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2节 位置 位移(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 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第2节 位置 位移(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 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第2节 位置 位移
1.(多选)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直线运动的质点,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
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位移是相同的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
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2.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因为甲的位移为正,乙的位移为负,所以x甲>x乙
B.甲、乙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均为50 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必定相同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也是矢量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
3.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A点是所有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 m赛跑的起跑点,B点是100 m赛跑的起跑点,在校运动会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参加了400 m、100 m的比赛,则(  )
A.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 B.甲、乙的路程相等
C.甲的位移大小较大 D.甲的路程较大
4.如图所示的是某一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质点在前6 s内做曲线运动
B.该质点在前5 s内做直线运动,且运动得越来越慢
C.该质点在前5 s内的位移大小为50 m
D.该质点在6 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5.A、B两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开始时相距100 m,运动方向相同
B.A物体沿折线运动,B物体沿直线运动
C.A、B两物体运动8 s时,在距A出发点60 m处相遇
D.A物体在运动中停止了6 s
6.如图所示,在距墙1 m的A点,小球以某一速度冲向一端固定在墙壁上的弹簧,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到达距墙0.2 m的B点,然后又被弹回至距墙1.5 m的C点静止,则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0.5 m、1.3 m B.0.8 m、1.3 m
C.0.8 m、1.5 m D.0.5 m、2.1 m
7.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沿着马路由A地出发经B、C地到达D地,A、C、D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求汽车的位移及路程。( 已知:tan 53°=)
第2节 位置 位移
1.BC 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一般小于或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与路程相等,故A、D错误;质点运动一段时间后回到初始位置,位移为零,故C正确;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初始位置与末位置相同,则质点的位移是相同的,故B正确。
2.D 位移是矢量,其正、负号代表方向,大小是其绝对值,则知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故A错误;位移是矢量,只有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时,位移才相同,所以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均为50 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表示方向,故C错误,D正确。
3.D 由题意可知,400 m比赛的起点和终点相同,所以在400 m的比赛中位移的大小是零,而在100 m的比赛中,做的是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为100 m,所以乙的位移为100 m,甲的位移为零,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所以在400 m、100 m的比赛中,路程大的是400 m,故甲的路程大,A、B、C错误,D正确。
4.B 位移—时间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A错误;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前5 s内质点向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图线切线斜率逐渐减小,运动得越来越慢,B正确;该质点在前5 s内位移大小Δx=10 m,C错误;该质点在6 s后位置不变,处于静止状态,D错误。
5.C 在x-t图像中纵坐标表示位置,根据题图知,A、B两物体开始时相距100 m,运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x-t图像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故A、B两物体均做直线运动,B错误;t=8 s时图线有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说明运动8 s时,A、B两物体在距A的出发点60 m处相遇,故C正确;在2~6 s内物体A位置坐标不变,保持静止,即停止了4 s,故D错误。
6.D 小球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的直线距离,可知位移的大小等于AC的距离,即为1.5 m-1 m=0.5 m,小球的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可知s=(1+1.5-2×0.2)m=2.1 m,故D正确,A、B、C错误。
7.1 800 m,方向为北偏东53°(或东偏北37°) 
2 200 m
解析:位移的大小是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而路程是汽车运动的实际路径,由勾股定理得xAC== m=1 000 m,
由于A、C、D共线,所以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xAD=xAC+xCD=1 000 m+800 m=1 800 m,
因为tan ∠BAC=,所以∠BAC=53°,
即位移方向为北偏东53°(或东偏北37°),
汽车的路程为xAB+xBC+xCD=2 200 m。
1 / 2第2节 位置 位移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1)知道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来描述。 (2)理解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3)初步认识位移—时间图像,知道图像的物理意义。 (4)初步知道矢量和标量的概念,知道位移为矢量。
科学思维 能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及位移。
知识点一 确定质点位置的方法——坐标系
1.坐标:要准确地描述质点的位置,需要建立坐标系,即按照规定的方法选取一组有序的数来描述它的   ,这组有序的数就是    。
2.常见的几种坐标系
(1)研究物体在一条直线上的运动,需要建立      坐标系。
(2)研究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运动,需要建立   坐标系。
