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地理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经纬线简图,其中X地位于大陆东海岸,Y地位于大陆西海岸,据此完成1—3题。1.X、Y两地位于A.北半球亚欧大陆两岸 B.南半球大西洋两岸C.北半球太平洋两岸 D.南半球印度洋两岸2.位于Y地所在国的是A.富士山 B.大分水岭 C.巴拿马运河 D.硅谷3.当Y地在一年中夜最长的时期A.X地正处于多雨季节 B.Y地正处于多雨季节C.X地水稻播种季节 D.Y地小麦收获季节西拉木伦河为西辽河北源,干流发源于大兴安岭,后向西流经内蒙古半干旱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大。下图为西拉木伦河局部河段河流阶地横剖面及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图示河流阶地堆积物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砾石 B.砂土 C.古土壤 D.黄土5.与夏家店遗址相比,红山文化遗址形成时期A.河流流量较大 B.气候较为干旱 C.降水较多 D.河流堆积明显辐射雾是由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大气水汽凝结而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日变化,其来去突然,具有一定的难预报性。2024年1—3月广西南宁发生3次大雾天气,严重影响交通出行。下图为3次大雾期间的大气能见度变化。据此完成6—8题。6.南宁2024年1—3月大雾频发的主要气象条件是A.强太阳辐射、高风速、高湿度 B.弱大气逆辐射、低风速、高湿度C.强大气辐射、高风速、低湿度 D.强地面辐射、低风速、低湿度7.日出后,辐射雾常因气温回升而消散,但3月5日出后一段时间,南宁的大气能见度未明显改善,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A.近地面逆温层较厚,抑制空气对流 B.高空冷空气过境,水汽可持续补充C.城市热岛效应使雾滴蒸发速度加快 D.地面风速突然增大,雾被快速吹散8.与3月份两次大雾相比,1月14日大雾持续时间较短。其原因最可能是A.风速过小 B.水汽较少 C.气温偏高 D.气压偏低博尔塔拉河是中国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一条内流河,系一条常年流水河,博尔塔拉河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温泉县、博乐市和精河县,最后注入艾比湖。土著鱼类高原鳅属鱼类系高海拔小型浅水型鱼类,无洄游习性,分布范围相对稳定,经济价值低。其中,新疆高原鳅多分布于中上游河段,斯氏高原鳅则多以下游为主,鲫为杂食性鱼类,偏重于植物性,喜摄食浮游植物。下图为S1-S4四个断面鱼类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推测鲫分布在A.S1-S2 B.S2-S3 C.S3-S4 D.S4至艾比湖段10.近年来,土著鱼类高原鳅属鱼类减少的原因是①气候持续干旱 ②外来物种入侵 ③过度捕捞 ④水坝建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我国某山地随着海拔升高,山地蕨类植物物种数量有大幅度变化,且最低值出现于坡顶两侧(海拔2000米左右)。考察发现:该山地坡顶两侧的灌木层(杜鹃矮林)几乎长满箭竹,盖度达95%。如图示意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11—13题。11.推测该山地所处的省级行政区为A.新疆 B.山西 C.贵州 D.吉林12.该山地基带植被类型异常,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气温异常 B.人类活动 C.物种入侵 D.降水异常13.蕨类植物物种数最低值出现于坡顶两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下左图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下右图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14.与南方湿热地区的自然红壤相比,经熟化后的水稻土A.pH值降低 B.母岩风化强 C.结构更简单 D.土壤肥力高15.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A.表土层紧实,提供农作物扎根立足条件B.母岩层变薄,阻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C.耕作层浅薄,提高土壤有机质D.犁底层紧实,提高保水保肥的能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位于大西洋东岸(如图),城市群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涵盖欧盟多个国家。该城市群最大特点是呈现有序的网络化,其中形成了以巴黎为核心的大巴黎地区城市群极核网络化模式、以荷兰西部多个城市组合的多核网络化模式和以德国莱茵一鲁尔区为中心的多点分布式网络模式。城市群主导产业突出,产业分工多样,创新氛围浓厚,是全球最富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之一。(1)简述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形成的有利条件。(6分)(2)例举三项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在区域协作和经济发展中的功能。(6分)(3)简述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发展经验对我国城市群建设的启示。(4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云南保山市是世界最大的小粒咖啡种植基地,产出的咖啡品质极佳,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然而价格较低。