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示范性高中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娄底市示范性高中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湖南省娄底市示范性高中名校联考
高三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山东德州陵城区丁庄水库建成世界最大的单体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下图1)。水面上光伏板面积7000多亩,共81个矩阵,60多万块。与水库北岸风电形成“风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打造了一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成功运营的关键在于( )
A.可以大幅提高光伏板的发电效率
B.水上漂浮技术大幅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
C.风能和太阳能在时间上具有良好的互补性
D.方便光伏电板的清洁,使用寿命长
2.与传统地面光伏电站相比,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突出的优势是( )
A.水面反射光强,提高光照利用率 B.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水份蒸发
C.工程建设难度低,维护方便 D.显著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3.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是( )
A.抑制水库藻类的生长繁殖,提高水质 B.降低水温,改善鱼类生存环境
C.有效解决德州市区的城市热岛效应 D.扩大水域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
南江古道始于秦代,盛于明清,凭借水陆联运的交通优势,推动了粤西地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沿线传统聚落的繁荣与兴盛。根据聚落选址的地形差异,将聚落选址地貌类型分为河谷平原、河岸低丘、山间谷地与喀斯特地貌 4类。基于南江古道对沿线聚落景观的不同影响和作用,可将聚落景观分为人居、商贸、文化景观 3 种类型。下图2为文化线路视角下南江古道聚落景观分析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下图3为不同地貌类型聚落地形剖面图,下列关于聚落形态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山间谷地规模较大,建筑布局规整
②河谷平原通常呈团块状分布
③河岸低丘顺地势延伸,通常呈带状分布
④喀斯特地貌呈散点式分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下列属于南江古道人居景观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
①因形就势,理风顺水 ②临水营墟,因街成市
③层次丰富,山水相拥 ④渠网纵横,堤坝环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与南江古道文化景观关联性最弱的文化影响因素是 ( )
A.航运文化 B.宗祠文化 C.移民文化 D.农耕文化
阿勒泰是一个牧业大区,当地大部分牧民还延续着传统的游牧方式,每年入夏后,当地相关部门就会根据天气的变化和牧草生长情况,有序组织牧民将牲畜迁徙到水草丰美的深山夏牧场。下图2示意阿勒泰夏冬两季牧民迁徙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新疆山地牧场转场过程中,夏季牧场多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的区域,冬季牧场则迁至海拔较低、相对温暖的区域。这种转场制度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影响( )
A.降水的季节差异 B.气温与草场生长周期
C.牧民的传统习俗 D.交通路线的便利性
8.根据图中信息,准噶尔盆地冬牧场(约40万头)和额尔齐斯河冬牧场(约30万头)选址的共同优势是( )
①盆地、河谷地形,阻挡冷空气 ②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③草场面积广阔质优,载畜量大 ④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日本海作为西北太平洋的主要边缘海之一,对气候及海平面变化响应十分敏感。在地质历史时期,其表层初级生产力主要取决于浮游生物必需的主要营养盐(氮、磷和硅)和微量营养盐(铁、锰、钴、锌、铜等)。图4为末次冰期以来日本海古生产力的演化模式及主控因素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图a时期日本海表层初级生产力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铁、锰等微量营养盐匮乏 B.西南风导致营养盐过度流失
C.水体层化阻碍营养盐交换 D.缺氧环境抑制浮游生物生长
10.图(a)至图(c)时期日本海表层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表明日本西海岸( )
A.气温年较差增大B.降水明显减少C.空气湿度增加 D.风力显著减弱
