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4道试题,每题1分,计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古代亚非文明”这一主题,准备在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请为其选一幅合适的配图(  )
A. B.
C. D.
2.(1分)观察下侧地图,以下文明成就诞生于该地区的是(  )
A.象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荷马史诗》
3.(1分)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他们的学习报告中出现了“《十二铜表法》”“凯旋门”“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等关键信息,据此可推断出他们研究的是(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4.(1分)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神话《阿喀琉斯之踵》
B.电影《角斗士》
C.帕特农神庙遗址
D.当代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5.(1分)依据下表,“老约翰”的身份可能是(  )
1489年英国老约翰的账本记录(部分)
项目 收支
租用河畔草场20英亩 年付租金30英镑
雇12名自由民收割 支付日薪4便士
利物浦的商人收购靛蓝的定金 收入50英镑
A.庄园领主 B.租地农场主
C.农奴 D.手工工场主
6.(1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理想,许多人力求成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人们的创造意识被激发,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物理、数学等学科得到发展,这说明文艺复兴(  )
A.批判了封建道德的弊端
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D.导致了革命时代的来临
7.(1分)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展现出新的时代精神。下列作品能够反映这个时期“时代精神”的是(  )
A.《马赛曲》 B.大学的兴起
C.《神曲》 D.《资本论》
8.(1分)漫画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下面漫画所示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独立战争
9.(1分)16世纪以来在殖民战争中相继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  )
A.葡萄牙 B.英国 C.俄国 D.美国
10.(1分)“这个重要的文件,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从财政和军队招募两方面保证对国王的监督权。”这个重要的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11.(1分)绘制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是美国独立战争示意图,其中发生在1777年的是(  )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召开大陆会议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战役
12.(1分)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6世纪末,莎士比亚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
B.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C.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D.1791年,法国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
13.(1分)下列关于1787年美国宪法表述正确的是(  )
A.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B.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C.废除了奴隶制
D.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14.(1分)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的共同作用是(  )
A.都打击了殖民统治 B.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都维护了国家统一 D.都确立了民主政体
15.(1分)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选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16.(1分)下列图示能够准确全面表述各事件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①启蒙运动
②法国大革命
③美国独立战争
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 D.
17.(1分)下表目录节选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书,第15章涉及的内容可能是(  )
第15章革命的爆发 第16章制定宪法 第17章走向共和 第18章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第19章革命推向高潮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雅各宾派的统治
18.(1分)《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纲领,它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体制的“出生证书”。其历史进步性在于(  )
A.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C.确立了人权、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D.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19.(1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这一主题,准备制作历史学习展板,请为其选一幅合适的配图(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0.(1分)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该“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瓦特改进蒸汽机
C.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D.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成功
21.(1分)19世纪初,英国某纺织厂记录显示:“原本需百名手工纺纱工完成的产量,现由十名工人操作五台骡机即可达成;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昼夜不息,棉布日产量较二十年前增长四十倍。”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
A.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B.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C.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22.(1分)如表表明当时英国(  )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商品类型 出口贸易(占比) 进口贸易(占比)
原材料 7% 61%
食品 8% 33%
工业制造品 85% 6%
A.垄断世界贸易 B.国内资源匮乏
C.国内市场萎缩 D.工业化程度高
23.(1分)19世纪初,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自发发起工人运动,被称为“卢德运动”。这一运动爆发缘于(  )
A.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
B.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矛盾
C.工人们无法接受技术革新
D.工厂制度促进城市化进程
24.(1分)他认为授予他“解放者”的称号高于一切,他憧憬着建立拉丁美洲各国的联盟。他指的是(  )
A.玻利瓦尔 B.林肯
C.哥伦布 D.罗伯斯庇尔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2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最后的晚餐》
(1)图A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哪位代表人物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审美两个角度分析其价值。
材料二
图B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欧洲探险者将欧亚非大陆“旧世界”与美洲“新世界”联系起来,小麦、葡萄、马匹等动植物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上生活,15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地区。
——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2)图B中证明了地圆说正确的航线是哪一条(写序号)?描述其具体路线。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探险者航海活动的影响。
材料三
图C 三角贸易示意图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3)指出图C事件的中心航程(写序号),该事件对欧洲有何影响?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特点。
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威廉和玛丽加冕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1)图A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民众的哪些诉求?指出《独立宣言》的地位。
材料二
