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中考解密】3年(2023-2025)中考1年模拟科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1.(2025 浙江)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含有茶氨酸(C7H14N2O3),具有舒缓压力、提高注意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氨酸属于氧化物B.茶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C.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4gD.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气分子2.(2025 浙江)闪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一方面,闪电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这些氮氧化物可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氮肥;另一方面,闪电产生的高电压也可能引发触电事故,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请回答:(1)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反应可生成一氧化氮(N2+O22NO),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生成的硝酸盐被植物根部吸收后,可通过茎中 (填“木质部”或“韧皮部”)的导管运输到枝叶。(3)某次闪电击中地面时,附近有人经过,此时有电流流过人体(如图)。已知两脚间的电压为200V(靠近击中点,该电压会急剧增加),两脚间的人体电阻为800Ω。①求流经人体的电流。②触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仅与电流大小有关,还与电流持续时间有关。假设上述电流流经人体做功为0.005J,求此电流在人体中持续的时间(该段时间内电流和电压视为恒定)。3.(2024 浙江)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A. B. C. D.4.(2024 浙江)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5.(2023 杭州)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动态“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实现了在室温下对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离。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 )A.3 B.10 C.12 D.206.(2023 金华)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踏上“太空出差”之旅,叩问苍穹。如图为一种火箭推进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乙是氧化物B.生成物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gC.反应前后N、H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7.(2023 嘉兴)实验室中常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其反应微观模型如图。由该模型可知( )A.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C.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发生改变D.生成的水分子和氧分子数目比为1:28.(2023 湖州)金属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过程中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B.氯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C.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电中性的氯化钠D.氯原子转变为氯离子的过程中,核内质子数不变9.(2023 嘉兴)如图是“铁粉和硫磺反应”的改进实验,将铁粉和硫磺混合物置于两块石英玻璃片之间,并固定。在酒精灯上加热,产生红色火星,固体由棕灰色变为黑色。(1)铁粉和硫磺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减少了 (填化学式)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2)向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H2S)气体产生,说明铁粉和硫磺发生反应。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3)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CuSO4溶液中,生成红色物质,说明黑色固体中有 剩余。10.(2023 衢州)19世纪末,科学界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电流不能通过蒸馏水,也不能通过固体盐块,但把盐块放进蒸馏水中溶解成盐水时,电流却一下子畅通起来。盐水为什么能导电?阿伦尼乌斯认为盐溶于水,就产生了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移动就能导电。但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质疑: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水中有氯离子,为什么盐水是无毒的?钠遇水就会剧烈反应,如果水中有钠离子,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知道离子是原子得失 形成的,盐水能导电是因为盐水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2)当时科学家有“划线部分”的想法,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会导致它的 性质也改变”。11.(2023 绍兴)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A和B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 (选填“A”或“B”)。(3)图C为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示意图,请将生成物的微观粒子模型补充完整。12.(2023 台州)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轻巧、易裁剪,可用于科学实验。(1)把浸在肥皂液里的吸管框架取出,框架上有一层肥皂膜,在膜上放一细线圈(如图甲)。刺破线圈内的肥皂膜,线圈变成了圆形(如图乙)。这个现象说明 。A.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B.分子体积会变小 C.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2)剪掉塑料瓶底部,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如图丙。固定塑料瓶,用力拍击橡皮膜,能使烛焰熄灭。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离开瓶子后仍能继续前进,说明瓶内的空气具有 。13.(2023 嘉兴)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时期。(1)做好个人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尤其是保持手的卫生。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勤洗手属于 。(2)为补充患者体内糖分和维持水盐平衡,需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原子个数之比是 。(3)某患者一次性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袋,标签部分信息如图。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是多少克?(注射液密度约为1克/厘米3)1.(2025 舟山一模)科学方法中建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下列各图中没有体现建模思想的是( )A.磁感线 B.分子的结构C.手电筒的电路图 D.男/女厕2.(2025 浙江模拟)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 C. D.3.(2025 金华一模)下列模型(表示氢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植物激素乙烯(C2H4)的是( )A. B. C. D.4.(2025 鄞州区一模)科学家在地壳中发现了氦﹣3原子,它的中子数量与普通氦原子不同,故表现出众多优越特性。如图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核外电子,则氦﹣3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 )A.1 B.2 C.3 D.55.(2025 舟山一模)“人造树叶”是一种新型材料。光照时,二氧化碳和水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氧气和乙醇(C2H6O),其微观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可分的C.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D.图中生成物均是化合物6.(2025 温岭市二模)中国科学家利用CO2等原料,通过光、电作用制取甲酸(化学式为C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6gB.甲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甲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D.甲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27.(2025 宁波模拟)聚吡咯因其良好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常被用作脑机接口技术中的电极材料。聚吡咯是由吡咯单体(C4H5N)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的。下列关于吡咯单体说法正确的是( )A.吡咯单体由碳、氢、氮三种原子构成B.吡咯单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吡咯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D.吡咯单体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4:5:18.(2025 龙湾区校级三模)近期科学家发现肠道菌群中存在一种能抑制脂肪吸收的“瘦身分子”——羟基苯乙酸(C8H8O3),可调节肠道免疫,为肥胖治疗提供新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羟基苯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羟基苯乙酸分子中含有19个原子C.