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进才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上海市进才中学 2026届高三上学期 10月月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分。
1.已知集合 = { | + 1 > 0, ∈ }, = { |2 3 < 0, ∈ },则 ∩ = .
2.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1 = 2, 10 = 20,则 10 = .
3.若函数 = ( 2 3 + 1) 3是幂函数,则实数 的值为 .
3
4.已知sin ( ) = ,则cos( + ) = .
2 5
5.已知向量 = (1,2), = ( , 4),且 // ,则实数 的值为 .
6.在 中, = 1, = √ 3, = 60 ,则 = .
7.若随机变量 (1, 2),且 ( < 0.9) = 0.3,则 (| 1| < 0.1) = .
8.若( )(1 + )4的展开式中 3的系数为6,则实数 的值为 .
9.将6个相同的球放入编号为1、2、3的3个盒子中,要求每个盒子至少放1个球,且编号为1的盒子中球数
不超过2个,则不同的放法种数为 . (用数字作答)
10.设正方体 1 1 1 1的棱长为2, 为正方体表面上一点,且点 到直线 1的距离与它到平面
的距离相等,记动点 的轨迹为曲线 ,则曲线 的周长是 .
1 4
11.如图,在△ 中,点 , 是线段 上两个动点,且 + = + ,则 + 的最小值
为 .
sin(2 2 ), <
12.设 ∈ ,函数 ( ) = { ,若 ( )在区间(0,+∞)内恰有6个零点,则 的取值
| 1| 3 + 6, ≥
范围是 .
二、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3.一组不全相等的数据,去掉一个最大值,则下列数字特征一定改变的是( )
A. 极差 B. 中位数 C. 平均数 D. 众数
第 1 页,共 9 页
1, < 014.定义“真指数”, + = { , (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 ) , ≥ 0
1+ 2
+
A. 1+ +
2
+ ≥ 2
2
+ B.
1 2
+ =
1 2+ +
1
1 2 + 2C. + = D.
1 2 1
2 +
= ( + )
+
15.已知直线 : + 1 2 = 0与圆 : 2 + 2 = 2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 , ,则下列命题判断错误
的个数是( )
①直线 过定点(2,1);②当 = 4时,线段 长的最小值为2√ 11
③半径 的取值范围是(0, √ 5];④当 = 4时, 有最小值为 16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6.设函数 = ( )和 = ( )的定义域均为 ,对于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对任意 ∈ ,都有 ( ( )) = [ ( )]2,则 ( )存在且唯一;
②若 = ( )为 上单调函数, = ( )为周期函数,则 = ( ( ))在 上既是单调函数又是周期函数:
③若对任意 ∈ ,都有 ( ( )) = ,则当 ( 0) = ( 0)时,必有 0 = 0;
④命题 :函数 = ( )存在 1 ≠ 2,使得 ( 1) = ( 2),命题 : ( )在 上不是严格单调函数,命题 是
命题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其中正确的命题为( )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三、解答题:本题共 5小题,共 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为调查 学生户外活动时长和视力的关系,某研究小组在该校随机选取了100名学生,记录他们的日均
户外活动时长(单位:小时)及近视情况,统计得到:日均户外活动时长在区间[0,1)内有70人,近视率为
80%;日均户外活动时长在区间[1,2)内有20人,近视率为40%;日均户外活动时长在区间[2,3]内有10人,
近视率为20%.
注:近视率是指某区间内近视人数与该区间内人数的比值.
(1)估计该校日均户外活动时长不低于1小时的学生的近视率;
(2)用频率估计概率从该校日均户外活动时长低于1小时的学生和不低于1小时的学生中各随机选取2名,求
这4名学生中恰有2名近视的概率;

