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一上第五单元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蕴含科普知识的儿歌,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作画的场景,语言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生动有趣。首句“下雪啦”重复出现,旨在营造冬日雪景氛围,由此可以想象,当小动物们看到雪后大地就像一张洁白的画布时,产生的那种兴奋和喜悦的心情。第2~4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精确而又饶有趣味地描绘了4种小动物在雪地里留下的不同形状的足迹。紧接着,以设问结尾,既巧妙融入了青蛙冬眠这一知识,又使儿歌有了别样的想象空间。
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展现了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里行走时留下的不同形状的脚印,以帮助学生理解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画的“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画面下方还有一只在洞中熟睡的青蛙,有助于学生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的、家”等11个生字和偏旁宝盖头。会写“竹、马”等5个字和笔画竖折折钩、竖折、横折钩。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是哪些小画家在雪地里画了什么,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的、家”等生字和偏旁宝盖头。会写“竹、马”等字和笔画竖折折钩、竖折、横折钩。
2.能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知道是哪些小画家在雪地里画了什么,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
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激趣导入,读好感叹句
1.复习,情境引入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像(蝴蝶)从树上落下来。天(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多么美丽的秋天!
江南水乡,采莲的人高兴极了,因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儿也格外高兴,你看,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迷人的夏天!
2.激趣,指导朗读
(1)播放下雪的视频。你喜欢下雪吗?为什么?播放雪地风光和雪地里玩耍的图片。
(2)玩得多开心啊!出示:下雪啦!下雪啦!
指名读,评价:
你听出他下雪了开心吗?从哪听出来的?
指名交流,反馈:
——语速有点快,很高兴。
——声调有点高,特别惊喜。
——特别高兴的感觉。(感叹号表达了自己看到下雪时的高兴与激动,读的时候声调上扬,语速稍快)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3.下雪啦!我们一起走进四季之美第三站,走进茫茫雪原,去感受下雪带来的快乐。
(1)板书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教读,注意“的”读轻声,不要拖音。
(2)识字指导“的、家”
的:指名拼读,读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组词:白的、黑白、长的、短的、绿的
家:指名拼读。新偏旁宝盖头,最早的宝盖头像房子的侧面图,带宝盖头的字一般和房屋有关,如家、室、宫。家字的 甲骨文是由表示房屋的 宝盖头和表示 猪的形象组成的。可见古人认为有住处、养得起猪,才能算作“家”。教师教读,学生跟读。擅长画画的人,叫(画家);擅长写作的人,叫(作家);擅长唱歌的人,叫(歌唱家)。你还知道什么家?还可以组什么词?大家、家人、家长、一家
(3)指名读课题。注意“的”的轻声,不要拖音,停顿明确。
◎活动二 初读儿歌,识字学词
1.听读儿歌,学生一边指一边认真听。
2.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觉得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要想找到雪天玩耍的快乐,必须得跟藏在儿歌里的生字交上朋友。出示带拼音的9个生字:鸡、竹、牙、用、几、步、没、参、加
(1)学生自由拼一拼,读一读。
(2)同桌两人互相拼,互相读,纠正发音。
(3)全班交流,你会认哪个字?是怎么记住它的?重点指导:
鸡: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与鸭对比)加一加:又+鸟=鸡;编口诀:又是一只鸟,是只鸡。组词:小鸡、母鸡、公鸡、鸡毛、鸡蛋
竹、牙、步:出示字理图,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字?“竹、牙”是个象形字,竹就像竹叶一样,牙就像牙;步的意思就是向前行走为一步,所以是两只脚丫向前走的形状。拼读,竹是翘舌音。出示竹子和牙齿图片,组词:竹叶、竹枝、竹子、竹竿、竹根;牙齿、门牙、象牙、换牙、拔牙;脚步、大步、小步、几步、散步、步子、跑步
用:拼读,读音要注意什么?(后鼻音)说说你记住它的好办法。(月+1=用;月亮变胖了,用小棒穿起来。)组词:用心、用力、用眼、用手、用品、用处
几: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特别像?(儿,上面封口就是几)组词:几个、几条、几头、几只、几人
没:指名拼读。没的反义词是什么?(有)近义词是什么?(无)组词:没人、没钱、没有、没吃
参:指名拼读,读音要注意什么?(平舌音,前鼻音)组词:参加、参观
加: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出示图片认读:数学上的加法、加油站、加油。组词:加一加、加上、加法、加油、相加
(4)小游戏:认读生字
4.小朋友们真能干!一下子就认识了这9个生字朋友。它们又藏到儿歌里了,你还会认吗?赶紧去读读儿歌,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拼音朋友会帮助你。
学生自由读儿歌。
教师念一个生字,学生在文中圈出来。
同桌互相指认生字。
◎活动三 再读儿歌,整体感知
1.儿歌一共有几句话?(6句。小知识:以句号、问号、感叹号结尾的都是一句话)一起数一数,学生自己在书上圈一圈。
2.指名接读儿歌,随机正音,重点指导:
轻声:啦、了、么;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指导读好停顿。当学生读得不准确时,要明确地指出来,利用拼音重新拼读,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
3.同桌互相练读儿歌。
◎活动四 学习观察,指导写字
1.学习新笔画:
(1)小鸡画竹叶,小马画月牙。你看,这三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出示三个田字格中的字,学生观察,在这三个字中,有两个新笔画,是什么?(竖折折钩、竖折)教师教读,学生跟读,识字笔画名称。
(2)教师一边讲解新笔画的书写方法,一边书写;学生书空练习写。
竖折折钩:竖折折钩像椅子的侧面。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画,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横画结束后,再次用力(顿笔),笔锋向左下转折,书写竖钩。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
竖折:竖折像举手发言的手势。竖不是笔直的,稍倾斜,顿笔折向右写横画,横画稍高。
2.指导书写“竹”。
(1)出示田字格中的“竹”。由几笔组成?笔顺是怎样的?