近年来,保山市不断发挥咖啡特色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培育和引种、建立精品咖啡工业园区,集聚52家咖啡企业。2023年,当地推动“咖啡+文化、咖啡+旅游”融合发展,“咖啡+庄园”模式成为旅游新风尚,走出了一条精品咖啡高质量发展之路,保山咖啡实现由“论吨卖”到“论杯卖”的转变。(1)从原料角度分析众多咖啡企业集聚保山工业园区的主要原因。(6分)(2)说明保山咖啡实现由“论吨卖”到“论杯卖”转变的原因。(4分)(3)为提升游客体验感,简述“咖啡+庄园”模式可采取的措施。(4分)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某学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湖南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孔隙度低、通透性差)。他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1)推测该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并分析其特点。(7分)(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少的原因。(4分)(3)针对该土壤特点,请你给出提高土壤肥力的建议。(2分)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班公湖面积约604平方千米,是青藏高原上的内陆湖。东段和中段的水域位于我国境内,西段的水域则被印度控制。湖水清澈,中段最窄处不足100米且较浅,是一个典型的河道型湖泊。班公湖东段湖区水草丰茂,高原冷水鱼类较多。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把这种鱼奉为神明,与高原冷水鱼烹饪不当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有一定相关性;西段湖区景象荒凉,鱼虾少见。近年来,我国在班公湖附近(中国境内)已探明铅锌矿资源非常丰富。下图示意班公湖区域局部。(1)根据材料,判断班公湖湖水盐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2)根据材料,分析班公湖西段湖区鱼类资源少见的原因。(6分)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D B D B B A B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D C B A D D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网络发达,密切了城市群内部的联系;城市群中的城市是国家或洲际的中枢,政治经济地位突出;欧盟打破了国家间行政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高;城市等级体系完备。(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2)集散功能;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功能;整体竞争功能;集约用地功能;创新功能。(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3)根据城市自身特点明确城市定位,加快城市群的科学合理布局;加强分工合作和产业集聚度,提高城市群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弱化行政区划界限,保障经济要素自由流动。(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17.(1)世界最大的小粒咖啡种植基地,咖啡豆产量大(原料丰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咖啡豆品质好;西南山区劳动力(地价)便宜,咖啡豆价格较低。(每点2分,共6分)(2)“咖啡+文旅”融合,创新市场营销模式;通过培育和引种(科技),咖啡产品质量提升;咖啡深加工凸显,咖啡产品多样化(精细化);保山咖啡知名度增加/品牌价值提升。(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3)打造咖啡博物馆,便于游客参观,了解当地咖啡文化;建设咖啡采摘、加工体验区,便于游客体验咖啡生产和加工过程;建设咖啡制作品尝区,便于游客品鉴咖啡;建设咖啡产品展销区,便于游客采购咖啡制品。(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18.(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森林常绿,(1分)乔木多革质叶片,(1分)大部分植被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1分),垂直结构较简单,(1分)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1分)少板根和茎花现象等。(1分)(2)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比较快,有机质积累少;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每点2分,共4分)(3)增施有机肥;增加砂土。(每点1分,共2分)19.(1)湖水盐度空间分布不均衡且东淡西咸(湖水盐度从东部向西部上升)。(2分)班公湖东段河流较多(河流流程较长、流域面积较大),河流汇入水量大,湖水补给量大于蒸发量,湖水盐度较低;(或西段河流较少,河流汇入水量少,湖水补给量小于蒸发量,湖水盐度较高;)中段湖体弯曲狭长且较浅,湖水东西交换不畅。(每点2分,共4分)(2)含盐量较高,鱼类难以生存;湖泊面积较小且草类稀少,鱼类的生存空间受限;(河流流程较短,流域面积较小,)河流水量汇入较少,带来的营养盐类少,浮游生物少,饵料不足。(每点2分,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试题.docx 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