歌》具体描述了自钱塘江-断安江溯流而上的沿途所见;《应酬文约有备》内容包括“合同大意式”“抵押借券式”等。
——摘编自王振忠《徽州文书与明清以来的中国史研究》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体现的文书功能。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文书中所载内容出现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文书内容对研究明清社会的价值。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文化”这个词至少有三种理解,最基础的理解是“读书写字”;第二种理解是指文学、艺术、小说、戏剧,还有唱歌、跳舞等,粗略等同于“文学艺术活动”;第三种理解是指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显然,前两种理解包含在第三种理解中,第三种理解是一个更宽、更高层次上的理解,大致可以与文明相等同。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某一世界古代文明为例,就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选择中国以外的古代文明,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国有企业的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经历了1978—1992年,初步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国企改革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打破政企不分);二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1993-2002年,制度创新阶段: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摘编自中广网《我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历程》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两个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两个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各自的背景。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C A D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B C B D
17.(1)主要差异:中国重视基层治理,形成基层文官体系;罗马重视上层架构,未建立基层行政体系;中国加强地方约束巡查,设立官吏管辖;罗马地方行省拥有自治权,行省之下不设官僚;中国用统一的文化思想凝聚民心,形成文化共同体;罗马保留各地文化传统,文化认同有限。
(2)因素:地方原有文化;国家政治传统;社会组织模式;治国理念。
18.(1)材料一:用于基层治理;档案保存与管理。 材料二:处理民间日常生活问题;规范社会秩序。材料三: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传承文化。
(2)儒学向基层渗透;儒释融合发展,深刻影响民众。
(3)对于研究徽商等社会群体、商路交通、区域风土人情、地图、社会生活等都有研究价值。
19.论题: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
阐述: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比如我们常说古希腊文化,就是指包括古希腊制度设计,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和古希腊思想文化等在内。古希腊制度设计是非常典型的奴隶制民主制,国家不设国王,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公民大会,大会由公民抽签产生,共同对国家事务进行商议。这种制度设计是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海外商贸以及城邦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极大的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而对外战争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繁荣的局面,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的经济和政治日益欣欣向荣,也迎来了古希腊文学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主要是指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物质创造,古希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邦,城邦居民无法通过农耕实现基本生存,所以古希腊人主要从事海外商业贸易活动,海外商贸非常繁荣,所以古希腊人形成了追逐商利的价值取向。商品贸易发展要求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所以古希腊社会呈现出自由宽松的社会氛围。从事海外商品贸易要求商人要诚实守信,要敢于冒险和探索,所以古希腊人民普遍形成了诚实守信、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古希腊思想文化是在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希腊的商品贸易发展下不断发展繁荣的,希腊神话 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寓言、古希腊的悲喜剧、古希腊的建筑、音乐等都充分展现了古希腊文学艺术的繁荣。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也是西方哲学的起源。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文化呈现出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悲剧性、雄伟性的特点,是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
20.(1)特点:初步探索阶段:扩权让利。制度创新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背景:初步探索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启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率先从农村起步并取得成效,为城市改革积累经验;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人们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关系的重新认识。
制度创新阶段: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前期扩权让利等改革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产权模糊、责任不清等问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