18.已知函数 ( ) = cos ( 2 ) + 2 2 1( > 0).
3
1
(1)若 = ,求 ( )的严格增区间;
2

(2)已知 ( )在区间[0, ]是严格增函数,且对任意 ∈ , ( ) ≤ ( )恒成立,求 ( )的最小正周期.
3 3
第 2 页,共 9 页
19.如图,已知 // // ,平面 ⊥平面 , ⊥ , ⊥ , = 2 = 2 = 2 =
2,点 为梯形 内(包括边界)一个动点.
(1)若 为线段 的中点,求证: //平面 ;
(2) = 1,若 //平面 ,且当线段 最短时,求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 的正弦值
2 2 √ 5
20.如图,双曲线 : 2 2 = 1( > 0, > 0)的实轴长为4,离心率为 ,斜率为 的直线 过 轴上一点 2
( , 0),双曲线 上存在关于直线 对称的不同两点 、 ,直线 与直线 及 轴的交点分别为 、 .
(1)求双曲线 的标准方程;
1
(2)当 = 时,求 的取值范围;
3
(3)当 = 3时,求 的最小值.
21.我们把定义在 上,且存在常数 , 满足 ( + ) = ( )(其中常数 , 满足 ≠ 1, ≠ 0, ≠ 0)的
函数叫做“类周期函数”,此时 称为函数 ( )的“类周期”, 称为函数 ( )的“类波幅”.
(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类周期函数”,若是,找出一对“类周期”与“类波幅”,若不是,说明理
由:① 21( ) = sin ;② 2( ) =
(2)类周期函数 = ( )满足 = 2, = 3且当 ∈ (0,2], ( ) = ln ,求当 ∈ (2,4]时函数 = ( )的
取值范围;
(3)对于确定的 > 0且0 < ≤ 时, ( ) = ,试研究以 为“类周期”, 为“类波幅”类周期函
数 = ( )在区间(0,+∞)上是否可能是单调函数?若可能,求出 的取值范围;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第 3 页,共 9 页
参考答案
3
1.( 1, )
2
2.110
3.3或0
3
4. 或0.6
5
5. 2

6.
6
7.0.4
8.3
9.7
10.4√ 2 +
9
11.
2
7 5
12.(2, ] ∪ ( , 3]
3 2
13.
14.
15.
16.
17.解:(1)由题意,样本中日均户外活动时长不低于1小时的学生有20 + 10 = 30人,
其中近视的学生有20 × 0.4 + 10 × 0.2 = 10人,
10 1
所以估计该校日均户外活动时长不低于1小时学生的近视率为 = .
30 3
(2)设事件 =“从该校日均户外活动时长低于1小时的学生和不低于1小时的学生中各随机选取2名,这4名
学生中恰有2名近视”.
4
由题意,从该校日均户外活动时长低于1小时的学生中随机选取1名,这名学生近视的概率为 ,
5
1
从该校日均户外活动时长不低于1小时的学生中随机选取1名,这名学生近视的概率为 .
3
4 2 1 2 4 4 1 1 4 2 1 2 97
则 ( ) = ( ) × (1 ) + 2 × × (1 ) × 2 × × (1 ) + (1 ) × ( ) = .
5 3 5 5 3 3 5 3 225
第 4 页,共 9 页
1 √ 3
18.解:(1) ( ) = cos ( 2 ) + 2 2 1 = cos(2 ) + sin(2 ) cos(2 )
3 2 2
√ 3 1
= sin(2 ) cos(2 ) = sin (2 ),
2 2 6
1
若 = ,则 ( ) = sin ( ),
2 6
2
令 + 2 ≤ ≤ + 2 , ∈ ,则 + 2 ≤ ≤ + 2 , ∈ ,
2 6 2 3 3
2
故 ( )的严格增区间为[ + 2 , + 2 ] , ∈ ;
3 3
2
(2)因对任意 ∈ , ( ) ≤ ( )恒成立,则 ( ) = sin ( ) = 1,
3 3 3 6
2
则 = + 2 , ∈ ,即 = 1 + 3 , ∈ ,
3 6 2
3
因 ( )在区间[0, ]是严格增函数,则 = ≥ ,得0 < ≤ ,则 = 1,
3 2 2 3 2
2
故 ( )的最小正周期 = = .
2
19.解:(1)取 的中点 ,连结 , ,
1
因为点 , 分别是 , 的中点,所以 // ,且 = ,
2
1
又因为 // ,且 = ,
2
所以 // ,且 = ,
所以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 ,
且 平面 , 平面 ,
所以 //平面 ;
(2)因为平面 ⊥平面 ,且平面 ∩平面 = ,
且 ⊥ , 平面 ,所以 ⊥平面 ,且 ⊥ ,
所以如图以点 为原点, , , 为 , ,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0,0,1), (0,2,0), (0,1,1), (1,1,0), ( , , 0),
= (0,1, 1), = (1,0, 1), = ( , , 1),
第 5 页,共 9 页
设平面 的法向量 = ( , , ),
= = 0
所以{ ,令 = 1,则 = = 1,
= = 0
所以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
因为 //平面 ,所以 ⊥ ,即 + 1 = 0,
2
|
1 3
| = √ 2 + 2 + 1 = √ 2 + (1 )2 + 1 = √ 2 2 2 + 2 = √ 2 ( ) + ,
2 2
1 1
当 = , = 时,满足点 在梯形 的内部,此时 最短,
2 2
1 1
(1,1,0), (1,0,0), (0,1,1), = ( , , 1),
2 2
= (1,0, 1), = (1, 1, 1),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 ( , , ),
= = 0
所以{ , = 0,令 = = 1,
= = 0
所以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 (1,0,1),
1
| | √ 3
sin = |cos , | = = 2 =
| | | | 1 1 6√ + + 1 × √ 2
4 4
20.解:(1)因为实轴长为4,则2 = 4,所以 = 2,
√ 5
因为离心率为 = = ,所以 = √ 5,
2
所以 2 = 2 2 = 1,
2
所以双曲线 的标准方程为 2 = 1
4
1
(2)设 ( 0, 0), ( 1, 1), ( 2, 2),由题意可知 ≠ 0,故可设直线 方程为 = + ,
1
= +