羟基苯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D.羟基苯乙酸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9.(2025 瓯海区校级模拟)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和2023年杭州亚运会“薪火”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下列有关火炬的说法正确的是( )火炬名称 “祥云”火炬 “飞扬”火炬 “薪火”火炬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铝合金和可回收生物质材料燃料 丙烷(C3H8) 氢气(H2) 甲醇(CH3OH)A.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8B.铝合金属于化合物C.甲醇是一种氧化物,其中氧元素的含量为50%D.“飞扬”火炬燃烧产物比“祥云”火炬燃烧产物更环保10.(2025 绍兴二模)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迈向新台阶。人工智能的芯片主要成分是硅,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原子的质子数为28B.单质硅由硅分子构成C.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克D.单质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11.(2025 浙江模拟)如图为小塘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D.该原子核由2个中子和2个电子构成12.(2025 嘉兴二模)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顺利发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C2H8N2)作为燃料,其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氮气和水。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含有氮气分子C.由三种元素组成 D.完全燃烧后产物不会污染空气13.(2025 富阳区一模)氟利昂是一种制冷剂,排放到大气中会导致臭氧含量下降,导致地球上的生物受到严重紫外线的伤害。CHClF2是其中一种成分,下列关于CHClF2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CHClF2分子含有6个原子 B.CHClF2不是纯净物C.CHClF2中F的化合价为﹣1价 D.CHClF2相对分子质量为67.5g14.(2025 浙江模拟)同济大学科研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由10个碳原子和14个碳原子构成的环形纯碳分子材料C﹣10和C﹣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10由10个碳原子构成B.C﹣10和C﹣14的中子数不同C.合成环形纯碳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C﹣10和C﹣14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15.(2025 上虞区二模)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CH4)、甲醇(CH4O)等燃料是当下研究“减碳”的一个热点方向。下面微观示意图展示了目前二氧化碳分别转化为甲烷、甲醇的两条路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B.每个甲醇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C.转化路径1的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D.转化路径2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为22:116.(2025 诸暨市三模)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撕钢”薄如蝉翼,是折叠屏手机、电脑等的屏幕基层材料。(1)“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体现了手撕钢具有良好的 性。(2)手撕钢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Cr2O3)保护膜。Cr2O3中Cr的化合价为 价。(3)手撕钢与纯铁相比,性质存在差异。对比分析如图,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17.(2025 杭州三模)“铁锅炒菜补铁”的原理是利用有机酸与不可直接吸收的单质铁反应,使铁元素以离子形式进入食物。已知食醋(HAc)和铁反应:Fe+2HAc=Fe(Ac)2+H2↑。(1)Fe(Ac)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个。(3)炒菜时盖上锅盖,锅盖内表面会出现水珠,此过程中变化的是 。A.元素种类B.原子种类C.分子大小D.分子间的间隔大小18.(2025 嘉兴二模)钇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是第一种被发现的稀土金属元素。金属钇是激光和超导的重要材料,其金属活动性介于钠和铝之间。(1)钇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则钇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块状金属钇久置于空气中会在表面形成Y2O3,Y的化合价为 。(3)将足量金属钇加入稀盐酸中,可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反应过程,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示意图是( )(填字母)。A. B. C. D.19.(2025 浙江模拟)为保证鱼类生存,水族箱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补充氧气。常用的方法有投放增氧剂,如过氧化钙,其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1)过氧化钙(Ca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2)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如图所示是过氧化钙与水完全反应后烧杯内溶质的微观模型,请你将该微观模型图补充完整。(3)Na2O2与Ca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 。20.(2025 绍兴模拟)小科为研究分子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室温下,向一端封口的细长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再加入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然后用手指堵紧开口一端,上下颠倒多次,观察到混合后溶液总体积减小,如图1。这一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图2中可表示充分混合后溶液微观模型的是 (填字母)。(2)小科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如图3。推动注射器活塞,把红墨水同时分别注入冷水和热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有 的烧杯中的红墨水扩散更快。21.(2025 萧山区一模)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说明糖水属于混合物的现象是 。(2)糖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请从微观角度予以解释 。(3)将激光笔打在乙的一侧,发现光在糖水中能沿直线传播,这一现象说明溶液具有 性。22.(2025 浙江模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一是要发展二氧化碳的吸收技术,二是要寻找化石能源替代品。(1)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2)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以及吸收C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观粒子,其中“O”表示的微观粒子是 (用符号表示)。(3)甲醇CH4O)可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甲醇可通过捕集二氧化碳加氢生成,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甲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第22题图) (第23题图)23.(2025 椒江区二模)数百年来,科学家们持续研究探索物质的内部构成。(1)道尔顿发现,若氮元素的质量固定不变,与之结合的氧元素质量在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中的比值始终为 ,这支持了不同化合物中基本粒子数目成简单整数比的观点。(2)汤姆生通过如图实验装置研究他发现的微粒的性质。当金属板D1D2之间未接通电源时,微粒的运动轨迹不偏转,射在屏上P1处;当接通电源后,微粒的运动轨迹发生偏转,射到屏上P2处。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这种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24.(2025 西湖区校级三模)嫦娥五号将月球土壤带回地球,为人类探索太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月球土壤中富含一种元素,原子结构如图所示。该元素是 。(2)嫦娥五号采集回来的月球土壤储存在严格清洁的实验室里,并用氮气填充存储环境。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3)科学家在月球土壤中播种了拟南芥种子,种子几乎全部都发芽了。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土壤里种出植物。对于此项研究成果,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填字母,可多选)。A.虽然拟南芥种子成功发芽,但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其后续的生长和发育状况B.除统计萌发率外,记录种子萌发速度、幼苗大小、叶片颜色等信息也十分重要C.拟南芥种子的成功发芽,意味着水稻、小麦也能在月球土壤里成功培育D.实验中有必要增加地球土壤作为对照,以评估拟南芥的生长和发育情况E.实验中少量没有发芽的拟南芥种子属于正常的实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25.(2025 杭州模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时期。(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诺如病患者属于 。(2)为补充患者体内糖分和维持水盐平衡,需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原子个数之比是 。(3)某患者一次性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袋,标签部分信息如图。