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物 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A.J B.K C.W D.I2.小车在水平地面上沿轨道从左向右运动,动能一直增加.如果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小车在轨道上相应位置处所受合力,下列四幅图可能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光滑小球A左边靠着竖直墙壁,右边靠着桌沿,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小球A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对A的作用力一定过A的重心B.桌沿对A的作用力一定过A的重心C.A的重力一定过A的重心D.A球的重心一定在球心4.把头发屑悬浮在蓖麻油里,加上电场,可以模拟出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如图甲是模拟孤立点电荷和金属板之间的电场照片,乙图为简化后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则( )A.由图甲可知,电场线是真实存在的B.图甲中,没有头发屑的地方没有电场C.图乙中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D.在图乙电场中由A点静止释放的质子能沿着电场线运动到B点5.如图所示,R1、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上下表面均为正方形的导体.已知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n∶1.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这两个导体的电阻之比为( )A.R1∶R2=1∶1B.R1∶R2=1∶nC.R1∶R2=n∶1D.R1∶R2=1∶n26.神舟十三号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打开降落伞后,在大气层中经历了竖直向下的减速运动.在竖直向下减速运动过程中,若返回舱所受的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减小而减小,则加速度大小( )A.一直减小 B.一直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7.如图所示,在某次体能训练中,运动员身上系着轻绳拖着轮胎从静止开始沿着笔直的跑道匀加速奔跑,2 s末轮胎的速度大小为4 m/s.已知绳与地面的夹角θ=37°,绳对轮胎的拉力大小为50 N,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 s内绳子拉力对轮胎所做的功为200 JB.第2 s内运动员克服绳子拉力所做的功为120 JC.前2 s内绳子拉力对轮胎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00 WD.第2 s末绳子拉力对轮胎做功的瞬时功率为200 W8.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分别放在地球的南、北两极点时,该物体的重力均为mg0;将该物体放在地球赤道上时,该物体的重力为mg.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由以上信息可得出( )A.g0小于gB.地球的质量为C.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D.地球的平均密度为答案第8页,共8页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9.电阻R1、R2的I-U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1∶R2=3∶1B.将R1与R2串联后接于直流电源上,则电压比U1∶U2=1∶3C.将R1与R2并联后接于直流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3∶1D.将R1与R2并联后接于直流电源上,则功率比P1∶P2=1∶310.计算机键盘每个按键下有块小金属片,与该金属片隔有一定空气间隙的是另一块小的固定金属片,两片金属片组成一个小电容器,且电压保持不变。图示键盘连着正在工作的计算机,按下“?”键过程中,按键金属片间组成的电容器( )A.电容变小B.金属片间的场强变大C.电荷量减小D.处于放充电状态11.在如图所示的U-I图像中,直线Ⅰ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曲线Ⅱ为某一小灯泡L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曲线,曲线Ⅱ与直线Ⅰ的交点坐标为(1.5 A,0.75 V),该点的切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1.0 A,0 V),用该电源直接与小灯泡L连接成闭合电路,由图像可知( )A.电源电动势为3.0 VB.电源内阻为0.5 ΩC.小灯泡L接入电源时的电阻为0.5 ΩD.小灯泡L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1.25 W12.如图所示的电路,R1、R2、R3是定值电阻,R4是滑动变阻器,电源内阻不可忽略。闭合开关,在电路稳定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中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理想电压表示数变小B.电流从上往下通过R3C.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小D.通过R2的电流变小13.如图所示,水平平行板电容器间距为d,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板间电场稳定后,一电子以初速度v从平行板左端水平射入,经过时间t离开平行板间电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静电力对电子做功为W,电子在屏上所产生光点的竖直偏移量为y;若保持开关S闭合,将两板间距调整为2d,电子仍然以初速度v水平射入,不计电子重力,则( )A.电子通过平行板电容器的时间是tB.平行板间电场对电子做功是WC.电子在屏幕所产生的光点的竖直偏移量是 yD.电子离开平行板间电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是 θ三、实验题(14题8分,15题11分,共19分)14.(1)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mm;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为______cm。(2)如图甲所示的电表使用3A量程时,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A;如图乙所示的电表使用较大量程时,图中表针的示数为________V。15.学生实验小组要测量量程为3 V的电压表V的内阻RV。可选用的器材有:多用电表,电源E(电动势5 V),电压表V1(量程5 V,内阻约3 kΩ),定值电阻R0(阻值为800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 kΩ),开关S,导线若干。