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北湖校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期10月测试(一)历史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C B B C D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B A A C D17.(1)特点:服务于统治需要;手抄文书和印刷文书并行;文书传递注重时效性、规范性;管理制度严格;文书写作注重理性思维,文书内容关注现实问题、议论事理等。(4分)背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科技进步,印刷术的发展;理学的兴起;科举制的发展;书院的兴盛;交通发展,邮驿传递系统建设发展等。(4分)(2)有助于信息的传递;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扩大理学思想影响;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丰富了文学的内容等。(任意3点6分)18.(1)特点:立储以皇长子为主;立储年龄普遍较低;皇子在储时间长。(4分)(2)不同:继承方式相对多元(或秘密立储、遗嘱传位等);根据政治需要调整制度,更具灵活性;皇权主导继承,宗法、文官集团影响小。(4分)成因:吸取明代嫡长子制的教训;满族传统政治文化与中原制度的融合;皇权强化的需要;晚清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4分)19.(1)相同点:①都服务于革命需要,打破经济封锁;②都采取灵活政策,鼓励商业发展;③都注重规范市场秩序。(4分)不同点:①土地革命时期:以公营经济为领导,合作社与私营经济并存;②抗日战争时期:强调“对外调剂”与“对内自由”结合,更注重自给自足。(4分)(2)历史意义:①保障根据地物资供应,支持革命战争;②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③积累经济建设经验,为新中国经济政策提供借鉴;④巩固根据地政权,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任意3点6分)20.示例:卢作孚:时代漩涡中的多元探索者。近代中国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卢作孚身处这一时代漩涡,开启了多元探索之路。20世纪初期,面对晚清政府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的入侵,积极投身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开始了革命救国的艰难探索。创设通俗教育会、创办通俗教育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启迪民智,探索教育救国之路;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促进了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发展,为中国持久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践行了“民生精神”,弘扬了爱国主义,探索实业救国之路。开展北碚乡村建设,兴办工厂,投身科教文卫事业,改变了北碚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积极探索实践“乡村现代化乃至是国家的现代化”的建设事业。卢作孚的一生,以关注民生、推动国家现代化为己任,矢志不渝地实践“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北湖校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期10月测试(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陶寺遗址中,墓葬依照等级高低随葬规格不同的成套礼器,并形成一定的规制,同时考古人员在其大型墓葬中,发现了成套的形制精美的乐器组合,如石磬、土鼓和鼍(tuó)鼓等器物。据此可知,当时( )A.权贵垄断乐器生产 B.礼乐文明的雏形形成C.早期国家特征明显 D.手工业技术高度发达2.汉代从维护皇帝集权、防止诸侯生乱出发,保留了秦代的郡县制;同时,吸取秦朝因取消封国失去藩屏而迅速覆亡的教训,恢复、改良了分封制,通过扩大封国数量、缩小封国规模、削弱封国实力的方法,使“国”实际上变成了“郡”。这体现出汉代( )A.抛弃了秦朝制度的不利因素 B.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治理策略C.调整了地方行政的管理层级 D.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制度基础3.唐中央实施分层决策,第一层为尚书省六部长官和左右仆射“八座议事”;解决不了的问题报给第二层“政事堂会议”,由全体宰相集体决议;如仍有分歧,则由皇帝召集“两仪殿会议”;以上三级会议,所有谏官都参加,有文字建议权。这种做法旨在( )A.强化尚书省的行政决策中枢地位 B.完善谏官对决策的监察权C.提高中央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D.削弱宰相权力以加强皇权4.下表为南宋关于漕粮输送的部分诏令表中变化的成因是( )1127年 “诸路纲米以三分之一输送‘行在’(河南商丘)、余输京师(开封)”1128年 “二广、(荆)湖南北、江(南)东西纲运,输送平江府(苏州),京畿、淮南、京东西、河北、陕西及川纲输送‘行在’(扬州)”1129年 “诸路纲运见钱并粮输送建康府户部,其金、银、绢、帛并输送‘行在’(江苏境内)”注:“行在”即皇帝所在地。A.经济重心南移 B.江淮运河疏通C.政治中心变迁 D.皇帝例行巡游5.《元史·百官志》载:“元世祖设行省,总揽一省之政,凡赋税征调、刑狱诉讼、农田水利、驿站往来,皆可裁决。然行省所掌军权,须禀命于枢密院;重要政务决策,须咨请中书省;官吏迁调,则由吏部铨选。”这一制度设计反映了元朝( )A.行省拥有独立的行政管辖权 B.中央对地方的节制与分权C.地方权力被过度削弱 D.中枢机构相互牵制6.南宋时期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叶适提出:“道在物中,不能离物而独存”,并主张“利,义之和;利,义之本”,认为“仁义”必须通过实际功利的实践来体现。这一思想主张( )A.属于唯心主义的哲学范畴 B.蕴含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C.强调以仁义教化维护纲常 D.与程朱理学义利观相一致7.按明制,除了发生重大变故而免朝,皇帝每日都得上早朝,接受文武群臣的朝贺,并现场裁决各衙门所奏事务。明代中后期皇帝不面议、不批答、不亲政,但偶尔批答、偶尔亲政,甚至时时别出心裁地驳回内阁票拟。