2025年5月15日,全球最大船载光伏能源汽车运输船“远海口”轮从广州港出发,穿越印度洋与地中海,于6月24日抵达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顺利完成首航,如图示意此次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船搭载有光伏系统,但仍然采用液化天然气和燃油双燃料主机,其主要目的是( )
A.保证持续航行 B.降低建造成本 C.技术工艺受限 D.减少碳排放
12.航行至新加坡时,为充分利用太阳能,该船光伏面板一天中最佳调整方式是( )
①朝北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②与地面的夹角先变小后变大
③朝南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④与地面的夹角先变大后变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该船光伏面板采用抗腐蚀边框材料、增强型密封工艺主要是为了( )
A.防止狂风暴雨损坏设备 B.提高太阳能接收转化效率
C.防止强光照射损坏设备 D.应对海上高盐雾、高湿度环境
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 (2000~2600米)的高海拔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长白山苔原带西坡植被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苔原地区植物生长通常受限于温度、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养分,植被与土壤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土壤因素对植被发展影响很大。图6为长白山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地势的关系图,图7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受草本植物重度入侵的区域是 ( )
A.有机质含量高,海拔较低缓坡地带B.有机质含量高,海拔较高缓坡地带
C.有机质含量低,海拔较低陡坡地带D.有机质含量低,海拔较高陡坡地带
15.与苔原带原有灌木相比,上侵的草本植物在竞争中具有的优势是 ( )
A.耐寒性更强,更能适应高海拔的低温
B.生长速度快,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更高
C.需水量更少,耐干旱土壤的能力更强
D.生长周期更长,生物量积累多
16.苔原带被草本植物入侵后,对苔原带产生的长期影响是( )
A.土壤的水分会降低 B.苔原带整体上显著升高
C.生物多样性会降低 D.土壤有机质含量会持续增加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17小题,18分,18小题,18分。19小题16分。)
17.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两洋铁路计划旨在修建一条横跨南美洲大陆,连接太平洋岸及大西洋岸的铁路(见图7)。该铁路东起巴西的伊列乌斯港(14°S,39°W) 西至秘鲁的钱凯港(12°S,77°W)规划方案是从巴西东南部工业区出发,穿越“铁四角”铁矿区等资源核心地段,最后接入中国中铁承建的“东西一体化铁路”,到达秘鲁钱凯港。一旦建成,将成为拉美历史上第一条横穿南美大陆的铁路线。
材料二 图8为南美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
(1)指出伊列乌斯港、钱凯港两港口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2)说出甲地形区名称,分析铁路穿越甲区域时可能遇到的地质方面的困难。
(6分)
若你参与两洋铁路相关项目的地理建设,从巴西伊列乌斯港到秘鲁钱凯港
沿线,为评估铁路建设的自然条件,需从地形、气候方面采集哪些地理信息
(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台风“桦加沙”于2025年9月18日晚20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此后逐渐向西偏北方向行进并发展增强。根据中央气象台报道,9月23日夜间到24日台风“桦加沙”登陆广东附近沿海一带,由于此次台风途经区域垂直风切变较弱(风速和风向随高度变化小),导致“桦加沙”风力极强、风圈范围大,是今年以来影响我国的超强台风。图8为9月23日20时我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和台风“桦加沙”移动路径图。
(1)分别指出香港9月23日20时和9月25日11时的风向。(4分)
(2)分析此次台风“桦加沙”成为超强台风的原因。(8分)
(3)为了减轻台风“桦加沙”带来的损害,应采取的防灾措施有哪些。(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全长928km,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最终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的两片戈壁洼地,形成东、西两大湖泊,总称居延海,史前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现在东居延海是黑河的尾闾湖泊。上世纪 50 年代以后,由于黑河中游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大量增加和区域植被破坏,东居延海面积出现严重萎缩甚至干涸的情况。2000 年国家成立了黑河流域管理机构——黑河流域管理局,负责对黑河水资源实施统一调度和管理,并调研、发布、贯彻黑河流域调水方案。截止 2025 年,东居延海已连续 21 年实现不干涸,显著改善了下游沿河生态状况。目前,湖泊湿地的一些人类经济活动依然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威胁。图9示意黑河流域位置和居延海湿地范围。
