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浣东初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9月阶段性测试 科学试题(第1章)1.(2025七上·诸暨月考)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种子为什么会萌发出幼苗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2.(2025七上·诸暨月考)为研究学校近视防控措施的效果,每个学期我们都需要检查视力。”检查视力”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3.(2025七上·诸暨月考)下列不属于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的是( )A.1980年实行土地承包制富裕了人们生活B.用CT检查发现人体内某些微小的变化C.节假日人们乘高铁旅游D.家中都用机器人扫地4.(2025七上·诸暨月考)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小明用一根细绳比较甲乙两个文具盒的长度,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测量的过程。在这一测量过程中,标准量为( )A.甲盒子 B.乙盒子 C.细绳 D.无法确定5.(2025七上·诸暨月考)下列常见的测量工具中,其刻度线分布不均匀的是( )A.量筒 B.刻度尺C.温度计 D.量杯6.(2025七上·诸暨月考)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不会溢出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不超过量程7.(2025七上·诸暨月考)下列数据最不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60cm B.一个鸡蛋的体积大约是50cm3C.一盒牛奶的体积为250mL D.教室的房间高约30米8.(2025七上·诸暨月考)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滴加液体B.读取体积C.测量温度D.测量长度9.(2025七上·诸暨月考)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 )A. B.C. D.10.(2025七上·诸暨月考)小科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总是存在的,所以测量结果都正确C.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D.该书宽度是12.35cm11.(2025七上·诸暨月考)小科有下列四次测量:①用受潮的木尺测量七年级上科学书的长度; ②用量筒测量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③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时过于疏松;④长度测量时没有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作为起点进行测量。其中一定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一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12.(2025七上·诸暨月考)小敏使用甲、乙、丙三把刻度尺来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测得三个数据为7.48dm、74.80cm、748.0mm,则分度值相同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都不相同13.(2025七上·诸暨月考)小浙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给同学测量体温,在给甲同学测量前他看了读数为 37℃ ,直接给甲同学测量结束后是 37℃ ,甩了之后给乙同学测量温度为 37℃ ,然后直接给丙同学测量的温度为 37.5℃ ,测量的体温准确的是 ()A.甲 乙 丙 B.甲 丙 C.甲 乙 D.乙 丙14.(2025七上·诸暨月考)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4 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24 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17 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多少?( )A.60℃ B.65℃ C.50℃ D.40℃15.(2025七上·诸暨月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项目 水质 水质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甲组 河水 500mL 22℃ 300个 280只乙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0个 90只A.含有两个变量 B.缺少对照实验C.蛙卵数过少 D.结果不明显16.(2025七上·诸暨月考)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如表所示为小科用两种不同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宽度的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测量次序 1 2 3甲组/厘米 18.31 18.32 18.36乙组/厘米 18.2 18.4 18.5A.能更精确地反映《科学》课本宽度的是乙组数据B.甲组测量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C.该《科学》课本的宽度应取 18.32 厘米D.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17.(2025七上·诸暨月考)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②取出温度计 ③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①②⑤18.(2025七上·诸暨月考)为了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某科学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他们选择两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触角,另一只蚂蚁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B.实验时应把剪掉触角的蚂蚁放在离蚂蚁窝较近的地方C.若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19.(2025七上·诸暨月考)如图所示,在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高低的实验中用到转换法,如图与其现象相符的是()A.B.C.D.20.(2025七上·诸暨月考)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 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21.(2025七上·诸暨月考)在下列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 ;(2)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 ;(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 ;(4)0.09米3= 厘米3= 毫升;(5)60纳米= 米。22.(2025七上·诸暨月考)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正确的操作和读数是准确测量的前提。(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厘米;(2)小敏用刻度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 cm,若刻度尺受热膨胀,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3.(2025七上·诸暨月考)在酒精灯、温度计、量筒、玻璃棒、体温计、镊子等实验室常见仪器中:(1)用于搅拌的仪器是 。(2)用于取用固体大颗粒的仪器是 。(3)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24.(2025七上·诸暨月考)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学想测一块空心“乐高积木”的实际体积,做了如下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做好标记1;步骤2:用针将乐高积木压入烧杯的水中,静止后做好标记2;步骤3:将水平放置的量筒中放入500毫升的水。步骤4:将烧杯中的乐高积木小心取出(积木不沾水)。步骤5:____;读出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1)请将步骤5填写完整 。(2)小科同学测量积木的体积为 厘米3。(3)小明指出了小科用的量筒量程太大,会引起较大误差。你有什么方法来减小误差?答: 。25.(2025七上·诸暨月考)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小海查找了有关伽利略温度计的资料后,自制了如图的测温装置。小塑料瓶内充满了空气,水槽中的液体为红墨水,吸管通过一个橡胶塞与小塑料瓶连通,吸管的下端竖直插在红墨水中,吸管中液柱的高度记为h。小海分别测出了不同温度下的高度h。(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2)若该测温装置上A点所对应的温度为15℃,则B点对应的温度应 (填“大于”或”小于”)15℃。26.(2025七上·诸暨月考)对于生活中一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累积法、转换法等。下图是小明所做的一些相关测量:(1)如图1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 厘米,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①为了测量出一只鸡蛋的体积,按如下的步骤进行了一个实验:如图2一个底面直径是8厘米的圆柱体玻璃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量得水面的高度是5厘米;②将鸡蛋放入水中,再次测量水面的高度是6厘米。如果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这只鸡蛋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厘米3? (结果保留整数)27.(2025七上·诸暨月考)流感高发季节,人们对自身免疫力格外关注。“江江口服液”对外宣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某研究团队为探究其真假,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身体状态一致的健康鼠20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②经口灌胃给A组鼠灌“江江口服液”,B组鼠灌____生理盐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③30天后测定两组小鼠NK细胞的活性,并计算平均;④结果:NK细胞的平均活性A组为54%,B组为55%。