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共51张PPT1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共51张PPT1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稳态与调节
5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神经调节
3体液调节
4免疫调节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第1节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1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的构成及理化性质(重、难点)。
2.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重、难点)。
情境导入
致敬消防员!
2022年8月21日,重庆北碚区缙云山发生山火。在灭火行动中,冲在最前面的是消防员。40多度的高温下,消防员们穿着厚厚的消防服,忍受着山火的炙烤,但他们仍能通过调节使体内的细胞拥有稳定而适宜的生活条件。
问题探讨
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讨论1
相同之处:都是液体环境。
不同之处: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问题探讨
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讨论2
血细胞会吸水涨破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目录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成年人体内的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的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称为体液。
体液的概念
1
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血浆
组织液
淋巴等
脑脊液和房水
体液的组成
2
血管
(最薄,由单层细胞围绕而成)
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
血液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哪里?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在哪里?
肌肉细胞(组织细胞)
组织液
(又叫组织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结
淋巴管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淋巴液
有盲端
无盲端
淋巴细胞等
淋巴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哪里?
淋巴细胞
淋巴液和血浆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
淋巴管内的液体部分,其内悬浮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血 浆
组织液
淋巴液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液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体液的组成
2
细胞外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思考
1.请写出人体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完善表格。
体内细胞 液体环境
血细胞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浆
淋巴液和血浆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思考
1.请写出人体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完善表格。
体内细胞 液体环境
血细胞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浆
淋巴液和血浆
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液和组织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思考
2.根据教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及以下资料,构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资料1:人体每天由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隙的液体约20 L,而从组织液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管的液体约17 L,其余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
组织液中的物质返回血液循环系统
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淋巴细胞
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大部分
营养
物质
代谢
产物
渗出
少部分
末端封闭
(盲端)
单向
活瓣
静脉
动脉
左右锁骨下静脉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双向渗透
淋巴循环
单向渗透
细胞外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资料1:人体每天由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隙的液体约20 L,而从组织液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管的液体约17 L,其余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双向渗透
淋巴循环
单向渗透
细胞外液
内环境
思考
2.根据教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及以下资料,构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内环境的概念
3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
内环境
多细胞生物体
外环境
内环境
人体角度
细胞外液
细胞角度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人体内
细胞外
跟踪训练
1.判断正误
(1)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液(  )
提示 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
(2)细胞质基质、核液属于体液(  )
(3)小肠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肠液(  )
提示 小肠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

×
(4)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主要场所(  )
提示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主要场所。
×
跟踪训练
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液体与内环境的关系
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乙和丙
B.丙经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到乙
C.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直接经甲到达靶细胞
D.甲、乙、丙共同组成内环境,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药物→乙(血浆)→甲(组织液)→靶细胞
血浆
淋巴液
组织液
组织细胞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目录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在炎热环境下,消防员大汗淋漓,人体为了散热会大量流汗,但会带走很多水和无机盐,如果不及时补充并脱离高温环境,可能造成严重中暑。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mmol/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9~60U/L 总胆固醇 3.1~5.2
总蛋白 65~85g/L 钠 137~147
总胆红素 5~21 mol/L 钾 3.5~5.3
碱性磷酸酶 45~125U/L 钙 2.2~2.65
尿素 2.8~7.2mmol/L 磷 0.81~1.45
肌酐 57~111 mol/L 镁 0.73~1.06
尿酸 208.3~428.4 mol/L 血清铁 11~30
葡萄糖 3.9~6.1mmol/L 氯 99~110
乳酸脱氢酶 140~271U/L 碳酸氢盐 22~28
甘油三酯 0~1.7mmol/L 总CO2 21~31.3