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是多少克?(注射浓密度约为1克/厘米3)26.(2025 舟山三模)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和能源,主要成分为甲烷(CH4),还含有少量硫化氢(H2S)等气体。硫化氢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甲烷反应而除去,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利用甲烷催化制取氢气。一种甲烷水蒸气催化制氢的透氢膜反应器如图2所示,通入的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一部分氢气通过透氢膜与膜外侧通入的氧气反应。利用甲烷在高温、Cu﹣Pd催化作用下分解可制取新型碳单质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很高的强度和优良的导电性能。(1)结合图1,分析甲烷与硫化氢的反应。该反应过程中变化的是 (填字母)。A.分子的数目 B.原子的种类 C.元素的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2)结合图2,分析甲烷和水蒸气制氢反应,请写出甲烷和水蒸气制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天然气属于纯净物B.天然气和氢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C.透氢膜反应器内生成的CO与H2未被完全分离D.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是一种金属单质27.(2025 温州二模)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如图甲现象,并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科学小组用模拟实验来理解卢瑟福的实验过程。用废弃的粉笔头模拟α粒子,用栓有小球的纸箱模拟金箔,纸箱的框为40cm×40cm,小明站在纸箱正前方,朝着框内随机投掷100个粉笔头,记录击中小球的次数,通过“各小球的横截面积之和=纸箱框内面积×击中率”,推算小球的半径r。(1)α粒子是氦原子的原子核,由2个质子与2个中子构成,则α粒子所带的电荷情况为 。(2)模拟被反弹的α粒子的比例推算小球大小,理解原子核体积占比很小:小明共投掷出多个粉笔头,击中率为10%。请推算出每个小球的半径r为 厘米。(请用带π的式子表示,圆的面积公式为πr2)(3)部分大质量恒星经历超新星爆炸时,恒星原子中的所有电子会被压缩到原子核中,与质子结合后形成中子,恒星演变成密度为10亿吨/厘米3左右的中子星,请结合卢瑟福原子模型和密度公式,解释中子星密度超大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中考解密】3年(2023-2025)中考1年模拟科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1.(2025 浙江)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含有茶氨酸(C7H14N2O3),具有舒缓压力、提高注意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氨酸属于氧化物B.茶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C.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4gD.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气分子【答案】B【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定义,氧化物仅含两种元素且其一为氧,茶氨酸含C、H、N、O四种元素,进行分析;B.根据茶氨酸化学式C7H14N2O3,计算碳、氢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其单位为“1”,而非“g”,进行分析;D.根据分子构成,茶氨酸分子中含氮原子而非氮气分子,进行分析。【解答】解:A.茶氨酸含C、H、N、O四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茶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4)= 84:14 = 6:1,故B正确;C.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单位不是g,故C错误;D.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不含氮气分子,故D错误;故选:B。2.(2025 浙江)闪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一方面,闪电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这些氮氧化物可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氮肥;另一方面,闪电产生的高电压也可能引发触电事故,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请回答:(1)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反应可生成一氧化氮(N2+O22NO),该反应属于 化合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生成的硝酸盐被植物根部吸收后,可通过茎中 木质部 (填“木质部”或“韧皮部”)的导管运输到枝叶。(3)某次闪电击中地面时,附近有人经过,此时有电流流过人体(如图)。已知两脚间的电压为200V(靠近击中点,该电压会急剧增加),两脚间的人体电阻为800Ω。①求流经人体的电流。②触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仅与电流大小有关,还与电流持续时间有关。假设上述电流流经人体做功为0.005J,求此电流在人体中持续的时间(该段时间内电流和电压视为恒定)。【答案】(1)化合反应;+2;(2)木质部;(3)①流经人体的电流为0.25A;②电流在人体中持续的时间为1×10﹣4s。【分析】(1)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及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2)根据植物体内木质部的作用来分析;(3)根据欧姆定律I 及电功公式W =UIt来分析。【解答】解:(1)对于反应N2+O22NO),它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在N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 0,解得x =+2,所以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2)植物体内,木质部中的导管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硝酸盐属于无机盐,被植物根部吸收后,可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枝叶;(3)①根据欧姆定律I (其中I为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已知两脚间的电压U =200V,两脚间的人体电阻R=800Ω,则流经人体的电流:I 0.25A;②根据电功公式W =UIt(其中W为电功,U为电压,I为电流,t为时间),已知W=0.005J,U=200V,I =0.25A,则电流在人体中持续的时间:t 1×10﹣4s。故答案为:(1)化合反应;+2;(2)木质部;(3)①流经人体的电流为0.25A;②电流在人体中持续的时间为1×10﹣4s。3.(2024 浙江)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A. B. C. D.【答案】C【分析】根据分子的构成情况来分析。【解答】解:1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故选:C。4.(2024 浙江)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答案】B【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进行分析;B、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进行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D、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12×6):(1×8):(16×6)=72:8:96,故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误;D、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6:8:6=3:4:3,故D错误;故选:B。5.(2023 杭州)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动态“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实现了在室温下对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离。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 )A.3 B.10 C.12 D.20【答案】B【分析】根据分子的构成,以及构成分子中原子里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中含有8个质子、2个氢原子共含有2个质子,因此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10。故选:B。6.(2023 金华)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踏上“太空出差”之旅,叩问苍穹。如图为一种火箭推进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乙是氧化物B.生成物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gC.反应前后N、H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答案】D【分析】根据反应的分子模型图可知,甲是N2O4、乙是N2H4、丙是N2、丁是H2O,该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 3N2+4H2O;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微粒的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由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N2O4+2N2H43N2+4H2O。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物质是N2H4,不是氧化物,说法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说法错误;C、反应过程中,氮元素由+4价和﹣2价变成0价,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说法正确。故选:D。7.(2023 嘉兴)实验室中常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其反应微观模型如图。由该模型可知( )A.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C.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发生改变D.