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共41张PPT2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共41张PPT2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神经调节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重点)。
2.比较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异同。
3.举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与意义(重、难点)。
缩手反射
情境导入
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2.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问题探讨
如果你的手指被火苗烧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
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烧了。
刺激
皮肤感受器
脊髓
上肢肌肉
肌肉收缩使手收回
产生痛觉
传入神经
传出
神经
上行神经
大脑皮层
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
之后产生痛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整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
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与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与反射弧

(1) 定义:
在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__________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
中枢神经系统
内外刺激
规律性应答反应
脑和脊髓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
下列现象哪些是反射活动?
图1~2为什么不属于反射?
图1
图2
图3
草履虫趋利避害
狗狗接排球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反射与反射弧

(1) 定义:
在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__________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
中枢神经系统
内外刺激
规律性应答反应
(3)实例: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
脑和脊髓
(2)三要素:
①中枢神经系统
②内外刺激
③规律性应答
反射与反射弧

视频中的医生用小锤子叩击病人膝盖进行诊断时,病人产生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反射与反射弧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
(1)反射弧的组成: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 等)。
感受器
神经中枢
肌肉或腺体
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1
(1)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结构。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脊髓)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射与反射弧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
(1)反射弧的组成: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 等)。
感受器
神经中枢
肌肉或腺体
神经节
反射与反射弧

(2)各结构的作用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将兴奋传到神经中枢
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
和综合
将兴奋传到效应器
对刺激作出应答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刺激
产生反应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
神经节
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1
(1)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结构。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脊髓)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 (填“能”或“不能”)完成,因为 。
不能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两种神经元
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1
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3)膝跳反射测试时,测试者能感觉到腿被叩击了,请尝试写出该过程的图解。
(4)感觉到腿被叩击的过程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因为 。
不属于
该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产生感觉
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1
不能
不能

不能
(5)如果伤者的传入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则伤者 (填“能”或“不能”,下同)产生感觉, 完成膝跳反射。
(6)如果伤者的传出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
则伤者 (填“能”或“不能”,下同)
产生感觉, 完成膝跳反射。
判断:
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就能形成反射。 ( )
×
产生感觉
无感觉无效应
有感觉无效应
反射与反射弧

(2)各结构的作用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将兴奋传到神经中枢
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
和综合
将兴奋传到效应器
对刺激作出应答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刺激
产生反应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
①完整的反射弧 ②一定的刺激
(3)反射发生的条件
神经节
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2
(1)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点?并推测该结构的作用。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比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多了一个神经元。该神经元可以接收传入神经产生的兴奋,然后再将兴奋传递给传出神经元,起到联络作用。
膝跳反射示意图
缩手反射示意图
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2
(2)缩手反射发生时,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缩手在前,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产生感觉,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
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
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膝跳反射示意图
缩手反射示意图
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2
(3)请判断:一个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定在同一个组织或器官吗?
并非所有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个部位,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感受器在指尖,而效应器却在大臂。
膝跳反射示意图
缩手反射示意图
反射与反射弧

核心归纳
1反射弧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结构 结构组成 功能 结构破坏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 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信息 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或有感觉但无效应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 传至效应器 可有感觉但无效应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 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对内外界刺激 作出相应的应答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 反射弧结构完整是进行反射活动的前提
反射与反射弧

核心归纳
2.感觉的产生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的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①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如用针刺脚趾引起的缩腿行为
②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如用针刺坐骨神经引起的与坐骨神经相连的肌肉的收缩。
③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参与,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不参与,可不产生反应。
注意: 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视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反射与反射弧

核心归纳
3.反射≠反应≠感觉
反射与反射弧

(1)概念
兴奋
3
(2)传导部位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在 中传导;还会在 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反射弧
脑与脊髓
脊髓分为前角和后角,前角主管运动,后角主管感觉。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I型和Ⅲ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甚至瘫痪,但是感觉一般是正常的。
小儿麻痹症
顾方舟研发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使中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
反射与反射弧

联系生活
反射与反射弧

应用体验
1.判断正误
(1)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叶片会合拢,这是反射(  )
提示 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反射活动。
×
(2)只要反射弧完整,反射就一定能发生(  )
提示 反射弧完整是发生反射的必要条件,但若没有适宜的刺激,反射还是不能发生。
×
反射与反射弧

应用体验
(4)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提示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
(5)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完成(  )

(3)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提示 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该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
反射与反射弧

应用体验
2.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就好像被冰渐渐冻住,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渐冻症患者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如图为某渐冻症患者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③表示的是神经中枢,⑤表示的是感受器
B.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无法感觉到疼痛
C.适度刺激渐冻症患者④处,⑤处不会发生收缩
D.渐冻症患者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并能正常传递兴奋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能受到损伤,即反射弧不完整,不能正常传递兴奋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与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判断下列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怎样建立的,与非条件反射有没有关系?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日: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列表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概念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而形成的反射
特点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先天性;终生性;数量_____ 有_________参与;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几乎是_______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①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②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_____________的能力
联系 是在 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直至消退
学习和训练
有限
大脑皮层
无限的
复杂环境变化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判断下列反射的类型
思考3
a.眨眼反射  b.婴儿吮吸  c.谈虎色变  d.望梅止渴
e.老马识途  f.画饼充饥  g.鹦鹉学舌  h.杯弓蛇影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a、b
c、d、e、f、g、h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归纳总结
“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建立、维持和消退
2
(1)建立过程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回顾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这一过程是怎样建立的呢?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食物
(非条件刺激)
铃声
(无关刺激)
分泌唾液
(非条件反射)
不分泌唾液
(不发生反射)
(条件反射)
铃声
(条件刺激)
分泌唾液
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
铃声
唾液分泌中枢
大脑皮层
兴奋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建立、维持和消退
2
(1)建立过程
食物
(非条件刺激)
铃声
(无关刺激)
(非条件反射)
(不发生反射)
(条件反射)
铃声
(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
分泌唾液
不分泌唾液
分泌唾液
结论: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建立、维持和消退
2
(1)建立过程:
(2)维持:需要_________________的强化。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非条件刺激
(3)
不会,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
消退
狗和铃声之间建立起了条件反射,如果多次给予铃声,却不给食物,狗一听到铃声,还会分泌唾液吗?
思考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铃声的出现不再预示着食物的到来。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教材P25)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应用体验
3.判断正误
(1)条件反射建立后永不消退(  )
提示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
×
(2)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非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
提示 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
(3)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一定位于脊髓(  )
提示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可以是脊髓,也可以是脑干、下丘脑等。
×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应用体验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
4.(2024·山东,19)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 →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
脊髓
(胸段)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由脑发出的神经为脑神经,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瞳孔开大肌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
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则该反射弧不完整
课堂小结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结构基础
类型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反射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