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练习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练习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练习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稀硫酸 B.胶体 C.NaCl溶液 D.蔗糖溶液
2.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B.Fe C. D.
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酸 B.KOH——碱 C.CO——氧化物 D.冰水——混合物
4.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或操作规范的是
A.金属钠不慎着火时,立即用沙土覆盖
B.实验后,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
C.闻气体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5.下列关于氯气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在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出现
B.烧红的铁丝能够在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加水后溶液呈黄色
C.氯气有漂白性,可使干燥的红色纸条褪色
D.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备漂白粉:
6.下列关于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颜色不同 B.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D.久置在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
7.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 B. C. D.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B.与NaOH溶液反应:
C.溶液与溶液反应:
D.与稀盐酸反应:
9.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其发生反应的是
A.H2SO4 B.CaO C.H2O D.NaOH
10.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摩尔质量是64 g
B.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 L
C.含有的数目是
D.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与的碳原子个数比为1:1
11.分类与归类是识别化学物质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解化学语言的基本途径。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NaCl K2SO4 KCl (NH4)2SO4
B NaCl K2SO4 KHCO3 NH4HSO4
C Na2SO4 K2SO4 KHCO3 NH4Cl
D Na2SO4 K2SO4 KCl NH4Cl
A.A B.B C.C D.D
12.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
A.个 B. C. D.标准状况下
13.已知,Br(溴)与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预测不能与水反应
B.预测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单质发生反应
C.观察溴单质为深红棕色液体,说明了与化学性质有差异
D.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主要含溴物质为NaBr和HBrO
1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溶于I L蒸馏水中即可获此溶液
B.从其中取出100 mL,所含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C.加水稀释至溶液体积为2 L,物质的量浓度变为
D.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15.同学们配制的植物营养液中含有的离子种类及浓度如下:
离子种类
浓度 0.005 0.01 0.015 0.005
该植物营养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 C. D.
16.下列图示对应的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切割金属钠 B.收集氯气
C.过滤食盐水中的泥沙 D.将剩余钠放回试剂瓶
A.A B.B C.C D.D
17.图a~c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微观示意图(X表示与电源正极的电极,Y表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固体不导电,是因为中不存在离子
B.图a、b比较,说明熔融是电解质,不是电解质
C.图c中被水分子包围,说明通电时才发生电离
D.图示中的 代表的是离子
18.实验室模拟捕捉回收,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
B.③中使用洗涤后未干燥的容量瓶,不会影响溶液浓度
C.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NaOH溶解
D.配制的正确顺序为①④③⑤②⑥
19.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
(2)另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向(2)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
(4)将(3)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对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含有、 B.一定含有 C.不含有 D.不含有
20.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不对应的是
A.①中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
B.②中脱脂棉燃烧,证明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C.③中盛满,滴入NaOH溶液后气球膨胀,证明被NaOH溶液吸收
D.④中硬质玻璃管内产生白烟,证明可与Na反应
21.在两份相同的 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代表滴加 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 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二、填空题
22.以不同类别物质间转化和物质用途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钠投入足量含有酚酞的水中来探究转化②,作了如下记录,将实验现象与匹配的实验结论连线: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钠浮在水面上     a.有气体产生 B.钠四处游动      b.有碱性物质生成 C.溶液变红       c.钠的密度比水小 D.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d.反应放热,钠熔点低
(2)依据钠的物质类别,预测金属Na还能与溶液反应置换金属Cu,但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红色金属Cu生成,而是产生蓝色沉淀,用化学用语解释上述异常现象 。
(3)依据类别通性,列举2个能与NaOH反应、且与类别不同的物质 、 。
(4)转化⑤和⑥是用作供氧剂的反应原理,写出转化⑥的化学方程式 。
(5)转化⑤和⑥共产生(标准状况下),理论上需要消耗的质量为 g。
23.下图为磷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1)写出①和②化学式 、 。
(2)写出Na3PO4的电离方程式 。
(3)写出1个以①为一种反应物,生成Na3PO4的化学方程式 。
(4)物质②是一种三元酸,能生成NaH2PO4、Na2HPO4和Na3PO4三种盐。亚磷酸(H3PO3)是二元酸,能生成两种盐。写出H3P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某学习小组探究中和反应的本质和物质分离的原理。
I.探究中和反应:向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其反应过程和溶液pH变化如下图。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图一中反应的实质 。
(2)此时溶液的pH可能位于B点,也可能位于C点,取少量氧化铜粉末加入溶液中,发现 ,说明溶液pH位于C点。
(3)若将滴加的稀盐酸换成与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则曲线上的B点将会向 (填“a”或“b”)点方向移动。