生成的水分子和氧分子数目比为1:2【答案】A【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再根据各选项内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说法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才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水分子和氧分子数目比为2:1,说法错误。故选:A。8.(2023 湖州)金属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过程中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B.氯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C.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电中性的氯化钠D.氯原子转变为氯离子的过程中,核内质子数不变【答案】B【分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形成钠离子,氯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氯离子来分析。【解答】解:A、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少于4个,因此燃烧过程中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说法正确;B、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则氯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说法错误;C、1个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氯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电中性的氯化钠,说法正确;D、氯原子转变为氯离子的过程中只是得到电子,核内质子数不变,说法正确。故选:B。9.(2023 嘉兴)如图是“铁粉和硫磺反应”的改进实验,将铁粉和硫磺混合物置于两块石英玻璃片之间,并固定。在酒精灯上加热,产生红色火星,固体由棕灰色变为黑色。(1)铁粉和硫磺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减少了 SO2 (填化学式)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2)向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H2S)气体产生,说明铁粉和硫磺发生反应。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2 。(3)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CuSO4溶液中,生成红色物质,说明黑色固体中有 铁 剩余。【答案】(1)SO2;(2)﹣2;(3)铁。【分析】(1)根据硫磺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铁粉和硫磺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而硫磺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减少了(2)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0,则x=﹣2价。(3)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CuSO4溶液中,生成红色物质,说明黑色固体中有铁剩余,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答案为:(1)SO2;(2)﹣2;(3)铁。10.(2023 衢州)19世纪末,科学界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电流不能通过蒸馏水,也不能通过固体盐块,但把盐块放进蒸馏水中溶解成盐水时,电流却一下子畅通起来。盐水为什么能导电?阿伦尼乌斯认为盐溶于水,就产生了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移动就能导电。但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质疑: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水中有氯离子,为什么盐水是无毒的?钠遇水就会剧烈反应,如果水中有钠离子,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知道离子是原子得失 电子 形成的,盐水能导电是因为盐水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2)当时科学家有“划线部分”的想法,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会导致它的 化学 性质也改变”。【答案】(1)电子;(2)化学。【分析】(1)根据离子的形成来分析;(2)根据结构决定性质来分析。【解答】解:(1)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故答案为:电子;(2)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会导致它的化学性质也改变;故答案为:化学。11.(2023 绍兴)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A和B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 B (选填“A”或“B”)。(3)图C为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示意图,请将生成物的微观粒子模型补充完整。【答案】(1)分液漏斗;(2)B;(3)。【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3)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应选择B;故答案为:B;(3)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还需要补充1个水分子和1个氧分子,图示为;故答案为:。12.(2023 台州)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轻巧、易裁剪,可用于科学实验。(1)把浸在肥皂液里的吸管框架取出,框架上有一层肥皂膜,在膜上放一细线圈(如图甲)。刺破线圈内的肥皂膜,线圈变成了圆形(如图乙)。这个现象说明 C 。A.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B.分子体积会变小C.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2)剪掉塑料瓶底部,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如图丙。固定塑料瓶,用力拍击橡皮膜,能使烛焰熄灭。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离开瓶子后仍能继续前进,说明瓶内的空气具有 惯性 。【答案】(1)C;(2)惯性。【分析】(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解答】解:(1)由图乙知,刺破线圈内的肥皂膜,线圈变成了圆形,这个现象说明,此现象说明了分子存在引力,故C正确;(2)如图丙,固定塑料瓶,用力拍击橡皮膜,能使烛焰熄灭,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离开瓶子后仍能继续前进,说明瓶内的空气具有惯性。故答案为:(1)C;(2)惯性。13.(2023 嘉兴)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时期。(1)做好个人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尤其是保持手的卫生。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勤洗手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2)为补充患者体内糖分和维持水盐平衡,需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原子个数之比是 1:2:1 。(3)某患者一次性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袋,标签部分信息如图。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是多少克?(注射液密度约为1克/厘米3)【答案】(1)切断传播途径;(2)1:2:1;(3)4.5g。【分析】(1)根据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1个葡萄糖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注意个人卫生,坚持饭前洗手,属于传染病措施的切断传播途径。(2)1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原子个数之比是6:12:6=1:2:1。(3)某患者一次性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袋,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是1g/mL×500mL×0.9%=4.5g。答: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是4.5g。故答案为:(1)切断传播途径;(2)1:2:1;(3)4.5g。1.(2025 舟山一模)科学方法中建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下列各图中没有体现建模思想的是( )A.磁感线 B.分子的结构C.手电筒的电路图 D.男/女厕【答案】D【分析】1、模型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2、符号代表事物的标志;3、建模思想是通过构建模型来表示一些难以直接观察或理解的事物、现象或过程。在科学研究中,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释这些抽象的内容。【解答】解:A、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真实的磁感线,体现了建模思想,A 不符合题意。B、分子的结构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分子的组成和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因为分子很小,无法直接观察到其具体结构,所以这是建模思想的体现,B 不符合题意。C、手电筒的电路图是用特定的元件符号表示电路中各个组成部分,通过电路图方式表示电路的连接的模型,体现建模思想,C 符合不符合题意。D、男女厕所的标志是一种符号模型,用于简洁明了地指示男女厕所,没有体现建模思想,D 不符合题意。故选:D。2.(2025 浙江模拟)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 C. D.【答案】C【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要会区分分子与原子。【解答】解:A、表示2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不能表示水分子,故A错误;B、表示的微粒是氢分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不是氢分子,故B错误;C、表示的微粒是水分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C正确;D、表示的微粒是氧分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不是氧分子,故D错误。