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课件(共29张PPT3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课件(共29张PPT3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1课时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学习目标
1.阐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重点)。
2.阐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及传导机制(重、难点)。
苏炳添9秒83创造历史时刻
情境导入
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现在世界田径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
1.运动员从听到发令枪响到做出
起跑反应,信号的传导经过了
哪些结构?
问题探讨
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效应器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传入神经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群)
人类从听到声音到作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s。
2.短跑比赛中判定运动员“抢跑”
的依据是什么?
生物科学史——生物电的发现
资料1:18世纪,伽尔瓦尼意外地发现,用两种金属导体在蛙的肌肉和神经之间建立回路,蛙腿剧烈地痉挛。经过反复实验,他认为痉挛起因于蛙体内存在的电,他还把这种电叫做“生物电”。神经通过生物电使肌肉收缩。
(意大利)伽尔瓦尼(1738-1798)
使肌肉收缩起因真的是生物电吗?这个电可测吗?
资料2: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认为这只是一种纯物理现象,是两种金属的电位差引起的,而不是所谓的生物电。
资料3:蛙的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变化实验
原理:存在电位差,电流表指针就会从正电荷一极向负电荷一极偏转。
生物科学史——生物电的发现
刺激
蛙的坐骨神经
电流表
无刺激时,电表指针怎么偏转?说明什么?
给予刺激,发生了怎样变化?又说明什么?
思考
传导形式
a
b
+
+
刺激
-
-
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电信号
生物科学史——生物电的发现
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结论:共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思考1
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根据资料2分析神经元和肌肉细胞膜内外Na+、K+分布特点?
资料1 无机盐离子是细胞生活必需的,但这些无机盐离子带有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资料2 神经细胞内外部分离子浓度。
组分 细胞内浓度(mmol/L) 细胞外浓度(mmol/L)
Na+ 5~15 145
K+ 140 5
Cl- 5~15 110
带负电的蛋白质 高 低
膜外的Na+浓度高,
膜内的 K+浓度高。
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1
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1)机理:
(2)电位表现:
①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高,膜内K+浓度高
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上K+通道蛋白打开
K+外流
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1
跨膜运输方式:
协助扩散
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2
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1)机理:
(2)电位表现:
①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高,膜内K+浓度高
②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蛋白打开
Na+内流
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称为动作电位,即产生了兴奋
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2
跨膜运输方式:
协助扩散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Na+
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a+
Na+
++++
++++
- - - -
- - - -
Na+
Na+
Na+
Na+
Na+
Na+
局部电流的形成
1
未刺激部位膜电位变化
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传导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兴奋因此向前传导
刺激
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
局部电流方向:膜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膜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___电流相同
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______的存在而发生________,而形成_______
电位差
电荷移动
局部电流
未兴奋区域流向兴奋区域
兴奋区域流向未兴奋区域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兴奋的传导方向
2
②在反射过程中
①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
传导方向:________
传导方向:________
单向传导
双向传导
- - - -
++++
++++
- - - -
- - - -
++++
++++
- - - -
提醒 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反射弧中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
思考2
图甲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该离体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
(1)分段分析图甲中电位变化情况:
①A点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为 (填“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
形成原因主要是 。
静息电位
K+外流
思考2
图甲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该离体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
②BC段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为 (填“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形成原因是 。
③CE段时,K+通道打开,相应离子以 的方式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Na+内流
协助扩散
思考2
图甲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该离体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
(2)K+外流和Na+内流属于哪种运输方式?需要借助什么类型的蛋白?
K+外流和Na+内流的运输方式都属于协助扩散,需要借助通道蛋白。
(3)图乙中②为刺激点,该处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思考2
图甲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该离体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
双向传导
膜内的电流方向是①←②→③,膜外的电流方向是①→②←③。
(4)图乙中膜内、外都会形成局部电流,请说出它们的电流方向(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哪种电流方向一致?兴奋的传导有什么特点?
思考2
图甲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该离体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
(5)当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之后,细胞内外的K+和Na+的浓度大小是怎样的?
静息电位形成之后,细胞内K+浓度仍然大于细胞外;
动作电位形成之后,细胞外Na+的浓度仍然大于细胞内。
1.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差变化曲线解读
核心归纳
2.膜电位的测量方法
核心归纳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细胞外液Na+、K+浓度大小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
思考3
项目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峰值
Na+增加
Na+降低
K+增加
K+降低
增大
不变
变小
不变
变小
不变
增大
不变
K+ 、Na+正常
K+ ↑
细胞外液
K+ 外流

Na+ ↓
Na+ 内流

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
K+ 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
浓度差↓
Na+多
K+多
Na+少
K+少
浓度差↓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应用体验
1.判断正误
(1)兴奋部位的膜内侧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
(2)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的变化是从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
(3)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内流(  )



2.(2024·湖南,12)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变化可影响其兴奋性、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后,才能产生兴奋。如图所示,甲、乙和丙表示不同环境下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环境中细胞的动作电位峰值受膜内外
钠离子浓度差影响
B.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
C.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后,钠离子通道才开放
D.同一细胞在环境乙中比丙中更难发生兴奋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应用体验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有关,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会影响动作电位峰值,A正确;
由题图可知,甲表示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而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有关,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说明环境甲中的细胞钾离子外流增多,因此可知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使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差增大,B正确;
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前,钠离子通道就已经开放,C错误;
分析题图可知,与环境丙相比,细胞在环境乙中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更大,受到刺激后更难发生兴奋,D正确。
课堂小结
K+
内负外正
Na+
内正外负




电信号
兴奋
动作电位
电位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