(注:NK细胞为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其活性越高,免疫能力越强)(1)科研人员探究的问题是 (2)经口灌胃给A组鼠灌“江江口服液”,B组鼠灌 生理盐水(3)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28.(2025七上·诸暨月考)过年了,小龙同学帮父母载着米去年糕厂做年糕。年糕运回家里后先摊开放置一两天再浸到水里,这样能放很长时间,但到第二年春季,小龙同学发现年糕发霉并有酸臭味。小泉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帮小龙找出年糕发霉的原因:将质量、大小、形状相同的一块年糕分别放入三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中,高温处理后待用。第一步材料处理 第1组 第2组 第3组第二步实验操作 将玻璃瓶敞口放置 将玻璃瓶瓶口塞紧 将玻璃瓶敞口放置第三步恒温培养(1周) 25℃ 25℃ 5℃第四步实验结果 年糕出现大量菌落 年糕无菌落 年糕出现少量菌落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第一步中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2)其中 两组实验基于的假设是使年糕发霉的微生物可能来自于空气。(3)分析第1组与第3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29.(2025七上·诸暨月考)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探究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是起抑制还是促进作用。实验操作如下表所示:组别 小白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体重增长值(g)甲 1 7.34乙 1 每日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1.84丙 1 每日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0.12(1)由表可知在探究微塑料A对小鼠生长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结果是通过 来判断的。(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 。(3)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本实验存在的不足是 。30.(2025七上·诸暨月考)伽利略在参加比萨教堂活动时,注意到教堂里的一盏悬灯在风的吹动下不停地摆动。对悬灯进行仔细观察研究,发现了单摆的运动规律。小科在该故事的启发下,决定对单摆运动进行研究。他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了一个小球做成如图1所示的单摆,观察单摆摆动的过程。他发现小球每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似乎相同,于是他开始研究在摆动角度α不变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出以下几个猜想:猜想1: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小球的质量(m)有关猜想2: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线的长度(L)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科准备了细线,秒表和几个质量已知的小球及刻度尺。小科在不同条件下测出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表中的一些数据:序号 小球质量m/g 线的长度L/cm 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s① 30 120 2.2② 40 120 2.2③ 50 120 2.2④ 50 90 1.9⑤ 50 60 1.5(1) 通过对序号①②③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小球质量(m) ;(2)通过对序号③④⑤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线的长度L有关, 。(3)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根据以上单摆定律制造发明了摆钟(如图2),长时间工作后摆钟走慢时,应该调节摆锤位置,使摆长 (选择“加长”或“缩短”)。31.(2025七上·诸暨月考)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 (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该石块的体积是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填字母,多选)。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填“a”“b”或“c”)。32.(2025七上·诸暨月考)以下为某校学生进行“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的部分片段,请完成下列问题:(1)知识准备:了解温度计发展史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若环境温度升高,被玻璃管中的液面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2)产品制作:①用带塞子的玻璃瓶、水、吸管、硬纸板、红墨水等材料制作简易温度计;②用笔、水银温度计、刻度尺、温度未知的冷水和温水,在自制温度计甲的硬纸板上标上刻度。简述如何在自制温度计甲的硬纸板上标上均匀的刻度(要求最小刻度为1℃):先将温度计放入 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标出它的温度为0℃,然后放入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稳定后标出它的温度为100℃, 。(3)某同学制作出了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23℃,则教室里的实际温度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认识科学【解析】【分析】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科学问题,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可以研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属于科学问题,故A不合题意;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不属于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可以探究生物的繁殖问题,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合题意;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可以探究的是光的折射规律,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合题意。故选:C。2.【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讨论【解答】A.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A错误B.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B错误C.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C错误D.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D正确故答案为:D3.【答案】A【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解析】【分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认识,使人类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解答】A.实行土地承包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科技无关,故A符合题意;B.CT属于高科技的检查仪器,则用CT检查发现人体内某些微小的变化是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不合题意;C.高铁是高科技的交通工具,节假日人们乘高铁旅游是科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故C不合题意;D.扫地机器人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代替人力扫地,属于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故D不合题意;故选A。4.【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解答】小明根据甲乙两个文具盒与绳子长度的关系来得出文具盒的大小,因此标准量为细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答案】D【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根据常见测量工具的结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量筒、刻度尺和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只有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故选D。6.【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排水法测量固体体积的认识判断即可。【解答】 借助量筒和水,采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时,石块必须全部浸没在水中,同时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7.【答案】D【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在进行估测时,若某些物理量不是很熟悉,可转化为更熟悉的物理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的身高,一名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0cm=1.6m,故A不符合题意;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密度接近水的密度,约为,体积大约是故B不符合题意;C、一盒普通牛奶的体积约为250mL,约250g,故C不符合题意;D、教室的房间高约3米,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胶头滴管的使用规范: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胶头滴管。(2)量筒读数规范: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这样才能准确读取体积。(3)温度计的使用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否则测量结果不准确。