无机盐
无机物
蛋白质
脂质

代谢产物
有机物
气体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
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
(3)本质: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________。
盐溶液
蛋白质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思考
判断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氧气  ②氨基酸  ③呼吸酶   ④血红蛋白
⑤Ca2+载体  ⑥激素  ⑦CO2  ⑧尿液
⑨尿素  ⑩纤维素  麦芽糖  维生素
1.内环境成分的判定
(1)存在的物质
1.内环境成分的判定
(2)不存在的物质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思考
判断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氧气  ②氨基酸  ③呼吸酶   ④血红蛋白
⑤Ca2+载体  ⑥激素  ⑦CO2  ⑧尿液
⑨尿素  ⑩纤维素  麦芽糖  维生素
①②⑥⑦⑨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温度
酸碱度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2
渗透压
等渗溶液
肌肉注射(组织液)
静脉注射(血浆)
0.9%Nacl、5%葡萄糖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2
渗透压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溶质
微粒越多
溶液
浓度高
对水的
吸引力大
渗透压
越高
(1)渗透压的概念:
(2)渗透压的大小:
(3)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思考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虽然蛋白质含量最多,但蛋白质的分子质量较Na+和Cl-大得多,数目远小于Na+和Cl-。
1.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思考
2.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解释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
直接表现:组织液增加(组织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营养不良
肾小球肾炎
过敏反应
组织损伤
淋巴回流障碍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血浆渗透压
降低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代谢产物增加




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淋巴
血浆蛋白减少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温度
酸碱度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2
渗透压
(1)概述:正常人的血浆近 ,pH为 。
中性
7.35-7.45
(2)血浆中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O3-、 H2CO3等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温度
酸碱度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2
渗透压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
(动态平衡)
37
相对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有所变动
跟踪训练
3.判断正误
(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  )
提示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
(2)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  )
提示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会加速毛细血管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故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
×
跟踪训练
4.(2023·河北,8)小鼠注射某药物造成肾功能异常,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血浆蛋白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丢失可造成血液中抗体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
B.血浆蛋白减少造成血浆渗出至组织液的水增多
C.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高于血浆Na+和Cl-形成的渗透压
D.小鼠肾功能衰竭时,血浆中尿素氮升高
虽然蛋白质含量最多,但蛋白质的分子质量较Na+和Cl-大得多,数目远小于Na+和Cl-。
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下降,低于组织液渗透压
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血浆中尿素氮等代谢产物浓度升高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目录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为避免消防员中暑以及保证消防员的能量需求,当地志愿者为消防员提供了充足的淡盐水、电解质饮料、运动饮料以及食物等。食物、饮料中的营养物质是怎样到达组织细胞的?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思考
1.请完善组织细胞需要的葡萄糖、氨基酸和O2从外界环境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图解。
(1)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
营养物质
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血浆
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细胞内
小肠绒毛壁
毛细血管壁
循环系统
运输
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组织液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思考
1.请完善组织细胞需要的葡萄糖、氨基酸和O2从外界环境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图解。
氧气
肺泡
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细胞内
肺泡壁
呼吸道
循环系统
运输
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
血浆
线粒体内
线粒体膜
(2)O2进入细胞内被利用: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思考
2.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组织细胞经代谢产生的CO2和尿素首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CO2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尿素经泌尿系统和皮肤等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
组织细胞
血浆
外界环境
呼吸系统
组织液
皮肤
泌尿系统
内环境
外界环境
人体系统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知识归纳
跟踪训练
5.判断正误
(1)单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内环境(  )
提示 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2)肝细胞有氧呼吸所需要的O2从外界进入,经过的内环境至少有组织液和血浆(  )

跟踪训练
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B.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①表示的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C.②过程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D.a、b、c、d四种器官依次为肺、胃、肾脏、皮肤

小肠
肾脏
皮肤
重吸收
消化、吸收
肺泡
肺泡壁
毛细血管壁
血浆
人体
内环境
外界环境
O2、营养物质
CO2等代谢废物
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系统
细胞
O2、营养物质
CO2等代谢废物
包 括
组织液
淋巴液
血浆
化学成分
水、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等
胞内、膜上、与外界相通、
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等
不包括
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