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二新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第二新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学科练习一
思想政治学科 2025年10月
第I卷(80分)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
1. 学堂梁子遗址因发现两具约100万年前直立人头骨化石而闻名,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下列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A.人们开始用文字记载历史
B. 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劳动盛行
C. 在生产中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D. 社会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
2. 对右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封建国家的各种经济资源均掌握在帝王手中
②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③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④封建社会的土地由大大小小的地主所控制着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年2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 “C 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 时 期 ( )
①人类已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②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仍然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诗经》中曾描述过奴隶们的穿着情况:“一之日盛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其意为冬月北风叫得尖,腊月寒气填,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
下列对奴隶社 会生产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奴隶不能得到任何生活资料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主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
④阶级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唐代诗人郑遨在《伤农》中用“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颌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的诗句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劳而获的富豪地主的愤怒之情。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是 ( )
A. 封建专制制度 B. 封建等级制度
C. 封建土地所有制 D.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6.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经济危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出四种观点 要求同学们进行辨析。四种观点中正确的是( )
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生产过剩是绝对过剩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影响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 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据此,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 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观点( )
A. 肯定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 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在天津考生获取答案
C.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D. 肯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8. 经济危机表明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 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表明(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过剩
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③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规模出现。对该社会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社会生产商品相对劳动人民实际需求的绝对过剩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社会生产商品相对劳动人民支付能力需求的过剩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和有政府状态交替进行中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不再像封建社会里的农民对地主一样存在明显的人身依附关系, 但还是不能完全摆脱对资本家的依附关系。其根源在于( )
A. 资本家掌握国家政权
B.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
C. 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D.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11.《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 产党宜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 营养。”
《共产党宣言》在今天依然具有巨大的真理力量。是因为其( )
①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记录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年10月1日,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到得克萨斯州的数千名码头工人进行了罢工。 此次罢工在持续3天之后,最终以资方“未来6年时薪增加24美元”的妥协而结束。下列 对美国工人此次罢工分析正确的是( )
①此次罢工说明工人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②罢工是资本主义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③持续的经济危机是美国工人罢工的总根源
④劳资矛盾的缓和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年9月,第十四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指出:“唯一能超越资 本主义制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它可以在资本主义体系之外提供一种替代的力量,即社会主 义。”下列关于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历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唯物史观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④巴黎公社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4. 以下关于《共产党宣言》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主张阶级调和并反对阶级斗争
②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④阐明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5. 《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 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述( )
A.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
B.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C. 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
D. 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及阐明建党必要性
16. 高一某学习小组拟依据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 列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
A. 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C. 巴黎公社及其影响
D. 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 )
A. 它以空想社会主义为思想来源
B.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C. 它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D. 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
18.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产生、付诸实践到不断发展,已经历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漫漫征程。 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概括正确的是( )
A. 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B.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C. 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D. 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 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 )
①科学的理论,已经完成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②人民的理论,站在人民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③开放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并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④实践的理论,能够正确反映当今时代的任务以及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 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这一观点( )
①从唯物史观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建立的必然性
②表明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③找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④奠定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近代中国 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 )
①争取民族觉醒、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④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指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 目的,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任务并非止步于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建立社会主义的中 国,这是中国革命的方向和前途。”这表明( )
A. 工人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C. 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分两个步骤
D.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3.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 辛亥革命的爆发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五四运动的爆发
24.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 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5.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 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 个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下列不属于三个法宝的是 ( )
A. 武装斗争 B. 群众路线 C. 党的建设 D. 统一战线
26.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毛 泽东提出,中国的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 间不容许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以下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正确 的 是 (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同时完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为了民族的新生而生,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兴,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②标志着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改变了
③给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8.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 行了艰苦探索,但终究未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这表明 ( )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②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④中国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华民 族的复兴面临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改变闭关锁国带来的危害
②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1. 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中产生的“三个不理解”。
清朝时期,在英国人数次入侵中国的时候,为什么80万清军打不赢0.7万英军
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什么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中国居然没投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为什么打不赢中国
这“三个不理解”从侧面印证了( )
A.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C.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D.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让人民群众看到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32.1956年年末,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意味 着中国历史上长达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
A. 是中国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B. 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开辟一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D. 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33.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伟大飞跃的历 程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34.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首次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这 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
A.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 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35. 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 )
A.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 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 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36.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开创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据此,对毛泽东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②坚持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③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7.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 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①逐步实现国家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③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38. 歌曲《在祖国和平的土地上》是诗人作者看到祖国各地建设场景有感所作,歌词中描绘 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描绘了人民的建设热情。该歌曲创作于1954年,在这一时期 ( )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
②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③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人民当家成为主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9. 新中国成立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资金少,困 难不少,甚至出现卖地卖牲口等现象。因此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生 产小组。这描述了( )
A.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
B,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C.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高涨
D.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40.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 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A.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一化三改”
C.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D. 全面深化改革
第Ⅱ卷(20分)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2大题,共20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火地岛上的居民将受赠的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每一个人。
材料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材料三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材料四经过76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
(1)结合材料,请分析上述四段材料分别描述的是什么社会形态 (4分)
(2)结合材料,请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两大对立的阶级分别是什么 (4分)
(3)结合材料,请简要概括材料四所指的社会形态中生产关系有何特点 (3分)
4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抚今追昔,继往开来。
76年的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6 年 ,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6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6年。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 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我国的意义。(9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