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滕州二中新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滕州二中新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级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1 次模拟检测 政治参考答案
2025年10月
1-5 DBCCB 6-10 ABABD 11-15 ACBAD 16-20 BCCCD
21-25 BABDC 26-30 BAACB 31-35 AADCD
36、①无数革命先烈救亡图存的各种尝试,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3分)
②1917年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3分)
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3分)
④1949到1956年,在党的带领下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3分)
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3分)
36、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1分)
②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是其产生的历史前提(2分)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3分)
③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分)
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3分)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3分)2025级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1次模拟检测
政治参考答案
2025年10月
1-5 DBCCB
6-10 ABABD
11-15 ACBAD
16-20 BCCCD
21-25 BABDC
26-30 BAACB
31-35 AADCD
36、①无数革命先烈救亡图存的各种尝试,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
惨命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3分)
②1917年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3分)
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3分)
④1949到1956年,在党的带领下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建
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3分)
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3分)
36、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1分)
②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是其产生的历史前提(2分)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
学的伟大飞跃(3分)
③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分)
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
的伟大跨越(3分)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
践的历史性飞跃(3分)2025 级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1 次模拟检测
政治试题
2025.1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70分,第Ⅱ卷3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请将第Ⅰ卷每小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对应题目上,请将第Ⅱ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先后顺序,以下图片反映的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① B. ③——②——①——④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④—①
2.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资本家“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自己就相对地越贫穷。资本会引发普遍的社会性危机,经济领域的危机最终会扩展至“国家制度、社会结构等资本主义关系的各个方面”。以上论述揭示了 ()
①资本家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造就了大批自由的雇佣工人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孕育着最终埋葬资本主义的因素
④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恩格斯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解放某一个阶级,高一政治试卷 第01页 (共12页)
而是想解放全人类。……对所有这些人来说,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把它发现出来,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他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主张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
②看到资本主义弊端,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③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④认为实现理想的社会依靠人们的理性,不靠阶级斗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客观的“历史法则”展开对历史规律的进一步探索。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布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①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民主体地位
②找到了变革社会的正确路径和坚定力量,揭示社会主义必胜利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④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5. “二次革命论”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必须经过长久停顿,才可向社会主义转变。“二次革命论”()
①没有准确把握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
②肯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③否认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④正确估计了资产阶级的实力和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6.1954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在南昌首飞成功:1956年,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下线。“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但此阶段也因十年内乱而曲折。此阶段()
①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科学技术成绩显著,我国跻身于创新型国家行列
高一政治试卷 第02页 (共12页)
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奠定了基础
④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进步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原始社会一奴隶社会一封建社会一资本主义社会一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农具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成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据此,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大机器时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同样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上述材料共同说明()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9.《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文中强调:我们绝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吸收各种不同思想文化的开放性
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③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能够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推向发展顶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高一政治试卷 第03页 (共12页)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这一论述()
①是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②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的阐释
③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揭示了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空想社会主义者要么停留于理论上的批判,要么止步于对未来乌托邦的美好憧憬。马克思深刻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上述论断表明,马克思主义()
A.从理性原则出发,明确反对空想社会主义
B.是实践的理论,揭露资本主义运行的弊端
C.是革命的理论,揭示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D.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13.五四运动如一道光,照亮了黑暗中国前进的方向;如一声惊雷,震醒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如一团火,点燃了我们寻求民族复兴的动力。在五四运动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五四运动()
①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在探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不懈奋斗,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
高一政治试卷 第04页 (共12页)
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改变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多样性
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历史智慧和历史担当
④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超越了人类社会的其他现代化模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私”字最古形体是《古玺》中的小篆,写作“ム”,表示自己的,而后加上一个义符“禾”,以“私”作为“ム”的假借字。左半部分形旁“禾”表示禾苗,右半部分“ム”读“sī”,声旁,表示自己的意思,本义是私人所拥有的“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粮食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②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私有制确立,国家产生
③私有制是伴随着种植业的发展而产生的
④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唐代诗人张籍在《野老歌》中写到:“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下列选项中能解释诗中现象的是 ()
①农民可以占有的生产资料很少,贫富分化严重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生产工具的显著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④在苛捐杂税压迫之下的广大农民不得不进行辛勤劳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2023年9月26日,“凝视三星堆一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别展览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该展览聚焦商代晚期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展出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贵文物。据此可推测,三星堆遗址所处的时期()
①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了部落
②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
③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④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高一政治试卷 第05页 (共12页)
18.继2024年1月德国火车司机罢工后,当地时间3月12日,德国汉莎航空约1.9万工会成员举行罢工,造成1000余个航班被取消,12万名旅客的出行受到影响。汉莎航空工会组织此次罢工主要是为了向航空公司施压,要求为空乘人员增加工资并提供通胀补贴。此外,工会诉求还包括增加带薪休假时间、提高养老金和退休保障等。下列对德国工人罢工分析正确的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
B.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工人进行罢工的总根源
D.工会工人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19. “相对于奴隶和封建剥削,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超过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来源。”以下说法最贴合材料主旨的是()
A.资本家的各种利润来源于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所付出的资本