故选:C。3.(2025 金华一模)下列模型(表示氢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植物激素乙烯(C2H4)的是( )A. B.C. D.【答案】B【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解答】解:由乙烯(C2H4)的化学式可知,每个乙烯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构成的,观察四种分子结构模型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4.(2025 鄞州区一模)科学家在地壳中发现了氦﹣3原子,它的中子数量与普通氦原子不同,故表现出众多优越特性。如图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核外电子,则氦﹣3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 )A.1 B.2 C.3 D.5【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由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数为2,则氦﹣3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2。故选:B。5.(2025 舟山一模)“人造树叶”是一种新型材料。光照时,二氧化碳和水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氧气和乙醇(C2H6O),其微观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可分的C.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D.图中生成物均是化合物【答案】D【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人造树叶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3O2+CH3CH2OH;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A正确;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可分的,故B正确;C、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故C正确;D、图中生成物乙醇是化合物,氧气是单质,故D错误。故选:D。6.(2025 温岭市二模)中国科学家利用CO2等原料,通过光、电作用制取甲酸(化学式为C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6gB.甲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甲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D.甲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2【答案】D【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B.根据物质构成的有关知识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解答】解:A、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单位不是g,是“1”,省略不写,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分子由原子构成,属于微观粒子,元素属于宏观概念,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甲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6:1,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比等于下角标之比,由化学式可知,甲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2,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7.(2025 宁波模拟)聚吡咯因其良好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常被用作脑机接口技术中的电极材料。聚吡咯是由吡咯单体(C4H5N)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的。下列关于吡咯单体说法正确的是( )A.吡咯单体由碳、氢、氮三种原子构成B.吡咯单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吡咯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D.吡咯单体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4:5:1【答案】C【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知.已知化学式可以知道物质的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等.可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解答.【解答】解:A、吡咯单体由分子构成,而吡咯单体分子由碳、氢、氮三种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B、吡咯单体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5):(14×1),吡咯单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说法错误;C、吡咯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5+14×1=67,故说法正确;D、吡咯单体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5):(14×1)≠4:5:1,故说法错误;故选:C。8.(2025 龙湾区校级三模)近期科学家发现肠道菌群中存在一种能抑制脂肪吸收的“瘦身分子”——羟基苯乙酸(C8H8O3),可调节肠道免疫,为肥胖治疗提供新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羟基苯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羟基苯乙酸分子中含有19个原子C.羟基苯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D.羟基苯乙酸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答案】D【分析】A、根据羟基苯乙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个羟基苯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羟基苯乙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羟基苯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个羟基苯乙酸分子是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羟基苯乙酸分子中含有19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羟基苯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8)=12:1,故选项说法正确。D、羟基苯乙酸是由羟基苯乙酸分子构成的,1个羟基苯乙酸分子是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9.(2025 瓯海区校级模拟)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和2023年杭州亚运会“薪火”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下列有关火炬的说法正确的是( )火炬名称 “祥云”火炬 “飞扬”火炬 “薪火”火炬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铝合金和可回收生物质材料燃料 丙烷(C3H8) 氢气(H2) 甲醇(CH3OH)A.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8B.铝合金属于化合物C.甲醇是一种氧化物,其中氧元素的含量为50%D.“飞扬”火炬燃烧产物比“祥云”火炬燃烧产物更环保【答案】D【分析】A.根据丙烷的化学式计算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B.根据铝合金的组成判断其类别;C.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和甲醇的化学式判断;D.根据丙烷和氢气的燃烧产物判断环保性。【解答】解:A.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3):(1×8)=9:2,故A错误;B.铝合金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故B错误;C.甲醇中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不是氧化物,属于一种有机物,其中氧元素的含量为100%=50%,故C错误;D.“飞扬”火炬燃烧产物是水,比“祥云”火炬燃烧产物更环保,故D正确。故选:D。10.(2025 绍兴二模)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迈向新台阶。人工智能的芯片主要成分是硅,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原子的质子数为28B.单质硅由硅分子构成C.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克D.单质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答案】D【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故选项说法错误。B、单质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则单质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1.(2025 浙江模拟)如图为小塘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D.该原子核由2个中子和2个电子构成【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小塘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由图示可知,核外有2个电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也为2,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核内有2个质子,故该模型表示的是氦原子,故A错误;B、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核内有2个质子,核电荷数为2,故B正确;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错误;D、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B。12.