(1)列举东居延海湿地的自然环境生态服务功能。(4分)
(2)为进一步保护东居延海生态湿地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3)为保证东居延海不干涸,请你指出黑河流域调水方案中的重点调研内容。(6分)
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湖南省娄底市示范性高中名校联考
高三地理试题
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B A D B D B A C C A A D C B C
1. C。风光储一体化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互补性,白天光照较强,夜晚风力较大,两者在时间上互补,再配合储能设施,可以输出更稳定的电力,故C正确;而A、B、D选项并非风光储一体化成功运营的关键因素。
2. B。利用水库水面建设光伏电站,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水面覆盖光伏板能 有效减少水库水分蒸发,B选项正确;A选项并非水面光伏发电的突出优势,A选项错误;水上项目 的建设和维护难度均高于地面,C选项错误;水面冷却可能对光电转换效率有微小提升,但没有显著提高,D选项错误。
3. A。光伏板覆盖部分水面,遮挡了阳光,降低了水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喜光的藻类光合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减缓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质,A选项正确;该项目只是降低水温,并不能在整体上改善鱼 的生存环境,且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有限,也没有扩大水域,B、C、D 错误。
4. D。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聚落规模较大,建筑布局规整,山间谷地聚落规模较小,通常呈团块 状分布。①②错, ③④正确, 选D。
5. B。临水营墟,因街成市属于商贸景观特征,②错,因此答案选B。
6. D。南江古道文化景观融合了古百越族、南迁汉民族、广府、客家、闽海民系等多元移民文化,因此也呈现出多元信仰共存的泛神化宗教文化景观,且沿线庙宇道观多建于水陆要冲,是南江人祈 求风调雨顺、航行安全的文化信仰场所。A、B、C关联性强。D关联性弱,农耕文化属于内陆中原文化体系,故选D。
7.B。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草场生长主要依赖高山冰雪融水。夏
季气温高,高海拔地区冰雪融化,水草丰美,适合放牧,冬季气温低,低海拔
河谷或盆地受冷空气影响小,且积雪较少,成为冬季牧场。转场本质是对气候
(气温)和草场资源季节变化的适应性利用,而非单纯降水差异或习俗影响。故
选B。
8.A。准噶尔盆地周围山脉环绕,冬季可削弱南下冷空气,形成相对温暖的小气候。额尔齐斯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同样受地形庇护,且河流提供稳定水源,满足牲畜饮水需求。图中显示冬牧场载畜量低于夏牧场(如阿勒泰夏牧场达100万头),说明“载畜量大”非主要优势(排除③)。两地均位于低海拔区域,而非“海拔较高”(排除④)。因此①②正确。
9.C。图a明确标注了“水体层化”和“低初级生产力”,低海平面时,西南风(离岸风)虽带来沿岸水,但层化现象阻碍了表层与底层海水的营养盐交换,导致表层养分不足,C正确。图a未提及微量营养盐匮乏,且题干强调“主要取决于”两类营养盐,未突出微量营养盐短缺,A错误。西南风方向与沿岸水输入一致,非流失,B错误。由于生产力低,光合作用弱导致氧气含量低,所以缺氧是低生产力的结果而非原因,且由材料信息“表层初级生产力主要取决于浮游生物必需的主要营养盐和微量营养盐”可知,缺氧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
10.C。日本海对气候及海平面变化响应十分敏感,图(a)至图(c)海平面持续上升,反映气候变暖,海洋蒸发作用加强,向大气输送水汽增多,使日本西海岸空气湿度增加,C正确。海平面上升,海洋对气温调节作用增强,气温年较差会减小,A错误。水汽增多可能使降水有变化,但不一定明显减少,B错误。与风力显著减弱无直接关联,D错误。
11.A。光伏系统受天气、光照时间等因素影响,能量供应不稳定(如夜间、阴雨天气无法发电)。船舶采用液化天然气和燃油双燃料主机,可在光伏电力不足时提供持续动力,确保航行不中断,A正确。双燃料主机及光伏系统的组合会增加建造成本,B错误。技术受限并非主要目的,而是光伏系统自身局限性导致需备用动力,C错误。减少碳排放是光伏系统的辅助作用,但双燃料主机(尤其是燃油)仍会排放温室气体,D错误。故选A。
