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9月份监测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住改驻 彭改澎 (2)C (3)C (4)C (5)D
A
B
A
(1)清流见底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大漠孤烟直
(4)长河落日圆 (5)山随平野尽 (6)老骥伏枥
二、名著阅读
6.(1)红岩 成岗 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对党绝对忠诚,有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以及勇于牺牲
(2)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 高瞻远瞩,心系人民,意志坚定
三、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7.C
8.(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2)(夷水)也叫佷山的北溪。
9.侧面 湍急 清澈
(二)非连续文本阅读:
10.①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不要喝;②喝茶时间最好在饭后;③晚上喝茶少放茶叶,不泡浓茶,不饮隔夜茶,夏季茶水不宜超过12小时,不用保温杯泡茶;④心里焦虑等特殊人群晚上少饮或不饮茶;⑤不同季节喝不同种类的茶: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答出三点即可)
11.(1)列数字 (2)举例子
12.推荐小文喝白茶(1分)。理由:白茶具有缓解焦虑的功效,其含有的茶氨酸还可以中和一部分咖啡碱,有助于改善他焦虑和失眠的状况(1分)。
13.C
(三)记叙文阅读:
14.宽容大度(1分)收养牙牙带她看病(1分)勤劳乐观(1分)带女儿跳广场舞(1分)
15.“辗转”这里指的是女瓦工为了给月牙寻找治病良方(1分),到处奔波(1分)
16.女瓦工的笑——因月牙能看懂口型、会跳舞而骄傲、满足(1分)
月牙儿的笑——因看懂了妈妈在夸奖自己而高兴(1分)
运用了环境(细节)描写的方法(1分),渲染了公园里温馨欢快的氛围(1分),烘托了母女俩快乐愉悦的心情(表现了女瓦工坚强乐观的形象)(1分)
人生中,我们总有身处困境时(1分),只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乐观(1分),生活就会变得充满芬芳,更加美好(1分)四十七中学八年级上学期9月份监测
语文学科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30分)积累与运用:
1.适逢国庆,小语同学激动不已,撰写了下面一则材料,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面问题。
①时光荏苒,岁月如歌。A新中国七十多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也是弹指之间,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意气风发。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②“B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③神舟十九号、神舟二十号航天员进住天和核心舱,让国人再一次心潮彭湃。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奋斗者号”极限深潜、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启动……C越来越多“中国足迹”标注科技发展的高度。这背后,凝聚着科技人的殚精竭虑,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④面对重重困难,共产党人从容不迫,积极应对,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绩,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在中华大地上华美绽放。不知不觉中,如今的中国,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着一部部大气磅礴的壮阔诗篇。
⑤D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将继续努力奋进,为世界呈现一个更加活力四射、魅力无限的科技文化。
(1)(2分)小语在撰写稿件时,由于粗心在③段有两个错别字,请挑选出并订正:
住 改为 驻 彭 改为 澎
(2)(3分)小文同学在朗读稿件时,对加点字读音不能确定,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dàn qiǎo bàng B.dàn qiāo bàng
C.dān qiǎo páng D.dān qiāo páng
(3)(3分)结合语境,将文中横线处的空缺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
(4)(3分)读完本文,小语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从语法知识角度进行了如下总结,但其中有一项表述不正确,请你找出来( C )
A.“幸福安康”是并列短语。
B.“一个”“一朵朵”“一部部”都是数量词。
C.“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的“和”是介词。
D.“重重困难”“华美绽放”都是偏正短语。
(5)(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四句话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出自《水经注》,是北宋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释,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B.消息结构一般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主要结构有标题、导语和主体。
C.律诗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分别称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D.《答谢中书书》文题中的“答”是“回复”的意思,“中书”应该是官职名称,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本文选自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回信。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学习上总是拈轻怕重,遇到难题就殚精竭虑地思考,从不轻易放弃。
B.这部电影的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深深地吸引了观众。
