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O 16 K 39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
1. “明月映山河,诗意满长安。”2024年9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中秋诗会在古都西安正式开播。诗词中不仅蕴含着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也包含了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中涉及化学能和热能的转化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元素化学性质稳定,可用物理方法富集
C. “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雷雨天能实现大气中氮的固定
D.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合适的催化剂不仅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还能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
2. 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 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3.温度T℃时,将BaO 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 达到平衡。若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压强不变 B. BaO量不变
C.平衡常数减小 D. BaO 量不变
4. 50mL0.50mol L 盐酸与50mL0.55mol L NaOH 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的温度是2次
B.玻璃搅拌器若用铜制搅拌器代替,则测得的△H 会偏大
C.用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醋酸溶液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H 会偏大
D.测量盐酸的温度后,必须将温度计用水洗净并擦干后再测量NaOH 溶液的温度
5.下列关于各装置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图①装置电镀铜,b极为铜,电解质溶液为溶液,一段时间后需补加
B.图②装置盐桥中 KCl 的 Cl 移向甲烧杯
C.图③装置的辅助电极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发挥作用的,且工作过程中应该根据环境变化调整保护电流
D.图④两个装置中转移相同电子数时,正极产生气体体积之比为3:2
6.已知合成氨反应 N (g)+3H (g) 2NH (g) △H<0,工业上选择的适宜条件为: 500℃、铁触媒作催化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既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B.铁触媒作催化剂既降低了活化能,提高了NH 单位时间的产量
C.升高温度既增大了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又有利于提高氨的平衡产率
D.将氨分离出来,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氮方向移动
7.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H 和1mol I ,初始压强为 pk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 达平衡时,H 的转化率为5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 1mol H (g)和1m ol HI(g),反应物和产物浓度都增大,平衡不移动
D.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Ar,总压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C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 和1m ol I (g), 平衡常数减.小,H 平衡转化率不变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 1mol Ar,反应速率减慢,平衡不移动
8.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对于反应a 由图a可知,
B.对于绝热条件下反应 由图b可知,
C.对于反应mA(g)+nB(g) pC(g),由图c 可知, m+n>p
D.对于反应xA(g)+yB(g) zC(g),图d中曲线a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
9.陕西省宝鸡市作为“青铜器之乡”,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青铜器刚制作出来时通常显现金黄色,但因埋藏会产生多种锈蚀产物,其中( 结构致密,可以阻止内部青铜继续被腐蚀,而( 结构疏松膨胀,可使锈蚀很快蔓延。青铜锈蚀过程大致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青铜锈蚀I过程属于电化学腐蚀,负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Cu+Cl -c =CuCl
B.青铜锈蚀I过程中 cr浓度越大,腐蚀趋势越大
C.青铜锈蚀Ⅲ生成 的方程式为:
(
D.青铜器修复可用碳酸钠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可让( 转化为( 使其保存更长久
10.T℃时,把0.5mol N O 通入体和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反应进行到2s时,NO 的浓度为0.02mol L 。60s时,体系已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s内用NO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B.在2s时容器内的压强和开始时相同
C.平衡时,
D. 平衡时, N O 的转化率为40%
11.下列实验的“操作和现象”与“推测或结论”对应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推测或结论
A 常温下,同时向盛有5%和30%双氧水的试管中各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 MnO 盛有30%双氧水的试管中反应更剧烈且最先停止冒气泡
B 取 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 5滴15%KSCN溶液 若溶液变血红色,则KI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C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MgSO 、CuSO 的混合溶液 阴极上先析出铜,说明还原性:Mg>Cu
D 向 溶液中加入少量K Cr O 固体 平衡 向正向移动,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黄色
12.一种将燃料电池与电解池组合制备(KMnO 的装置如图所示(电极甲、乙、丙、丁均为惰性电极)。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导线中流过2mol电子时,电解池阴极区溶液增重78g
B.气体X为氢气,电极乙附近溶液的pH 减小
C. KOH 溶液的质量分数:
D 电极丁的反应式为
13.某种含二价铜微粒 的催化剂可用于汽车尾气脱硝,催化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B.状态②到状态③的过程中 N 元素被氧化
C.状态③到状态④的过程中有 O-H键的形成
D.该脱硝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14.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和一定量的 发生反应:
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料( )
A. x =x
B.反应速率:
C.反应温度为T ,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点a、b、c对应的平衡常数: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工业上经常利用电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利用零价铁(Fe)去除酸性水体中的硝酸盐( 及利用电化学原理测定汽车尾气中NO 的含量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图1 是 Fe还原水体中的 的反应原理,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图2中 Pt电极上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用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 ,将所得的 溶液进行电解,可循环再生NaOH,同时得到 其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①图中a极连接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甲表示 离子交换膜(填“阴”或“阳”),A、B、C、D分别代表生产中的原料或产品,B表示的物质是 。②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16.(16分)含氮化合物是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 和空气中的N 以LDH 超薄纳米为催化剂在光催化作用下合成氨的原理如图1所示。
已知:
Ⅱ. 2H (g)+O (g)=2H O(g)△H=-483.6kJ/ mol,则上述合成氨原理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合成尿素 的反应为: kJ/mol。向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4:1 充λ NH 和CO ,使反应进行,保持温度不变,测得 CO 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 所示。
①若用CO 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则A 点的逆反应速率 B点的正反应速率(填“>”“<”或“=”)
②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选项字母)。
A.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C. NH 的消耗速率和CO 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D.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E.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工业上合成尿素时,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 。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加入催化剂
C.将尿素及时分离出 D.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D.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3)汽车尾气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存在大量NO。实验发现,NO易发生二聚反应 并快速达到平衡。向真空钢瓶中充入一定量的 NO进行反应,测得温度分别为T 和T 时NO的平衡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3所示。
①温度为T 时,达到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强为200kPa. X 点N 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X点对应的平衡常数(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X点之后,若再充入一定量NO(g),再次平衡时,与原平衡相比c`(NO)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α`(NO) 。
17.(12分)为保护环境,充分利用钴资源,一种以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正极材料主要含有 LiCoO 、铝箔及金属钢壳)为原料回收钴的工艺流程如下:
(1)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需进行放电、拆解、粉碎预处理,粉碎的目的是 。
(2) LiCoO 中 Co的化合价为 。
(3)不同浸出剂“酸浸”结果如下表:
浸出剂 钴浸出率/%
a.盐酸 98.4
b.硫酸与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 98.0
①浸出剂a的钴浸出率更高,但工业生产中一般不选用a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②工业生产中常选用浸出剂b,则“酸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H O 的作用是 (填“做氧化剂”或“做还原剂”)
③选用浸出剂b时,“酸浸”的温度控制在80℃左右,其原因为 。
(4)“萃取分离”中钴、锂的萃取率与平衡时溶液pH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为了实现钴钾分离效果较好,pH一般选择 (填整数)左右。
18.(16分)过硫酸钾(K S O )中因含有过氧键而具有强氧化性,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 和NaI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1)K S O 与NaI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为 。
【查阅资料】
资料I:
反应①的速率方程为 a和b为对应反应物的反应级数。
资料Ⅱ:为了测出一定时间内反应①的平均反应速率,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已知浓度的 溶液和淀粉溶液,在反应①进行的同时,也会发生反应②:
(反应速率极快)。
(2)反应体系中加入淀粉溶液的目的是 。
(3)若反应体系中 溶液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为 cm ol·L ,记录淀粉变蓝的时间为 ts,则反应①中以 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用含c和t的式子表示)。
【实验内容】室温下,用浓度均为( 的 和 的 以及0.2%的淀粉溶液,按下表配制一系列溶液,全部加入烧杯中并混合均匀,当最后加入 溶液时立即计时、记录淀粉溶液变蓝的时间,并计算对应的 已知 SO -和NO3-,对上述反应没有影响。
序号 /mL V(Nal)/mL /mL /mL /mL V(淀粉)/mL
I 20 20 0 0 8 2
II 10 10 0 8 2
Ⅲ 5 20 15 0 8 2
IV 20 10 0 8 2
v 20 5 0 15 18 2
(4)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 m= 。
(5)上述实验 (填序号)是探究 NaI物质的量浓度对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数据处理并得出结论】(6)根据下图计算出该反应中c(I-)反应级数b的数值 (取整数)。
(7)通过数据分析,该反应中( 对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I-)(请填写“>”“<”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