(3)研究物体在空中的运动,需要建立一种空间的   坐标系。
知识点二 位置的改变——位移
1.路程:物体运动   的长度。
2.位移
(1)定义: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大小:有向线段的   。
(3)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即有向线段的   。
3.直线运动位移:如图,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处于位置x2,那么位移Δx等于两时刻位置的坐标之差,即Δx=      。
4.Δx的正负
(1)Δx为正,则位移方向指向x轴的   (选填“正方向”或“负方向”)。
(2)Δx为负,则位移方向指向x轴的   (选填“正方向”或“负方向”)。
知识点三 位移-时间图像
1.x-t图像
在直角坐标系中选时刻t为   ,选位置x为   ,物体运动的初始位置选作位置坐标原点O,位置—时间图像就成为位移—时间图像,又称x-t图像。
2.图像的意义
从x-t图像可以直观地看出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   。
知识点四 矢量和标量
1.标量:在物理学中,只有   没有   的物理量。
2.矢量: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矢量可用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
【情景思辨】
 一本旅行手册上写着两个飞机场之间的距离为340 km,机场A在机场B的南面。而飞机面板上的导航系统显示从机场A到机场B飞行了380 km。
(1)旅客从机场A到机场B运动的路程是340 km,位移是380 km。(  )
(2)旅客从机场B到机场A返程的运动路程是380 km,位移是340 km。(  )
(3)旅客从机场A到机场B的位移与返程时从机场B到机场A的位移是一样的。(  )
(4)旅客从机场A到机场B的路程与返程时从机场B到机场A的路程一般情况下是不同的。(  )
要点一 坐标系的理解
【探究】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行驶,要研究汽车在某个时刻所处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
【归纳】
1.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
描述物体在一条直线上的运动(如甲壳虫在直藤条上爬行),即物体做一维运动时,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2.二维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
描述物体在一平面内的运动(如湖面上小船的运动),即物体做二维运动时,需采用两个坐标确定它的位置。
【典例1】 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尝试解答
1.(多选)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能确定其位置
2.(多选)如图所示的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x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一平直公路上某路标所在处。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轴上有两点A和B,A的位置坐标为xA=5 m,B的位置坐标为xB=-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该路标南5 m处
B.A点位于该路标北5 m处
C.B点位于该路标南3 m处
D.B点位于该路标北3 m处
要点二 位移和路程
【探究】
  暑假期间,北京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爸爸想带小明去参观世界园艺博览园,同时参观清华、北大等名校,让小明设计出行路线。路线起点为济南,终点为北京。他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乘长途汽车、坐高铁和乘飞机。
三种出行方式的路程是否相同?位移是否相同?
【归纳】
1.位移的理解
2.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位移 路程
区 别 物理意义 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描述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矢标性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相关因素 由质点的初、末位置决定,与质点运动路径无关 既与质点的初、末位置有关,也与质点运动路径有关
联系 (1)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空间特征的物理量 (2)都是过程量 (3)位移的大小不大于相应的路程,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典例2】 如图所示,一个人晨练,沿着半径为R的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图行走,中央的“S”形过道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弧,DB为东西方向,CA为南北方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行走,求该过程中他行走的路程和位移。
尝试解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没有方向而位移有方向,因此路程和位移的大小不可能相等
B.位移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
C.如果质点的轨迹为直线,则质点的位移在数值上一定等于路程
D.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运动的路径
2.如图所示,标准的排球比赛场地为长方形ABCD,其AB为18 m,BC为9 m。某同学从A点起跑,沿着排球场的边缘,依次经过B点、C点、D点,最终回到A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同学从A点到C点,位移大小是27 m
B.该同学从A点到D点,位移大小是9 m
C.该同学从A点到A点,路程是0
D.该同学从A点到D点和从D点到A点,位移相同
要点三 直线运动中的位移
1.位置在一维坐标系中的表示
在一维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置用它的坐标表示,坐标的绝对值表示物体到坐标原点的距离。
2.位移在一维坐标系中的表示
用初、末坐标的差值即Δx=x2-x1表示位移。Δx的绝对值表示位移大小,Δx的正负表示方向,正为沿x轴正方向,负则沿x轴负方向。
3.建立一维坐标系时,选择不同的坐标原点,物体的位置坐标不同,但在同一运动过程中物体位移却是相同的。
【典例3】 一质点沿x轴运动,如图所示,t1时刻质点位于x1=-3 m处,t2时刻质点到达x2=5 m处,t3时刻到达x3=-7 m处,则:
(1)质点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2)t2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3)t1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尝试解答
  
1. (多选)某一运动质点沿一直线做往返运动,如图所示,xOA=xAB=xCO=xDC=1 m,O点为x轴上的原点,且质点由A点出发,向x轴的正方向运动至B点再返回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从A→B→C发生的位移为2 m,方向沿x轴正方向,路程为4 m
B.质点从B→D发生的位移为-4 m,方向沿x轴负方向,路程为4 m
C.当质点到达D点时,其位置可用D点的坐标-2 m表示
D.当质点到达D点时,相对于A点的位移为-3 m
2.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和对应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
t/s 0 1 2 3 4 5
x/m 0 5 -4 -1 -7 1
A.第2 s内的位移为9 m
B.前2 s内的位移为4 m
C.最后3 s内的位移为5 m
D.前5 s内的路程为31 m
要点四 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探究】
某位同学在操场上沿直道散步,并记录了有关数据,画出了他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该同学离开出发点的最远距离是多大?
