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4年5月23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和《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的两项研究表明: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颗名为Gliese12的太阳系外类地行星,距离地球仅40光年,是迄今为止距离地球最近的潜在宜居行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颗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推测该行星可能宜居的主要原因是( )
A.体积和质量比地球小 B.存在适宜的大气层
C.接收的能量来自太阳 D.表面温度比地球高
下图示意2024年8月地球经历的一次特大地磁暴过程(Kp指数越大,对应的地磁活动越强),该过程由日冕物质抛射现象产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期间的地磁活动( )
A.发生在太阳光球层 B.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D.8月12日强度达到最大
4.此次地磁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①航天器遭受更强的阻力②有线电通信的中断③导航卫星无法跟踪信号④电力传输服务失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年7月,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一石灰岩溶洞内发现大熊猫化石(图1),这是陕西省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程度较高的大熊猫化石。专家初步判断,该化石距今20万年至1万年。读图2“地质年代表示意(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5.该大熊猫化石可能形成于( )
A.寒武纪 B.侏罗纪 C.白垩纪 D.第四纪
6.该大熊猫化石所属的地质年代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重要的成矿期 B.被子植物繁盛 C.爬行动物盛行 D.联合古陆形成
2024年8月,冰岛再次出现火山喷发与绚烂极光“同框”的奇景。读图“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冰岛熔岩裂隙中的岩浆主要来自图中的( )
A.② B.③ C.④ D.⑤
8.地球的圈层分别是( )
A.①-大气圈 B.②-水圈 C.③-生物圈 D.④一地幔
9.岩石圈的范围是( )
A.④ B.④和⑤的顶部 C.⑤ D.⑤和⑥的顶部
10.此次“同框”奇景( )
A.极光形成与光球层的太阳耀斑关系密切 B.产生极光的高速带电粒子多来自色球层
C.火山灰物质的蔓延顺序是①→②③→④ D.火山灰物质的蔓延顺序是④→②③→①
下表为现代大气均质层(从地表到80km高空)中干洁空气的组成情况。下图示意中国青海瓦里关站和美国夏威夷MLO站测得的③气体月平均浓度长期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气体(符号) ① ② 氩气(Ar) ③ 氖气(Ne) 氮气(He) 甲烷(CH ) 氪气(Kr) ④ …
体积分数/% 78.084 20.946 0.934 0.0393 0.0018 0.0005 0.0001 0.0001 不稳定 …

1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前气体减少,之后有所好转,推测表1中气体①②③④分别是( )
A.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 B.氧气、氮气、臭氧、二氧化碳
C.氮气、氧气、臭氧、二氧化碳 D.臭氧、二氧化碳、氧气、氮气
12.据资料推断( )
A.①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物质 B.②占干洁空气体积的比重最高
C.③是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D.④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13.图示意③气体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B.陆地面积增大 C.化石燃料大量燃烧 D.旱涝灾害频发
2023年10月30日,北京市通州区某校组织学生到朝阳区参加《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170幅作品集结视觉震撼,其中“探索发现”主题板块中的《上升至22065米高度的气球》(下图)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气球升空经历的气温变化是( )
A.一直降低 B.先降低再升高 C.一直升高 D.先升高再降低
15.该气球最高飞至(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16.该气球飞至最高处所在的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二氧化碳 B.水汽 C.海拔高度 D.臭氧
17.该气球升空过程中( )
A.气压先减小后增大 B.空气能见度高,无云雨
C.空气密度逐渐减小 D.可能会遇到绚丽的极光
18.近年来多地利用气象气球开展研究。气球穿越的对流层最厚的地区及季节( )
A.低纬度地区夏季 B.高纬度地区夏季 C.低纬度地区冬季 D.高纬度地区冬季
小星同学2024年暑期去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的姑姑家探亲,看到当地建立了很多太阳能发电站。探亲期间,姑姑带小星来到地处沙漠地带的“魔鬼城”景区参观,姑姑叮嘱小星一定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读图“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阿勒泰地区多太阳能发电站的原因( )
A.①强 B.②强 C.③弱 D.④弱
20.小星在“魔鬼城”需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的原因是( )
A.①强 B.②弱 C.③强 D.④弱
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湖区湖陆风现象显著。下图为夏季某日湖区北侧观测站湖陆风风速日变化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日平均风速,数值大于日平均风速的为湖风,反之为陆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据图推断( )
A.湖泊白天气温高 B.白天风从湖泊吹向陆地
C.陆地夜晚气温高 D.夜晚该地区多盛行湖风
22.解释该湖陆风现象主要运用( )
A.水循环原理 B.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C.热力环流原理 D.大气垂直分层
23.与湖陆风形成原理相同的地理事象是( )
A.城市的热岛环流 B.低纬比高纬气温高 C.人造烟雾防霜冻 D.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读图“2024年9月16日8时和20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4.9月16日8时,哈尔滨和南京的风向分别为( )
A.偏南风、西北风 B.偏南风、东南风 C.偏北风、西北风 D.偏北风、东南风
25.与9月16日相比,20日风速增大的是( )
①北京②沈阳③长沙④福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年9月5日至6日,受台风“摩羯”的影响,海口市相继发布暴雨蓝色和橙色预警。在暴雨的影响下,海口市仿佛变成了一个“水世界”,城市的各个角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水侵袭(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此次特大暴雨的能量来源是( )
①太阳辐射②太阳活动③重力能④地热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此次特大暴雨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海上大循环
