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华师元一赤壁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华师元一赤壁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高一年级10月考试
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答案:C
解析: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是中华民族捍卫和平正义的宣示,①“彰显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符合阅兵的和平属性;阅兵缅怀抗战历史,能引导人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③正确。我国尚未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②错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改革开放,④错误。
2.答案:D
解析: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无铁制工具(铁制工具出现于奴隶社会),①错误;原始社会晚期已出现原始畜牧业,人们可能圈养牛羊,②正确;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低下,猎物平分,但题干未明确是初期还是晚期,且“必须服从部落首领命令”是原始社会部落管理的典型特征,④正确;③并非绝对现象,排除①③。
3.答案:B
解析:西夏陵有帝陵、陪葬墓之分,体现严格等级制度,①正确;西夏陵的建筑遗址、防洪工程及精美文物(残丝片、灰陶方砖),说明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有国家形态、手工业发展),③正确。劳动者无人身自由是奴隶社会特征,西夏是封建社会,②错误;材料未体现体力与脑力劳动分工,④错误。
4.答案:B
解析:材料指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的体现,说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一切乱象的总根源,①正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根本对立,阶级矛盾不可调和,③正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不可避免,②错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能通过调整暂时缓和矛盾,④错误。
5.答案:C
解析:企业引入AI机器人(生产工具革新)提升效率、缩短研发周期,体现生产工具革新对生产力的推动,③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关系调整(如所有制、分配制度变化),①错误;也未体现上层建筑(如政治制度、意识形态)调整,②错误;AI催生新岗位,未取代人类劳动,④错误。
6.答案:D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生命力,证明其在21世纪仍具活力,④正确。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是《共产党宣言》发表,①错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理论基石,②错误;奠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石的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③错误。
7.答案:D
解析:近代仁人志士探索资本主义道路失败,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③正确;他们失败的关键是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先进政党领导,④正确。“探索复兴之路必然经历屈辱”说法绝对,①错误;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②错误。
8.答案:B
解析:新中国成立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中国发展方向,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基,②③正确。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①错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是改革开放后,④错误。
9.答案:B
解析: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明确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的目标,①③正确。八大主张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而非革命,②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左”倾错误思想,④错误。
10.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年)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正确。三大改造完成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①错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成就,③错误;新时代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④错误。
11.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展,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需依托改革开放,②正确;党坚持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力解放,体现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③正确。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错误;改革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非根本改变,④错误。
12.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历程排序:1978年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①)→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③)→1992年南方谈话(②)→21世纪以来全面深化改革(④),故顺序为①→③→②→④。
13.答案:D
解析: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而非“全部继承”,D错误。A、B、C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表述符合“四个自信”的内涵,均正确。
14.答案:B
解析:新质生产力由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催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②正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错误;培育新质生产力需升级传统产业,而非淘汰,③错误;新质生产力目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而非高速增长,④错误。
15.答案:A
解析: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时代,①正确;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③正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②错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错误。
16.答案:C
解析:改革使人民生活从“吃饱穿暖”到“消费升级”,且国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正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变化,但尚未完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①错误;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错误;我国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未变,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①积极性: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弊端,主张建立无阶级压迫、无剥削的理想社会,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欧文等提出铲除“散播无知、贫穷、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具有一定进步性。(6分)
②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未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如未认识到阶级斗争的重要性);他们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良心发现,未看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其理想社会方案具有空想性。(5分)
(2)①思想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其合理成分,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5分)
②阶级条件: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如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5分)
③理论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剥削本质,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5分)
18.(1) 答案: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生产力实现前所未有的解放,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显著增强。(4分)
②改善人民生活: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从“物资短缺”迈向“消费升级”,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4分)
③推动国家发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成功走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迈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3分)
④完善制度与治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3分)2025年高一年级10月考试
思想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10月21日16:40-17:40 时长:60分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
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盛大举行。这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是中华民族捍卫和平正义的坚定宣示。关于此次阅兵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彰显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②表明中国已经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③有利于引导人们缅怀历史、致敬英雄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在某档综艺中,明星嘉宾们集体穿越到原始社会,体验一把“石器时代”生存挑战,在节目中我们可能会看到
①人们手持铁制刀具和斧头追赶猎物
②人们给圈养的牛羊等投喂草料
③人们聚集在一起平分捕到的猎物
④所有人必须服从部落首领的命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025年7月11日,“西夏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夏陵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的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西夏陵在选址方位、空间布局、陵寝等方面承袭了唐宋帝陵建筑体系的风格特征。(注:西夏是与宋朝同时期并存的独立王朝)
西夏残丝片 西夏莲花纹灰陶方砖
从中可以看出在当时
①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②劳动者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③人类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④开始出现体力脑力劳动的分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5年10月的最新评估中指出,全球经济在多重冲击下虽表现出韧性,但高度不确定性已成为“新常态”,其背后隐藏的深层结构性问题正持续侵蚀全球经济稳定的根基。这种不确定性及随之而来的“不满与失望”,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的当代表征。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乱象产生的总根源
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是偶然发生的且可以避免的
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根本对立的,二者之间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④当今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完全丧失了自我调整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近年来,人工智能(AI)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产面貌。某汽车制造企业引入AI机器人完成自动化焊接、喷涂等危险重复工作,使生产效率提升40%;其研发部门利用AI模拟仿真技术,将新车型的研发周期从3年缩短至18个月。与此同时,企业为员工开设AI技能培训,并成立了人机协作车间,催生了“AI维护工程师”“数据标注师”等新岗位。材料体现了
A.生产关系的调整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科技革命可以调整上层建筑去适应经济基础
C.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劳动
6.《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此后,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走向实践,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及其成就,也充分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依然具有无可辩驳的时代真理性与磅礴生命力。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运动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B.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共产党宣言》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依然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7.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奋斗的历史,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荡,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致力于救亡图存,探索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道路,但终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说明
①探索复兴之路必然要经历屈辱的历程
②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是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④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的革命政党领导,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不懈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创造了前提
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④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本次大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方针。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共八大重要贡献的是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②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革命上来,以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
③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强调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不同历史时期,我们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下列对不同历史阶段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生产力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11.1978年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40多年来,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取得一个又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成就。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中国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由此可见
①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②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④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高一学生经过学习,不仅对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做出了简短概括,请你根据时间节点进行排序
①小岗创新,家庭联产承包显活力
②解放思想,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③特区先行,南下深圳率先开窗口
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A.③→①→②→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下列对“四个自信”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D.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部继承,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豪与坚守
14.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近年来,我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表明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能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C.要淘汰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其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宣示,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下列关于新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新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吃饱穿暖”到“绿色健康”,从“物资短缺”到“消费升级”,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国家实施推进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新建改扩建优质普通高中、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等举措,进一步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些变化表明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即将步入小康社会
C.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D.新时代以来,我国基本国情已发生改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方向。
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走向理性社会》中写道: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工人运动实践,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与时俱进,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进行评价。(11分)
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15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生产力实现前所未有的解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成功走出了一条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迈向繁荣富强的崭新道路。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作出研究和部署,将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责任。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继续奋斗。
请将下图左列图框中党的指导思想与右列图框的意义对应连线。(12分)
邓小平理论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三个代表”思想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意义。(1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