(2)在2.5~3 min时间内他的运动情况如何?
(3)该同学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他的运动轨迹吗?
【归纳】
1.位移—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图像中点、线、斜率及截距的意义
(1)点: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时刻处在某位置。若在同一坐标系中两条运动图线相交,交点表示两物体同时到达同一位置,即两物体相遇。
(2)线:图线反映了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线不是运动轨迹。
(3)斜率:图线为倾斜直线时,其斜率(纵坐标变化量与对应的横坐标变化量之比)大,说明相同时间内位移大,物体运动得快;反之,斜率小物体运动得慢。图线与时间轴平行表示物体静止。
(4)截距:图线与横轴的截距表示物体处在规定的零位置的时刻;图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零时刻物体所处的位置。
【典例4】 (多选)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都是从坐标原点出发的
B.两物体是同时出发的
C.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1
尝试解答                                            
易错警示
在分析处理位移—时间图像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无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物体均做直线运动。
(2)物体开始运动的初始位置由t=0时的位移即纵轴的截距决定。
(3)物体正的位移变大,表示物体沿着正方向运动,反之物体沿负方向运动。
1.某质点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质点运动的7 s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 s和后3 s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2 s末到第4 s末这段时间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C.质点在前2 s和后3 s的位移相同
D.图中梯形的“面积”表示这7 s内质点运动的位移
2.(多选)A、B两个物体从O点开始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从A、B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A物体4 s内发生的位移是10 m
C.B物体发生10 m位移的时间是4 s
D.A、B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
要点回眸
1.关于矢量和标量的正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矢量的正负表示大小,正值一定比负值大
B.矢量的正负表示方向,正值与负值方向相反
C.标量的正负表示大小,正值一定比负值大
D.标量只有正值,没有负值
2.某同学在操场上向正北方向运动了30 m,接着转向正东方向运动了40 m。两段路线相互垂直。整个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
A.70 m,70 m B.50 m,120 m
C.50 m,70 m D.50 m,50 m
3.沿同一直线运动的A、B两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的x-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5 s内,B的位移为10 m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
C.在前5 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
D.从3 s末开始,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4.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悬崖边上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然后落到抛出点O下方25 m处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
A.25 m、25 m B.65 m、25 m
C.25 m、-25 m D.65 m、-25 m
第2节 位置 位移
【基础知识·准落实】
知识点一
1.位置 “坐标” 2.(1)一维直线 (2)二维 (3)三维
知识点二
1.路线 2.(2)长短 (3)方向 3.x2-x1 
4.(1)正方向 (2)负方向
知识点三
1.横轴 纵轴 2.位移
知识点四
1.大小 方向 2.大小 方向
情景思辨
(1)× (2)× (3)× (4)√
【核心要点·快突破】
要点一
知识精研
【探究】 提示:以某路口为坐标系原点,以向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一个直线坐标系,就可以准确地确定汽车的位置及位置变化了。
【典例1】 (1)见解析 (2)(5 m,5 m) (5 m,0)
解析:(1)坐标系如图所示,线OAB为运动轨迹。
(2)xA=10×cos 30° m=5 m
yA=10×sin 30° m=5 m
xB=xA=5 m,yB=0
故A、B的坐标分别为(5 m,5 m)、(5 m,0)。
素养训练
1.ABD 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是用来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的,A、B正确,C错误;描述平面内曲线运动时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能满足需要,D正确。
2.BC 原点为路标,向北为正方向,A点坐标为正值,则A点位于该路标北5 m处,B点坐标为负值,则B点位于该路标南3 m处,故B、C选项正确。
要点二
知识精研
【探究】 提示:路程不同,位移相同。
【典例2】 πR R 东南方向
解析:路程是标量,他沿ABCOAD路径走过的路程s应等于半径为R的大圆的周长与半径为的小圆的周长之和,即s=2πR×+2π×=πR。
位移是矢量,大小为AD线段的长度,由几何知识得位移x=AD=R,方向由A指向D,即东南方向。
素养训练
