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校:原班级:姓名:考号:)三、作文(60分)21.(60分)400600800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注意;全卷共三部分,20题。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积累与运用(23分)根据提示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1)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5)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6)《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交代了自己夜游的原因,表现出他夜游的兴奋之情的句子是: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小豫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写了一段学习感言,准备在国庆之际,向祖国母亲诵读汇报。但她在整理朗诵稿时,遇到一些问题,请你帮他解决。爱我中华,向党汇报。我近日在语文课堂上,领略了战士们击 ①(kuì)一切顽抗之敌的 的气势,聆听到国家公祭日 的长鸣警钟;看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观赏了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②(liǎn)声的一刹那,也体会到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自豪与骄傲······ 回望过去的岁月,先辈们 dān ③ 精竭虑,克服了艰难险阻, 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如今取得种种成就的原因,是因为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携手奋进。小豫有三个字不会书写,请你根据拼音,帮他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小豫对文中横线处几个词语拿不准,请你帮他选出符合文章语义语境的词语。 ( )(3分)A.锐不可当 震耳欲聋 才 B. 锐不可当 振聋发聩 才C.长驱直入 振聋发聩 就 D. 长驱直入 震耳欲聋 就(3)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存在问题,请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3、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面题目。(6分)(1) 著名记者 根据实地采访和考察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创作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书名中“红星 ”寓指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真实性是它畅销不衰 的首要和基本因素。B.作品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经过,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壮举。C.全书以工农红军的行踪作为线索,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缓缓揭开了中国红军的神秘面纱,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 ”的威力。阅读(67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4-5小题。(6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甲】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4.某学习小组计划为这首诗歌配一组插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讨论。(3分)A同学:这首诗围绕“① ”字展开,我们在配图时也可以从这一关键字切入。B同学:不同诗句的构图方式应该是不同的,诗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句可以采用远景的方式构图,展现出一幅② 的画面。C同学:颈联可以用近景的方式构图,我们可以细致表现日暮时分“③ ”和猎人的神态特点。5.如果为【甲】句诗歌配图,你认为画面中的诗人此时应该是何种心境?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小题。(17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③。(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注释】①汉:指银河。②企水:口渴思饮。③悟衷散赏:开阔心胸,自由欣赏。6.参照提示,解释加点词语。(4分)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写出词义虽乘奔御风 活用:动词用作名词 (1)奔:清荣峻茂 根据语境推断词义 (2)清绝壁千尺 联系课文语句解释词义。 绝巘多生怪柏 (3)绝风雨如晦 查字典选择词义:①农历每月的末一天。②昏暗;不明显。③夜晚。④隐藏。 (4)晦:7.下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B.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C.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D.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分)(2)秋露为霜,春罗被径。(3分)9.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甲】文中通过猿鸣久绝,突出三峡① 的特点,并以猿鸣声音哀转,渲染秋天② 的氛围,表达了感伤情绪;【乙】文中描写了猿猴企水的动景,与上文③ 的动景相映成趣,给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表达了作者④ 。(4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小题。