(4)刻度尺的使用规范: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应与 0 刻度线对齐(若 0 刻度线磨损,可与其他整格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解答】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了试管内,会污染胶头滴管,操作错误。B、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C、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操作错误。D、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没有与被测部分对齐,且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操作错误。故答案为:B。9.【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考查常见危险标志的识别。【解答】浓硫酸具有的特点是强腐蚀性。故选:D10.【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A.根据误差的定义和特点判断;B.长度测量时,误差只体现在估读值部分;C.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个数字为估读数字;D.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即可。【解答】 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则可以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故A错误;B.比较可知,这把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准确值部分应该为12.3cm,则12.46cm与其它三个数值准确值不同,为错误数据,故B错误;C.观察可知,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故C错误;D.书的宽度为,故D正确。故选D。11.【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①根据长度测量的知识分析;②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③测出的长度是线圈直径和空隙的和;④注意分析是否从零刻线开始。【解答】 ①受潮的刻度尺会膨胀变长,则相邻刻度间距增大,即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测小,故①符合题意;②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故②符合题意;③如果线圈疏松,则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故③不符合题意;④长度测量时不一定从零刻线开始,故④不合题意。则符合题意的是①②。故选D。12.【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详解】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解答】甲:对于“7.48dm”,“4”对应的单位是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乙:对于“74.80cm”,“8”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丙:对于“748.0mm”,“8”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分度值相同的是乙和丙,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3.【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液泡上面有一个细小的弯曲,则在不甩动的情况下,它的示数只能升高,不能降低,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用未甩过的体温计直接给甲同学测量结束后是37℃,如果甲同学的体温低于37℃,则示数没有变化,那么甲的体温可能等于37℃,可能低于37℃。甩了之后为乙同学测量体温,此时测量准确,即测得乙体温37℃,说明乙的真实温度是37℃;测丙的体温是37.5℃大于37℃,说明丙的真实温度是37.5℃。故选D。14.【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那么水银柱的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设物体的实际温度为t,水银柱的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当水银柱的长度L=17cm时,根据公式得到:;解得:t=65℃。故选B。15.【答案】A【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可知,研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变量只能是水质,而控制其它因素相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此时水温也不相同,即存在两个变量,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6.【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A.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准确;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上最小的一个格表示的长度;C.计算出甲组数据的平均值即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解答】 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组精确到毫米,乙组精确到厘米,即甲的分度值更小,故能更准确反映《科学》教科书长度是甲组,故A错误;B.根据18.32cm可知,倒数第二位“3”所在的单位mm是甲的分度值,故B错误;C.根据甲组数据可知,该《科学》教科书的长度,故C错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D。17.【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步骤是: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③选取适当温度计;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②取出温度计。则正确顺序为 ④③⑤①② 。故选C。18.【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1)科学探究中,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一种推测,本实验探究蚂蚁如何回家,假设蚂蚁靠触角找路是合理的推测。(2)对照实验要求除了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解答】选择两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左右侧触角,另一只蚂蚁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A、由于本实验是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A正确;B、两只蚂蚁到窝的距离远近不同,没有控制变量,所以没有可比性,故B错误;C、如果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说明蚂蚁不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故C正确;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着偶然性,故D正确;故答案为:B。19.【答案】A【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根据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解答】 酒精灯外焰温度高,则木棒炭化程度高,颜色最深;内焰温度低,则木棒的炭化程度最低,颜色最浅。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20.【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长度的测量结果其实就是物体的真实长度与长度标准的比值,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且L1>L2,那么得到规律:当温度升高时,二者都会膨胀,但是甲的膨胀程度大于乙的膨胀程度故A错误,B正确;反之,当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缩小程度也会大于乙,即最终甲的长度小于乙,故CD错误。故选B。21.【答案】(1)mL(2)dm3(3)dm(4)9×104;9×104(5)6×10-8【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mL;(2) 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dm3 ;(3) 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dm 。(4)0.09米3=9×104厘米3=9×104毫升。(5)60纳米=6×10-8米。故答案为:(1)mL;(2) dm3 ;(3) dm ;(4)×104 ; 9×104 ;(5)6×10-8。22.【答案】(1)2.45(2)1.30;偏小【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记录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即可;(2)根据乙图读出纽扣的直径,长度的测量结果=。【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木块的长度为:3.45cm-1.00cm=2.45cm;(2)①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纽扣的直径为:3.30m-2.00cm=1.30cm。② 若刻度尺受热膨胀,那么刻度尺的刻度之间的距离增大,根据“长度的测量结果=”可知,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23.【答案】(1)玻璃棒(2)镊子(3)量筒【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常用工具的用途分析解答。【解答】 (1) 用于搅拌的仪器是玻璃棒;(2)用于取用固体大颗粒的仪器选用镊子;(3) 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24.【答案】(1)将量筒内内的水缓缓倒入烧杯中,直至液面达到标记2(2)100(3)选用量程较小,分度值更小的量筒【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1)烧杯内原来水的体积相同,浸入木块后和注水后水面都到达相同位置时,说明注入水的体积等于木块的体积;(2)通过量筒两次的示数之差可以求出木块的体积;(3)量筒量程太大,可以选用量程较小,分度值较小的量筒。