图B 拿破仑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 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有人认为“在西方的历史上没有哪个人像拿破仑这样获得如此长久的赞誉”。结合所学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
图C 华盛顿 图D 亚历山大二世 图E 林肯
【示例】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北美殖民地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介绍图D人物。列举与图E人物有关的重要文献。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政治体制变革的因素。
27.(13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
材料一
图A 蒸汽机
1769年,乔赛亚 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厂,在厂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工人们必须按固定的工作节奏劳动,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工厂化数十倍地加快了生产速度,因为分工本身就可以是生产力。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1)图A是哪一重大事件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该事件为什么最早出现在英国?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工厂制度的特点。
【科技进步与殖民扩张】
材料二
图B 章西女王
1813—1844年,印度输往英国的原棉由4100吨上升到40000吨,增加近10倍;1813—1835年,英国布进入印度的数量由9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英国通过不平等交换无穷无尽地榨取印度财富。 ——摘编自《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图C
(2)图B人物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对印度发展有何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B事件与图C事件之间的关系。
【科技进步与理论创新】
材料三
图D《共产党宣言》书影
《共产党宣言》……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命运。它直接指导 了当时的国际工人运动,深刻影响了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新型国 家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推动产生了世界上一大批工人政 党。正是在《宣言》的指导和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迫使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由此,西方发达国家从19世纪晚期开始逐步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工 人的医疗保障、失业保险、退休金制度等,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摘编自杨金海《<共产党宣言>的国际影响与历史贡献》
(3)指出图D的作者及理论意义。依据材料三,概括其改变人类命运的表现。
(4)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逻辑清晰)
2025-2026学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B D C B C C B B A C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B D D C A C A D B D
题号 23 24
答案 B A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4道试题,每题1分,计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古代亚非文明”这一主题,准备在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请为其选一幅合适的配图(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亚非文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亚非文明主要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性建筑,属于古代亚非文明范畴,A项正确;伯里克利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政治家,属于欧洲文明,排除B项;《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属于欧洲文明范畴,排除C项;亚历山大是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国王,本质是欧洲文明对外扩张的代表,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亚非文明,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2.(1分)观察下侧地图,以下文明成就诞生于该地区的是(  )
A.象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荷马史诗》
【分析】本题考查了《汉谟拉比法典》,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地图可判断该地区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核心区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B项正确;象形文字属于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与地图所示区域不符,排除A项;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与两河流域无关,排除C项;《荷马史诗》属于古希腊文明,诞生于爱琴海地区,与地图区域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谟拉比法典》,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3.(1分)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他们的学习报告中出现了“《十二铜表法》”“凯旋门”“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等关键信息,据此可推断出他们研究的是(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罗马,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奠定了罗马法的基础。凯旋门是古罗马为纪念军事胜利建造的典型建筑。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进入帝国时代。据题干“《十二铜表法》”“凯旋门”“屋大维首创元首制”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关键信息都和古罗马相关,D项正确;古埃及以金字塔、法老闻名,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古印度以种姓制度、佛教为特色,无相关法律和建筑,排除B项;古希腊有民主政治和哲学成就,但《十二铜表法》和元首制属于罗马,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罗马的相关史实。
4.(1分)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神话《阿喀琉斯之踵》
B.电影《角斗士》
C.帕特农神庙遗址
D.当代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分析】本题考查了帕特农神庙,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帕特农神庙遗址是古代希腊留存下来的实物遗迹,属于第一手史料,能直接反映当时的建筑技术、文化等情况,是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可信度最高的史料之一,C项正确;神话《阿喀琉斯之踵》属于神话传说,其中包含大量虚构、夸张的成分,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可信度较低,排除A项;电影《角斗士》是艺术作品,为了增强观赏性,会对历史进行艺术加工和改编,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历史事实,排除B项;当代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古代的希腊和罗马》是后人对历史的研究成果,属于第二手史料,相比实物遗迹,可信度稍低,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帕特农神庙,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5.(1分)依据下表,“老约翰”的身份可能是(  )
1489年英国老约翰的账本记录(部分)
项目 收支
租用河畔草场20英亩 年付租金30英镑
雇12名自由民收割 支付日薪4便士
利物浦的商人收购靛蓝的定金 收入50英镑
A.庄园领主 B.租地农场主
C.农奴 D.手工工场主
【分析】本题考查了资产阶级的萌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后,英国出现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通过租用土地,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生产,产品面向市场销售,老约翰租用草场、雇佣自由民收割,还向商人出售靛蓝获取收入,符合租地农场主的经营特征,B项正确;庄园领主是土地的所有者,主要通过收取地租获利,无需自己租用土地和雇佣劳动力,排除A项;农奴缺乏人身自由,依附于领主,没有能力租用大片土地并雇佣他人,排除C项;手工工场主以手工业生产为主,账本中记录的是农业生产相关的草场租用、收割劳作、农产品销售,与手工业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资产阶级的萌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1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理想,许多人力求成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人们的创造意识被激发,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物理、数学等学科得到发展,这说明文艺复兴(  )
A.批判了封建道德的弊端
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D.导致了革命时代的来临
