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某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某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卷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  )
A. 新石器时代 B. 旧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
2.考古学家在湖北学堂梁子遗址发掘出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3号头骨”,其形态特征清晰,未明显变形。这类化石及伴生的动物骨骼、石器等遗存,可用于直接研究( )
A.原始聚落布局 B.人类进化过程
C.早期国家形态 D.农耕技术发展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特征属于哪个古人类(  )
①使用打制石器 ②使用火 ③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④群居生活
A. 元谋人 B. 半坡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
4.下列不符合山顶洞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一项是(  )
A. 距今约三万年 B.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C. 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 会人工取火
5.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 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6.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
A. 夏商周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耜 B. 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的出现 D. 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7.据考古发现,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等,都发现了早期栽培粟和黍的遗存,时间在距今10000年至8000年前。其中粟是下列哪一远古先民栽培的作物(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8.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考古发现 B. 文献记载 C. 神话传说 D. 调查问卷
9.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 学会制造工具 B. 住在山洞里 C. 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 过着群居生活
10.“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远古人类能够走出洞穴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狩猎工具的改进 C. 建造房屋 D. 火的使用
11.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A. 农作物种植 B. 家畜饲养的出现
C. 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D. 打制石器的出现
12.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是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 标志中国的人类已进入定居生活
B. 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C.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D. 说明了古代中国已经进入有国家的农耕文明时代
1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14.考古发掘是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出土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证中华文明的(  )
A. 先进丰富 B. 稳定发展 C. 多元一体 D. 民族交融
15.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基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
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C.形成规范的礼乐制度 D.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16.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
A. 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 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 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 随葬品的多少
17.孙中山祭文:“惟我皇祖,承天御世,钟奇孕灵……翦蚩尤于涿鹿,战炎帝于阪泉。挥斥八埏,疆里万国。用是奠基中夏,绥服九州。”这里的“皇祖”是指(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18.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 百家姓氏,皆自炎黄B.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C. 人文初祖,拓土开疆D. 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19.下面关于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B. 远古传说是完全可信的
C. 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D. 远古传说中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20.“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21.《史记》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肯入。”反映的是(  )
A. 女娲造人 B. 大禹治水 C. 牧野之战 D. 涿鹿之战
22.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如图所示的文物主要可以用于研究(  )
A. 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C. 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3.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按照世纪纪年法,这一年是(  )
A. 公元前11世纪 B. 公元前10世纪 C. 公元11世纪 D. 公元10世纪
24.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图所示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 盘庚迁殷 B. 武王伐纣 C. 平王迁都 D. 西周灭亡
25.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26.通过分封制,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 强化了诸侯权力 B. 扩大了统治范围 C. 加速了西周灭亡 D. 确立了君主专制
27.据 春秋 记载: 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 朝见晋国国君多达
二十次,这从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宗法制度强化 B.周朝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 鲁国国力增强
28.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29.某位同学在学习“文明起源”这一知识时,画出了以下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可以填入①处的是哪个选项,并说明选择它的理由(8分)
A.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B.贫富分化,阶级出现
C.磨制石器,农耕兴起 D.生产发展,人类起源
(1)①处填入的是哪个选项 (2分)
(2)理由:
(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先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材料一 如下图
图 1
材料二 如下图
(1)图1是骨耜,它主要用于什么劳动?(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举出一例以图2水稻、图3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图4和图5分别被称为什么建筑?其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工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4分)
31.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戡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列举一个用此制度选出的首领名称。(3分)
(2)指出材料二中“家天下”的制度和实行这一制度的第一人。(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最高统治者被称为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为什么要实行该政治制度?实行该政治制度有什么意义?(4分)
32.根据上面两幅图写一篇历史小短文。(12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语句通顺,反映图片之间的联系性;③字数100字左右。
(1)第一幅图中人物是谁?( 图)(2分)
题目: (2分)
(8分)
怀恩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卷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29.(1)①处填入的是哪个选项 (2分)
(2)理由:
(6分)
30.(1)劳动: (2分)
(2)水稻: ;粟: 。(2分)建筑: 、
(2分)因素: 。(2分)
认识:
。(4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31.(1)制度: ;(2分)首领 。(1分,任选1个)
(2)制度: ;(2分)人物: 。(1分)
(3)制度: ;(1分)称为: 。(1分)
(4)原因: ;(2分)
意义:
(2分,答出一点即可)
32.根据上面两幅图写一篇历史小短文。(12分)
(1)在第一幅图中的空白处填入正确名称:( 图)(2分)
题目: (2分)
(8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B C D C A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C B D A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B A A B B B B B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29. (1) B (2分)(2)理由:据题干“私有制产生”“上层:掌握公共权力”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私有制出现,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产生贫富分化并形成阶级,上层阶级掌握公共权力、下层阶级受其统治,最终出现国家政权。故选“贫富分化,阶级出现”最符合图示逻辑,故选B项。(6分)
30.(1)劳动:挖土、翻土(从事农业生产)(2分)
(2)水稻:河姆渡人;粟:半坡人。(2分)建筑: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2分)
因素:自然环境。(2分)
(3)认识:①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②生产工具的发明与创造推动人类社会进步。③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④生产工具的制造与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⑤生产劳动工具辅助人类拓展劳动创造领域时,人类社会便能繁荣发展。(4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31.(1)制度:禅让制;(2分)首领:尧(舜,禹)。(1分,任选1个)
(2)变化: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2分)人物:启。(1分)
(3)制度:分封制;(1分)称为:天子。(1分)
(4)原因: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2分)
意义:①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②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2分,答出一点即可)
32.(1)黄帝 (2分)(2)题目:炎黄联盟(或人文始祖)(2分)
相传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活动着几大部落,炎帝、黄帝部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战争,炎帝战败归顺黄帝组成部落联盟,后来打败了东方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8分)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