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阳地区2025年秋季高一年级10月阶段考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一、二单元。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闻一多色彩丰富的诗歌,正好实现了他的艺术理想,成为“中西艺术结合后产生的宁馨
儿]”。这朵中西艺术开出的奇葩,究竞有怎样的美呢?
其一,是富于感观效果。逼人的色彩夺人眼目,我们似乎能从文字中大饱眼福。
色彩丰富的文字容易引起通感,让感官得到享受。如“紫得像葡萄似的涧水”,读者不仅能
看到紫色的涧水(视觉),还能用肌肤体会到凉爽的溪水(肤觉),更有吃紫葡萄的甜美感(味觉),
喝葡萄酒的陶醉感(味觉):又如“黄金笑在槐树上,赤金笑在橡树上,白金笑在白松皮上”(《秋
色》),不仅让读者的视觉得到了享受,满眼是黄、红、银…还让我们的听觉也得到了享受,满耳
是色彩爽朗的笑声。
其二,色彩使闻一多诗歌集异国情调与民族特色为一体,让读者在奇异中感到亲切。
闻一多色彩浓丽的诗,让习惯了淡雅自然的中国诗读者耳目一新。如诗人的小诗《稚松》,
在“夕阳底红纱灯笼下”,松树的颜色成了“金色”“海绿色”,这就借用了西方绘画色彩的理论,不
画物体的“固有色”,而画对比中的色彩。这一新奇的色彩画面,大大地满足了读者求新求异的
心理。不过,闻一多很会掌握度,他不会像自己批评的拉斐尔前派那样走得太远。除这首略为
猎奇的小诗外,闻一多大部分诗的色彩,都是异国情调与中国民族特色相结合。如他的《秋色》,
总的来看,其注重色彩的写法颇具西方风格,而在这些色彩中,不仅有美国芝加哥洁阁森公园里
“肥厚得熊掌似的/棕黄色的大橡树”,更有“黄浦江上林立的帆船”“紫禁城里的宫阙”和“陵阳公
样的瑞锦”。对于中国读者,如果在《秋色》中读到的通篇皆是“蔷薇窗”“天使画”之类的,我们会
从开始的新奇感变为陌生感,继而拒绝读下去;而当我们在《秋色》中看到了“黄浦江”“紫禁城”,
对民族文化的亲切感便油然而生。因此,即使我们读的诗与本国诗歌冲淡的色彩风格相去甚
远,我们也能在浓郁的色彩中,在感受异国情调的同时,感受亲切。而这正是闻一多诗歌与西方
诗歌艺术融合的结果,是他对诗歌恰到好处的着色使然。
其三,闻一多诗歌的色彩让读者经历了热烈与深沉的情感享受。
色彩是有情感的,不同的色彩能激起读者不同的情感。读中国素色的古诗,如陶渊明“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的情感是冲淡、平和而闲适的;而读闻一多富于色彩的诗,
据陈梦家先生回忆,闻一多诗中用得最多的颜色是红色和黑色(黑灰色)。红色是太阳的颜
色,是血液的颜色,能使人热血沸腾。闻一多自己也说:“红给了我情热。”(《色彩》)黑色是大地
的颜色,深厚的大地,给黑色笼上了一层沉重感。黑色也是死亡的颜色,闻一多说“黑还要加我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南阳地区2025年秋季高一年级10月阶段考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C(“放弃了中国诗歌的元素”说法错误,文中“夕阳底红纱灯笼下”表明《稚松》并没有放弃中
国诗歌的元素)
2.D(文章倒数第二段列举《李白之死《剑匣》等作品,主要是为了论证“闻一多的诗歌色彩是他
追求艺术理想、人生理想的途径”这一观点,而非“色彩具有哲学意味”的观点)
3.①我们的情绪大多是时而热烈,时而深沉的。②理由:所填句子与“读…陶渊明‘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我们的情感是冲淡、平和而闲适的”形成语意上的转折关系,体现“读者经历
了热烈与深沉的情感享受”的观点。(补写1分,理由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
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4.①借鉴西方艺术手法:闻一多在诗歌色彩运用上借鉴西方绘画色彩理论,营造新奇色彩画面,
带来异国情调。②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在具有西方风格的色彩描写中,融入中国民族特色的
意象,唤起读者对民族文化的亲切感。(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的酌情给分)
5.①诗句以“红”为核心色彩,将红烛的“红”与自己的心相比,把内心的赤诚、对理想的炽热追求
融入红色之中,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如红烛般滚烫的情感,仿佛与诗人一同沉浸在这份
热烈之中,获得强烈的情感共鸣,体现出色彩带来的热烈情感美感。②诗句借红烛的“红”引
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吐出你的心来比比”的追问,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像红烛一样,以
赤诚之心面对人生,以热烈的姿态实现自身价值?让读者在感受红烛色彩美的同时,获得关
于人生态度与价值追求的启示。(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
给分)
6.C(“周仆把飞机的轰鸣比作仙女唱歌”说法错误,应是把对敌机的扫射比作仙女唱歌)
7.B(“但都以正面描述战争为主体”说法错误,茹志鹃的《百合花》以生活中的“家务事”“儿女
情”来描写战争)
8.①以山谷的清幽可爱、风景优美反衬战争的残酷。②突出了志愿军战士乐观积极的精神风
貌。③舒缓了战场的紧张氛围。(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的酌情给分)
9.①通过对话,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真有仙女吗”,体现了小迷糊的活泼可爱。
②通过对话,生动地再现了战场的情景,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③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情节紧凑集中。(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0.BEG[(原文标点)吾君王急之,不遂绝其命,又听其言,此天之所反也。]
11.B(“若为佣耕”的“若”意思是“你”)
12.D(“如果勾践胆敢耍阴谋,以向吴国借粮食为名背叛吴国,定会遭到诸侯的反对”说法错误,
文中无此信息)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