1.D 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当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故A错误;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因此位移可以描述直线运动,也可以描述曲线运动,故B错误;当质点做往复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故C错误;位移的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路程取决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故D正确。
2.B 该同学从A点到C点,位移大小是xAC== m= m≈20.1 m,故A错误;该同学从A点到D点,位移大小是xAD=9 m,故B正确;该同学从A点到A点,路程是路径的长度,则s=2×(18+9)m=54 m,故C错误;该同学从A点到D点和从D点到A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D错误。
要点三
知识精研
【典例3】 (1)8 m 指向x轴正方向 (2)12 m 指向x轴负方向 (3)4 m 指向x轴负方向
解析:(1)质点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位移Δx1=x2-x1=5 m-(-3 m)=8 m,为正值,说明位移方向为x轴正方向。
(2)t2到t3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Δx2=x3-x2=-7 m-5 m=-12 m,为负值,说明位移方向为x轴负方向。
(3)t1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为Δx3=x3-x1=-7 m-(-3)m=-4 m,为负值,说明位移方向为x轴负方向。
素养训练
1.BCD 由于xAC=-2 m,因此质点在A→B→C的过程内,位移大小为2 m,位移方向为A到C,沿x轴负方向,所以位移为-2 m,路程为4 m,A错误;在B→D的过程内,质点经过的路程为4 m,位移方向由B指向D,与正方向相反,沿x轴负方向,所以位移为-4 m,路程为4 m,B正确;当质点到达D点时,位置在原点的左侧,坐标为-2 m,C正确;当质点到达D点时,在A点左侧3 m处,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所以相对于A点的位移为-3 m,D正确。
2.C 由表中数据可知,第2 s内的位移为-9 m,A错误;前2 s内的位移为-4 m,B错误;最后3 s内的位置从x=-4 m到x=1 m,则位移为5 m,C正确;只知道各时刻的位置,不知道轨迹的情况,所以不能判断前5 s内的路程,D错误。
要点四
知识精研
【探究】 提示:(1)90 m。
(2)静止。
(3)不是,位移—时间图像表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典例4】 CD 甲在零时刻从坐标为x1的位置出发,乙在t1时刻从坐标原点出发,故A、B错误;当t=t2时,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故C正确;当t=t3时,甲位于x=0处,乙运动至x=x1处,所以此时两物体相距x1,故D正确。
素养训练
1.A 由位移—时间图像可知,前2 s质点沿正方向运动,后3 s质点沿负方向运动,因此前2 s和后3 s的运动方向相反, A正确;第2 s末到第4 s末这段时间内,图线与t轴平行,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B错误;根据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知质点在前2 s的位移Δx1=10 m-0=10 m,后3 s的位移为Δx2=0-10 m=-10 m,则质点在前2 s和后3 s的位移不同,C错误;图中梯形的“面积”不表示这7 s内质点运动的位移,根据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知这7 s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0,D错误。
2.ACD A、B两物体运动的x-t图像相对时间轴的倾斜方向相同,即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选项A正确;由题图可知,B物体在4 s内的位移是10 m,A物体在4 s内的位移大于10 m,选项B错误,C正确;A、B两物体都是从0时刻开始运动,选项D正确。
【教学效果·勤检测】
1.B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矢量的正负表示方向,矢量的绝对值表示大小,正值与负值方向相反,正值不一定比负值大,A错误,B正确;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之分,正值不一定比负值大,C、D错误。
2.C 位移的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距离,即x= m=50 m,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为s=30 m+40 m=70 m,故C正确。
3.D 5 s末A、B到达同一位置,两者相遇,在前5 s内,A通过的位移为10 m,B通过的位移为5 m,A、C错误;A从原点出发,而B从正方向上距原点5 m处出发,A在B运动3 s后开始运动,B错误;从题图中可知前3 s内,A静止,从第3 s末开始,两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且均为正值,故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相同,D正确。
4.D 通过的路程s=(20+20+25)m=65 m,位移是矢量,有正负,从O点指向末位置的位移应表示为-25 m,所以D正确。
8 / 8(共73张PPT)
第2节 位置 位移





标 物理
观念 (1)知道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来描述。
(2)理解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位
移与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3)初步认识位移—时间图像,知道图像的物理意
义。
(4)初步知道矢量和标量的概念,知道位移为矢量。
科学
思维 能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及位移。
目 录
01.
基础知识·准落实
02.
核心要点·快突破
03.