完成下列填空:(1)利用多用电表粗测待测电压表的内阻。首先应 (把下列实验步骤前的字母按正确操作顺序排列)。A.将红、黑表笔短接B.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零欧姆C.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电阻挡“×10”位置再将多用电表的红、黑表笔分别与待测电压表的 、 (填“正极、负极”或“负极、正极”)相连,电阻表的指针位置如图(a)中虚线Ⅰ所示。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应将选择开关旋转到电阻挡 (填“×1”“×100”或“×1k”)位置,重新调节后,测量得到指针位置如图(a)中实线Ⅱ所示,则实验小组粗测得到的该电压表内阻为 kΩ(结果保留1位小数)。(2)为了提高测量精度,他们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电路,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填“a”或“b”)端。(3)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V1、待测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U1、U,则待测电压表内阻RV= (用U1、U和R0表示)。(4)测量得到U1=4.20 V,U=2.78 V,则待测电压表内阻RV= kΩ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四、解答题 (16题13分,17题8分,18题16分,共37分)16.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6 V,小灯泡L上标有“3V、1.5 W”字样,电动机线圈电阻RM=1 Ω。当开关S拨向接点1,滑动变阻器调到R=5 Ω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现将开关S拨向接点2,小灯泡L和电动机M均正常工作。求:(1)电源内阻;(2)电动机正常工作电压为;(3)电源的输出功率;(4)电动机的机械效率。17.如图,长度为L的轻质绝缘细杆两端连接两个质量均为m的绝缘带电小球A和B,两小球均可看作质点,带电荷量为qA=+6q、qB=-2q。将小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下落一段时间后B进入位于下方的匀强电场区域。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场强E=,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A刚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大小;(2)要使小球B第一次下落时不穿出电场下边界,电场区域的最小高度H。18.如图所示,现有一个小物块质量为m=80g、带正电荷q=2×10-4C,与水平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在水平轨道的末端N处连接一个光滑竖直的半圆形轨道,半径为R=40cm. 整个轨道处在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电场强度大小E=4×103V/m的匀强电场中,取g=10m/s2.(1)若小物块恰能运动到轨道的最高点L,那么小物块应从距N点多远处的A点释放?(2)如果小物块在(1)中的位置A释放,当它运动到P点(轨道中点)时轨道对它的支持力等于多少?(3)如果小物块在(1)中的位置A释放,当它运动到NP间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大,最大动能是多少?(结果可保留根号)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答案物 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D C C A A B C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题号 9 10 11 12 13答案 BC BD AC BD AC三、实验题(共19分)14.(1)8.021(8.020、8.022均可) 2.060 (每空2分)(2)2.20 8.5 (每空2分)15.(1)CAB 负极、正极 ×100 1.6 (每空1分)(2)R1 a (每空1分)(3) (2分)(4)1.57 (2分)四、解答题 (16题13分,17题8分,18题16分,共37分)16.解:(1)当开关S拨向接点1,小灯泡L正常发光,根据功率公式P=UI,解得:I== A=0.5 A, (1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Ir, (1分)解得:r=1 Ω。 (1分)(2)将开关S拨向接点2,小灯泡L正常发光,I=0.5 A, (1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UM+Ir, (1分)解得:UM=2.5 V。 (1分)(3)电源的总功率为:P总=EI=3 W, (1分)内阻的功率为:Pr=I2r=0.25 W, (1分)则电源的输出功率为:P出=P总-Pr=2.75 W。 (1分)(4)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P入=UMI=1.25 W, (1分)热功率为:PQ=I2RM=0.25 W, (1分)则输出功率为:P出=P入-PQ=1 W, (1分)电动机的机械效率为η=×100%=80%。 (1分)17.解:(1)设小球A刚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大小为v0,由动能定理可得2mg·(L+)+|qB|EL=×2mv-0, (3分)解得v0=。 (1分)(1)由动能定理可得2mg+|qB|EH-qAE·(H-L)=0-0,(3分)解得H=3.5L。 (1分)18.解:(1)物块恰能通过轨道最高点L的条件是mg=m, (1分)代入数据解得vL=2m/s (1分)设A到N的距离为s,对A到L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qEs-μmgs-mg·2R=mvL2-0 (2分)代入数据解得s=1.25m (1分)(2)物块由P到L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R-qER=mvL2-mvP2 (2分)解得vP=2m/s (1分)在P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N-qE=m (2分)代入数据解得FN=4.8N. (1分)(3)如图所示,当合力的反方向延长线过圆心时动能最大,设该点为B,过B的半径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θ,则tanθ==1,θ=45°. (2分)从A到B,由动能定理得qE(s+Rsinθ)-μmgs-mgR(1-cosθ)=Ekm,(2分)解得Ekm=(0.48+0.32) J. (1分)答案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docx 高二物理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