(2025 嘉兴二模)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顺利发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C2H8N2)作为燃料,其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氮气和水。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物B.含有氮气分子C.由三种元素组成D.完全燃烧后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答案】B【分析】A.根据偏二甲肼的分子式C2H8N2,判断其是否属于有机物;B.根据偏二甲肼的分子结构,判断其是否含有氮气分子;C.根据偏二甲肼的分子式C2H8N2,判断其由哪些元素组成;D.根据偏二甲肼完全燃烧的产物,判断其是否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解答】解:A.偏二甲肼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B.偏二甲肼中含有氮元素,偏二甲肼中含有偏二甲肼分子,不含氮气分子,故B不正确;C.偏二甲肼(C2H8N2)由C、H、N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D.偏二甲肼其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氮气和水,产物不会污染空气,故D正确。故选:B。13.(2025 富阳区一模)氟利昂是一种制冷剂,排放到大气中会导致臭氧含量下降,导致地球上的生物受到严重紫外线的伤害。CHClF2是其中一种成分,下列关于CHClF2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CHClF2分子含有6个原子B.CHClF2不是纯净物C.CHClF2中F的化合价为﹣1价D.CHClF2相对分子质量为67.5g【答案】C【分析】A、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进行解答;B、根据纯净物的定义进行解答;C、根据最外层电子数进行解答;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进行解答。【解答】解:A、一个CHClF2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1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2个氟原子,一共5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CHClF2中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常得到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故在CHClF2中中F的化合价为﹣1价,故选项说法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4.(2025 浙江模拟)同济大学科研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由10个碳原子和14个碳原子构成的环形纯碳分子材料C﹣10和C﹣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10由10个碳原子构成B.C﹣10和C﹣14的中子数不同C.合成环形纯碳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C﹣10和C﹣14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答案】A【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物质是由微粒来构成,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解:A.1个C﹣10分子由10个碳原子构成,故A错误;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C﹣10和C﹣14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故中子数不同,故B正确;C.合成环形纯碳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C﹣10和C﹣14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D正确;故选:A。15.(2025 上虞区二模)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CH4)、甲醇(CH4O)等燃料是当下研究“减碳”的一个热点方向。下面微观示意图展示了目前二氧化碳分别转化为甲烷、甲醇的两条路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B.每个甲醇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C.转化路径1的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D.转化路径2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为22:1【答案】D【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结合微观模型图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计算质量比时要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计算质量比。【解答】解:A、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4)=3:1,故A正确;B、由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故B正确;C、由图可知,路径1的条件为高温高压,故C正确;D、路径2的方程式为,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的质量比为:44:(6×1)=22:3,故D错误。故选:D。16.(2025 诸暨市三模)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撕钢”薄如蝉翼,是折叠屏手机、电脑等的屏幕基层材料。(1)“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体现了手撕钢具有良好的 延展 性。(2)手撕钢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Cr2O3)保护膜。Cr2O3中Cr的化合价为 +3 价。(3)手撕钢与纯铁相比,性质存在差异。对比分析如图,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手撕钢是合金,其原子排列方式与纯铁不同 。【答案】(1)延展性。(2)+3。(3)手撕钢是合金,其原子排列方式与纯铁不同。【分析】(1)“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描述的是原本坚硬的钢经过特殊处理后变得可以弯曲,这明显体现了手撕钢具有良好的延展性。(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来计算元素的化合价。(3)手撕钢是铁的合金,合金与纯金属性质存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合金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混合物,而纯金属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解答】解:(1)“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意思是钢铁能够被弯曲成各种形状,这体现了手撕钢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答案为:延展。(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设Cr2O3中Cr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2x+3×(﹣2)=0,解得x=+3;故答案为:+3。(3)手撕钢是铁的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合金的原子排列方式与纯金属不同,合金中不同种原子的加入改变了金属原子原有的规则排列,从而使合金的性能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手撕钢是合金,其原子排列方式与纯铁不同。17.(2025 杭州三模)“铁锅炒菜补铁”的原理是利用有机酸与不可直接吸收的单质铁反应,使铁元素以离子形式进入食物。已知食醋(HAc)和铁反应:Fe+2HAc=Fe(Ac)2+H2↑。(1)Fe(Ac)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6 个。(3)炒菜时盖上锅盖,锅盖内表面会出现水珠,此过程中变化的是 D 。A.元素种类B.原子种类C.分子大小D.分子间的间隔大小【答案】(1)+2;(2)26;(3)D。【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HAc中氢元素显+1价,则醋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设中Fe(Ac)2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2=0,则x=+2。(2)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3)炒菜时盖上锅盖,锅盖内表面会出现水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分子大小均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了改变。故答案为:(1)+2;(2)26;(3)D。18.(2025 嘉兴二模)钇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是第一种被发现的稀土金属元素。金属钇是激光和超导的重要材料,其金属活动性介于钠和铝之间。(1)钇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则钇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39 。(2)块状金属钇久置于空气中会在表面形成Y2O3,Y的化合价为 +3 。(3)将足量金属钇加入稀盐酸中,可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反应过程,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示意图是( A )(填字母)。A.B.C.D.【答案】(1)39;(2)+3;(3)A。【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钇和氢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2)Y2O3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Y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3)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钇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Y+6HCl=2YCl3+3H2↑,反应后的溶液中有氯离子和金属阳离子,且氯离子和钇离子的个数比为3:1,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39;(2)+3;(3)A。19.(2025 浙江模拟)为保证鱼类生存,水族箱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补充氧气。