教学效果·勤检测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基础知识·准落实
梳理归纳 自主学习
01
知识点一 确定质点位置的方法——坐标系
1. 坐标:要准确地描述质点的位置,需要建立坐标系,即按照规定的
方法选取一组有序的数来描述它的 ,这组有序的数就
是 。
位置 
“坐标” 
(1)研究物体在一条直线上的运动,需要建立 坐
标系。
(2)研究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运动,需要建立 坐标系。
(3)研究物体在空中的运动,需要建立一种空间的 坐
标系。
一维直线 
二维 
三维 
2. 常见的几种坐标系
知识点二 位置的改变——位移
1. 路程:物体运动 的长度。
2. 位移
(1)定义: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大小:有向线段的 。
(3)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即有向线段的 。
路线 
长短 
方向 
3. 直线运动位移:如图,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
x1,在时刻t2处于位置x2,那么位移Δx等于两时刻位置的坐标之
差,即Δx= 。
x2-x1 
4. Δx的正负
(1)Δx为正,则位移方向指向x轴的 (选填“正方向”
或“负方向”)。
(2)Δx为负,则位移方向指向x轴的 (选填“正方向”
或“负方向”)。
正方向 
负方向 
知识点三 位移-时间图像
1. x-t图像
在直角坐标系中选时刻t为 ,选位置x为 ,物体运
动的初始位置选作位置坐标原点O,位置—时间图像就成为位移—
时间图像,又称x-t图像。
2. 图像的意义
从x-t图像可以直观地看出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 。
横轴 
纵轴 
位移 
知识点四 矢量和标量
1. 标量:在物理学中,只有 没有 的物理量。
2. 矢量: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矢量可用带有箭头的
线段表示。
大小 
方向 
大小 
方向 
【情景思辨】
 一本旅行手册上写着两个飞机场之间的距离为340 km,机场A在机
场B的南面。而飞机面板上的导航系统显示从机场A到机场B飞行了380
km。
(1)旅客从机场A到机场B运动的路程是340 km,位移是380 km。
( × )
(2)旅客从机场B到机场A返程的运动路程是380 km,位移是340
km。 ( × )
×
×
(3)旅客从机场A到机场B的位移与返程时从机场B到机场A的位移是
一样的。 ( × )
(4)旅客从机场A到机场B的路程与返程时从机场B到机场A的路程一
般情况下是不同的。 ( √ )
×

核心要点·快突破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02
要点一 坐标系的理解
【探究】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行驶,要研究
汽车在某个时刻所处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我们应该怎样
建立坐标系?
提示:以某路口为坐标系原点,以向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一个
直线坐标系,就可以准确地确定汽车的位置及位置变化了。
【归纳】
1. 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
描述物体在一条直线上的运动(如甲壳虫在直藤条上爬行),即物
体做一维运动时,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
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2. 二维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
描述物体在一平面内的运动(如湖面上小船的运动),即物体做二
维运动时,需采用两个坐标确定它的位置。
【典例1】 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10 m至A
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答案:见解析 
解析:坐标系如图所示,线OAB为运动
轨迹。
解析: xA=10×cos 30° m=5 m
yA=10×sin 30° m=5 m
xB=xA=5 m,yB=0
故A、B的坐标分别为(5 m,5 m)、(5 m,0)。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答案:(5 m,5 m) (5 m,0)
1. (多选)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 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 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 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能确定其位置
解析:  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是用来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的,A、B正确,C错误;描述平面内曲线运动时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能满足需要,D正确。
2. (多选)如图所示的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
(x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一平直公路上某路标所在
处。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轴上有两点A和
B,A的位置坐标为xA=5 m,B的位置坐标为xB=-3 m,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A点位于该路标南5 m处
B. A点位于该路标北5 m处
C. B点位于该路标南3 m处
D. B点位于该路标北3 m处
解析: 原点为路标,向北为正方向,A点坐标为正值,则A点
位于该路标北5 m处,B点坐标为负值,则B点位于该路标南3 m
处,故B、C选项正确。
要点二 位移和路程
【探究】
  暑假期间,北京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爸爸想带小明去参观世界园
艺博览园,同时参观清华、北大等名校,让小明设计出行路线。路线
起点为济南,终点为北京。他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乘长途汽车、坐
高铁和乘飞机。
三种出行方式的路程是否相同?位移是否相同?