【分析】本题关键在于分析题干中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文化、学科等方面的表现所反映出的文艺复兴的影响,需结合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和主要作用来判断选项。
【解答】题干中提到文艺复兴时人们以“全面发展的人”为理想,力求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创造意识被激发,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物理、数学等学科也得到发展,这些都表明文艺复兴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C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对封建道德弊端的批判内容,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文艺复兴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如资本积累、商业发展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文艺复兴并没有直接导致革命时代的来临,它主要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1分)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展现出新的时代精神。下列作品能够反映这个时期“时代精神”的是(  )
A.《马赛曲》 B.大学的兴起
C.《神曲》 D.《资本论》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掌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解答】14、15世纪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神学世界观。《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在14世纪末创作的,它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之作,作品中批判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赞美了现世生活,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C项正确;《马赛曲》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歌,创作于19世纪,反映的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精神,与14、15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代精神不符,排除A项;大学的兴起主要是在中世纪,且它更多是教育机构的发展,并非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展现人文主义时代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排除B项;《资本论》是马克思在19世纪所著,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深刻剖析,与14、15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没有关联,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1分)漫画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下面漫画所示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独立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事件的影响。漫画呈现了15﹣17世纪财富流向西葡以及意大利丧失欧洲贸易中心地位的现象,需思考哪个历史事件导致了这些情况。
【解答】15﹣17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葡等国通过新航路进行殖民掠夺,大量财富流入。而意大利原本处于地中海贸易中心位置,因贸易路线改变,丧失了贸易中心地位。所以漫画现象是新航路开辟导致的,B项正确。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核心是人文主义,推动了思想解放,但未直接导致财富流向西葡、意大利贸易中心地位丧失,与经济格局变化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核心是理性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时间晚于新航路开辟,且与15﹣17世纪的经济格局变化无关,排除C项;独立战争指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是北美殖民地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时间、地域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1分)16世纪以来在殖民战争中相继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  )
A.葡萄牙 B.英国 C.俄国 D.美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日不落帝国的建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一系列殖民战争,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项正确;葡萄牙在殖民扩张中势力范围有限,未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A项;俄国主要在欧亚大陆进行扩张,并非通过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C项;美国是在英国殖民统治基础上独立的国家,16世纪时还未形成,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日不落帝国的建立,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1分)“这个重要的文件,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从财政和军队招募两方面保证对国王的监督权。”这个重要的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权利法案》的相关史实,“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从财政和军队招募两方面保证对国王的监督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权利法案》还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据“这个重要的文件,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从财政和军队招募两方面保证对国王的监督权。”这个重要的文件是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A项正确;《独立宣言》颁布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以法律文献的形式规定了人的基本权利,例如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等,它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排除B项;《人权宣言》颁布于法国大革命期间,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排除C项;1787年宪法颁布于美国独立战争后,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的相关史实。
11.(1分)绘制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是美国独立战争示意图,其中发生在1777年的是(  )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召开大陆会议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了美国独立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777年,一支6000余人的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符合“转折”阶段,C项正确;来克星顿的枪声发生在1775年,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对应“爆发”阶段,排除A项;大陆会议召开于1774年(第一届)和1775年(第二届),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美国建国,对应“建国”阶段,排除B项;约克镇战役发生在1781年,是美国独立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战役,对应“胜利”阶段,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美国独立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1分)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6世纪末,莎士比亚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
B.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C.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D.1791年,法国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解答】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解释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选项C是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看法和评价,属于历史解释,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概念。
13.(1分)下列关于1787年美国宪法表述正确的是(  )
A.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B.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C.废除了奴隶制
