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新城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武清区新城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高二生物学科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是生物体的内环境
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甲的含量多于乙
2.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选手郑钦文为中国乃至亚洲赢得了首枚奥运会个人网球金牌。当运动员在比赛时,内环境中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 B.大量出汗血钙流失增多,易发生抽搐现象
C.血红蛋白运输O 增强 D.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增加
3.“酸碱体质理论”认为人的体质有酸性和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若要保持健康,应多喝碱性水或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检测唾液的pH可推测内环境的酸碱性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pH、温度和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暂时降低
D.体内细胞所在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而发生剧烈变化
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B.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C.神经元是由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组成
D.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为自主神经系统
5.某同学一家暑假驾私家车去某景点旅游,途中该同学产生“尿意”,憋尿痛苦表情浮现脸面,突然看到路标,离前方服务区还有15km,心情放松了许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产生“尿意”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过程不属于反射
B.副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C.该同学有意识地憋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该同学憋尿产生痛苦的表情是大脑高级功能的体现
6.当人遇到突发情况时,心跳加快、瞳孔扩张,此时神经调控情况应该是( )
A.副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B.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受到抑制
C.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增强以促进营养吸收而应对紧张状况
D.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减缓空气刺激
7.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1、2、3、4、5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d是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突触,又称为“神经—肌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刺激a处,肌肉收缩,能够完成一次反射活动
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C.电刺激肌肉,神经纤维c处的电流表会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D.“神经—肌肉接头”处仅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8.下图表示人体内的某反射弧及其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乙图中b处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
C.甲图的⑥结构中发生的信号变化需要消耗ATP
D.膝跳反射中,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向是a←b→c
9.下图为突触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为突触小体,①②③共同构成了突触
B. 神经递质通过载体蛋白主动运输释放到②处
C. ②处的液体属于内环境,③可以是唾液腺细胞的细胞膜
D. a的信息传递到b,必定使b神经元产生兴奋
10.a—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a—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肌肉松弛、肌肉抽搐 B.肌肉抽搐、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抽搐、肌肉抽搐
1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交感神经系统只是脊神经的一部分,与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人体的内脏运动
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
12.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表示最准确的是( )
A.A B.B C.C D.D
13.细胞外液中K+浓度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变化幅度和速率。分别给予两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相同的适宜刺激,分别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依据结果推测神经纤维所处的环境可能是( )
A. 甲在高Na+海水中,乙在高K+海水中 B. 甲在高Na+海水中,乙在低K+海水中
C. 甲在正常海水中,乙在低Na+海水中 D. 甲在正常海水中,乙在低K+海水中
14.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由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完成的。其中“白鹤亮翅”的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上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实现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传入神经 脊髓神经 伸肌运动神经元.