提示:路程不同,位移相同。
【归纳】
1. 位移的理解
2.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位移 路程
区 别 物理
意义 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是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
向线段 描述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矢标
性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
向 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相关
因素 由质点的初、末位置决
定,与质点运动路径无关 既与质点的初、末位置有关,也
与质点运动路径有关

系 (1)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空间特征的物理量
(2)都是过程量
(3)位移的大小不大于相应的路程,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
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典例2】 如图所示,一个人晨练,沿着半径为R的中国古典哲学中
的太极图行走,中央的“S”形过道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弧,DB为
东西方向,CA为南北方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行走,求该
过程中他行走的路程和位移。
答案:πR R 东南方向
解析:路程是标量,他沿ABCOAD路径走过的路程s应等于半径为R的
大圆的周长与半径为的小圆的周长之和,即s=2πR×+2π×=
πR。位移是矢量,大小为AD线段的长度,由几何知识得位移x=AD
=R,方向由A指向D,即东南方向。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路程没有方向而位移有方向,因此路程和位移的大小不可能相等
B. 位移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
曲线运动
C. 如果质点的轨迹为直线,则质点的位移在数值上一定等于路程
D. 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运动的路径
解析: 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既有大小、又
有方向,是矢量,当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
相等,故A错误;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因此位
移可以描述直线运动,也可以描述曲线运动,故B错误;当质点做
往复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故C错误;位移的大小
由初、末位置决定,路程取决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故D正确。
2. 如图所示,标准的排球比赛场地为长方形ABCD,其AB为18 m,
BC为9 m。某同学从A点起跑,沿着排球场的边缘,依次经过B点、
C点、D点,最终回到A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从A点到C点,位移大小是27 m
B. 该同学从A点到D点,位移大小是9 m
C. 该同学从A点到A点,路程是0
D. 该同学从A点到D点和从D点到A点,位移相同
解析: 该同学从A点到C点,位移大小是xAC==
m= m≈20.1 m,故A错误;该同学从A点到D点,
位移大小是xAD=9 m,故B正确;该同学从A点到A点,路程是路径
的长度,则s=2×(18+9)m=54 m,故C错误;该同学从A点到
D点和从D点到A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D错误。
要点三 直线运动中的位移
1. 位置在一维坐标系中的表示
在一维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置用它的坐标表示,坐标的绝对值表示
物体到坐标原点的距离。
2. 位移在一维坐标系中的表示
用初、末坐标的差值即Δx=x2-x1表示位移。Δx的绝对值表示位移
大小,Δx的正负表示方向,正为沿x轴正方向,负则沿x轴负方向。
3. 建立一维坐标系时,选择不同的坐标原点,物体的位置坐标不同,
但在同一运动过程中物体位移却是相同的。
【典例3】 一质点沿x轴运动,如图所示,t1时刻质点位于x1=-3 m
处,t2时刻质点到达x2=5 m处,t3时刻到达x3=-7 m处,则:
(1)质点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答案:8 m 指向x轴正方向 
解析:质点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位移Δx1=x2-x1=5 m-
(-3 m)=8 m,为正值,说明位移方向为x轴正方向。
(2)t2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答案:12 m 指向x轴负方向 
解析: t2到t3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Δx2=x3-x2=-7 m-5 m=
-12 m,为负值,说明位移方向为x轴负方向。
(3)t1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答案:4 m 指向x轴负方向
解析: t1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为Δx3=x3-x1=-7 m-(-3)
m=-4 m,为负值,说明位移方向为x轴负方向。
1. (多选)某一运动质点沿一直线做往返运动,如图所示,xOA=xAB
=xCO=xDC=1 m,O点为x轴上的原点,且质点由A点出发,向x轴
的正方向运动至B点再返回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质点从A→B→C发生的位移为2 m,方向沿x轴正方向,路程为4 m
B. 质点从B→D发生的位移为-4 m,方向沿x轴负方向,路程为4 m
C. 当质点到达D点时,其位置可用D点的坐标-2 m表示
D. 当质点到达D点时,相对于A点的位移为-3 m
解析: 由于xAC=-2 m,因此质点在A→B→C的过程内,位
移大小为2 m,位移方向为A到C,沿x轴负方向,所以位移为-2
m,路程为4 m,A错误;在B→D的过程内,质点经过的路程为4
m,位移方向由B指向D,与正方向相反,沿x轴负方向,所以位移
为-4 m,路程为4 m,B正确;当质点到达D点时,位置在原点的
左侧,坐标为-2 m,C正确;当质点到达D点时,在A点左侧3 m
处,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所以相对于A点的位移为-3 m,D正确。
2. 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和对应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
点开始运动后(  )
t/s 0 1 2 3 4 5
x/m 0 5 -4 -1 -7 1
A. 第2 s内的位移为9 m
B. 前2 s内的位移为4 m
C. 最后3 s内的位移为5 m
D. 前5 s内的路程为31 m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第2 s内的位移为-9 m,A错误;前2
s内的位移为-4 m,B错误;最后3 s内的位置从x=-4 m到x=1
m,则位移为5 m,C正确;只知道各时刻的位置,不知道轨迹的情
况,所以不能判断前5 s内的路程,D错误。
要点四 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探究】
某位同学在操场上沿直道散步,并记录了有关数据,画出了他的位
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该同学离开出发点的最远距离是多大?