常用的方法有投放增氧剂,如过氧化钙,其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1)过氧化钙(Ca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1 价。(2)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如图所示是过氧化钙与水完全反应后烧杯内溶质的微观模型,请你将该微观模型图补充完整。(3)Na2O2与Ca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 氢氧化钠或NaOH 。【答案】(1)﹣1;(2);(3)氢氧化钠或NaOH。【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2)根据氢氧化钙的化学式来分析;(3)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1)在CaO2中,钙元素显+2价,设氧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0,解得x= 1;故答案为:﹣1;(2)由氢氧化钙的化学式可知,溶液中,钙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个数比为1:2,因此,需要补充2个钙离子,图示为:;故答案为:;(3)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Na2O2与Ca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或NaOH。20.(2025 绍兴模拟)小科为研究分子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室温下,向一端封口的细长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再加入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然后用手指堵紧开口一端,上下颠倒多次,观察到混合后溶液总体积减小,如图1。这一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间隙 。图2中可表示充分混合后溶液微观模型的是 C (填字母)。(2)小科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如图3。推动注射器活塞,把红墨水同时分别注入冷水和热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有 热水 的烧杯中的红墨水扩散更快。【答案】(1)空隙;C;(2)热水。【分析】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时,由于分子间的间隙,总体积可能会发生变化。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体现,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解答】解:(1)室温下,向一端封口的细长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再加入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指堵紧开口一端,上下颠倒多次,观察到混合后溶液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大小不同,混合时,较小的分子会进入较大分子之间的空隙,导致总体积减小。图 2 中可表示充分混合后溶液微观模型的是C。A 图中分子没有彼此进入。B 图中两种分子没有充分混合,两种分子整齐排列。C图中两种分子均匀混合,且分子之间有间隔,符合酒精和水混合后分子的分布情况。(2)小科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推动注射器活塞,把红墨水同时分别注入冷水和热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的红墨水扩散更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所以红墨水在热水中能够更快地扩散。故答案为:(1)空隙;C;(2)热水。21.(2025 萧山区一模)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说明糖水属于混合物的现象是 水中的糖块消失了(答案不唯一) 。(2)糖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请从微观角度予以解释 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总体积减小 。(3)将激光笔打在乙的一侧,发现光在糖水中能沿直线传播,这一现象说明溶液具有 均一 性。【答案】(1)糖水中存在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两种不同的微粒(答案不唯一)。(2)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总体积减小。(3)均一。【分析】(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2)从微观角度解释,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间隔。(3)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溶液,因此光在其中能沿直线传播。【解答】解:(1)在蔗糖溶于水形成的糖水中,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两种不同的分子,所以能说明糖水属于混合物的现象是:水中的糖块消失了等;故答案为:水中的糖块消失了(答案不唯一)。(2)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可以相互进入对方分子间的间隔,当糖溶解后,蔗糖分子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低于原水平线;故答案为: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总体积减小。(3)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将激光笔打在乙的一侧,光在糖水中能沿直线传播,这一现象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即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相同,光在其中传播时不会发生折射等改变传播方向的情况;故答案为:均一。22.(2025 浙江模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一是要发展二氧化碳的吸收技术,二是要寻找化石能源替代品。(1)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2)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以及吸收C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观粒子,其中“O”表示的微观粒子是 (用符号表示)。(3)甲醇CH4O)可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甲醇可通过捕集二氧化碳加氢生成,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甲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3:1 。【答案】(1)光合作用;(2);(3)3:1。【分析】(1)根据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来分析;(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此过程是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2)NaOH溶液吸收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吸收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Na2CO3在溶液中会解离出Na+和,结合反应前微观图示,可知“〇”表示的微观粒子是。(3)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可得甲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1×4)=3:1。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3)3:1。23.(2025 椒江区二模)数百年来,科学家们持续研究探索物质的内部构成。(1)道尔顿发现,若氮元素的质量固定不变,与之结合的氧元素质量在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中的比值始终为 ,这支持了不同化合物中基本粒子数目成简单整数比的观点。(2)汤姆生通过如图实验装置研究他发现的微粒的性质。当金属板D1D2之间未接通电源时,微粒的运动轨迹不偏转,射在屏上P1处;当接通电源后,微粒的运动轨迹发生偏转,射到屏上P2处。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这种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带电性 。【答案】(1)。(2)带电性。【分析】(1)根据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的化学式,计算氧元素质量比;(2)根据汤姆生实验装置的实验现象,推断微粒的性质。【解答】解:(1)根据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的化学式进行分析。一氧化氮(NO)中氮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1,二氧化氮(NO2)中氮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因此,当氮元素的质量固定不变时,与之结合的氧元素质量比为:,故答案为:。(2)根据汤姆生实验装置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当金属板D1D2之间未接通电源时,微粒的运动轨迹不偏转,射在屏上P1处,说明微粒在没有外加电场时沿直线运动。当接通电源后,微粒的运动轨迹发生偏转,射到屏上P2处,说明微粒在电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因此,这种微粒具有的性质是带电性。故答案为:带电性。24.(2025 西湖区校级三模)嫦娥五号将月球土壤带回地球,为人类探索太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月球土壤中富含一种元素,原子结构如图所示。该元素是 氦元素 。(2)嫦娥五号采集回来的月球土壤储存在严格清洁的实验室里,并用氮气填充存储环境。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防止月球土壤被氧化或受到其他化学影响 。(3)科学家在月球土壤中播种了拟南芥种子,种子几乎全部都发芽了。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土壤里种出植物。对于此项研究成果,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BD (填字母,可多选)。A.虽然拟南芥种子成功发芽,但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其后续的生长和发育状况B.除统计萌发率外,记录种子萌发速度、幼苗大小、叶片颜色等信息也十分重要C.拟南芥种子的成功发芽,意味着水稻、小麦也能在月球土壤里成功培育D.实验中有必要增加地球土壤作为对照,以评估拟南芥的生长和发育情况E.实验中少量没有发芽的拟南芥种子属于正常的实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答案】(1)氦元素。