C.为了让舰载机成功着舰,科研人员处心积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D.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一丝不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4.(3分)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刘明收到老师送给他的一幅字画,感激地说:“我定会珍藏老师的墨宝,铭记老师的恩情。”
B.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你就心领了吧。
C.杨绛先生独自居住在西城区一个普通的小区,幸好有众多学子的垂爱,老人的晚年才不会太寂寞。
D.学生林宏去看望五年未见的班主任,一见面他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
5.(7分)古诗默写:
晨光初绽,山川如画,正如陶弘景所言:“高峰入云,① ”(《答谢中书书》),自然之美总令人心驰神往。登临黄鹤楼,极目远眺,“晴川历历汉阳树,② ”(《黄鹤楼》)的苍茫气象,将乡愁与壮阔交织。王维出使边塞,以“③ ,④ ”(《使至塞上》)勾勒出塞外孤寂而雄浑壮丽的画卷,令人神往又唏嘘。李白东下荆门,见“⑤ ,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江水奔涌间尽显天地辽阔。春日的西湖更显灵秀,白居易漫步其间,写下“⑥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生机盎然如诗如画。暮年曹操犹怀壮志,“⑦ ,志在千里”(《龟虽寿》),道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豪情。从山水清音到边塞烽烟,从江南春色到暮年壮心,这些诗句串联起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深情与哲思,至今读来仍荡气回肠。
二、(6分)名著阅读:
6.学校将开展“红色薪火传·家国同心铸”主题读书分享会,请根据下面两个选段进行分享。
选段一 选段二
他负责《挺进报》的印刷工作,白天,他是工厂的厂长,谨慎、小心地执行自己的职务;一到晚上,他便成了党报的印刷者,通夜不眠地做着秘密印刷工作。被捕后,在狱中受尽种种酷刑,始终只承认《挺进报》从编辑、印刷到发行全部是他一人所为,牺牲自己保护组织和同志们。 在延安窑洞里,他借着微弱的灯光写下《论持久战》,从思想上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他始终强调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坚信“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共产党也一直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
(1)(3分)选段一出自《 》,片段讲述了 (人物)抓紧时间印刷《挺进报》,被捕后,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仍保护同志们保护组织。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 的精神品质。
(2)(3分)选段二出自《 》,片段讲述了 (人物)在延安窑洞里写下《论持久战》,强调人民群众在战争中重要作用。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 的精神品质。
三、(34分)阅读:
(一)(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8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①夷水①又迳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佷山②北溪。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
②其水虚映③,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④,傍多茂木空岫⑤,静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⑥颓浪⑦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节选自《水经注·夷水》)【注释】①夷水:古水名,指今湖北省西部长江支流清江及其上游小河。②佷(hěn)山: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③虚映:因清澈见底而显得空虚无物。④飞清:飞流的清泉。⑤空岫(xiù):空寂的山谷。⑥巡:巡视,巡逻。这里是“追逐”的意思。⑦颓浪:倾泻的水流。
7.(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绝 多生怪柏 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B.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
C.如乘空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记承天寺夜游》)
D.有泾、渭之比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8.(4分)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亦谓之佷山北溪。
9.(3分)【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描写,【甲】文中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烘托出三峡夏水 的特点;【乙】文中用“游鱼”“五色石”侧面突出夷水 的特点。
(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
【材料一】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食用茶叶的国家,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茶叶出土于战国早期墓葬,距今2400多年。而饮茶风俗的真正盛行是在唐代,尤其是陆羽著《茶经》推广饮茶之后,“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田间之间,嗜好尤切”,达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的程度。
②唐代流行“煎茶法”,先煮茶再分茶饮用。宋代演变为“点茶法”,将茶末放入盏中,注热水击沸搅拌,更加注重个人体验,由此还衍生出“斗茶”和“茶百戏”习俗。至明代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散茶,硍末而饮的习惯逐渐变为直接冲泡茶芽,称之为“瀹(yuè)饮法”,沿用至今。
(摘编自《茶文化的流行与演变》)
【材料二】