【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向烧杯中所添加水的体积就等于积木的体积,而前后量筒两次的示数之差就是向烧杯中添加水的体积,所以步骤5为将量筒中的水缓缓倒入烧杯中,直至液面到达标记2;(2)根据图片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0mL,则积木的体积为500cm3-400cm3=100cm3;(3)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则误差越小而测量越准确,则小明可以选用量程较小,分度值较小的量筒。25.【答案】(1)气体(2)大于【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分析。【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小塑料瓶内为空气。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小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导致吸管内液面降低,则根据液面的高度变化可以判断温度的变化,则 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2)根据图片可知,B点的液面低于A点的液面,则B点时小瓶内气体的体积大于A点气体的体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可知,B点的温度高于A点的温度,即B点对应的温度大于15℃。26.【答案】(1)1.80;1.1(2)50【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图1确定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17圈铜丝的直径和。再用铜丝长度除以铜丝的圈度得到铜丝的直径;(2)根据S=πr2计算出玻璃杯的底面积,根据V=Sh分别计算出放入鸡蛋前后水的体积,它们的体积之差等于鸡蛋的体积。【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mm,线圈左侧与9.00cm对齐,则17圈的长度为L=10.80cm-9.00cm=1.80cm;那么细铜丝的直径为:;(2)根据题意可知,玻璃杯的底面直径为8cm,则玻璃杯底面积:,玻璃杯内原来水的体积:V=50.24cm2×5cm=251.2cm3,放入鸡蛋后水的体积:V'=50.24cm2×6cm=301.44cm3,鸡蛋的体积:V″=V'-V=301.44cm3-251.2cm3=50.24cm3≈50cm3。27.【答案】(1)江江口服液是否能增强人体免疫力?(2)等量(3)控制变量法【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描述确定实验要探究的问题;(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设计实验;(3)根据实验过程确定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解答】(1)根据“江江口服液”对外宣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某研究团队为探究其真假”可知, 科研人员探究的问题是:江江口服液是否能增强人体免疫力?。(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口服液是否能够增强免疫力时,其它条件相同,只改变是否存在口服液这个因素,即经口灌胃给A组鼠灌“江江口服液”,B组鼠灌等量的生理盐水。(3)综上所述,本实验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控制变量法。28.【答案】(1)杀死原有微生物,防止对实验产生干扰(2)1和2(3)年糕在适宜温度下更容易发霉【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根据高温杀菌的原理分析解答;(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1、3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解答】(1)实验第一步中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原有微生物,防止对实验产生干扰;(2)根据表格可知,第1组敞口放置,第2组塞紧瓶口,即隔绝空气,那么二者比较可以探究使年糕发霉的微生物可能来自空气。(3)第1组和第3组实验中其它条件相同,只有温度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年糕在适宜温度下更容易发霉 。29.【答案】(1)体重增长值(2)每日喂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3)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起抑制作用(4)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由表可知,该实验通过27天后小鼠体重增长值来判断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2)该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A,所以甲组的饲喂方式是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3)与甲组对照,乙、丙两组小鼠体重增长值均下降。据表中的数据可见: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乙组增长较慢,而丙组体重下降,可见浓度较大的 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4) 甲乙丙小白鼠都只要1只,所以本实验存在的不足是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30.【答案】(1)无关(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线的长度L越长,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越长(3)缩短【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①②③分析解答;(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③④⑤分析单摆摆动时间与线的长度的关系;(3)根据单摆摆动时间和长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①②③可知,当线的长度相同时,小球的质量增大,但是单摆摆动时间保持不变,那么得到结论: 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小球质量(m) 无关。(2)根据表格数据③④⑤可知,当小球质量相同时,摆线越短,则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越短;(3)摆钟走慢,即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变长,此时要减小摆动时间,根据(2)中的分析可知,此时可使摆长缩短。31.【答案】(1)乙(2)20立方厘米(3)A;B;C(4)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取出石块时,石块会带出部分水是否对甲、乙同学的方法造成影响进行分析;(2)先确定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读出放入石块前和后,水面对应量筒的刻度值,利用排水法得到乙同学的测量结果;(3)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相平,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会使读数偏小。(4)根据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的原理分析。【解答】 (1)在甲同学的做法中,取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导致甲同学测出的是石块和带出水的总体积,即使测量结果偏大,故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应选择乙同学的方法;(2)根据图片可知,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则水的体积为V水=2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总=40mL,那么石块的体积为V=V总-V水=40mL-20mL=20mL=20cm3,(3)A.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注入适量的水后俯视读数,会使读出的水的体积偏大,根据V=V总-V水可知,则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得到石块的体积会偏小,故A符合题意;;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会使读出的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偏小,根据V=V总-V水可知,则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得到石块的体积会偏小,故B符合题意;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会使读出的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偏小,根据V=V总-V水可知,则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得到石块的体积会偏小,故C符合题意;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会使读出的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偏大,根据V=V总-V水可知,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得到石块的体积会偏大,故D不合题意。故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操作是ABC。(4)在c图中,通入集气瓶中的气体对水施加压强,水从长导管流入量筒。当水不再流出时,量筒内水的体积恰好等于产生气体的体积,故选c。32.【答案】(1)下降(2)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3)2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分析;(2)液体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与液柱升高量呈正比,据此完成温度计的标度;(3)根据图像可知,实际温度和标注温度的变化规律为一次函数,找到两个点对应的数值,计算出函数关系式,然后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伽利略温度计内的测温介质为空气。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泡内的空气膨胀,气压增大,那么使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2)根据题意可知,温度计上已经标注0℃和100℃,根据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规律可知,接下来标注的方法为: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3)根据图片可知,标注温度和实际温度的关系为一次函数,关系式为T=at+b;当T=50℃时,t=50℃;当T=14℃时,t=10℃;代入数据得到:;解得:a=0.9,b=5;则二者的数学关系式为T=0.9t+5;当这支温度计测出温度为23℃时得到:23℃=0.9t+5;解得:t=20℃。