(14分)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如何捕获花粉本报北京3月28日电(记者齐芳、晋浩天) ①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薛进庄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国内外多名学者,在浙江长兴泥盆纪晚期地层(距今约3.65 亿年前)中,发现了一类全新种子植物,并命名为“二裂在君木”。②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③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了早期胚珠捕获花粉的性能,为其风媒传粉策略提供了新见解。④相关成果发表在日前出版的学术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上。薛进庄介绍,新发现的种子植物化石包含分枝系统、羽状复叶、胚珠(种子)等。胚珠成对着生在能育枝的顶端,具四裂片式珠被,每个胚珠的侧部具二裂式托斗。“这些形态特征与目前已知的其他种子植物不同,代表了一个全新类型。我们将其命名为‘二裂在君木’,是为了纪念丁文江(字在君)在中国地质学科初创时期的奠基性贡献。”研究人员还研究了早期种子植物的风媒传粉策略。与蕨类植物不同,种子植物的雌性繁殖体--胚珠(在授粉前生长在植物体上)能否成功捕获到花粉,是它们能否完成有性生殖的决定性因素。地球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如何捕获花粉 “我们发现了超过100枚在君木化石标本,基于此,重建了其胚珠的三维数字模型,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研究早期胚珠如何捕获空气中的花粉流。”薛进庄说,分析表明,裂片式的珠被可以显著降低胚珠顶端的气流速度-在君木的珠被裂片可使气流产生约91%的减速,气流减速后,它携带的花粉才可能被释放在胚珠顶端,继而完成授粉。作为对比,研究人员还模拟了另一种更为复杂的胚珠,结果表明:其珠被和巨大的托斗可使气流速度降低 80%至99%,并且由于其托斗从四周包围胚珠,对不同方向的气流具有同样效应,说明复杂胚珠结构在风媒传粉效率方面更有优势。研究者说:“在虫媒传粉策略演化出现之前,如何更好地利用空气流动并捕获花粉,是塑造最早种子形态的重要因素。”(选自《光明日报》2025年3月29日,有删改)10.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阅读这则消息第1段四句话,符合这则消息的导语的选项是( )。 ( 3 分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1.【消息知识】阅读本则消息,完成下面表格。(4分)消息的要素何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薛进庄团队联合中国科 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国内外多名学者何事:(1) (2分)何时:3月28日电,泥盆纪晚期(距今约3.65亿年前)何地:浙江长兴 何故:(2)(2分)12.下面论述是关于文中引用薛进庄的话对“二裂在君木”形态特征、命名缘由以及研究过程和结果的阐述的作用,对的打“√”,错的打“×”。(4分)(1)让读者间接了解研究的一手信息,增强了消息的真实性。( )(2)借助专业研究者的话语,使关于“二裂在君木”的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提升了消息的可信度。( )13.文中划线句“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中“迄今为止”这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提示:(1)消息语言具有准确、严谨的特点;(2)科研数据难以做到绝对精确。(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小题。(21分)二姐加的住房变迁刘佃英①离开家乡山东省泰安市已有十五六年,2022年回到家乡,暂住在二姐家的新房子里,对家乡的变化感慨万千,最令我感慨的还是二姐家的房屋变迁史。②2007年时我和老公去看望二姐,当时二姐在造纸厂上班,单位分的宿舍,就成了二姐的家。造纸厂常年弥漫着刺鼻的味道,周围的道路坑坑洼洼,那天正好下了雨,到处是积水,到处是泥巴,等走到二姐家时,我的鞋子已经惨不忍睹。③开门进了屋,一切尽收眼底。一间屋子,两张挨着的床占据了房子的大半,走路转身都难。午饭时二姐点了蜂窝煤,烟雾弥漫在整个屋里,呛得人直咳嗽。最难的是上厕所,厕所在整个宿舍楼的一角。遇到早晚“高峰期”,要捂着鼻子等半天,还得不停拍打驱赶身边的苍蝇。那时的二姐心里有了一个愿望——住上有燃气、有独立卫生间的房子。④2008年外甥要上小学,二姐排除万难决定要换房。多方筹款后二姐最终买了一套三居室。购房不仅花去了二姐所有的积蓄,还让她背负了沉重的贷款。几乎没有装修,二姐一家就搬了进去,但三个独立的卧室、阳光满满的阳台、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小外甥爬楼梯时连蹦带跳,二姐满脸含笑,满满的幸福流溢而出。⑤可是房子临路,来往车辆不断,尘土飞扬;晚上摆摊吵吵嚷嚷,吵得人难以入睡。小区放眼望去除了房子还是房子,看不到一片草坪一棵树,唯一的绿色是被一楼的人家圈起来种的蔬菜。小区空地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等,孩子下楼找个玩耍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大人想散散步活动了。那时的二姐又有了一个愿望——新的房子要面向公园,要环境好,能散步休闲。⑥2016年二姐一家决定订下一套期房,2019年如约交房,经过精心装修,2020年二姐如愿搬进了新家。2022年暑假回来,我有幸在二姐家小住一段时间。二姐家的房子在小区边上,虽然也靠近路边,但是窗户的玻璃都是双层真空,关了门窗室内安安静静没有杂音。即使开了窗,一眼望去路边的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令人心生愉悦。整个小区楼房错落有序,楼下有多个小花园,绿化率非常高,还有一个湿地小公园——泮河公园,是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小区内还有儿童游乐场、健身设施、球场、凉亭、电动车充电棚、晾晒区,周围配套设施齐全,有大型购物超市和医院,更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站式学校。⑦晚饭后,我和二姐到泮河公园散步。公园里的大型音乐灯光喷泉令人震撼,水、声、光、色交融在一起,精美绝伦,如梦如幻。清晨,我和二姐到泮河公园晨跑,整个公园,泮河静流,水波粼粼,处处皆景。入目是清澈的河水,岸边翠绿的树木在微风中拂动,连空气都弥漫着草木的清香,真是令人流连忘返。