①仅从茶字演化形成看,历史上称谓和写法较复杂。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有荼、槚(jiǎ)、桡(ráo)、蔎(shè)、茗、荈(chuǎn)、葭等。至唐代及至陆羽撰写《茶经》之后,“荼”字才被划掉一横成为“茶”宇。从此茶字的形、音、义不仅固定下来,且体现出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人生追求和崇尚自然、简单、健康的生活哲理与生态文明思想。
②茶字是会意字,分三部分。木表示草木,人表示中国人,上面是树叶。也就是说中国人发明了用树叶作为饮料。读音是茶,来自茶叶的生产是一茬一茬的收获,故读作“茶”。“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又有长寿之意,源于“甘”(草字头)+“人”(中间的“人”字)+“八十”(“木”字)=一百零八,故一百零八岁的老人被称为“茶寿老人”,寓指爱茶饮茶,遵循“人在草木间”生态自然简单的生活,人便能健康长寿,活到一百零八岁。
③遗憾的是,今天,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人都已难亲近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但只要我们喝上两口香茶,也可让紧绷的身心暂时得到放松,让自己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摘编自《品茗,鉴中国文化》)
【材料三】
①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②喝茶的时间最好在饭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另外,晚上喝茶时要少放茶叶,不要将茶泡得过浓。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饮用隔夜茶。另外,一般夏季温度较高,茶水不宜超过12小时。也不能用保温杯泡茶,避免营养成分流失。由于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和茶碱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心里焦虑、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的人,晚上还是以少饮或不饮茶为宜。
③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极为分明。因此,不同季节喝茶也应做相应调整,一般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摘编自《饮茶方法介绍》)
【材料四】
茶叶名称 功效 具体说明
绿茶 保护心血管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其代表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等。其主要功效是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还能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抑制和杀灭细菌等。
白茶 缓解焦虑 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主要功效有保护脑神经、增强记忆、减少焦虑等。此外,白茶中的茶氨酸可以中和一部分咖啡碱,怕喝茶影响睡眠的人,可以喝点白茶。
青茶、红茶 降低胆固醇 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其代表有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冻顶乌龙茶、凤凰单枞等;而红茶属于全发酵茶,代表有安徽祁红、云南滇红。它们经过发酵,比绿茶刺激性低,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等。
黑茶 减肥消脂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最熟悉的就是普洱茶,其中茶多酚类物质总量较高,有很好的降脂减肥效果。
(摘编自《不同种类茶叶的功效》)
(3分)阅读材料三并回答,喝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1.(2分)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每空只能填写一种方法)请详细分析解题思路
(1)一般夏季温度较高,茶水不宜超过12小时。 ( )
(2)而红茶属于全发酵茶,代表有安徽祁红、云南滇红。( )
12.(2分)临近期末,小文心里非常焦虑,他担心自己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于是决定熬夜复习,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他白天犯困,复习效率大大降低,晚上更是睡不着了,你作为他的好朋友,请根据材料四的表格为他推荐一款适合的茶饮并说明理由。
13.(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流行“点茶法”,到宋代则演变为先煮茶再分茶饮用的“煎茶法”。
B.唐代之前,人们仅以“茶”称“茶”,直到陆羽所著的《茶经》问世后,才正式将“茶”的形、音、义固定下来。
C.一百零八岁的老人被称为“茶寿老人”,这一说法源自中国人对“茶”字的拆解。
D.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等都属于发酵茶,有保护心血管等功效。
(三)(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染香
①初春的夜晚,读到晏几道的《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微风吹过,梅花蕊轻摇似在嬉闹,细雨纷纷,杏花飘香。
②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母亲总会在雨季后,挑一个阳光大好的日子,将衣物被套悉数搬到小院,或挂在晾衣绳上,或放在临时搭起的木板上接受阳光的洗礼。不论多忙,母亲总会记得在太阳落山前,将这些衣物被套收回屋,一件件折叠好。
③后来我问母亲,为何总在雨天过后晒衣物?母亲回答:“雨天的空气里也会染着花香,而且味道特别浓郁。雨后初晴晒的衣物,不仅有阳光的味道,还有花的味道。”我不知道雨天的花香是否真的特别浓郁,只是惊讶,即便是阴雨天,花朵仍然会绽放,它并不会因为天气的阴郁而改变其芬芳的本质。
④我居住的小巷里有位女瓦工,40来岁,带5岁的女儿月牙一起生活。有一年秋天,一个糖果商贩误以为月牙拿走了他的进口糖果,与这个女瓦工争执不下。最后糖果贩子发现是自己漏数了糖果,才不好意思地道歉。女瓦工并无抱怨,只是说道:“找到了就好,月牙很乖,她不会拿别人的东西。”
⑤女瓦工为人也很随和,在日常闲谈中,我大概知道了她和月牙的情况,她从小就是孤儿,没有读过多少书,年轻的时候跟师傅学铺砖,勉强能够糊口。
⑥5年前的一个傍晚,女瓦工下工回家,看见一个女婴孤零零地躺在树下瑟瑟发抖。女瓦工收养了女婴,给她取名“月牙”。月牙天生聋哑,她带着孩子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治病良方,这才辗转来到我们这座城市。
⑦今年夏天,我跟几个伙伴去海边玩,远远望见女瓦工在给人看自行车,而月牙则在一旁玩耍。我很惊讶,问她:“你不是在做瓦工吗?怎么又来干这个?”