1 / 1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浣东初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9月阶段性测试 科学试题(第1章)1.(2025七上·诸暨月考)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种子为什么会萌发出幼苗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答案】B【知识点】认识科学【解析】【分析】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科学问题,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可以研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属于科学问题,故A不合题意;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不属于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可以探究生物的繁殖问题,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合题意;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可以探究的是光的折射规律,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合题意。故选:C。2.(2025七上·诸暨月考)为研究学校近视防控措施的效果,每个学期我们都需要检查视力。”检查视力”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讨论【解答】A.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A错误B.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B错误C.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C错误D.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D正确故答案为:D3.(2025七上·诸暨月考)下列不属于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的是( )A.1980年实行土地承包制富裕了人们生活B.用CT检查发现人体内某些微小的变化C.节假日人们乘高铁旅游D.家中都用机器人扫地【答案】A【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解析】【分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认识,使人类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解答】A.实行土地承包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科技无关,故A符合题意;B.CT属于高科技的检查仪器,则用CT检查发现人体内某些微小的变化是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不合题意;C.高铁是高科技的交通工具,节假日人们乘高铁旅游是科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故C不合题意;D.扫地机器人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代替人力扫地,属于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故D不合题意;故选A。4.(2025七上·诸暨月考)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小明用一根细绳比较甲乙两个文具盒的长度,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测量的过程。在这一测量过程中,标准量为( )A.甲盒子 B.乙盒子 C.细绳 D.无法确定【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解答】小明根据甲乙两个文具盒与绳子长度的关系来得出文具盒的大小,因此标准量为细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2025七上·诸暨月考)下列常见的测量工具中,其刻度线分布不均匀的是( )A.量筒 B.刻度尺C.温度计 D.量杯【答案】D【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根据常见测量工具的结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量筒、刻度尺和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只有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故选D。6.(2025七上·诸暨月考)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不会溢出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不超过量程【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排水法测量固体体积的认识判断即可。【解答】 借助量筒和水,采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时,石块必须全部浸没在水中,同时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7.(2025七上·诸暨月考)下列数据最不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60cm B.一个鸡蛋的体积大约是50cm3C.一盒牛奶的体积为250mL D.教室的房间高约30米【答案】D【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在进行估测时,若某些物理量不是很熟悉,可转化为更熟悉的物理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的身高,一名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0cm=1.6m,故A不符合题意;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密度接近水的密度,约为,体积大约是故B不符合题意;C、一盒普通牛奶的体积约为250mL,约250g,故C不符合题意;D、教室的房间高约3米,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2025七上·诸暨月考)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滴加液体B.读取体积C.测量温度D.测量长度【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胶头滴管的使用规范: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胶头滴管。(2)量筒读数规范: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这样才能准确读取体积。(3)温度计的使用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否则测量结果不准确。(4)刻度尺的使用规范: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应与 0 刻度线对齐(若 0 刻度线磨损,可与其他整格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解答】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了试管内,会污染胶头滴管,操作错误。B、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C、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操作错误。D、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没有与被测部分对齐,且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操作错误。故答案为:B。9.(2025七上·诸暨月考)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 )A. B.C. D.【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考查常见危险标志的识别。【解答】浓硫酸具有的特点是强腐蚀性。故选:D10.(2025七上·诸暨月考)小科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总是存在的,所以测量结果都正确C.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D.该书宽度是12.35cm【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A.根据误差的定义和特点判断;B.长度测量时,误差只体现在估读值部分;C.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个数字为估读数字;D.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即可。【解答】 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则可以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故A错误;B.比较可知,这把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准确值部分应该为12.3cm,则12.46cm与其它三个数值准确值不同,为错误数据,故B错误;C.观察可知,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故C错误;D.书的宽度为,故D正确。故选D。11.(2025七上·诸暨月考)小科有下列四次测量:①用受潮的木尺测量七年级上科学书的长度; ②用量筒测量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③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时过于疏松;④长度测量时没有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作为起点进行测量。其中一定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一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①根据长度测量的知识分析;②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③测出的长度是线圈直径和空隙的和;④注意分析是否从零刻线开始。【解答】 ①受潮的刻度尺会膨胀变长,则相邻刻度间距增大,即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测小,故①符合题意;②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故②符合题意;③如果线圈疏松,则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故③不符合题意;④长度测量时不一定从零刻线开始,故④不合题意。则符合题意的是①②。故选D。12.