这表明明代中后期( )A.专制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B.君主与官僚集团矛盾加剧C.封建专制制度日益僵化 D.内阁的行政权力迅速膨胀8.明朝的海外贸易政策经历了“开——关——开”的调整。与明朝对待海外贸易的“开——关——开”政策开放思路相反,清朝走了一个“关——开——关”的政策闭环路线。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文明自信的失却 B.清王朝综合国力的下降C.西方殖民势力太过强大 D.统治者经济观念的差异9.163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显示:从台湾运往长崎的中国生丝,每担售价220两白银,而同期福建产地售价仅110两白银。同一时期日本白银兑金比率比中国高25%。这( )A.改变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B.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C.推动了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D.导致了中国金银比价严重失衡10.在江南地区,明中期以后木刻版画“登峰造极、光芒万丈”。出身刻书世家的黄应光的《忠义水浒传》,刘君裕、郭卓然二人共同镌刻的《西游记》都是明代版画的名作。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A.活字印刷术推动文化传播 B.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C.受到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 D.艺术呈现世俗化的特征11.据统计,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到清朝灭亡,中国共借外债库平银约12亿两,但实收仅约6.6亿两,相当于借款原额的54.8%。仅折扣一项,列强及利益相关人就拿走了将近5.4亿两,占借款总额的45%以上。这充分说明( )A.列强资本输出导致中国白银外流B.晚清财政具有半殖民地特征C.国际金本位制造成中国利权破坏D.财政危机是清朝灭亡的根源12.如图所示为《劳动界》创刊号(陈独秀等创办,1920年8月)封面。对该刊物的创办解读正确的是( )A.通过白话文倡导民主科学思想B.启发工人觉悟以促进阶级觉醒C.中共积极推动工人运动的开展D.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13.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多种形式的合作社蓬勃发展起来,如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结合,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等。1934年2月,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这些做法( )A.有利于粉碎国民党的封锁 B.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加强了苏区社会主义性质 D.建立起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14.1941年,晋察冀边区参加村级选举的各阶层公民占其阶层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这一选举状况(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商人 妇女 青年93.1% 85.5% 80% 84% 91% 57% 83% 91%A.体现了“三三制”原则 B.缘于落实减租减息政策C.反映出工农是抗战的主要力量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较之《中国土地法大纲》有如下变化:第一,将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第二,将对中农的土地由彻底平分改为完全不动;第三,对地主,除没收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乡村多余的房屋外,其他财产不予没收。这些调整( )A.改变土地私有性质,实现土地国有B.促进解放战争胜利,完成民主革命C.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减少改革阻力D.平均分配所有土地,废除封建剥削16.1961年1月,毛泽东一再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出要在1961年“搞个实事求是年”,并亲自组织和领导调查组,分别到浙江、湖南、广东等省的农村进行调查。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分别深入基层展开调研。这表明党中央( )A.全面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C.重新确立了全党的思想路线 D.对前期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二、材料题(共4道题,共计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地方行政运作,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如何确立快捷的文书信息传递,以保证上情及时下达,下情能不留滞地通上。宋代地方文书运行,已采用世界先进的印刷术。在宋代地方文书传递与颁行中,已推广“摹印颁行”“镂版宣布”,显示了宋代地方信息传播已非专靠手抄传递,这是重要的改革。另外,宋代地方行政的文书流程,有明确的时限规定,这是保证文书时效性的重要制度。宋朝文书依据轻重缓急,规定文书下达、传递、接收、颁布的期限,并落实到人的责任追究制。朝廷经递铺、邮驿机构下达到州郡,都须登记在册备案:“诸急脚、马递铺给大历,人给小历。本州预于前一月中旬,以官纸用印,递付逐铺节级分授。遇有传送,以日、时、名、数,钞上大历,誊入小历。”文书封送到县,有严格的登记编号手续:“(县)令佐即日勒吏开拆,分授乡书手,各置历,当官收下,排日以‘千字文’为号。”至于中央颁布的重要政令,“凡州郡赦书初到之日,集官、吏、军、民而宣读焉”。即必须由地方长吏集合官吏军民当众宣读。——改编自龚延明《宋代地方权力运作的全方位考察》材料二 宋代文书为之一变,新儒学思想观念逐渐强化起来。唐、宋各大家的散文中有相当多的文书作品,主要是奏议、章表等。经学家与新儒学学者们很多是文书写作的主体,他们的文体改变了传统文书就事论事、缺乏理论深度、以公文化的俗套语为主的书写,注重理性思维、议论朝政与社会问题、探讨理论原则,成为时代文书写作的主流。