12.A。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约1°N),5月15日—6月24日,太阳直射点在1°N以北,太阳轨迹以正午为高点,大致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所以该船光伏面板一天中最佳调整方式为朝北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①正确,③错误。太阳高度角早晨和傍晚低、正午高,太阳光线与面板垂直,太阳高度越大,光伏面板与地面的夹角就越小,从早晨到傍晚,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光伏面板与地面的夹角先变小后变大,②正确,④错误。故选A。
13.D。海上环境盐雾浓度高、湿度大,易导致金属腐蚀和电子设备短路,抗腐蚀材料和密封工艺直接防护此类问题,延长设备寿命,D正确。防止狂风暴雨虽相关,但主要针对物理冲击,而非腐蚀,排除A。提高太阳能接收转化效率、防止强光照射损坏设备与腐蚀防护无关,光伏面板本身设计可处理光照问题,排除B、C。故选D。
14. C。通过读图6和图7,重度入侵区域分布在有机质含量较低、海拔较低的陡坡地带,故C正确,因此A、B、D均不正确。
15. B。材料中指出土壤因素对植被发展的影响很大,且草本植物生长快,代谢活跃,对土壤养分的利 用效率通常高于生长较慢的灌木,这是其竞争优势的核心,B选项正确;灌木是苔原原有的植被,耐寒性应更强,A选项错误;全球变暖会导致苔原带冻土融化,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耐干旱土壤并不成 为草本上侵的优势,C选项错误;苔原带原生灌木的生长周期更长,D选项错误。
16. C。苔原带是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严寒,土壤瘠薄生存条件恶劣,导致其群落结构 简单、抗干扰能力弱,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全球气候变暖使灌木萎缩退化,因此生物多样性会减少,故C选项正确;气候变暖会导致苔原带土壤水分有所增加,A选项错误;草本的入侵加速苔原生态系 统的退化,并不会导致它整体上升,B选项错误;由于草本的入侵土壤有机质含量短期内可能会升高 或不变,但长期来看,由于土壤升温、冻土融化,土壤有机质加速分解,含量会显著降低,因此 D 选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18分)
(1)气候特征差异:伊列乌斯港终年高温多雨;钱凯港终年炎热干燥。(2分)
原因:①伊列乌斯港位于低纬(南纬 14°附近)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较大,同时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2分)
②钱凯港位于低纬(南纬12°附近)大陆西岸,受信风带(或离岸风)控制,且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2分)
(差异2分,原因4分,两个港口各2分,共6分)
(2)地形区名称:安第斯山(脉)(2分)
困难:①安第斯山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2分)②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多断层断裂活动;(2分)
③地势起伏大,山体坡度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
(地形区名称2分,困难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共6分)
(3)地形地貌信息:通过遥感影像、实地勘察,采集沿线山脉走向、海拔高度、坡度陡缓,平原、高原分布范围。(3分)
气候信息:收集沿线降水季节变化、年降水量,极端天气(如暴雨、高温、干旱)发生频率。(3分)
(地形信息、气候信息各3分,共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 (1)9月23 日20时:偏北风(2分); 9月25 日11时:偏南风(2分)。
(2)①菲律宾以东洋面水温异常偏高,大气上升运动强烈;
②洋面提供充足水汽,水汽上升凝结释放热量,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
③大气垂直风切变微弱,利于维持台风结构;
④陆地对台风行进路径的影响小,台风保持超高强度登陆。(每点2分)
(3)①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台风信息;
②制定应急预案并准备救灾物资;
③对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及防护;
④对陆上及海上交通进行交通管制。(答出 3 点得6分)
(1)①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
②提供生物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
③调节局部气候,净化空气;
④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答出任意 两点得4分)
①进一步完善人工调水机制;
②完善湿地动态监测网络;
③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
④对当地旅游业、渔业发展进行监管,避免污染;
⑤控制农业生产规模,调整农业布局,发展节水农业;
⑥加强流域内植被保护。(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
(3)①流域内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农业灌溉农时。
②流域降水雨情 ③东居延海最低需水量
④流域内人口数量和人均用水量。(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