(2025七上·诸暨月考)小敏使用甲、乙、丙三把刻度尺来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测得三个数据为7.48dm、74.80cm、748.0mm,则分度值相同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都不相同【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详解】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解答】甲:对于“7.48dm”,“4”对应的单位是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乙:对于“74.80cm”,“8”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丙:对于“748.0mm”,“8”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分度值相同的是乙和丙,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3.(2025七上·诸暨月考)小浙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给同学测量体温,在给甲同学测量前他看了读数为 37℃ ,直接给甲同学测量结束后是 37℃ ,甩了之后给乙同学测量温度为 37℃ ,然后直接给丙同学测量的温度为 37.5℃ ,测量的体温准确的是 ()A.甲 乙 丙 B.甲 丙 C.甲 乙 D.乙 丙【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液泡上面有一个细小的弯曲,则在不甩动的情况下,它的示数只能升高,不能降低,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用未甩过的体温计直接给甲同学测量结束后是37℃,如果甲同学的体温低于37℃,则示数没有变化,那么甲的体温可能等于37℃,可能低于37℃。甩了之后为乙同学测量体温,此时测量准确,即测得乙体温37℃,说明乙的真实温度是37℃;测丙的体温是37.5℃大于37℃,说明丙的真实温度是37.5℃。故选D。14.(2025七上·诸暨月考)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4 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24 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17 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多少?( )A.60℃ B.65℃ C.50℃ D.40℃【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那么水银柱的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设物体的实际温度为t,水银柱的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当水银柱的长度L=17cm时,根据公式得到:;解得:t=65℃。故选B。15.(2025七上·诸暨月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项目 水质 水质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甲组 河水 500mL 22℃ 300个 280只乙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0个 90只A.含有两个变量 B.缺少对照实验C.蛙卵数过少 D.结果不明显【答案】A【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可知,研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变量只能是水质,而控制其它因素相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此时水温也不相同,即存在两个变量,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6.(2025七上·诸暨月考)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如表所示为小科用两种不同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宽度的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测量次序 1 2 3甲组/厘米 18.31 18.32 18.36乙组/厘米 18.2 18.4 18.5A.能更精确地反映《科学》课本宽度的是乙组数据B.甲组测量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C.该《科学》课本的宽度应取 18.32 厘米D.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A.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准确;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上最小的一个格表示的长度;C.计算出甲组数据的平均值即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解答】 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组精确到毫米,乙组精确到厘米,即甲的分度值更小,故能更准确反映《科学》教科书长度是甲组,故A错误;B.根据18.32cm可知,倒数第二位“3”所在的单位mm是甲的分度值,故B错误;C.根据甲组数据可知,该《科学》教科书的长度,故C错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D。17.(2025七上·诸暨月考)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②取出温度计 ③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①②⑤【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步骤是: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③选取适当温度计;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②取出温度计。则正确顺序为 ④③⑤①② 。故选C。18.(2025七上·诸暨月考)为了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某科学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他们选择两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触角,另一只蚂蚁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B.实验时应把剪掉触角的蚂蚁放在离蚂蚁窝较近的地方C.若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1)科学探究中,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一种推测,本实验探究蚂蚁如何回家,假设蚂蚁靠触角找路是合理的推测。(2)对照实验要求除了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解答】选择两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左右侧触角,另一只蚂蚁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A、由于本实验是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A正确;B、两只蚂蚁到窝的距离远近不同,没有控制变量,所以没有可比性,故B错误;C、如果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说明蚂蚁不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故C正确;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着偶然性,故D正确;故答案为:B。19.(2025七上·诸暨月考)如图所示,在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高低的实验中用到转换法,如图与其现象相符的是()A.B.C.D.【答案】A【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根据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解答】 酒精灯外焰温度高,则木棒炭化程度高,颜色最深;内焰温度低,则木棒的炭化程度最低,颜色最浅。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20.(2025七上·诸暨月考)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 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长度的测量结果其实就是物体的真实长度与长度标准的比值,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且L1>L2,那么得到规律:当温度升高时,二者都会膨胀,但是甲的膨胀程度大于乙的膨胀程度故A错误,B正确;反之,当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缩小程度也会大于乙,即最终甲的长度小于乙,故CD错误。故选B。21.(2025七上·诸暨月考)在下列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 ;(2)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 ;(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 ;(4)0.09米3= 厘米3= 毫升;(5)60纳米= 米。【答案】(1)mL(2)dm3(3)dm(4)9×104;9×104(5)6×10-8【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mL;(2) 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dm3 ;(3) 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dm 。(4)0.09米3=9×104厘米3=9×104毫升。(5)60纳米=6×10-8米。故答案为:(1)mL;(2) dm3 ;(3) dm ;(4)×104 ; 9×104 ;(5)6×10-8。22.(2025七上·诸暨月考)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正确的操作和读数是准确测量的前提。(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厘米;(2)小敏用刻度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 cm,若刻度尺受热膨胀,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2.45(2)1.30;偏小【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记录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即可;(2)根据乙图读出纽扣的直径,长度的测量结果=。