二姐笑着说:“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房子,面朝公园,春暖花开!”看着二姐的笑脸,我看到了幸福的模样,这样的生活真好!⑧二姐家的住房变化,是齐鲁大地千千万万普通家庭变化的真实写照。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人们对住房条件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从“有得住”到“住得开”再到“住得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富足。住房的变迁见证了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我相信二姐的房子还会变得更好!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篇散文以二姐家住房变迁为线索,通过三个典型阶段的对比描写,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居住条件的升级轨迹。B.第④段描述了2008年二姐换房后的情况,他们买了一套三居室,无债一身轻,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提升。C.2020年二姐搬进新家后的生活环境,新家的环境条件非常优越,不仅有绿树成荫的环境,还有完善的配套设施。D.结尾不仅巧妙地将个体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还揭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层次提升,从而深刻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15.文章主要写了二姐家的住房变迁史。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6分)二姐家的住房 住房特点 二姐的愿望2007年单位分的宿舍 一间屋子,两张挨着的床,做饭用蜂窝煤,没有独立的厕所 (1)2008年三居室 三个独立的卧室,阳台、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但房子临路,来往车辆不断,尘土飞扬,晚上摆摊吵吵嚷嚷缺少活动空间 (2)2020年新家 (3) 愿望已实现16.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17.这篇文章通过二姐的住房变化来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富足”的大主题。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能体现我们美好新生活的变化。(6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材料一: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天文梦,在仰望星空时会产生无尽的遐想。这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好奇心。不管在哪个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都会逐渐降低,因为他们会越来越专注于某个领域,也会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再提出问题。但有一部分人例外,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去解决。所以说,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指出:“创新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可以称作创新,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问题时,我们会按照上一次的路径去解决,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刷题讲究机械化、熟练,甚至‘条件反射’,只要拿到题,马上就能搜索到‘印’在脑海里的解题套路。”刷题和创新显然不能同向而行。(摘编自2023年2月6日《中国青年报》)材科二:中小学生知道科学家事迹后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的占比(选自陈宏程《科学家精神点亮好奇心——基于“科学家精神对中小学生好奇心发展影响情况的调查”的思考)材料三:孩子天然就对宇宙空间具有好奇心,有好奇心是好事。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会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索浩瀚宇宙的好奇心,播下科学的种子。以往,我们认为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也就是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但通常情况下,科普工作是另一个场景,科学家需要将知识变成一滴滴水洒向学生,学生就会像小树首一样自己慢慢吸收水分。(摘编自2023年4月17日《南方日报》1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天文梦想和好奇心渐渐变淡完全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刷题,形成了路径依赖。B.在知道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后,17.2%的中学生和10.7%的小学生都表示没有兴趣,说明中小学生已经对科学研究失去了好奇心。C.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所以科普工作应提倡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D.有好奇心是好事,但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应学会创新,不要依赖解题套路,用科学知识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19.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成为科学家的路径有哪些 (6分)作文。(6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作文纸.docx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某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