D.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三者相互制约平衡。这部宪法通过明确国家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分配,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B正确;美国没有经历过君主制阶段,自建国起就是共和制国家,不存在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的情况,排除A;1787年美国宪法并没有废除奴隶制,排除C;《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1分)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的共同作用是(  )
A.都打击了殖民统治 B.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都维护了国家统一 D.都确立了民主政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权利法案》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的识记和比较。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是一种民主政体。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也是一种民主政体。故D符合题意;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产物,旨在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与殖民统治无关。美国1787年宪法是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的,确实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但《权利法案》并无此作用。排除A;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共和制(总统制),而非君主立宪制。排除B;英国《权利法案》主要解决的是王权与议会权力的矛盾,并未直接涉及国家统一问题。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权力,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权利法案》无此作用。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权利法案》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的识记和比较。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5.(1分)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选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签署《独立宣言》、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巴黎公社成立、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的相关史实。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签署《独立宣言》是在1776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是在1649年,巴黎公社成立是在1871年,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是在1492年。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④②①③,D项正确;ABC不正确,排除排序错误的AB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独立宣言》、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巴黎公社成立、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的相关史实相关知识。
16.(1分)下列图示能够准确全面表述各事件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①启蒙运动
②法国大革命
③美国独立战争
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 D.
【分析】本题考查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对应搭配。启蒙运动的高潮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产生了三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启蒙运动对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答】启蒙运动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为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理解启蒙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17.(1分)下表目录节选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书,第15章涉及的内容可能是(  )
第15章革命的爆发 第16章制定宪法 第17章走向共和 第18章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第19章革命推向高潮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雅各宾派的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法国大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第15章是,革命的爆发,结合所学可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A项正确;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在革命发展过程中,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是拿破仑时期的事件,不属于法国大革命前期革命爆发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雅各宾派的统治是在革命推向高潮阶段,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法国大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1分)《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纲领,它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体制的“出生证书”。其历史进步性在于(  )
A.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C.确立了人权、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D.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权宣言》,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权宣言》确立了人权、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具有历史进步性,C项正确;欧洲法学的渊源是罗马法,而非《人权宣言》,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后建立过君主立宪制,但这不是《人权宣言》本身的进步性体现,且后来法国还建立过民主共和国,排除B项;建立民主共和国是法国大革命进程中的结果,并非《人权宣言》的历史进步性核心内容,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权宣言》,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1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这一主题,准备制作历史学习展板,请为其选一幅合适的配图(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彼得一世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领导人,杰斐逊是美国独立战争及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的重要人物,起草了《独立宣言》,他们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相关,①②符合,A项正确;③瓦特改良蒸汽机,主要与工业革命相关,并非直接体现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排除BC项;④彼得一世的改革主要是推动俄国向近代化迈进,但俄国此时还是封建农奴制国家,并没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彼得一世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1分)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该“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瓦特改进蒸汽机
C.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D.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成功
【分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题干“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和所学知识可知,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成功,推动了铁路运输的发展,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D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与铁路时代无关,排除A项;瓦特改进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但不是铁路时代开始的标志,排除B项;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与铁路时代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21.(1分)19世纪初,英国某纺织厂记录显示:“原本需百名手工纺纱工完成的产量,现由十名工人操作五台骡机即可达成;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昼夜不息,棉布日产量较二十年前增长四十倍。”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