【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木块的长度为:3.45cm-1.00cm=2.45cm;(2)①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纽扣的直径为:3.30m-2.00cm=1.30cm。② 若刻度尺受热膨胀,那么刻度尺的刻度之间的距离增大,根据“长度的测量结果=”可知,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23.(2025七上·诸暨月考)在酒精灯、温度计、量筒、玻璃棒、体温计、镊子等实验室常见仪器中:(1)用于搅拌的仪器是 。(2)用于取用固体大颗粒的仪器是 。(3)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答案】(1)玻璃棒(2)镊子(3)量筒【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常用工具的用途分析解答。【解答】 (1) 用于搅拌的仪器是玻璃棒;(2)用于取用固体大颗粒的仪器选用镊子;(3) 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24.(2025七上·诸暨月考)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学想测一块空心“乐高积木”的实际体积,做了如下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做好标记1;步骤2:用针将乐高积木压入烧杯的水中,静止后做好标记2;步骤3:将水平放置的量筒中放入500毫升的水。步骤4:将烧杯中的乐高积木小心取出(积木不沾水)。步骤5:____;读出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1)请将步骤5填写完整 。(2)小科同学测量积木的体积为 厘米3。(3)小明指出了小科用的量筒量程太大,会引起较大误差。你有什么方法来减小误差?答: 。【答案】(1)将量筒内内的水缓缓倒入烧杯中,直至液面达到标记2(2)100(3)选用量程较小,分度值更小的量筒【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1)烧杯内原来水的体积相同,浸入木块后和注水后水面都到达相同位置时,说明注入水的体积等于木块的体积;(2)通过量筒两次的示数之差可以求出木块的体积;(3)量筒量程太大,可以选用量程较小,分度值较小的量筒。【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向烧杯中所添加水的体积就等于积木的体积,而前后量筒两次的示数之差就是向烧杯中添加水的体积,所以步骤5为将量筒中的水缓缓倒入烧杯中,直至液面到达标记2;(2)根据图片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0mL,则积木的体积为500cm3-400cm3=100cm3;(3)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则误差越小而测量越准确,则小明可以选用量程较小,分度值较小的量筒。25.(2025七上·诸暨月考)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小海查找了有关伽利略温度计的资料后,自制了如图的测温装置。小塑料瓶内充满了空气,水槽中的液体为红墨水,吸管通过一个橡胶塞与小塑料瓶连通,吸管的下端竖直插在红墨水中,吸管中液柱的高度记为h。小海分别测出了不同温度下的高度h。(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2)若该测温装置上A点所对应的温度为15℃,则B点对应的温度应 (填“大于”或”小于”)15℃。【答案】(1)气体(2)大于【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分析。【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小塑料瓶内为空气。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小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导致吸管内液面降低,则根据液面的高度变化可以判断温度的变化,则 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2)根据图片可知,B点的液面低于A点的液面,则B点时小瓶内气体的体积大于A点气体的体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可知,B点的温度高于A点的温度,即B点对应的温度大于15℃。26.(2025七上·诸暨月考)对于生活中一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累积法、转换法等。下图是小明所做的一些相关测量:(1)如图1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 厘米,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①为了测量出一只鸡蛋的体积,按如下的步骤进行了一个实验:如图2一个底面直径是8厘米的圆柱体玻璃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量得水面的高度是5厘米;②将鸡蛋放入水中,再次测量水面的高度是6厘米。如果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这只鸡蛋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厘米3? (结果保留整数)【答案】(1)1.80;1.1(2)50【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图1确定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17圈铜丝的直径和。再用铜丝长度除以铜丝的圈度得到铜丝的直径;(2)根据S=πr2计算出玻璃杯的底面积,根据V=Sh分别计算出放入鸡蛋前后水的体积,它们的体积之差等于鸡蛋的体积。【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mm,线圈左侧与9.00cm对齐,则17圈的长度为L=10.80cm-9.00cm=1.80cm;那么细铜丝的直径为:;(2)根据题意可知,玻璃杯的底面直径为8cm,则玻璃杯底面积:,玻璃杯内原来水的体积:V=50.24cm2×5cm=251.2cm3,放入鸡蛋后水的体积:V'=50.24cm2×6cm=301.44cm3,鸡蛋的体积:V″=V'-V=301.44cm3-251.2cm3=50.24cm3≈50cm3。27.(2025七上·诸暨月考)流感高发季节,人们对自身免疫力格外关注。“江江口服液”对外宣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某研究团队为探究其真假,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身体状态一致的健康鼠20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②经口灌胃给A组鼠灌“江江口服液”,B组鼠灌____生理盐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③30天后测定两组小鼠NK细胞的活性,并计算平均;④结果:NK细胞的平均活性A组为54%,B组为55%。(注:NK细胞为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其活性越高,免疫能力越强)(1)科研人员探究的问题是 (2)经口灌胃给A组鼠灌“江江口服液”,B组鼠灌 生理盐水(3)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答案】(1)江江口服液是否能增强人体免疫力?(2)等量(3)控制变量法【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描述确定实验要探究的问题;(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设计实验;(3)根据实验过程确定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解答】(1)根据“江江口服液”对外宣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某研究团队为探究其真假”可知, 科研人员探究的问题是:江江口服液是否能增强人体免疫力?。(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口服液是否能够增强免疫力时,其它条件相同,只改变是否存在口服液这个因素,即经口灌胃给A组鼠灌“江江口服液”,B组鼠灌等量的生理盐水。(3)综上所述,本实验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控制变量法。28.(2025七上·诸暨月考)过年了,小龙同学帮父母载着米去年糕厂做年糕。年糕运回家里后先摊开放置一两天再浸到水里,这样能放很长时间,但到第二年春季,小龙同学发现年糕发霉并有酸臭味。小泉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帮小龙找出年糕发霉的原因:将质量、大小、形状相同的一块年糕分别放入三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中,高温处理后待用。第一步材料处理 第1组 第2组 第3组第二步实验操作 将玻璃瓶敞口放置 将玻璃瓶瓶口塞紧 将玻璃瓶敞口放置第三步恒温培养(1周) 25℃ 25℃ 5℃第四步实验结果 年糕出现大量菌落 年糕无菌落 年糕出现少量菌落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第一步中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2)其中 两组实验基于的假设是使年糕发霉的微生物可能来自于空气。(3)分析第1组与第3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杀死原有微生物,防止对实验产生干扰(2)1和2(3)年糕在适宜温度下更容易发霉【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根据高温杀菌的原理分析解答;(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1、3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解答】(1)实验第一步中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原有微生物,防止对实验产生干扰;(2)根据表格可知,第1组敞口放置,第2组塞紧瓶口,即隔绝空气,那么二者比较可以探究使年糕发霉的微生物可能来自空气。(3)第1组和第3组实验中其它条件相同,只有温度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年糕在适宜温度下更容易发霉 。29.(2025七上·诸暨月考)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探究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是起抑制还是促进作用。实验操作如下表所示:组别 小白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体重增长值(g)甲 1 7.34乙 1 每日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1.84丙 1 每日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0.12(1)由表可知在探究微塑料A对小鼠生长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结果是通过 来判断的。(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 。(3)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本实验存在的不足是 。