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尼罗河每年一次的洪水泛滥,给两岸带来了肥沃的淤泥,同时也冲掉了田地之间的边界,所以古埃及人民每一年都须在洪水退去后重新丈量和计算田地。这促使他们发展了测地知识,从而慢慢形成了“面积”的概念。据此可知( )
A.生产实践推动了科技发展 B.古埃及人民重视精耕细作
C.古埃及自然灾害不可避免 D.古埃及人民相信灵魂不死
2.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下列最适用于研究“古代埃及”的第一手史料是( )
A.百家讲坛《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 B.历史遗迹吉萨金字塔群
C.出土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D.历史著作《古代埃及史》
3.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位的变化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每年354天的阴历;中国古代以月相变化和太阳回归年为依据制定了阴阳合历。由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
A.同一性 B.多元性 C.一体性 D.特殊性
4.《汉谟拉比法典》统一了重量、长度和容量的单位,还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古巴比伦( )
A.君主专制正式确立 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城市自治得以实现 D.吸收借鉴中华文明
5.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上部浮雕呈现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画面。这一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展示高超的雕刻艺术 B.彰显法典的神圣权威
C.纪念汉谟拉比的功绩 D.反映当时的宗教信仰
6.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起初因宣扬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宣扬“众生平等”,迎合了广大贫苦百姓;后又因倡导“忍耐顺从”,得到统治者的追捧。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最终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佛教的教义 B.佛教传播的背景 C.佛教形成的过程 D.佛教传播的原因
7.印度总理辛格曾说:“尽管政府做出不懈努力,但是在印度许多地方,达利特(即贱民)仍然面临着社会歧视。”2022年9月,印度一名贱民男孩由于拼写错误遭到学校老师棍棒殴打,抢救无效去世,印度北方地区爆发抗议活动。印度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A.宗教信仰 B.佛教传播 C.法律制度 D.种姓制度
8.霍华德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最早的城市在世界的七大地区都有出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在非洲和亚洲,它们都位于大河岸边,这表明了水、灌溉和农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下列遗址中能够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摩亨佐 达罗遗址 B.亚历山大城遗址
C.迈锡尼遗址 D.罗马城遗址
9.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B.编制“儒略历”
C.打败对手,控制元老院 D.创立“元首制”
10.“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毕竟是在不相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据此可知( )
A.人类文明最初诞生于两河流域
B.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C.文明成长呈现地域性与世界性
D.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11.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洪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为两河流域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材料强调了( )
A.各地区之间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B.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特征
C.古代文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 D.亚非文明不断延续和发展
1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这说明该法典维护的是( )
A.理发师的利益 B.奴隶的利益 C.外邦人的利益 D.奴隶主的利益
13.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都位于北纬20度至40度的大河流域。究其原因,在于相关区域适合( )
A.游牧生活 B.海外贸易 C.农业耕作 D.手工业生产
14.如表是小澍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做的学习笔记。由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金字塔 佛教 楔形文字 种姓制度 阿拉伯数字 《汉谟拉比法典》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
15.据载,波斯一带的年轻人从小阅读《荷马史诗》,“唱颂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诗”;梵文史诗《罗摩衍那》就深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影响,由此可见( )
A.文化传统将影响统治策略 B.希腊文学是世界文学发展的源头
C.征服者推行文化包容政策 D.不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
16.公元前509年,罗马推翻王政建立共和国后,贵族出身的卢修斯作为退任的执政官,被选入一个重要政治机构。在一次会议上,他与其他数百名成员共同讨论是否对邻近的埃特鲁里亚城邦发动战争,还审议了新当选执政官提交的年度财政预算,并最终投票通过了相关决议。这体现了罗马共和国拥有决策权的机构是( )
A.国民大会 B.元老院 C.公民大会 D.保民官
17.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开始接触希腊文化,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略微调整了字母的形状与发音,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拉丁字母。这体现了古罗马文化( )
A.注重吸收创新 B.追求风格多元 C.侧重标新立异 D.凸显中西合璧
18.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研究希腊古典文化最可信的史料是( )
A.电影《诸神之战》 B.帕特农神庙遗址
C.《荷马史诗》 D.《苏格拉底之死》油画
19.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出现如下场景:来自希腊的商队满载橄榄油和陶器,波斯商人携丝绸与香料在此交易;城中图书馆的学者们正将埃及的数学手稿翻译成希腊文,同时巴比伦的天文学记录被编入新的研究著作。这些场景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 )
A.推动不同文明交融 B.使希腊文化完全取代东方文化
C.消除各民族的矛盾 D.打破了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
20.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本部是泛希腊化的天下,但周边地区族群成分处处不同,不能建立类似中国的郡县制度,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该学者旨在揭示罗马帝国( )
A.对世界的重大影响 B.对外扩张的过程 C.与希腊的差异之处 D.隐含着分裂因素
21.柏拉图认为,古埃及人的激情更多是追求物质的富饶,他们没有希腊人这种对知识的热爱。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埃及建立种姓制度 B.埃及法学系统完整
C.希腊发展海外贸易 D.希腊哲学成就突出
22.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希腊文明的兴衰 B.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C.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D.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
23.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该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
A.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 B.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
C.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4.共和政体是罗马共和国实行的一种国家形式,它较早体现了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
A.保民官有权否决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B.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C.凯撒被元老院任命为终身独裁官 D.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政治形式
25.“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二、材料题
26.从专制到民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的一切公职对所有公民开放,通过抽签选举产生(将军除外),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思想。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材料三:下面是关于罗马法的图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这句话。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27.请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历经10年征战,他建立起一个史无前例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一过程中,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也得以开辟。▲古罗马的兴起大约在公元前700年,是以罗马城的修建为标志的,经过几百年的征战与发展,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强大帝国。
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B
6.D
7.D
8.A
9.A
10.D
11.C
12.D
13.C
14.A
15.D
16.B
17.A
18.B
19.A
20.D
21.D
22.B
23.D
24.A
25.D
26.(1)公民广泛参与政治;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直接民主。(三点即可)
(2)“最狭隘”: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最充实”: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权力制衡,是当时最先进的民主形式。
(3)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最终法典化。
27.题目:战争是把双刃剑
论述:亚历山大东征伴随着暴力与血腥,但也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传播了罗马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严重的压迫。因此,战争是把双刃剑,是人类文明交流的方式之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融合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