联立{ ,得( 2 4) 2 + 8 4 2 2 4 2
2
= 0,
2 = 1
4
= (8 )2 4( 2 4)( 4 2 2 4 2) = 16 2( 2 2 + 2 4) > 0,
4
解得 2 > 2 1,

8
由韦达定理得 1 + 2 = 2 ,
4
1
+ 4 + ( 1+ 2)+2
2

所以 = 1 2 = , = 1 2 = 0 2 0 =2 2 , 4 2 2 4
第 6 页,共 9 页
1 12
当 = 时, 0 = , = 3 35 0 35
1 3
因为 = = 0 ,所以 = 3 = ,
3 0
0 0 7
4
因为 2 > 2 1 = 35,即 > √ 35或 < √ 35,

3√ 35 3√ 35 3√ 35 3√ 35
所以 > 或 < ,即 的取值范围为( ∞, ) ∪ ( , +∞).
7 7 7 7
(3)当 = 3时,由(2)得, (0, ), ( 3,0),
2
2 2
因为 = 0 = 0 = 4 4 = 2 , 0 0+3 2 +3 4 +3 12
4
所以 4 + 3 2 12 = ,
2
3( 4) 3
所以 = ,整理的 = ,
5 2 4 5
2
又 00 + 3 = , = , 0 2 4
2
1 √ 1+ 3
所以| | = √ ( + 3)2 + 20 0 = √ 1 + 2 | 0| = | 2 | = √ 1 +
2,
4 5
2 2 2 16
2
| | = √ 0 + ( 0 ) = √ 0 + 2, 2
( 4)
3 3 4 12
因为 2 = ,所以5 2 = , 5 0 = 2 = , 4 4 4 5
2
144 144 12 1+
所以| | = √ + = √ ,
25 225 5
2