提示:90 m。
(2)在2.5~3 min时间内他的运动情况如何?
提示:静止。
(3)该同学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他的运动轨迹吗?
提示:不是,位移—时间图像表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归纳】
1. 位移—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 图像中点、线、斜率及截距的意义
(1)点: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时刻处在某位置。若在同一坐标系中
两条运动图线相交,交点表示两物体同时到达同一位置,即
两物体相遇。
(2)线:图线反映了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线不
是运动轨迹。
(3)斜率:图线为倾斜直线时,其斜率(纵坐标变化量与对应的
横坐标变化量之比)大,说明相同时间内位移大,物体运动
得快;反之,斜率小物体运动得慢。图线与时间轴平行表示
物体静止。
(4)截距:图线与横轴的截距表示物体处在规定的零位置的时
刻;图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零时刻物体所处的位置。
【典例4】 (多选)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都是从坐标原点出发的
B. 两物体是同时出发的
C. 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D. 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1
解析:甲在零时刻从坐标为x1的位置出发,乙在t1时刻从坐标原点出
发,故A、B错误;当t=t2时,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故C正
确;当t=t3时,甲位于x=0处,乙运动至x=x1处,所以此时两物体相
距x1,故D正确。
易错警示
在分析处理位移—时间图像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无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物体均做直线
运动。
(2)物体开始运动的初始位置由t=0时的位移即纵轴的截距决定。
(3)物体正的位移变大,表示物体沿着正方向运动,反之物体沿负
方向运动。
1. 某质点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质点运动的7 s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2 s和后3 s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反
B. 第2 s末到第4 s末这段时间内,质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C. 质点在前2 s和后3 s的位移相同
D. 图中梯形的“面积”表示这7 s内质点运动的位移
解析: 由位移—时间图像可知,前2 s质点沿正方向运动,后3 s
质点沿负方向运动,因此前2 s和后3 s的运动方向相反, A正确;
第2 s末到第4 s末这段时间内,图线与t轴平行,质点处于静止状
态, B错误;根据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知质点在前2 s的位移
Δx1=10 m-0=10 m,后3 s的位移为Δx2=0-10 m=-10 m,则质
点在前2 s和后3 s的位移不同,C错误;图中梯形的“面积”不表示
这7 s内质点运动的位移,根据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知这7 s
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0,D错误。
2. (多选)A、B两个物体从O点开始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一部分
如图所示。从A、B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 A物体4 s内发生的位移是10 m
C. B物体发生10 m位移的时间是4 s
D. A、B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
解析: A、B两物体运动的x-t图像相对时间轴的倾斜方向相
同,即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选项A正确;由题图可知,B
物体在4 s内的位移是10 m,A物体在4 s内的位移大于10 m,选项B
错误,C正确;A、B两物体都是从0时刻开始运动,选项D正确。
要点回眸
教学效果·勤检测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03
1. 关于矢量和标量的正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矢量的正负表示大小,正值一定比负值大
B. 矢量的正负表示方向,正值与负值方向相反
C. 标量的正负表示大小,正值一定比负值大
D. 标量只有正值,没有负值
解析: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矢量的正负表示方向,矢量的
绝对值表示大小,正值与负值方向相反,正值不一定比负值大,A
错误,B正确;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之分,正值不
一定比负值大,C、D错误。
2. 某同学在操场上向正北方向运动了30 m,接着转向正东方向运动了
40 m。两段路线相互垂直。整个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和路程
分别为(  )
A. 70 m,70 m B. 50 m,120 m
C. 50 m,70 m D. 50 m,50 m
解析: 位移的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距离,即x= m
=50 m,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为s=30 m+40 m=70
m,故C正确。
3. 沿同一直线运动的A、B两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的x-t图像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5 s内,B的位移为10 m
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物体A比B迟3 s才开
始运动
C. 在前5 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
D. 从3 s末开始,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解析: 5 s末A、B到达同一位置,两者相遇,在前5 s内,A通过
的位移为10 m,B通过的位移为5 m,A、C错误;A从原点出发,
而B从正方向上距原点5 m处出发,A在B运动3 s后开始运动,B错
误;从题图中可知前3 s内,A静止,从第3 s末开始,两物体的位移
越来越大,且均为正值,故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相
同,D正确。
4. 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悬崖边上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然后落到抛出点O下方25 m处的B点,则
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
正方向)(  )
A. 25 m、25 m
B. 65 m、25 m
C. 25 m、-25 m
D. 65 m、-25 m