A.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B.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C.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直接表明工业革命中机器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社会生产力,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没有体现工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内容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22.(1分)如表表明当时英国(  )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商品类型 出口贸易(占比) 进口贸易(占比)
原材料 7% 61%
食品 8% 33%
工业制造品 85% 6%
A.垄断世界贸易 B.国内资源匮乏
C.国内市场萎缩 D.工业化程度高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从出口贸易中工业制造品的高占比(85%)可以看出,英国在这一时期的工业生产非常发达,并且大量出口工业制造品。这是工业化程度高的一个明显标志,D正确;表格中只给出了英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并没有涉及到英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对比,所以我们无法从这些数据中得出英国垄断世界贸易的结论,排除A;虽然英国进口了大量的原材料和食品,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其国内资源匮乏。一个国家可能因为多种原因进口资源,如市场需求、贸易策略等,排除B;表格中的数据并没有提供关于英国国内市场大小的任何信息,所以我们无法判断其国内市场是否萎缩,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3.(1分)19世纪初,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自发发起工人运动,被称为“卢德运动”。这一运动爆发缘于(  )
A.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
B.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矛盾
C.工人们无法接受技术革新
D.工厂制度促进城市化进程
【分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题干“19世纪初,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自发发起工人运动,被称为‘卢德运动’”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削,引发社会矛盾,这是“卢德运动”爆发的原因,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晚于“卢德运动”爆发时间,排除A项;工人破坏机器是反对压迫和剥削,并非无法接受技术革新,排除C项;工厂制度促进城市化进程与“卢德运动”爆发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24.(1分)他认为授予他“解放者”的称号高于一切,他憧憬着建立拉丁美洲各国的联盟。他指的是(  )
A.玻利瓦尔 B.林肯
C.哥伦布 D.罗伯斯庇尔
【分析】本题考查了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南美的解放,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领导南美多国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被誉为“解放者”,并曾推动建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以联合拉丁美洲国家,A项正确;林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总统,主要贡献是维护美国统一、解放黑奴等,和拉丁美洲事务无关,排除B项;哥伦布是意大利航海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发现美洲新大陆,和“解放者”以及拉丁美洲联盟这些点不相关,排除C项;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活跃于法国国内的革命进程中,和拉丁美洲没有关联,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南美的解放,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2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最后的晚餐》
(1)图A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哪位代表人物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审美两个角度分析其价值。
材料二
图B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欧洲探险者将欧亚非大陆“旧世界”与美洲“新世界”联系起来,小麦、葡萄、马匹等动植物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上生活,15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地区。
——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2)图B中证明了地圆说正确的航线是哪一条(写序号)?描述其具体路线。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探险者航海活动的影响。
材料三
图C 三角贸易示意图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3)指出图C事件的中心航程(写序号),该事件对欧洲有何影响?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价值、新航路开辟的航线与影响、三角贸易的中心航程及殖民扩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均属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世界古代史”与“世界近代史”的核心考点。
【解答】(1)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 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他将科学探索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宗教情感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历史价值:该作品通过宗教题材反映人文主义思想,是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潮的重要实物史料。审美价值:作品采用透视法构图,人物布局呈放射状排列,表情刻画细腻传神,体现了达 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美感。
(2)航线判断:根据图B可知,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路线为④。其具体路线为:1519年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至南美东岸,绕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经菲律宾后横渡印度洋,最终由印度洋返回欧洲,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影响:根据材料二“小麦、葡萄、马匹等动植物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上生活,15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地区”分析得出,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与传播;引发了移民浪潮;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心航程:结合所学知识,图C三角贸易的中心航程为③,即从非洲运送奴隶至美洲的中程。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该贸易为欧洲提供了大量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特点分析:材料三中马克思的论述揭示了殖民扩张的血腥本质,包括对美洲土著的屠杀、非洲黑人的奴役以及资本积累的暴力性,这些特征共同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故答案为:
(1)达 芬奇。历史价值: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审美价值:画面构图严谨,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和艺术美感。
(2)④。路线: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终回到欧洲。影响: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与传播;引发了移民浪潮;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③。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特点:血腥性、残酷性、掠夺性。
【点评】试题通过图文结合形式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三个核心历史事件,重点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联分析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其中对人文主义精神、地圆说验证、三角贸易影响等知识点的考查符合课标要求,但对材料分析深度有一定要求。
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威廉和玛丽加冕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1)图A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民众的哪些诉求?指出《独立宣言》的地位。
材料二
图B 拿破仑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 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有人认为“在西方的历史上没有哪个人像拿破仑这样获得如此长久的赞誉”。结合所学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
图C 华盛顿 图D 亚历山大二世 图E 林肯