II.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后,溶液中还存在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为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小组同学按照一定顺序加入以下三种试剂(均过量):
a(溶液)、b(Na2CO3溶液)、c(溶液),然后过滤。
(4)写出一种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 (填字母)。其中加入溶液的作用是 。
(5)为确定所加的溶液已过量,其实验操作是 。
(6)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加以补充 。
三、解答题
25.氯及其化合物有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I.常用于饮用水消毒,溶于水得到氯水
(1)探究氯水的成分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 观察氯水 氯水呈现黄绿色 氯水中存在① 。
ii 向氯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② 。 氯水中存在。
iii 向氯水中加入溶液 有气泡产生,且气体能令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氯水中存在③ 。
iv 向氯水中滴加品红溶液(有色物质) 溶液颜色很快褪去 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2)已知,HCl没有漂白性。预测:①具有漂白性;②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具有漂白性。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
(3)写出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已知:氯水中HClO的浓度越大消毒能力越强。时,氯水中、、三种微粒所占百分数与pH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用处理饮用水时,溶液的pH最佳控制范围是 。
(5)久置的氯水会失去漂白性,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无色。为探究氯水失效的原因,进行实验:用强光照射盛有氯水的密闭广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pH、氯离子浓度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得到如下三条曲线。已知:pH越高,溶液的酸性越弱、碱性越强。
①其中能表示在光照下氯水pH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填字母)。
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氯水光照下的变化 。
II.“84”消毒液的制备
(6)考虑到氯水的不稳定性,科学家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制得的“84”消毒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制备原理 。
26.探究膨松剂中Na2CO3和NaHCO3的作用。
【实验探究1】采用如下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与结论】
(1)已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由此可以说明,NaHCO3能够直接用作膨松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查阅资料】复合膨松剂的有效成分为碳酸盐与酸性物质。
【实验探究2】采用如下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差异。
已知:;
【实验现象】
(3)实验表明,产生气泡更快的是 。(填“①”或“②”)
【理论计算】
(4)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量多是 。
【实验结论】
(5)综合实验探究和理论计算结果, 更适合用作复合膨松剂中的碳酸盐。
【反思】
(6)面团加入酵母发酵时,会产生CO2和乳酸、醋酸等酸性物质。通常需要在发酵后的面团里加入适量Na2CO3,再蒸制,Na2CO3的作用是 。
(7)某品牌复合膨松剂的说明书如下图所示。其中葡萄糖酸--内酯和淀粉是助剂,其作用是防止膨松剂吸潮结块而失效。焦磷酸二氢二钠的作用是 。
27.由硫酸铜溶液与熟石灰混合可制成波尔多液,它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广泛用于防治蔬菜、果树、棉、麻等植物的病害。为探究与的反应产物,某研究小组在室温下,分别将不同浓度的溶液滴入100ml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操作及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 溶液浓度 溶液体积 操作及现象
I 1.0mol/L 1.6mL 加入后产生蓝色沉淀和少量白色晶体,加热浊液至沸腾,蓝色沉淀变为黑色。
II 16mL 加入后产生蓝色沉淀,未见白色晶体,加热浊液至沸腾,蓝色沉淀变为黑色。
III 2.1mL 加入后产生绿色沉淀和少量白色晶体,加热浊液至沸腾,沉淀不变黑。
已知:①室温下饱和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②微溶于水,室温下饱和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
③在以上可分解为黑色的CuO,碱式硫酸铜为绿色难溶固体,以上分解。
(1)实验II中生成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对比实验I和II,结合数据说明实验II中未生成白色晶体的原因: 。
(3)研究小组认为实验III中绿色沉淀应为碱式硫酸铜,其实验依据是 。
(4)为进一步研究绿色沉淀的成分,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i.向100 mL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21 mL___________,产生绿色沉淀,无白色晶体产生。
ii.取出少量带绿色沉淀的浊液,加热至沸腾,沉淀不变黑。
iii.将剩余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至洗涤液中无。
iv.将洗涤后的沉淀用盐酸溶解,加入足量溶液,产生白色固体,将固体过滤、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中,固体经干燥、称量,其质量为93.2 mg,
v.将步骤iv所得滤液加水定容至100 mL,取20 mL,测定其中。
①补全步骤i中的试剂: 。
②步骤出中检验洗涤液中无的方法是: 。
③碱式硫酸铜化学式可用来表示,则由上述实验可确定 、 。
(5)经以上实验,研究小组得出结论:与的反应产物与 有关。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D C B C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C C B D A A B
题号 21
答案 C
22.(1)
(2)钠与水接触后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
(3) HCl CuSO4
(4)
(5)31.2
23.(1) P2O5或P4O10 H3PO4
(2)Na3PO4=3Na++
(3)P2O5+6NaOH=2Na3PO4+3H2O
(4)H3PO3+2NaOH=Na2HPO3+2H2O
24.(1)H++OH-=H2O
(2)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3)a
(4) acb或cab 与氯化钙和过量氯化钡反应,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
(5)静置一段时间后,往溶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若没有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过量
(6)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25.(1) H+
(2)将一条干燥的有色布条放入玻璃容器中,通入干燥的氯气,观察布条颜色的变化;将一条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入玻璃容器中,通入干燥的氯气,观察布条颜色的变化;若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没有漂白性,若干燥的氯气能够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具有漂白性
(3)Cl2+H2O=HCl+HClO
(4)3~5.5
(5) a
(6)Cl2+2NaOH=NaCl+NaClO+H2O
26.(1)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甲装置中无明显现象
(2)2NaHCO3Na2CO3+H2O+CO2↑
(3)②
(4)NaHCO3
(5)NaHCO3
(6)中和乳酸、醋酸等酸性物质,减少酸味,同时能产生CO2气体是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7)提供H+与NaHCO3、CaCO3反应产生CO2,从而使面团疏松
27.(1)
(2)反应生成,体积,可求得,小于饱和的浓度,未达饱和,不会析出
(3)沉淀为绿色,加热至沸腾时不变黑
(4) 0.1mol/L溶液 取少量洗涤液,加入HCl酸化,加入几滴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4 6
(5)反应物浓度、相对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