(2)防止月球土壤被氧化或受到其他化学影响。(3)ABD。【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图来判断元素种类。原子结构图中包含质子数、电子排布等信息,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2)从氮气的化学性质和存储环境的要求来分析。氮气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可以防止其他物质与月球土壤发生反应。(3)根据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对比来判断选项的正确性。科学实验需要全面观察和对比分析,不能仅凭单一结果下结论。【解答】解:(1)根据原子结构图,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原子结构图显示质子数为2,那么该元素是氦元素,故答案为:氦元素。(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填充氮气可以防止月球土壤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反应,从而保持月球土壤的原始状态,避免其被氧化或受到其他化学影响。故答案为:防止月球土壤被氧化或受到其他化学影响。(3)A.拟南芥种子成功发芽只是初步结果,后续的生长和发育情况仍需观察,故A正确;B.记录萌发速度、幼苗大小、叶片颜色等信息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种子的生长情况,故B正确;C.拟南芥的成功发芽不能直接推断水稻、小麦也能成功培育,因为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故C错误;D.增加地球土壤作为对照可以对比拟南芥在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中的生长差异,故D正确;E.实验中少量没有发芽的种子可能有多种原因,不能简单地归为实验误差而忽略,故E错误。故答案为:ABD。25.(2025 杭州模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时期。(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诺如病患者属于 传染源 。(2)为补充患者体内糖分和维持水盐平衡,需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原子个数之比是 1:2:1 。(3)某患者一次性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袋,标签部分信息如图。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是多少克?(注射浓密度约为1克/厘米3)【答案】(1)传染源;(2)1:2:1;(3)4.5g。【分析】(1)根据传染病角度分析;(2)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分析;(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解:(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做传染源。诺如病患者能散播诺如病毒,所以诺如病患者属于传染源;(2)由化学式可知,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原子个数之比=6:12:6=1:2:1;(3)500mL=500cm3注射液质量=ρV=1g/cm3×500cm3=500g;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500g×0.9%=4.5g。答: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是4.5g。故答案为:(1)传染源;(2)1:2:1;(3)4.5g。26.(2025 舟山三模)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和能源,主要成分为甲烷(CH4),还含有少量硫化氢(H2S)等气体。硫化氢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甲烷反应而除去,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利用甲烷催化制取氢气。一种甲烷水蒸气催化制氢的透氢膜反应器如图2所示,通入的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一部分氢气通过透氢膜与膜外侧通入的氧气反应。利用甲烷在高温、Cu﹣Pd催化作用下分解可制取新型碳单质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很高的强度和优良的导电性能。(1)结合图1,分析甲烷与硫化氢的反应。该反应过程中变化的是 A (填字母)。A.分子的数目B.原子的种类C.元素的种类D.物质的总质量(2)结合图2,分析甲烷和水蒸气制氢反应,请写出甲烷和水蒸气制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H2OCO+3H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填字母)。A.天然气属于纯净物B.天然气和氢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C.透氢膜反应器内生成的CO与H2未被完全分离D.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是一种金属单质【答案】(1)A。(2)CH4+H2OCO+H2。(3)C。【分析】(1)通过微观示意图,需要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即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一定会改变,因为生成了新的分子;而原子的种类、数目以及元素的种类都是不变的,因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也是不变的。(2)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需要书写甲烷和水蒸气制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需要对天然气、氢气等能源有基本的了解,知道它们是否属于纯净物、是否属于可再生能源;同时,也需要对石墨烯这种新型碳单质材料有所了解,知道它的性质和用途。【解答】解:(1)由图1 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由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故A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由图2可知,甲烷水蒸气制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H2;故答案为:CH4+H2OCO+H2。(3)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硫化氢等气体,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A选项说法错误;B.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氢气可以通过水分解等方法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选项说法错误;C.由图2可知,透氢膜反应器内生成的CO与H2未被完全分离,故C选项说法正确;D.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是一种非金属单质,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7.(2025 温州二模)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如图甲现象,并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科学小组用模拟实验来理解卢瑟福的实验过程。用废弃的粉笔头模拟α粒子,用栓有小球的纸箱模拟金箔,纸箱的框为40cm×40cm,小明站在纸箱正前方,朝着框内随机投掷100个粉笔头,记录击中小球的次数,通过“各小球的横截面积之和=纸箱框内面积×击中率”,推算小球的半径r。(1)α粒子是氦原子的原子核,由2个质子与2个中子构成,则α粒子所带的电荷情况为 带2个单位正电荷 。(2)模拟被反弹的α粒子的比例推算小球大小,理解原子核体积占比很小:小明共投掷出多个粉笔头,击中率为10%。请推算出每个小球的半径r为 厘米。(请用带π的式子表示,圆的面积公式为πr2)(3)部分大质量恒星经历超新星爆炸时,恒星原子中的所有电子会被压缩到原子核中,与质子结合后形成中子,恒星演变成密度为10亿吨/厘米3左右的中子星,请结合卢瑟福原子模型和密度公式,解释中子星密度超大的原因 原子核仅占原子体积非常小的部分,压缩后其体积急剧减少,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质量不变,中子星密度就非常大 。【答案】(1)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2);(3)原子核仅占原子体积非常小的部分,压缩后其体积急剧减少,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质量不变,中子星密度就非常大。【分析】(1)根据α粒子的结构来分析;(2)根据题文信息及圆的面积公式S=πr2来计算;(3)根据密度公式ρ及恒星原子中的所有电子会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后体积急剧变小来分析。【解答】解:(1)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α粒子由2个质子与2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所以α粒子所带电荷为2个单位正电荷。(2)纸箱框内面积S= 40cm×40cm=1600cm2;已知击中率为10%,那么100个粉笔头击中的总面积S总=S×10%=1600cm2×0.1=160cm2。由圆的面积公式S=πr2,可得rcm;(3)恒星原子中的电子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原子结构发生变化;原来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类比α粒子散射实验,大部分α粒子能顺利通过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现在电子与质子结合后,物质的质量几乎不变(因为电子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质子和中子质量相近),但是体积却大大减小;根据密度公式ρ,当m几乎不变,V大大减小时,密度ρ就会变得超大。故答案为:(1)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2);(3)原子核仅占原子体积非常小的部分,压缩后其体积急剧减少,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质量不变,中子星密度就非常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解密】3年(2023-2025)中考1年模拟科学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10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原卷版).docx 【中考解密】3年(2023-2025)中考1年模拟科学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10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解析版).docx