2 2
1 18 1+ 18 1+ 18 1
所以 = | | | | = √ 1 + 2 × √ 2 25 2 = = (
| | + )
25 | | 25 | |
18 1 36
≥ × 2√ | | × = ,
25 | | 25
2 2
1 2 9( 4) 81当且仅当| | = ,即 = ±1时取等号,此时 = 2 = , | | 25 25
所以 = 16 2( 2 2 2
81
+ 4) = 16( + 1 4) > 0,满足题意,
25
36
综上, 的最小值为 . 25
21.解:(1)①假设 1( ) = sin 是“类周期函数”,则存在常数 , ,使得sin( + ) = sin ,
令 = 0,则sin = 0,则 = , ∈ ,则sin( + ) = sin ,
第 7 页,共 9 页
若 为偶数,则sin = sin ,则 = 1,不符合题意;
若 为奇数,则 sin = sin ,则 = 1,
则存在常数 = 1, = ,其中 为奇数,使得 1( ) = sin 是“类周期函数”;
②假设 2( ) =
2是“类周期函数”,则存在常数 , ,使得( + )2 = 2,
令 = 0,则 2 = 0,不符合题意,
故不存在常数 , ,使得 2( ) =
2是“类周期函数”;
(2)由题意可知, ( + 2) = 3 ( ),
因当 ∈ (0,2], ( ) = ln ,
则当 ∈ (2,4]时, 2 ∈ (0,2],则 ( 2) = ln( 2) ( 2),
则 ( ) = 3 ( 2) = 3ln( 2) 3 ( 2), ∈ (2,4],
3
则 ′( ) = 3 , ∈ (2,4],
2
3 3
因 ∈ (2,4],则 ≥ ,
2 2
3 1 3
若3 ≤ ,即 ≤ ,则 ′( ) = 3 ≥ 0,则 ( )在(2,4]上单调递增,
2 2 2
则 ( ) ≤ (4) = 3ln2 6 ,
因 → 2时, ( ) → ∞,则 ( ) ∈ ( ∞, 3ln2 6 ];
1 1 1
若 > ,则由 ′( ) > 0得2 < < + 2; ′( ) < 0得 + 2 < ≤ 4;
2
1 1
则 ( )在(2, + 2)上单调递增,在( + 2,4]上单调递减,

1
则 ( )max = ( + 2) = 3ln 3,
因 → 2时, ( ) → ∞,则 ( ) ∈ ( ∞, 3ln 3];
1 1
综上, ≤ 时 ( ) ∈ ( ∞, 3ln2 6 ]; > 时 ( ) ∈ ( ∞, 3ln 3];
2 2
(3)因 = ( )是“类周期函数”,则 ( + ) = ( ), > 0,
当( 1) < ≤ , ∈ 时,有0 < ( 1) ≤ ,
且 ( ) = ( ) = = 1 ( ( 1) ),
任取 1, 2 ∈ (( 1) , ], ∈ ,且 1 < 2,
则 ( 1) ( 2) =
1[ ( 1 ( 1) ) ( 2 ( 1) )],
若 > 0,则 ( 1), ( 2)与 ( 1 ( 1) ), ( 2 ( 1) )大小关系一致,
则 ( )在(0, ]、(( 1) , ], ∈ 上的单调性始终一致;
第 8 页,共 9 页
若 < 0,
则当 为奇数时, ( 1), ( 2)与 ( 1 ( 1) ), ( 2 ( 1) )大小关系一致,
当 为偶数时, ( 1), ( 2)与 ( 1 ( 1) ), ( 2 ( 1) )大小关系相反,
则 ( )在(0, ]、(( 1) , ], ∈ 上的单调性不总一致;
欲使类周期函数 = ( )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则 > 0;
因 ′( ) = ,0 < ≤ ,
又0 < ≤ ,则1 < ≤ ,
若 ≤ 1,则 ′( ) > 0,则 = ( )在(0, ]上单调递增;
若 ≥ ,则 ′( ) = ≤ 0,则 = ( )在(0, ]上单调递减;
若1 < < ,则 ′( ) > 0得0 < < ln ; ′( ) < 0得ln < < ,
则 = ( )在(0, ln )上单调递增,在(ln , )上单调递减,不符合题意;
综上,0 < ≤ 1或 ≥ ,
当0 < ≤ 1时, = ( )在(0, ]上单调递增,则 ( ) = ∈ (1, ],
则 ( ) > 1,则 (2 ) = ( ) ≤ ( ),
则 = ( )在区间(0,+∞)上不可能是单调增函数;
当 ≥ > 1时, = ( )在(0, ]上单调递减,
因 lim ( ) = lim ( ) = 1,则存在 0 ∈ (0, ],且 ( 0) > 0,则 ( 0 + ) = ( 0) > ( 0),
→0+ →0+
则 = ( )在区间(0,+∞)上不可能是单调减函数,
则不存在以 为“类周期”, 为“类波幅”类周期函数 = ( )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