解析: 通过的路程s=(20+20+25)m=65 m,位移是矢量,有正负,从O点指向末位置的位移应表示为-25 m,所以D正确。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分层达标 素养提升
1. (多选)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直线运动的质点,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
B. 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位移是相同的
C. 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
D. 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1
2
3
4
5
6
7
解析: 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一般小于或等于路程,只有质点
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与路程相等,故A、D错误;质点
运动一段时间后回到初始位置,位移为零,故C正确;质点沿不同
的路径由A到B,初始位置与末位置相同,则质点的位移是相同
的,故B正确。
1
2
3
4
5
6
7
2. 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因为甲
的位移为正,乙的位移为负,所以x甲>x乙
B.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均为50 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必定
相同
C. 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也是矢量
D. 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
1
2
3
4
5
6
7
解析:  位移是矢量,其正、负号代表方向,大小是其绝对值,
则知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故A错误;位移是矢量,只有大小和
方向都相同时,位移才相同,所以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均为50
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温度是标量,其正
负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表示方向,故C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3. 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A点是所有跑步项目
的终点,也是400 m赛跑的起跑点,B点是100 m赛跑的起跑点,在
校运动会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参加了400 m、100 m的比赛,则
(  )
A. 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 B. 甲、乙的路程相等
C. 甲的位移大小较大 D. 甲的路程较大
1
2
3
4
5
6
7
解析:  由题意可知,400 m比赛的起点和终点相同,所以在400
m的比赛中位移的大小是零,而在100 m的比赛中,做的是直线运
动,位移的大小为100 m,所以乙的位移为100 m,甲的位移为零,
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所以在400 m、100 m的比赛
中,路程大的是400 m,故甲的路程大,A、B、C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4. 如图所示的是某一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
A. 该质点在前6 s内做曲线运动
B. 该质点在前5 s内做直线运动,且运动得越来越慢
C. 该质点在前5 s内的位移大小为50 m
D. 该质点在6 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1
2
3
4
5
6
7
解析: 位移—时间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A错误;位移—时
间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前5 s内质点向正方向做直线
运动,图线切线斜率逐渐减小,运动得越来越慢,B正确;该质点
在前5 s内位移大小Δx=10 m,C错误;该质点在6 s后位置不变,处
于静止状态,D错误。
1
2
3
4
5
6
7
5. A、B两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B两物体开始时相距100 m,运动方向相同
B. A物体沿折线运动,B物体沿直线运动
C. A、B两物体运动8 s时,在距A出发点60 m处相

D. A物体在运动中停止了6 s
1
2
3
4
5
6
7
解析: 在x-t图像中纵坐标表示位置,根据题图知,A、B两物体
开始时相距100 m,运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x-t图像描述物体做
直线运动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故A、
B两物体均做直线运动,B错误;t=8 s时图线有交点,表示两物体
相遇,说明运动8 s时,A、B两物体在距A的出发点60 m处相遇,故
C正确;在2~6 s内物体A位置坐标不变,保持静止,即停止了4 s,
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6. 如图所示,在距墙1 m的A点,小球以某一速度冲向一端固定在墙壁
上的弹簧,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到达距墙0.2 m的B点,然后又被弹
回至距墙1.5 m的C点静止,则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
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 0.5 m、1.3 m B. 0.8 m、1.3 m
C. 0.8 m、1.5 m D. 0.5 m、2.1 m
1
2
3
4
5
6
7
解析:  小球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的直线距离,可知位移
的大小等于AC的距离,即为1.5 m-1 m=0.5 m,小球的路程等于
运动轨迹的长度,可知s=(1+1.5-2×0.2)m=2.1 m,故D正
确,A、B、C错误。
1
2
3
4
5
6
7
7.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沿着马路由A地出发经B、C地到达D地,A、
C、D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求汽车的位移及路程。
答案:1 800 m,方向为北偏东53°
(或东偏北37°) 2 200 m
1
2
3
4
5
6
7
解析:位移的大小是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而路程是汽车运动
的实际路径,由勾股定理得
xAC== m=1 000 m,
由于A、C、D共线,所以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xAD=xAC+xCD=1 000 m+800 m=1 800 m,
因为tan ∠BAC=,所以∠BAC=53°,
即位移方向为北偏东53°(或东偏北37°),
汽车的路程为xAB+xBC+xCD=2 200 m。
1
2
3
4
5
6
7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