【答案】(1)体重增长值(2)每日喂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3)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起抑制作用(4)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由表可知,该实验通过27天后小鼠体重增长值来判断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2)该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A,所以甲组的饲喂方式是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3)与甲组对照,乙、丙两组小鼠体重增长值均下降。据表中的数据可见: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乙组增长较慢,而丙组体重下降,可见浓度较大的 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4) 甲乙丙小白鼠都只要1只,所以本实验存在的不足是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30.(2025七上·诸暨月考)伽利略在参加比萨教堂活动时,注意到教堂里的一盏悬灯在风的吹动下不停地摆动。对悬灯进行仔细观察研究,发现了单摆的运动规律。小科在该故事的启发下,决定对单摆运动进行研究。他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了一个小球做成如图1所示的单摆,观察单摆摆动的过程。他发现小球每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似乎相同,于是他开始研究在摆动角度α不变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出以下几个猜想:猜想1: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小球的质量(m)有关猜想2: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线的长度(L)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科准备了细线,秒表和几个质量已知的小球及刻度尺。小科在不同条件下测出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表中的一些数据:序号 小球质量m/g 线的长度L/cm 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s① 30 120 2.2② 40 120 2.2③ 50 120 2.2④ 50 90 1.9⑤ 50 60 1.5(1) 通过对序号①②③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小球质量(m) ;(2)通过对序号③④⑤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线的长度L有关, 。(3)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根据以上单摆定律制造发明了摆钟(如图2),长时间工作后摆钟走慢时,应该调节摆锤位置,使摆长 (选择“加长”或“缩短”)。【答案】(1)无关(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线的长度L越长,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越长(3)缩短【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①②③分析解答;(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③④⑤分析单摆摆动时间与线的长度的关系;(3)根据单摆摆动时间和长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①②③可知,当线的长度相同时,小球的质量增大,但是单摆摆动时间保持不变,那么得到结论: 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小球质量(m) 无关。(2)根据表格数据③④⑤可知,当小球质量相同时,摆线越短,则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越短;(3)摆钟走慢,即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变长,此时要减小摆动时间,根据(2)中的分析可知,此时可使摆长缩短。31.(2025七上·诸暨月考)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 (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该石块的体积是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填字母,多选)。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填“a”“b”或“c”)。【答案】(1)乙(2)20立方厘米(3)A;B;C(4)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取出石块时,石块会带出部分水是否对甲、乙同学的方法造成影响进行分析;(2)先确定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读出放入石块前和后,水面对应量筒的刻度值,利用排水法得到乙同学的测量结果;(3)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相平,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会使读数偏小。(4)根据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的原理分析。【解答】 (1)在甲同学的做法中,取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导致甲同学测出的是石块和带出水的总体积,即使测量结果偏大,故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应选择乙同学的方法;(2)根据图片可知,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则水的体积为V水=2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总=40mL,那么石块的体积为V=V总-V水=40mL-20mL=20mL=20cm3,(3)A.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注入适量的水后俯视读数,会使读出的水的体积偏大,根据V=V总-V水可知,则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得到石块的体积会偏小,故A符合题意;;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会使读出的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偏小,根据V=V总-V水可知,则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得到石块的体积会偏小,故B符合题意;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会使读出的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偏小,根据V=V总-V水可知,则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得到石块的体积会偏小,故C符合题意;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会使读出的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偏大,根据V=V总-V水可知,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得到石块的体积会偏大,故D不合题意。故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操作是ABC。(4)在c图中,通入集气瓶中的气体对水施加压强,水从长导管流入量筒。当水不再流出时,量筒内水的体积恰好等于产生气体的体积,故选c。32.(2025七上·诸暨月考)以下为某校学生进行“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的部分片段,请完成下列问题:(1)知识准备:了解温度计发展史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若环境温度升高,被玻璃管中的液面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2)产品制作:①用带塞子的玻璃瓶、水、吸管、硬纸板、红墨水等材料制作简易温度计;②用笔、水银温度计、刻度尺、温度未知的冷水和温水,在自制温度计甲的硬纸板上标上刻度。简述如何在自制温度计甲的硬纸板上标上均匀的刻度(要求最小刻度为1℃):先将温度计放入 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标出它的温度为0℃,然后放入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稳定后标出它的温度为100℃, 。(3)某同学制作出了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23℃,则教室里的实际温度是 【答案】(1)下降(2)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3)2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分析;(2)液体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与液柱升高量呈正比,据此完成温度计的标度;(3)根据图像可知,实际温度和标注温度的变化规律为一次函数,找到两个点对应的数值,计算出函数关系式,然后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伽利略温度计内的测温介质为空气。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泡内的空气膨胀,气压增大,那么使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2)根据题意可知,温度计上已经标注0℃和100℃,根据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规律可知,接下来标注的方法为: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3)根据图片可知,标注温度和实际温度的关系为一次函数,关系式为T=at+b;当T=50℃时,t=50℃;当T=14℃时,t=10℃;代入数据得到:;解得:a=0.9,b=5;则二者的数学关系式为T=0.9t+5;当这支温度计测出温度为23℃时得到:23℃=0.9t+5;解得:t=20℃。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浣东初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9月阶段性测试 科学试题(第1章)(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浣东初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9月阶段性测试 科学试题(第1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