B. 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伸肌收缩
C. 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将增大
D. 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能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
15. 重症肌无力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有关,乙酰胆碱受体位于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和乙酰胆碱结合后发挥门控特性,引起肌肉收缩,而乙酰胆碱由乙酰胆碱酯酶分解。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存有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导致骨骼肌收缩无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种药物能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量,不能治疗该疾病
B. 破坏乙酰胆碱受体可抑制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C. 可以采取给予免疫抑制剂的方法治疗或缓解重症肌无力
D.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换过程异常,影响兴奋传递
16.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厉行禁毒是我国一贯的立场和主张,青少年要掌握毒品致病机理的相关知识并做好禁毒宣传。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使多巴胺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功能,据图示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
A.服用可卡因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会增多
B.吸食毒品会使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
C.图中结构③具有特异性,神经递质通过③进入神经元
D.“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会出现焦虑、失望、抑郁等情绪
17.如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进行双向传导、单向传递
B.图中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Na 内流所致
C.图中ae段Na 和K 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
D.从针刺手指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可视为另一个反射活动
18.某学生因病导致大脑皮层言语区发生障碍,医生对其进行检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语言文字功能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高级功能
B.若能听、说、写,但不能看懂文字,则说明H区受损
C.若能说、写、看,但不能听懂讲话,则说明V区受损
D.若能看、听,但不能写和说,则说明W和S区受损
19.海马是机体完成学习记忆功能的关键结构,NO是海马突触中的一种神经递质,长期睡眠不足使NO的含量增加,从而影响人体的学习与记忆能力。若前后两个神经元持续兴奋,则有助于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
下图是NO作用的主要机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O的受体位于靶细胞内
B.途径Ⅲ表明兴奋在突触处可以双向传递
C.途径Ⅱ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学习与记忆能力
D.长期睡眠不足可通过途径I使神经细胞出现供能障碍
20.光可调节小鼠棕色脂肪细胞(BAT)利用血浆中葡萄糖来产热。光通过激活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最终使交感神经释放抑制信号作用于BAT细胞。通过实验发现,健康志愿者口服葡萄糖后,在蓝光照射处理下,血糖浓度高于黑暗处理组;在红光照射处理下,血糖浓度与黑暗处理组没有明显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ipRGC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B. ipRGC有接受蓝光的受体,该受体不能接收红光
C. 蓝光环境比红光环境让人感觉到凉爽不仅是心理作用
D. 上图体现出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21.如图甲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乙是部分细胞物质交换的具体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在人体内,由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包括图甲中的A、B、C三种液体,其中A代表的液体是__________。B、C的成分和含量与A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__________。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
(3)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__________和[ ]_ _________。
(4)若图示表示肌肉组织,则①②③中O2 浓度最高的是[ ]__________(分别填数字代号和名称)。
(5)某人皮肤被烫伤后,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填数字代号)。
(6)直接参与并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四大系统是__________。
2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A-D中_________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若①代表CO2,由组织细胞释放到体外依次需要_系统协助完成;CO2还可作为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调节中枢在__________。
(3)若②代表O2,则肝脏部位的体液中,A、C、D处其浓度大小依次为_;若②为葡萄糖,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脑细胞至少穿__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
(4)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调节网络。
23.“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因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的部分运动神经元受到侵袭,患者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至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如图为某“渐冻症”患者的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该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是_,图中的感受器为_(填字母)。
(2)若刺激Ⅰ处,渐冻症患者的手指发生轻微收缩,该过程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原因是_________。
(3)刺激某“渐冻症”患者的a处,在Ⅱ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在b处也检测不到神经递质的释放。刺激健康人的a处,在Ⅱ处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在b处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4)霍金因部分运动神经元死亡,基本不能完成运动,但调节心跳、呼吸的基本生命中枢正常,至少说明其_________(填字母)一定完好无损。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24.某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开展了针法(针法是中医针灸的方法之一)治疗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实验:用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穴位时,发现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活性增强,减轻了炎症反应,有关过程如图所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在免疫细胞表面有两种类型的受体,受体α2-AR介导促进炎症反应,受体β2-AR 介导抑制炎症反应,①-③表示结构或过程,“+”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_________(填“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针灸或低强度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都能引起肾上腺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增加,其神经中枢是_。
(2)脂多糖(一种细菌毒素)进入动物血液后,会刺激肠巨噬细胞释放TNF-α(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针法治疗发挥抗炎作用时,②、③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或“-”)。
(3)科研人员探究针刺穴位对肥胖者下丘脑食欲中枢的影响,发现连续一段时间每天针刺“后三里”、“内庭”两穴适当时间,能抑制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和提高饱食中枢的兴奋性,从而使肥胖者体重减轻。请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在天津考生 领取答案
实验思路:选取生理状态、体重相同的肥胖大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作为实验组,每天_________;乙组作为对照组,不做处理。针刺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大鼠摄食中枢、饱食中枢放电频率,并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测量大鼠的体重。
预期结果:实验组大鼠针刺后_________,且体重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