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一教研站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一教研站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一教研站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习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 B.开发“华为手机”鸿蒙系统
C.研究“神舟十七”号飞船轨道 D.研制“奋斗者”号钛合金材料
2.人类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
B.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和分子假说
C.闵恩泽是中国石油化工催化剂研究的奠基人,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
D.徐光宪提出了稀土分离的全新理论,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
3.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玉石”变“印章”
C.“水果”变“果汁” D.“葡萄”变“美酒”
4.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氦气可制作霓虹灯
B.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来防腐
C.焊接和切割金属时使用氧气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5.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B. C. D.
6.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验证 B.提出假设 C.观察现象 D.做出结论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进行性质实验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氧气 B.收集氧气
C.铁丝燃烧 D.处理废渣
8.以下各场景中的变化过程及其反应类型的归类不正确的是
A.家庭生活中:铁丝生锈—氧化反应
B.工业生产中: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分解反应
C.教学实验中: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D.科学探究中:红磷与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氧化反应
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黑烟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10.根据一些反应事实能推导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导错误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细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某双氧水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 反应物种类
A.A B.B C.C D.D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D.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1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分类 B.物质的分类
C.空气的成分 D.可加热仪器分类
13.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变化与守恒: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
B.模型与推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
C.宏观与微观:金刚石和石墨二者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14.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t1s-t2s压强迅速升高到最高点,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
B.t2s-t3s压强迅速下降,只是瓶内氧气被消耗的过程
C.根据t4s时瓶内的气压值,能计算出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
D.t5s后的实验操作是打开弹簧夹使水进入瓶内的过程
15.某兴趣小组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以下实验。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1、2对比可知,1中未复燃是因为加热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冲淡了氧气浓度
B.图2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将水蒸气冷凝
C.图3、4对比可知,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D.图1、4对比可知,是否加入催化剂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
二、实验题
16.经过第1章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如图常见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下同);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可夹持燃烧着镁条的仪器是 。
(2)某同学用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回答问题:该同学若要量取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填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该液体时,若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7mL。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放置,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4)某山村学校因仪器不足,同学们用如图生活物品来代替化学实验仪器。
用来代替试管,你认为可代替 ,可代替 。医用注射器可用来代替量筒,现有三种刻度的注射器:a.10mLb.50mLc.100mL。要量取的水,应该选择医用注射器 (填字母代号)。
三、综合应用题
1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洁净的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利用稀有气体的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3)薯片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4)科学家研制的“人造空气”可供航天员呼吸。“人造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0%,比地球上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填“大”或“小”)。
(5)如图为工业制取氧气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液态空气在空气分馏塔中可分离出氧气和氮气,原理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 (填“密度”或“沸点”)不同。
(6)空气中氮气的用途有_____(填字母)。
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制取氮肥 D.气割气焊
(7)从空气中除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得到氮气与从其他物质中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不同,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8)生活中,食品放久了会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实质是食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为了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我们可以把食品放在冰箱里,这说明物质发生缓慢氧化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为了更长时间地保存食品,我们还可以先将食品放入保鲜袋,密封后再放入冰箱,此时保鲜袋的作用是 。
18.氧气用途广泛,生活、生产都需要氧气。
活动一:实验室制氧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组装好仪器应先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试管口塞棉花是为了 。
(3)用装置B制取氧气,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 。
(4)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装置 (选填“C”、“D”或“E”),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图F)收集制得的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端进入。
活动二:生产、生活中制氧
(5)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6)为满足生产生活对氧气的需求,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制氧机。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来,获得高浓度的,原理如图,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 。(选填“>”或“<”)
活动三: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某款家用制氧机将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已知: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分解为:和在反应仓中依次加入水、粉末状过碳酸钠、粉末状二氧化锰,即产生氧气。
(7)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
第一步:;第二步: (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8)制氧机制氧说明(部分)见下表,其中A、B剂的成分是过碳酸钠或二氧化锰。
A剂 B剂 平均供氧量/ 供氧时间/min
配方一 1袋 1袋
配方二 2袋 1袋
配方三 3袋 2袋
①A剂的成分是 。
②若突发缺氧性疾病,在呼叫救护的同时需要充足的氧气吸氧,应选择的最佳配方是 。
(9)按配方一在水中反应6h后,待无明显气泡产生。取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滤渣。滤渣的成分为 。
②对比配方一和配方二,发现配方二的供氧时间较长,其原因是 。
四、科学探究题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的创新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化学实验再设计”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请你也参与进来,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任务一】简易制氧机
如图是小组最终制成的简易制氧机成品,小组使用实验室常见制氧药剂,将一种白色粉末和黑色粉末的混合物装填在制氧机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制氧机发生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撞击火帽的作用的是 。
(3)已知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或红砖粉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 是否改变。
【任务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学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以收集50mL的气体为标准,比较反应的快慢,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序号 温度/℃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lg催化剂 时间/s
1 20 5% 40 二氧化锰 37
2 20 10% 40 二氧化锰 14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5)对比实验1和2,得出的结论是 。
(6)实验中,使用注射器的优点是 。
【任务三】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分别取两份10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分别加入1g二氧化锰和1g氧化铜,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瓶内压强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7)对比分析图乙中的 (填字母)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8)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 。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A
6.B
7.B
8.B
9.A
10.D
11.A
12.A
13.D
14.D
15.D
16.(1) 试管 烧杯 坩埚钳
(2) 胶头滴管 大于
(3)C
(4) 导管 胶头滴管 b
17.(1)混合物
(2)物理性质
(3)水蒸气
(4)小
(5)沸点
(6)BC
(7)氮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8) 温度越低(或高),缓慢氧化的速率越慢(或快) 隔绝氧气(空气),防氧化
18.(1)试管
(2) 检查装置气密性 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3)控制反应速率
(4) C a
(5)物理
(6)>
(7)
(8) 过碳酸钠 配方三
(9) 二氧化锰 过碳酸钠(反应物)的量较多
19.(1)
(2)提高反应所需热量/加热
(3)化学性质
(4)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里推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活塞回到原处(或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活塞回到原处)
(5)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6)便于直接读取数值
(7)ac或bd
(8)催化剂能改变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