28.直接导致该地区街道被洪水淹没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2024年9月,杭州海绵城市建设获全国A等级。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读图“某同学绘制的杭州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该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
①调节水汽输送②调节地表径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为了奋力打造海绵示范城市,杭州可以( )
A.增加建筑密度,增大蓄水空间 B.恢复全部水域,完善生态系统
C.扩大绿地面积,建设湿地公园 D.整治弯曲河道,减少泥沙堆积
二、综合题
31.2024年8月12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成果表明:火星除了两极的冰冻水外,仍然存在大量液态水。表示意地球与火星的物理性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行星 与太阳的距离(×10 km) 质量(以地球为1单位) 体积(以地球为1单位) 公转周期/年 自转周期/年
地球 149.6 1 1 1 1
火星 227.9 0.11 0.15 1.88 1.03
(1)结合表,指出与地球相比火星的物理性质。
(2)推测若在火星上生存需要改造的环境条件。
“行星合月”是指从地球上观测到天空中行星和月球接近重合或重合的现象。2024年6月3日凌晨,“火星合月”景象在天空中美丽上演。
(3)能正确示意“火星合月”时天体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2024年5月3日,我国第六个探测器“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为期53天的探月任务。此次任务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的南极一艾特肯盆地,采集月表岩石和月壤样品。
(4)列举“嫦娥六号”的科研任务。(至少写出两条)
32.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距地面390千米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两个乘组航天员会师太空。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A层大气与本次科学研究的关系。
(2)举例说明B层大气气流运动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足够的水汽、凝结核、降温过程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指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升空过程中在C层可能遇到的天气状况并分析原因。
33.下表为2024年国庆期间北京市通州区某高一学生测量的自己居住小区树林中距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情况。下图是该学生为了探究“温室”成因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日期 温度(单位:℃) 天气
6:00 12:00 14:00 18:00 22:00
10月1日 9 17 21 17 13 晴
10月2日 9 16 20 15 12 晴
10月3日 10 17 20 17 15 阴
10月4日 14 19 23 18 15 晴
10月5日 15 18 19 17 16 阴
10月6日 12 16 18 15 13 晴
10月7日 11 19 21 19 16 晴
(1)结合表,概述一天中气温的特征,并任选一特征分析原因。
“温室”成因的实验过程为:准备3个带孔橡胶塞的集气瓶,其中A瓶充入氧气,B、C两瓶充入二氧化碳,充好气后插入玻璃管。在玻璃管同一位置滴1滴水,并标记原始位置。把3瓶气体同时放置在太阳下,并在C集气瓶上方盖上遮光罩(不影响气体的正常流通)。
实验假设为:当气体受热膨胀,会将水滴往上推,其位置与原始位置相比高度提升;水滴高度变化越明显,就表明气体温度越高。
实验结果为:A瓶水滴高度低于B瓶,B瓶水滴高度基本齐平于C瓶。
(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以上实验结果。
(3)若该同学想测量小区内水泥地和树林一天中气温的差异,列举至少两项做对比实验时要注意的事项并推测实验结论。
34.那考河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案例成果。2024年6月某中学开展了主题为“走进那考河探索水循环”的实践活动。图1为某同学绘制的那考河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寻水之踪迹
那考河位于广西南宁东北部,先流入竹排江,再汇入邕江,最终经珠江水系汇入南海。
(1)在图1中绘制那考河参与的水循环示意图(四个主要环节并标注名称)
任务二:探水之蜕变
20世纪90年代,那考河在上游养殖业和工业废水的污染下,水质急剧恶化,且河床游积严重,雨季行洪不畅。南宁市在该地区实施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性项目,其主要海锦城市设施景观如图2所示。
(2)在图2中任选一个海绵城市设施,说出其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作用。
任务三:感水之深意
经过改造的那考河绘就了生机盎然的城市生态画卷:河水清澈见底,河道不再淤积,沿岸花海色彩斑斓,白鹭、水鸭等野生鸟类在岸边的草丛里安家。
(3)结合材料及所学,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D B D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B B D C A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A A A B B D C C
31.(1)与地球相比,火星距离太阳远,质量和体积小,公转周期长。
(2)改善失重状态,减少昼夜温差,提高温度条件,提升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A
(4)勘测地形地貌,研究地质过程,采集土壤样品等
32.(1)高层大气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提供驻留空间,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可能会影响飞船通信系统。
(2)平流层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稳定,为飞机飞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3)可能会遇到云、雨、雾等天气现象。几乎全部水汽分布在对流层,为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几乎全部固体杂质分布在对流层,为降水提供凝结核;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水汽,出现低温,成云致雨。
33.(1)白天气温先升高、后降低,白天气温高于夜间和清晨气温,最高温大致在14:00左右。特征1:气温先升高、后降低:太阳辐射强度先增加、后减小。特征2:白天气温高于夜间和清晨气温:白天有太阳辐射(或太阳辐射强)。特征3:最高温大致在14:00左右:一天中12:00太阳辐射最强,但大气的热源不是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先把地面加热,地面加热大气需要过程,14:00左右大气温度达最高。
(2)A瓶水滴高度低于B瓶: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是温室气体,能够使大气温度变得更高。B瓶水滴高度基本齐平于C瓶:致使瓶中气体受热的主要是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
(3)选取同一时间(如6:00、12:00、14:00、18:00、22:00)、同一高度测量(如距离地面1.5米),在同一天气状况下做对比分析。(合理即可)水泥地与树林相比,一天中气温变化更明显。
34.(1)
(2)“水韵”透水主园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少路面积水。 净水梯田:能减慢地表径流汇流速度,保护岸坡减少雨水冲刷,同时增加下渗,净化水体。 雨水花园:调节径流,在洪水期延缓洪峰,枯水期存蓄雨水。
(3)那考河联系了各个圈层,更新水体,塑造河道形态,减少河床淤积,改善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