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10月)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10月)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
一、单选题
1.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下列不能作为火箭推进剂的是
A.液氮-液氢 B.液氧-液氢 C.液态-肼 D.液氧-煤油
2.下列做法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A.食盐中添加碘酸钾 B.食物存放在冰箱里
C.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 D.糕点包装内放置除氧剂
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化学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则此反应可以表示为
A. B. C. D.
4.平流层中氯氟烃的光解产物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反应①是决速步
C.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改变了反应过程
D.总反应为,和均为催化剂
5.下列反应的焓变和熵变与冰融化为水的变化一致的是
A.
B.
C.
D.
6.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或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生成的速率 B.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推动活塞探究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A.A B.B C.C D.D
7.已知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溶于水,但是在水中难电离
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Cl固体,溶液红色会变浅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
D.将2 mL 0.1 mol/L KI溶液加入5 mL 0.1 mol/L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KI和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8.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的过程是该工艺的核心环节,该过程为,550℃时,将2mol和1mol放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9.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g) N2O4(无色,g) ΔH<0。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后封口,起始状态如图甲所示,恒温时,注射器在拉伸或压缩的过程中气体的透光率(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对注射器的移动轨迹判断正确的是
A.N→M→N B.N→M→P
C.N→P→N D.N→P→M
10.对反应(I为中间产物),相同条件下:①加入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幅缩短;②提高反应温度,增大,减小。基于以上事实,可能的反应历程示意图(——为无催化剂,------为有催化剂)为
A. B. C. D.
11.下列过程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向浓氨水中加入生石灰可以用来制备氨气
C.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硫酸,溶液颜色变深
D.合成氨反应,为提高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高温度的措施
12.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
B.断裂2 mol NO和2 mol CO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小于断裂1 mol 和2 mol 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
C.升高温度,可使正反应的活化分子数增加,逆反应的活化分子数也增加,但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增大压强使容器体积减小,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13.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NO(g)+O2(g)=2NO2(g)的ΔH>0
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不能提高NO转化率
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
D.380℃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000
14.已知:,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2molB发生反应,时达到平衡状态I,在时改变某一条件,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II,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
B.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加入C
C.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II)>(I)
D.平衡常数K:K(II)二、解答题
15.某实验小组在不同温度下,用2%溶液与不同试剂混合,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氧气全部放出所需时间,来探究影响分解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温度/℃ 2%溶液的体积/mL 的试剂 时间
1 25 20.00 几乎不分解
2 25 20.00 82 s
3 25 20.00 202 s
4 100 20.00 65 s
5 25 20.00 中通气体使其 几乎不分解
6 25 20.00 中加入固体,使其 75 s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1、2、3可以得出, (填离子符号)促进分解生成氧气,且促进效果 (填离子符号)更好。
(2)实验1设计的目的是 。
(3)实验 (填实验序号)探究温度对分解的影响。
(4)向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实验5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由上述实验可知,酸 (填“抑制”或“促进”,下同)分解,碱 分解,向中加入固体,分解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
16.研究碳、氮等元素化合物的转化对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Ⅰ.工业上利用甲烷或活性炭还原可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1)已知:①

甲烷直接将还原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和发生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测得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如下。
0 10 20 30 40 50
NO 1.00 0.40 0.20 0.30 0.30
0 0.40 0.60 0.60
0 0.60 0.60
①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
②30 min后若只改变一个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选项字母)。
a.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b.缩小容器的体积 c.通入一定量的NO d.使用催化剂
Ⅱ.工业上可将CO转化为甲醇进而再利用。已知,若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进行反应,初始体积为3 L,保持压强不变,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中曲线所示。
(3)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时,改变压强,反应又重新达到平衡B,则压强 (填“>”“<”或“=”),其原因是 。
(4)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时,CO的体积分数为25%,此时CO的转化率为 ;平衡常数 。
17.实验室用盐酸、溶液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盐酸 溶液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23.8
3 21.5 21.6 24.9
(1)实验室配制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容量瓶外还需要有 。
(2)装置中玻璃搅拌器的作用是 。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盐酸和溶液的密度按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浓度为,不是的原因是 。如改用的盐酸与的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
(5)本实验所得的中和热结果与查阅资料中和热有偏差,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选项字母)。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内筒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
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18.工业合成的反应为 。
(1)已知:时,部分物质的相对能量如表所示。
物质
相对能量/() 0
,此条件下的燃烧热 的燃烧热(填“>”“<”或“=”)。
(2)催化加氢合成甲酸的过程中,不断升高温度,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B.C.D.
(3)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合成,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该反应进行到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B.C. D.
(4)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不参与反应)发生反应合成甲酸,测得反应过程中体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用单位时间内压强变化量表示)。
②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
③此反应的分压平衡常数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物质的量分数;用含的式子表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D D C A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D C D B
15.(1) I-、Fe3+ I-
(2)作对照,排除K+和Cl-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3)2和4
(4)2I-+H2O2+2H+=I2+2H2O
(5) 抑制 促进 增大KOH溶液的浓度,反应I2+2KOHKI+KIO+H2O的平衡正向移动,KIO的浓度增大,KIO分解生成O2的速率加快,所以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
16.(1)
(2) bc
(3) < 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升高,故
(4) 50% 4
17.(1)胶头滴管、量筒
(2)使酸和碱充分混合,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3)-56.8
(4) 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使测量数据更加准确 不相等 相等
(5)ABE
18.(1) >
(2)AC
(3)AD
(4) 0.03p 6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