⑧女瓦工挑了挑眉头,“那个活儿不定常有,没活儿的时候我看过自行车,卖过盒饭,摆过地摊儿,还承包过公司清洁的活儿。哪里有活儿干,我就往哪里去。”她很健谈,“月牙现在上了学,会看口型,懂得别人说什么,还学会了跳舞呢。”说这些的时候,女瓦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月牙看看她,也微微笑着。
⑨有一回,我陪母亲去公园跳广场舞,看到女瓦工带着月牙也在跳。暖金色的夕阳把天空染成橘子汽水般的颜色,公园里的音乐声像被微风揉碎的彩色泡泡,裹着欢快的节奏飘来。她们手舞足蹈的,像两朵在晚风中尽情舒展的向日葵,把生活的疲惫都跳成了轻盈的音符。我感到很奇怪:“月牙听不到音乐,没有伴奏,能学会跳舞吗?”母亲说:“没有阳光的日子,并不意味着太阳不存在。一个人听不到音乐也不意味着她心中没有音乐。”我看着面带微笑的母亲,被她话语中透出的智慧深深触动了。
⑩清朝诗人李勉有诗云:“粉墙经扫花落尘,一带楼台树影昏。雨细风斜帘未卷,纵无人在亦消魂。”诗中说粉红色的墙壁用拂尘一扫有如落花般,这一片楼台亭院掩映在树影中。斜风细雨中竹帘未卷,纵然无美人在赏雨也令人感怀。
大抵,我们在尘世行走,偶有与困顿时光相互凝望的时候,若心中染着一缕花香,无论走在怎样的境地,都如同走在山清水秀、春暖花开的风景里。这样的一颗心,便有如拥有一整个春天,整个灵魂便也会散发出迷人的香味。
(选自《思维与智慧》)
14.(4分)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事件 形象
④段 不抱怨糖果贩子错怪月牙 (1)
⑤⑥段 (2) 善良无私
⑦⑧段 给人看自行车 (3)
⑨段 (4) 热爱生活
15.(2分)《诗经》中有“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诗句,大意是“思念之情绵绵无尽,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请结合语境,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辗转”在文中的含义。
16.(2分)第⑧段“女瓦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月牙看看她,也微微笑着。”一句中两个“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7.(3分)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⑨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暖金色的夕阳把天空染成橘子汽水般的颜色,公园里的音乐声像被微风揉碎的彩色泡泡,裹着欢快的节奏飘来。
18.(3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 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我们在尘世行走,偶有与困顿时光相互凝望时,若心中染着一缕花香,无论走在怎样的境地,都如同走在山清水秀、春暖花开的风景里。
三、写作(50分)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转身”是转动身体,改变方向。转身本是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生活之中你一定看到过或经历过“转身”的情景,转身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只要转身,就一定有一个不一样的风景,使你感动,让你回味,给你启迪……
请以“转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得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