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9
命题要素一贤表
注:
1.能力要求:
I,获取和解读信息
Ⅱ.调动和运用知识Ⅲ.描述和阐释事物V.论证和探讨问题
2.核心素养:
①唯物史观
②时空观念③史料实证④历史解释
⑤家国情怀

知识点
能力要求
核心素养
顶估难度
题号
题型

(主要内容)
I
①②③④⑤档次系数
1
选择题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简单
0.7
2
选择题
2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简单
0.7
3
选择题
2
原始社会的组织形态
中等
0.6
4
选择题
2
分封制
简单
0.7
选择题
礼乐制
中等
0.6
6
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中等
0.6
7
选择题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和工商业的变化
简单
0.7
8
选择题
3
商换变法的措施和影响
简单
0.7
选择题
2
百家争鸣的背景
中等
0.6
10
选择题
2
法家思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中等
0.6
11
选择题
2
秦完成大一统的背景
简单
0.8
12
选择题
2
秦潮开创的政治制度
1/
简单
0.7
13
选择题
2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中等
0.6
14
选择题
2
焚书坑儒
VV简单
0.7
15
选择题
2
秦末农民大起义
简单
0.7
16
选择题
2
西汉文景之治
简单
0.7
17
选择题
2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中等
0.6
18
选择题
2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简单
0.7
19
选择题
2
西议察举制
中等
0.6
20
选择题
2
张骞出使西域与开通丝绸之路
中等
0.6
21
选择题
2
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与民族交融
简单
0.7
22
选择题
衣冠南渡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简单
0.7
23
选择题
3
东晋门阀政治
中等
0.6
。1
(历史)
24
选择题
2
九品中正制
中等
0.6
25
选择题
2
北魏幸文帝改革
简单
0.8
26
选择题
2
隋的建立与建设
VV简单
0.7
27
选择题
唐太宗贞观之治
VVVV
中等
0.6
28
选择题
2
唐玄宗开元盛世
简单
0.7
29
选择题
2
安史之孔与藩镇割据
简单
0.7
30
选择题
文成公主入藏与民族交融
中等
0.6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经济和政治
31(1)非选择题
6
简单
0.7
上的表现
31(2)非选择题
战国商鞅变法的实质及其影响。
简单
0.7
32(1)非选择题
6
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简单
0.7
32(2)非选择题
8
概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简单
0.8
33(1)非选择题
6
分析东晋南潮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
简单
0.7
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对社会
33(2)非选择题
6
中等
0.6
进步的重要意义
·2·2025一2026学年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
4.西周时期,周王室将被征服的方国和族群纳入管理体系,打破了原先以血缘为壁垒的族群状
历史
态,使非周族群的独立性逐渐弱化。这一现象说明西周分封制
本试卷共8页,33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A.瓦解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B.标志者地缘国家正式形成
注意事项:
C.打破了殷商时期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
5.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礼乐制度。列鼎制度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体现,并
卡上的指定位置。
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土用三鼎二簋或一鼎。由此可知,
西周礼乐制的作用在于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A.加强君主专制
B.巩固封建统治
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C.维护等级秩序
D.确保长治久安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6.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雄渠自称“我蛮夷也”:楚国崛起后,其国君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高阳(黄帝之孙)”。这一变化说明先秦时期
O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A.不同地区文化差异消失
B.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C.国家统一成为社会共识
D.传统礼乐制度受到冲击
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图所示为出土于春秋晚期的牺尊,牛首的形象相当写实,双目炯炯有神,在牛鼻子上设有一
1,下图是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姜寨聚落是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
个套环。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该聚落遗址

A.家庭手工业十分发达
B.牛可能已被用于农业生产

A.是河姆渡文化的典型代表
B.仍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C.铁器得到普遍的使用
D.礼乐制度在贵族中很盛行
O
C.居民仍然从事渔猎和采集
D.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
8.商鞅变法规定:杀敌立功者,除得到“赏爵”“益田”“益宅”“除庶子”之奖励外,还可“得人兵
/
2.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以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地区的数量最多,此外其周边地区也发现
官之吏”,取得做官的资格。这一规定

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如东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绳纹粗陶文
A.废除了贵族阶层特权
B.贯彻了重农抑商思想
化。这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
C.加强了对民间的管控
D.改善了官员选拔制度
A.连续性
B.多元性
9.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开创私人讲学后,自由讲学之风发展,儒墨显学门下弟子众多;辩者惠施
C.开放性
D.兼容性
外出时,其门徒也常常“多者数百乘,步者数百人”。这根源于
3.从1978年首次发掘至今,陶寺遗址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宫室类夯土建筑、宗教礼制建
A.土阶层的崛起
B.学术文化下移
筑、大型墓地、统一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区、大型仓储区和平民区等,等级秩序和空间格局分明
C.贵族政治瓦解
D.社会经济发展
有序。这表明陶寺遗址
10.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基本治理原则,希望达到“境内之
A.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B.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的目标。这一主张
C.宗教神权色彩浓厚
D.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A.表达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强烈愿望
B.旨在调和阶级间的差异
C.反映了顺应天道自然的思想诉求
D.意在增进文化的多元性
高一历史第1页(共8页)
高一历史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