B.因为工人没有生产资料,最终无法摆脱被资本家剥削和压迫
C.资本家对工人劳动成果的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要有大批能够自由出买劳动力的人
20.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纷纷构建社会福利制度。李光耀曾在他的著作《李光耀观天下》中指出,欧洲的高福利并没有前途,高福利制度只会让欧洲逐步地走向衰落。如今西方国家纷纷爆发高福利危机,加快了西方衰落的历史进程。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福利制度使劳动者丧失奋斗的动力,导致国家衰落
②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阶级间的矛盾
④高福利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阶段,其思想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
①没看到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设计了未来社会的蓝图,看到了阶级斗争的强大力量
高一政治试卷 第06页 (共12页)
③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④脱离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实际,具有历史局限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1848年,时年30岁的马克思和28岁的恩格斯合作完成了《共产党宣言》。从此,人类文明史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②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③意味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这一论述()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孕育着埋葬资本主义的因素
②说明了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是资本主义灭亡的决定性因素
③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④表明了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成功实践与创新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求索中,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顺应党和人民发展需要,持续焕发出鲜活强大的生命力。这启示我们()
①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科学社会主义
②坚定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不变的、人民的理论
④坚信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不会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5.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
高一政治试卷 第07页 (共12页)
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完成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6.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终究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历史事实充分证明()
①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共产党人取得成功的奥秘
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7.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①→④→②→③
28.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据此,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认识正确的有()
①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高一政治试卷 第08页 (共12页)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④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
项目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0 7.1%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①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需要组织起来
④党确立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0.忆往昔心潮澎湃,望来路重任在肩。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了精确判断,总结了过往经验,同时拉开了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序幕。中共八大的召开()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确立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③明确了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1.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革命向前发展,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两个步骤尽管革命任务不同但必须互相衔接
③这两个步骤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渐融为一体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国就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
高一政治试卷 第09页 (共12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2.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毛泽东提出:“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的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毛泽东思想()
①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在总结国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为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提供了前提条件
④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成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3.习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很难顺利推进。”以下对“积累”分析正确的是()
序号 主题 内容
① 思想条件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② 物质条件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③ 制度条件 完成“一化三改”,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④ 宝贵经验 要独立思考,照抄别国经验是要吃亏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国民经济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成就能反映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
①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人民当家作主
②“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③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④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5.1956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历史地位和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
高一政治试卷 第10页 (共12页)
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3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下列表格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时空脉络。
◆ 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1516年,《乌托邦》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一系列人类文明成果,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现实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在革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
1945年5月,苏联红军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在苏联的帮助下,亚洲的中国、越南以及美洲的古巴等国也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及其实践的历程。(15分)
高一政治试卷 第11页 (共12页)
3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论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5分)
高一政治试卷 第12页 (共12页)2025级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1次模拟检测
而是想解放全人类。…对所有这些人来说,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把它
发现出来,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他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政治试题
①主张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
②看到资本主义弊端,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2025.10
③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70分,第IⅡ卷30分,共100
④认为实现理想的社会依靠人们的理性,不靠阶级斗争
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注意事项:
4.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客观的“历史法则”展开对历史规律的进一步探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索。
2.请将第I卷每小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对应题目上,请将第Ⅱ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布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以
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不能答在试卷上。
下解读正确的是()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①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民主体地位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②找到了变革社会的正确路径和坚定力量,揭示社会主义必胜利
1.根据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先后顺序,以下图片反映的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④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0⊙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二次革命论”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
①蒸汽机车
②甲骨文
③石器
④铁犁牛耕
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必须经过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长久停顿,才可向社会主义转变。“二次革命论”()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①没有准确把握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
2.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资本家“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自己就相对地越
②肯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贫穷。资本会引发普遍的社会性危机,经济领域的危机最终会扩展至“国家制度、社会结构等资本主
③否认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义关系的各个方面”。以上论述揭示了()
④正确估计了资产阶级的实力和价值
①资本家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造就了大批自由的雇佣工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6.1954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在南昌首飞成功:1956年,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
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孕育着最终埋葬资本主义的因素
下线。“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但此阶段也因十年内乱而曲折。
④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此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①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恩格斯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解放某一个阶级,
②科学技术成绩显著,我国跻身于创新型国家行列
高一政治试卷第01页(共12页)
高一政治试卷
第02页(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