【示例】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北美殖民地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介绍图D人物。列举与图E人物有关的重要文献。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政治体制变革的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解答】(1)图A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没有发生流血冲突,被称为“光荣革命”。诉求:依据材料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可知,《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民众对平等、自由、生命权、追求幸福权的诉求,并强调建立政府以保障这些权利。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视作“第一个人权宣言”。
(2)根据材料二“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可知,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根除君主王权,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所以说“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结合所学知识,拿破仑的贡献在于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成为现代民法的参照蓝本;对外通过战争打击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因此获得长久赞誉。
(3)结合所学知识,图D人物亚历山大二世是19世纪俄国沙皇,其领导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图E人物林肯相关的重要文献包括:《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和《宅地法》(1862年),这些文献推动了美国内战中北方的胜利。
(4)综合三则材料可知,推动政治体制变革的因素包括:思想解放运动(如启蒙思想)奠定理论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提供实践路径;杰出历史人物(如华盛顿、拿破仑、林肯)发挥关键作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形成物质基础。
故答案为:
(1)光荣革命;平等、自由、生命权、追求幸福权、建立政府保障权利;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
(2)通过革命和协商形成总统制,根除君主王权,确立选举模式和三权分立。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巩固统治,对外打击欧洲封建势力传播民主思想。
(3)亚历山大二世领导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4)思想解放、革命推动、杰出人物作用、经济发展。
【点评】试题通过三则图文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政体创新、改革与文献关联及政治变革因素的掌握。其中(1)(2)题侧重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3)题要求文献与人物的对应记忆,(4)题则需要多角度归纳能力,整体注重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
27.(13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
材料一
图A 蒸汽机
1769年,乔赛亚 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厂,在厂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工人们必须按固定的工作节奏劳动,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工厂化数十倍地加快了生产速度,因为分工本身就可以是生产力。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1)图A是哪一重大事件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该事件为什么最早出现在英国?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工厂制度的特点。
【科技进步与殖民扩张】
材料二
图B 章西女王
1813—1844年,印度输往英国的原棉由4100吨上升到40000吨,增加近10倍;1813—1835年,英国布进入印度的数量由9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英国通过不平等交换无穷无尽地榨取印度财富。 ——摘编自《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图C
(2)图B人物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对印度发展有何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B事件与图C事件之间的关系。
【科技进步与理论创新】
材料三
图D《共产党宣言》书影
《共产党宣言》……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命运。它直接指导 了当时的国际工人运动,深刻影响了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新型国 家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推动产生了世界上一大批工人政 党。正是在《宣言》的指导和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迫使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由此,西方发达国家从19世纪晚期开始逐步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工 人的医疗保障、失业保险、退休金制度等,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摘编自杨金海《<共产党宣言>的国际影响与历史贡献》
(3)指出图D的作者及理论意义。依据材料三,概括其改变人类命运的表现。
(4)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逻辑清晰)
【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背景与工厂制度特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起义关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等核心知识点,要求综合运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1)图A所示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发明。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最早具备工业革命条件:1689年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环境;通过东印度公司等机构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大量财富;圈地运动迫使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积累为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根据材料一“在厂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工人们必须按固定的工作节奏劳动,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可知,现代工厂制度的特点有:精细的劳动分工;固定的工作节奏;统一的劳动管理。
(2)结合所学知识,图B章西女王是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象征性人物。起义虽遭镇压,但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根基,客观上推动了印度民族意识觉醒。图C文字材料显示英国通过不平等贸易体系(如原棉输出与布匹输入的悬殊比例)剥削印度经济,这种殖民掠夺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起义爆发的根本诱因。
(3)结合所学知识,《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联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表现:根据材料三“正是在《宣言》的指导和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迫使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由此,西方发达国家从19世纪晚期开始逐步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工 人的医疗保障、失业保险、退休金制度等,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可知,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
(4)本题要求提炼主题,需从材料中提取三个维度的共同主线:工业革命引发制度变革、殖民扩张激化民族矛盾、科技进步催生理论创新。最终确定“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变革”这一主题,既涵盖技术层面,又体现社会变革的广度与深度。
故答案为:
(1)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积累资本;拥有广阔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手工工场技术积累。特点:精细的劳动分工;固定的工作节奏;统一的劳动管理。
(2)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激发民族觉醒;英国殖民掠夺激化社会矛盾是起义根本原因。
(3)马克思、恩格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表现: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
(4)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变革。
【点评】试题通过三组材料串联工业革命、殖民扩张、马克思主义三大主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分析能力。第(2)问对殖民与反殖民关系的考查较为深入,第(3)问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影响的多维度理解具有较高思维要求。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