理学议论之风渗入文书各类文体,包括皇帝专用文书,大臣上奏文书,官府上行、平行以及下行文书。宋代臣僚上殿“每事辄具札子进呈”,札子成为宋人广泛使用的上奏文书,更是相当普遍地具有议论事理的特点。——改编自徐文、方汉文《宋代新儒学与文书学话语的新建构》(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书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宋代文书制度形成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文书制度的作用。(6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皇储概况(选录)君主 太祖 成祖 仁宗 宣宗 英宗 神宗 思宗皇储 朱标 朱允炆 朱高炽 朱瞻基 朱祁镇 朱见深 朱常洛 朱慈烺二者关系 皇长子 皇长孙 皇长子 皇长子 皇长子 皇长子 皇长子 皇长子立储年龄 14岁 15岁 26岁 13岁 2岁 3岁、10岁 19岁 2岁在储时长 25年 7年 21年 15年 8年 12年 20年 15年——据孙崇涛《明代东宫制度研究》整理材料二 清初不立储君,康熙以后有明立太子、秘密立储、遗嘱传位、懿旨继位等不同做法,其间皇太子制度始终不废。康熙时期曾明立太子,体现靠近中原政治传统意向。其后秘密立储,为皇权凌驾贵族权力然而在皇位继承方面并不全面中原化的表现。该做法在乾隆四十八年确定为制后,嘉、道时期当亦秘密立储,但其运行方式变形,相关记载中存有疑点,再后该制并未施行。至于晚清,经秘密立储实践而形成的皇权继替秘密运行方式,在皇权旁落情况下成为将皇帝本人傀儡化的机制。——摘编自赵轶峰《清皇太子制度拾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皇储制度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皇储制度相较于明代的不同及其成因。(8分)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30年,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苏区设立对外贸易处和船舶检查局,征收货物税,并与商人展开合作,采办苏区所需物资。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各级苏维埃政府采取灵活政策,鼓励私营商业……1934年毛泽东指出,苏区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其中公营经济是领导组织,合作社是苏区经济建设的“主要之一环”,私营经济也是苏区经济不可或缺的力量。——摘编自李玉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如何应对经济封锁?》材料二 1941年,日军妄图切断抗日根据地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中共中央开始寻求独立自主、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道路,提出双项政策,一是“对外调剂”,即奖励边区内剩余土产出口,换回必需品或无代替品……二是“对内自由”,即在不违反政府法令之下,边区内外的商人或百姓都可以在边区内自由买卖……对于哄抬物价、破坏市场平衡的现象,贸易局会依据法令进行严格纠正。——摘编自赵忠秀等《红色贸易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的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商业政策的主要异同。(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商业政策的历史意义。(6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区人。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以下是他的主要个人经历:1911年,卢作孚在成都参加了“保路同志会”和“同盟会”,积极投身辛亥革命。1921年,卢作孚在四川泸州创设通俗教育会,开展民众教育和新教育改革活动。从1924年开始,在四川成都创办了通俗教育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是当时中国开展民众教育运动最好的通俗教育馆之一。从1925年开始,卢作孚在合川募集资金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在他领导下民生公司由弱到强,1935年挤垮了美国捷江公司和英国轮船公司,将列强势力逐出了川江。1927年开始北碚嘉陵江三峡的乡村建设。至1932年,建立起新的科学事业——中国西部科学院,新的教育事业——兼善中学,新的工矿企业——三峡染织厂、天府煤矿公司和北川铁路,新的卫生事业——峡区地方医院。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北碚迅速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城镇,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楷模。被当地人民誉为“北碚开拓者”。1938年秋,卢作孚领导民生公司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用40天时间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3万人员,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国民政府嘉奖。宜昌大撤退,也被誉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广州、香港等地设立办事处,开始经营远洋航运。1950年6月从香港回四川,担任民生公司总经理。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以“时代·探索”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史论结合;②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北湖校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期10月测试(一)历史答案.docx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北湖校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期10月测试(一)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