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天空上演了“众星捧月”的天文奇观—肉眼可见的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依次排列在月球周围。由于天文学家对这一奇观作了预测,许多天文爱好者大饱了眼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A.金星和火星 B.土星和金星 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
2.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
A.金星和火星 B.土星和金星 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天空中飞行的飞机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⑤陨石⑥流星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
4.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 )
A.核聚变反应 B.核裂变反应 C.放射性元素衰变 D.反射其它恒星能量
下图为某同学梳理的“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a图中( )
A.Ⅰ、Ⅱ、Ⅲ层中均可能出现太阳黑子
B.Ⅰ层中有可能出现日冕物质抛射现象
C.Ⅱ层中耀斑爆发会干扰卫星导航信号
D.Ⅲ层中日珥活跃时可诱发太平洋海啸
6.b图中可反映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原因是地球( )
A.体积和质量适中 B.有月球这一卫星的保护
C.有厚薄适度的大气层 D.与其它行星公转轨道互不干扰
7.2016年3月9日,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迎来了一场日食。其中东南亚部分地区可见日全食,全食带从印度洋北部开始,经过印度尼西亚、西太平洋部分岛屿,在太平洋东北部结束。如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某次日全食照片。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和变化的动力②产生磁暴的“元凶”③极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太阳外部结构从里至外依次是( )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C.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2024年5月5日,国家天气监测中心发布如下信息提示:北京时间14时01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1.3X级),预计未来三天仍可能爆发M级甚至X级以上耀斑。完成下面小题。
9.耀斑( )
①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②持续时间约为11年
③是太阳内部能量剧烈释放的表现④表现为太阳表面增亮的斑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耀斑爆发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引发持续性干旱 B.诱发高震级地震 C.提供丰富太阳能 D.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科学家对美国“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以及磁场亚暴等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中M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材料中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天体是( )
A.M B.N C.P D.Q
12.与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3.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辐射能与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环流关系不大
B.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地方位于四川盆地
D.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如下图为太阳辐射量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 B.20°N地区 C.40°N地区 D.60°N地区
15.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纬度因素 D.通过的大气路径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圈层 B.生物圈独立于水圈与岩石圈之外
C.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D.大气圈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17.如图中a、c之间的虚线是( )
A.生物圈下界 B.地壳与地幔分界线 C.地下水位线 D.地幔与地核分界线
18.如图中代表岩石圈的是( )
A.a+c B.b+c C.c D.d
19.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 )
A.地球内部结构 B.大气的物质组成 C.水圈能量来源 D.地震发生的时间
2023年9月18日21时21分,我国东海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70km。完成下面小题。
20.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1.符合此次震源所在圈层特点的是( )
A.该圈层主要为液态 B.只有纵波穿过该圈层
C.其下界为莫霍界面 D.软流层位于该圈层中
22.地震发生时,乘船在东海海域旅游的居民会感觉到身体( )
A.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C.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D.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23.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图中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5.地层④~①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
B.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动物
D.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海生无脊椎
某中学地理老师带领学生到浙江某地开展“寻找化石”的研学活动。某同学采集了鱼类和蕨类植物化石残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该同学采集的化石残片,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7.下列地球演化历史特点,发生在该化石形成时期的是( )
A.恐龙在地球销声匿迹 B.被子植物占据主导地位
C.煤炭形成的重要时期 D.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下图示意不同地质年代生物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甲、乙、丙三图示意的代表性动物大量生存的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乙、丙、甲
29.甲图所示地质年代( )
A.蕨类植物已灭绝 B.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C.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D.是形成铁矿的重要年代
二、填空题
30.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表为“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为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
行星 距太阳(地球=1) 体积(地球=1) 赤道半径(千米)
水星 0.387 0.056 2440
金星 0.723 0.856 6050
地球 1.00 1.00 6378
火星 1.52 0.15 3395
木星 5.20 1316.00 71400
土星 9.50 745.00 6000
天王星 19.20 65.20 25900
海王星 30.10 57.10 24750
(1)图中天体系统共有 级,其中比太阳所在天体系统高一级的是银河系和 (填写乙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
(2)图中丙代表的天体是 ,与其距离最近的行星是 。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点为 , , ,分为 , , ,三种类型。
(4)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按照相互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数字横线上,完成下图。
Ⅰ ;Ⅱ ;Ⅲ ;Ⅳ 。
a.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b.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
c.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氧气 d.日地距离适中
3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
(1)图中E、F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分别是:E F ;
(2)图中分界面M是 ,G是 。
(3)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不连续面M以上为 ,M和G之间为 ,G以下为 。
(4)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 ,位于图中MG之间的上部,该层顶部至地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叫 。
(5)黄河口凹陷油气勘探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 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有储油构造的是 。
三、综合题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恐龙生活在 代,该时期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 。
(2)简要说明恐龙生活的时期生物进化的表现是: 植物极度繁荣; 动物大量繁殖,并逐渐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3)在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有 纪和侏罗纪。(写年代名称)
(4)古生代末期,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到了后期形成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A C D D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A C D B A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 D C C D B B C B C
30.(1) 四 河外星系
(2) 地球 金星
(3) 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4) b d a c
31.(1) 横波 纵波
(2)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 地壳 地幔 地核
(4) 软流层 岩石圈
(5) 横 A
32.(1) 中生代 白垩纪
(2) 裸子 爬行
(3)石炭纪-二叠纪
(4)联合古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