(2)学生观察“竹”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左右两部分组成称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短右长。两撇平行,两横相对;竖与竖钩端正,距离适中。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3.指导学生“马”。
(1)出示田字格中的“马”。由几笔组成?笔顺是怎样的?
(2)学生观察“马”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头部不宜太宽,高头大马,马头高高的,占上半格;横折和竖折折钩均稍向左斜;横画长短适中,位置恰当。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牙”。由几笔组成?笔顺是怎样的?
(2)学生观察“牙”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两个横向笔画平行,上短下长;竖钩端正;撇画从下横与竖钩的交叉处撇出,长短适中。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书写作品,评价反馈。再次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复习激趣,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交上了11个汉字朋友,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小游戏。
2.指名6个接读课文。
3.出示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指名读,读出喜悦和激动。下雪了,多么让人开心啊!大雪,不仅吸引了可爱的小朋友们,还吸引了一群特殊的小画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
◎活动二 细读课文,寻找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寻找小画家
1.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学生到文中找一找,用方框框出来。
指名交流,反馈并板书: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用“雪地里来的小画家是( )、( )、( )和( )。”说话,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2.雪地里来了这么多小画家,文中有一个词语来说明小画家很多,是哪个词语?(一群)一群就是形容数量多。
3.指导朗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指名读,齐读。关注句子中间的停顿。
(二)了解画面和画法
1.这些小画家画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第三句,开小火车读。
指名交流,反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板书: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2.出示小画家和作品,指名学生连线。
角色转换,随机采访:
师:小鸡,为什么你画的是竹叶呢?小狗,为什么画梅花?小鸭,你为什么画枫叶?小马,为什么画月牙呢?
指名交流,反馈:它们踩下的脚印就是这样的形状。
说话训练: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小鸡)画的是(竹叶)。
3.原来雪地里的图画是他们的脚印啊,我们到雪地里去找找它们的作品吧。
4.这些作品真有趣,怪不得书上说——出示第四句,指名读。
(1)你觉得小画家的画画技术高不高?读好“不用、几步、一幅”等词语,读出夸赞的语气。
(2)配上动作读一读。(“不用”摇摇手,“几步”可双手作步行状,“一幅画”竖一根手指)
5.再来读读这两句。出示儿歌3、4两句。指名读。
6.你觉得雪地里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又画了什么?
出示句式:( )画( )。
提示:大象的脚印像大饼。小猪的脚印像剪刀……
◎活动三 研读课文,感受冬眠的奇妙
1.这么多小动物都来画画了,青蛙为什么没参加?(青蛙正在冬眠。)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问句。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青蛙在冬眠,我们应该怎样读?(轻轻地,不要打扰它)
2.知识拓展,播放微课:青蛙为什么要在冬天睡觉?
3.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松鼠、刺猬、蛇、熊、乌龟、蜗牛。
说话训练:( )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活动四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价:字音、停顿
3.填空式读文,帮助学生背诵积累。
4.看着图片和板书,试着背诵课文。指名背诵。会背诵的学生齐背。
◎活动五 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新笔画
小画家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他们在雪地里玩得真快乐!这节课,我们还要会写“用、几”。出示田字格里的字,学生观察。这两个字里藏着一个新笔画,是什么呢?(横折钩)教师教读,学生跟读,识字笔画名称。
(2)教师一边讲解新笔画的书写方法,一边书写;学生书空练习写。
横折钩:起笔书写短横,保持平稳略向右上倾斜,长度约为竖钩部分的一半;横画末端轻顿笔(力度适中),转折向下写竖,竖画略向左倾斜,确保垂直感;竖画末端再次轻顿,向左上方快速钩出,钩身短小锐利。
2.指导书写“用”。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用”。由几笔组成?笔顺是怎样的?
(2)学生观察“用”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先写月,再写一竖。注意:月要变胖,也就是横折钩的横要写得稍长;里面两横不挨左右;竖写在竖中线。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3.指导书写“几”。
(1)出示田字格中的“几”。由几笔组成?笔顺是怎样的?
(2)学生观察“几”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竖撇斜度适中;横折弯钩与竖撇不要相距太近,也不能把横画写得太长;钩画圆转自然,钩底宜平。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学生书写作品展示,讲评,反馈。
◎活动六 课堂总结,完成练习
1.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画家,他们在雪地里留下一串串快乐的脚印,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们还知道了青蛙没来参加画画,是因为青蛙在冬天要冬眠。美丽的冬天,带给我们多少快乐呀!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继续读读儿歌,背背儿歌。
2.完成学习单并反馈。
板书设计
3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